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来自未来

《夫君来自未来》

夫君来自未来 第176节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常家的菜谱只传长子,常家的酒楼也只有一个,将来都是他哥的。

因此,常瞻小时候没有学做菜——他爹送他去了学堂,想让他考科举当个读书人。

但他在读书上没有什么天分,反倒是

做菜……他从小嘴巴就叼,很多菜一尝就知道要怎么做。

他爹见到这情况,就想研究一些新菜教给他,将来让他自立门户。

这些新菜里,他爹琢磨的最多的就是卤味。

若是有一个好的卤料配方,卤了鸡鸭卖……生意绝不会差,还省心省事。

他爹和他哥当时就打算好了,要给他一些钱,让他开一个卖卤味的铺子。

他们甚至已经把卤料方子给琢磨了出来,那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卤味。

可谁能想到,一眨眼,他爹他哥就都出事了呢?

他们出事后,他娘和他嫂子要做针线补贴家用,再加上她们两人以前从不下厨,都不会做菜……做饭就成了他的活儿。

他当时做不了别的,只能在家一边照顾翠翠,一边琢磨怎么把家常菜做好吃。

因为想找个酒楼后厨的活儿,或者开个卖吃食的小铺子,他还苦练过刀工。

常瞻现在的手艺挺好的,不输于一些酒楼的大厨。

今天,他就一大早起来做面条。

南方人不怎么吃面食,禾兴府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做面条,但常瞻会做,还做了美味的浇头。

张知府喝完茶,一碗咸菜鱼片面就被端了上来,那鱼片是用黑鱼片的,看起来跟纸一样薄。

这孩子真的太能干了,就是命太苦……张知府有点感叹,也就是这个时候,门房从外面进来,告诉张知府有个叫黎青执的年轻人求见,苟县令还托他带了些东西过来。

“让他进来吧。”张知府道,说完看了常瞻一眼。

常瞻面露期待,应该是认识黎青执的,张知府也就没有让常瞻避开。

张知府住的地方挺小,还没有朱前的那个宅子大,待客的堂屋和吃饭的地方是一起,黎青执叶也就直接被带到了正在吃饭的张知府面前。

他还看到了站在张知府身边的常瞻。

十天不见,常瞻的气色好了不少,明显在张知府这里过得不错。

由此可见,张知府是值得信任的。

黎青执上前行礼,然后拿出两份礼物来。

苟县令其实没让他送礼,这两份礼物都是他自己准备的。

他也没准备多么珍贵的礼物……他从金小叶的铺子里拿了两双新鞋,又拿了几件适合夏天穿的衣服,再加上昨天在府城买的糕饼点心,就这么凑了两份礼。

张知府看了看这东西,觉得价格不贵,也就留下了。

寒暄了几句,黎青执对常瞻道:“小张,你侄女儿现在已经不整日抽噎了。”

“好,太好了……”常瞻眼眶微红。

张知府问黎青执:“小张的侄女儿在你那里?”

“对,我家正好有两个和他侄女差不多年纪的孩子,他就将侄女儿交给了我照料。”黎青执道,又跟常瞻说了点常翠的情况。

他让常瞻不要把他之前经历的事情告诉张知府,是怕张知府不管临湖县的事情,也是怕这消息传出后被人报复。

是他给张知府写信,张知府才会去调查临湖县,可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一手推动的。

晋王的人若是知道这件事,金小叶他们会遇到危险,他的未来也注定坎坷。

不过他单纯跟常瞻认识,这问题不大,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真要出了事,张知府应该会吸引晋王所有的仇恨。

他欠张知府一个人情。

第114章府试

黎青执拜访过张知府,就回到了朱前的宅子读书。

之后的日子里,他跟朱寻淼等人一起拜访了彭景良还有其他一些人,也参加了府城一些读书人的聚会。

在县衙礼房的小吏都知道他的情况,禾兴府的读书人基本上都知道他这么个人。

得府试案首的,往往是当年各县的案首之一,因此禾兴府各个县城的案首备受关注。

而黎青执,无疑是那几个县案首中,风头最盛的。

他还没有考上秀才,就已经得到了包括彭景良在内的一些秀才的肯定。

跟着苟县令去临湖县的时候,黎青执在苟县令的指点下写了一些文章,现在他把这些文章散播出去,更是引来无数人的赞扬。

他写的文章不差,那一笔字,更是傲视其他年纪尚轻的读书人。

黎青执的文章在府城被传阅,知道他、认可他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到最后,大部分人都觉得他会是府试案首。

甚至很多人觉得,他能拿个小三元,所谓的小三元,就是县试、府试、院试都拿到案首。

一年前还无人知晓的黎青执,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了公认的,禾兴府年轻一辈读书人里的佼佼者。

当然,文人相轻,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黎青执,但黎青执不在乎。

他又不是银子,能让所有人都喜欢。

甚至就连银子,都有人说自己不喜欢。

黎青执忙着府试的时候,张知府也忙着府试。

经历过流放、贬官等一系列的事情,他已经很能沉住气。

而且他不想因为晋王,因为娄家,影响到这些想靠科举改变人生的年轻学子。

张知府认真地筹备府试,还提前修整了考棚,瞧着一心扑在上面。

再加上他在收到苟县令的调查结果之后,就已经上书请求减免临湖县的茶税……不管是严县令还是娄家,都放下心来。

京城。

朝廷已经收到了张知府请求减免茶税的折子。

当今圣上早年被毒害过,身体很不好。

他也想励精图治,奈何身体不允许。

每日上过早朝,他就困顿不已,需要睡上一觉。

睡完起来,处理一些奏折,吃过午饭之后,他又要睡上一段时间……

这也就算了,这两年,他的眼睛还越来越差,看东西总觉得雾蒙蒙的,这让处理政务对他来说成了难事。

若是他膝下有子,早就让太子代管政务了,但他没有儿子!

今上这几年,愈发倚重跟他一起长大,陪他经历过许多风雨的大太监吕庆喜。

许多政务,甚至是吕庆喜帮着处理的。

这些年晋王的势力越来越大,也是吕庆喜在努力压制。

今日,吕庆喜处理政务之时,就看到了张知府送上来的,请求减免临湖县税收的折子。

看到折子,吕庆喜很不高兴,差点扔了自己手上的笔,但最后,他还是将折子拿去给皇帝,请皇帝决断。

“张志儒是个体恤百姓的,想来那些茶农是真的生活不易,准了吧。”皇帝道。

张知府本名张志儒。

皇帝还是很相信这个人的,不过人么,总有亲疏远近,张志儒之前整日咬着吕庆喜不放,觉得吕庆喜一个太监不该处理政务……他心中不喜,就在吕庆喜的建议下,把张志儒送去了江南。

“皇上倒是欣赏张大人。”吕庆喜身为太监,声音本就与常人不同,此时这话说的,更是阴阳怪气。

皇帝笑道:“庆喜,我知道他得罪了你,不过他这人就是个愣头青,你别跟他计较。”

“陛下您这话说的,张大人怎么就是愣头青了?他比您还要大上好几岁呢!”吕庆喜道。

