七零大杂院的娇软美人

《七零大杂院的娇软美人》

23 差点吐了 二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隔天, 姜柔拎着不少吃食,陪在陈艾兰身边,去给韩源止送行。

他这次南下, 是因为老三韩援正和当地村民起争执住进了医院。

伤不是特别严重,但事情闹得挺大。

以韩援正内向的性格,韩家人都不相信他会主动跟别人起争执, 所以韩源止才会南下一探究竟。

陪同送行的还有韩元上和赵小璐。想到马上就要结婚了,新郎却要出远门,赵小璐的眼睛里尽是不舍。

再过几天,韩元上也要回部队出任务,他拍了拍韩源止的肩膀, 言语间门夹杂着一丝担忧,“到了那边别冲动, 无论什么情况,都要相信老三, 知道吗?”

“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关于要紧事, 韩源止对待起来还是很严肃的。

在赵小璐的泪眼婆娑下, 众人把他送上了火车。依依惜别中,火车缓缓开动, 直到渐行渐远再消失在视野里,赵小璐才哭出声。

姜柔不知道该怎么劝她才好,只能轻抚她的后背, 给予安慰。

见众人都挺冷静,赵小璐一边抹眼泪,一边问向陈艾兰,“妈, 源止去那么远的地方,你都不难过吗?”

面对这个有些恋爱脑的二儿媳妇,陈艾兰实话实说道:“我四十岁那年送走丈夫,十年前送老大去当兵,两年前又送老三去下乡,啥没经历过啊,眼泪早就哭干了。如今老二只是出趟远门,我有啥可哭的?”

赵小璐瘪瘪嘴,还是很想哭。

姜柔怕她哭时间门长了岔气,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两句安慰人的话,可还没等说呢,就听身后传来一道略含惊喜的男声。

“小柔,元上哥,你们怎么在这里?!”

姜柔闻声转过头,是许久不见的唐策。男人一身绿色军装,手里拎着行李袋,笑容明朗,精神抖擞。

韩元上看到他,熟稔一笑,“你怎么会突然回来?家里给你安排相亲了?”

唐策下意识看了一眼姜柔,忙否认道:“没有,我暂时不打算结婚。”

韩元止把他的心思看在眼里,微微蹙眉。

姜柔想要避嫌,便挽上赵小璐的胳膊,对其他人说道:“我和二嫂还有事,你们先回家吧。”

“嗯,记得晚上早点回来。”韩元上挪动脚步,挡住唐策投过来的视线。

姜柔看在眼里轻笑,“没事的,城东会去接我。”

等姜柔他们走了,韩元上与唐策对视,并意有所指道:“小柔和她丈夫感情很好,每天出双入对的,你比她还年长几岁,也是时候找对象了。”

唐策顿时收起笑意,随便找个借口先一步离开了,陈艾兰见状,轻轻怼了怼儿子的胳膊,“他这是啥意思?难道要撬墙角不成?”

“唐策的人品还不错,他不会那么做的,顶多是忘不了,还得伤心一段时间门。”

陈艾兰“啧啧”两声,心想这两家人真是孽缘深重。

另一边,姜柔随赵小璐到附近公园坐了一会儿,等心情好了一些,他们坐公交车前去赵洁家。

她家住在广播电台的家属楼,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

在车上,赵小璐讲了一些关于广播界的故事。听她讲得生动有趣,姜柔再一次问:“不如你和我一起去广播电台吧,那里的听众要比机器厂多得多。”

赵小璐摆摆手,对其毫无兴趣。

“广播电台对广播员的要求会更高,我不喜欢被拘束,再说我马上就要结婚了,婚后有了孩子,更无力应对工作上的压力,还是机器厂最好,凡事没那么严格。”

随着话题结束,公交车也到达了目的地。

第一次登门拜访,姜柔买了一些水果和糕点。

赵洁笑着把他们迎进门,并让两人坐在沙发上,之后端来两杯温水,在其对面坐下。

“小柔,我让你每天做的练习,你做得怎么样了?”

姜柔如实回答:“我每天都会看报,然后清晨朗读半个小时文章,您要听一听吗?”

赵洁从报架上拿过一张报纸,随手指着一篇文章说:“你读这篇让我听听吧。”

有没有真的做练习,只要一开口就能知道。

姜柔接过报纸,对眼前的文章颇为熟悉,她之前读过。于是她朗朗上口,却没什么专业技巧。

听完,赵洁满意地点点头,对非专业人士来说,能把报纸读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想被广播电台录取,只是这样还不够。

“你可以对刚刚这篇文章,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

文章内容是首钢工人艰苦奋斗的事迹,其目的是学习它的精神。姜柔组织一下语言,讲述它的含义,心里很忐忑。

赵洁惊讶于她的领悟力,这才说出今天的学习重点:“我今天教你练声,等回去之后,你每天早晨都要练,报纸也不能断。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成为好的广播员就不能怕吃苦,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姜柔听了懵懵懂懂,等她真的开始学习练声,才觉得这确实不容易。

赵小璐在一旁看着,也希望她能坚持下去,别像自己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吃不了苦。

只能说姜柔真的很有天分,赵洁讲解几遍,她便记住了所有内容,发声练习更是做得有模有样。

这一练就是一下午,等他们从家属楼里出来时,太阳已快西下。

两人坐着公交车回机器厂的筒子楼,在路上,姜柔还在回忆今天的学习内容。

她忽然发现当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那种感觉很奇妙,浑身像有使不完的力气,她很喜欢。

把赵小璐送回家后,姜柔来到机器厂门口,她和沈城东约定在这里见面,然后一起回家。

男人站在夕阳的余晖中,高大挺拔。

她快走两步路,脸上挂着笑,“你在这里等多久了?我今天学得特别开心。”

她的喜悦感染着男人,他勾起唇角,牵过她的手问:“累不累?你今晚想吃什么?”

“还可以,不算累。不过我以后不能吃辣的,也不能吃太冷或太热的东西,赵洁姑姑说要保护好嗓子。”

这么一看,成为广播员会失去很多人生乐趣。

沈城东把这些注意事项,认真记在心里。

两人手拉着手,先去市场买菜,见到有卖西瓜的,姜柔买了两个,打算自己留一个,另一个给陈爱荷送去。

两个西瓜要三十多斤,她想帮忙拎一个,却被男人阻止了,“你抱不动,我拎着就行。”

说完,便拎起装瓜的网兜,气息平稳看似轻松。

看着他手臂上的青筋,姜柔有些失神,心想:再攒俩月工资,他们也要买辆自行车!

来到三进大杂院,陈爱荷见沈城东拎这么沉的西瓜过来,忙伸手帮忙。

“小柔,你咋让城东一个人拿呢?太不懂事了。”

“……”姜柔瞅瞅她,回答道:“我说要帮忙,他不给我。”

陈爱荷瞥她一眼,又笑容满面地给沈城东倒水,“快喝点凉快凉快!”

姜柔没水喝,看到这一幕,有些醋。沈城东受宠若惊地接过茶缸,又把它递给姜柔,“喝吧,我还不渴。”

“你喝吧,我也不渴。”

见他手掌里有两条深深的红痕,姜柔很心疼。

趁做饭的功夫,陈爱荷把她拉进卧室,小声说道:“我找了一位特别有名的老中医,他已经隐退很久了,平时不给人瞧病,明天你请假,我带你去看看。”

“这么厉害的大夫,为什么会帮你看病呢?”

“你爷生前认识他,我是想了好久才想起他的,当年他给咱家人都瞧过病呢,特别厉害。”

“哦。”姜柔对看病结果没什么期待,但为了让她彻底死心,还是答应了。

这时,陈爱荷红着眼眶又说:“你平时也对城东好一点儿,毕竟他为了你,不要子孙后代,是个好男人。”

“嗯,我会的。”

“还有,你不能怀孕的事千万别让外人知道,流言蜚语最伤人,话到他们嘴里,指不定多难听呢。”

等把该嘱咐的全都嘱咐一遍,陈爱荷这才放心。她切开半个西瓜,让姜柔给孟家送去。

哪怕只是半个西瓜,也很重,沈城东怕累到她,抢先一步接过。

孟家住在西厢房,唐家住在东厢房,中院发生点儿什么事,都在大家眼皮子底下。

见姜家又给老孟家送吃的,刘美凤撇撇嘴,对身旁的唐策阴阳怪气道:“你看见没,真是蛇鼠一窝。难怪每次吵架,孟书阁总向着姜家说话。”

唐策透过窗户望向沈城东,心里很不是滋味,“妈,您能不能别和陈姨置气了?气大伤身,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

“大人的事你别管!你老婶想给你介绍对象,明天你去见见吧。人家条件不错,在纺织厂工作。”

“不见,我这次回来没打算找对象。”他闷声闷气地说完,拎起角落里的水桶快步出了家门。

出门时刚巧看到沈城东从孟家走出来,他慢下脚步,观察对方,想看看这个男人到底哪里好?

能被姜柔喜欢。

沈城东察觉到有人盯着自己,也回眸看去。

两人四目相对,皆是冷冽。

第二天,姜柔请了半天假,跟着陈爱荷去找老中医。

对方住在郊区,依山傍水,确实很隐秘。他们找错好几户人家才找对地方。

老人住的房子很破,院子里种了一点蔬菜,衣着更是朴实,上面全是补丁。

这和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严重不符,陈爱荷险些以为自己认错了。

像是看出她的疑惑,老人笑得慈祥。“如今这年月,做人低调一点比较好。”

陈爱荷明白过来,没再多说什么。她把姜柔推到他面前,说明来意。

看在以往的交情上,老人同意帮忙。他让姜柔坐下,开始为她把脉。

陈爱荷在一旁看着,心情颇为紧张,怕影响诊断,她不敢开口问,只能硬生生地憋住气。

姜柔倒是不紧张,还有心思回忆今早朗读的报纸内容。她发现自己记东西越来越快了,这可能是多读书的关系,脑袋也跟着变聪明了。

就在她神游太虚的时候,老中医放下她的手腕,诊脉完毕。

“大夫,她咋样啊?真的不能怀孕吗?”

老人捋了捋胡须,一脸严肃地说:“她小时候应该落过水,身子寒凉,不太容易怀孕,但不代表不能怀孕。”

想到刚刚那若有似无的喜脉,他继续交待道:“回去之后,多吃温和滋补的东西,记得保暖,哪怕是夏天也不能贪凉。还有不要运动,别吃辛辣,十天之后再来我这里诊断。”

陈爱荷心中一喜,迫切地问:“大夫,那您给开些中药吧?”

“不用,你先把身子调理几天,等下次来,我再告诉你怎么治。”

有没有身孕,要十天后再次诊脉才能见分晓。两种状况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

老人没再多作解释,便把他们送走了。

回去的路上,陈爱荷皱着眉头,仍不明白那中医的意思。于是问向姜柔,“你说,他这诊断到底是啥意思?一会儿说不太容易怀,一会儿又说能怀,还不给开药,难道不吃药就能把病治好?”

姜柔想了想,觉得大夫那些话是用来安慰人的,既然他那么说了,就十天后再来吧,一切顺其自然,比较没烦恼。

陈爱荷听完陷入沉默,最后决定:十天后再看,如果不行,就去大医院检查!万一真的治不了也没关系,自己多攒点钱,留给女儿养老用。

接下来的几天,姜柔的伙食很养生,忌辛辣,补温热,天天喝那些汤汤水水,令人生无可恋。

幸好这时传来喜讯:姜秋雨和钟放登记结婚了!虽然不办喜宴,但两家人最起码要坐在一起吃顿饭。

上次那顿烤鸭令人回味无穷,姜柔咽了咽口水,希望这次吃饭依然能在烤鸭店。

许是玉皇大帝听到她的许愿,果然请客当天是在京市烤鸭店。除了钟姜两家人,这次还多了韩老三一家。

今天是姜秋雨的高光时刻,只见她穿着一条红裙,跟个花蝴蝶似的,满桌转悠。钟放懒懒得坐在一边,没跟她一起疯。

面对钟家人,韩老三态度谄媚,“我家秋雨从小聪明懂事,上学那会儿经常跳级,连老师校长都夸她是个神童。她和钟放站在一起,真是郎才女貌,属实般配。”

钟母不屑地撇撇嘴,根本懒得搭理对方。今天这顿饭,在钟老太太的授意下,没来几个钟家人。

本以为姜秋雨能认清事实,本分一些。结果人家脸皮吵厚,根本不把这些当回事。

姜柔继续坐在角落里看戏,等到烤鸭上桌,她夹过一块卷进鸭饼里刚想吃,就感觉到一股腥味扑鼻而来,差点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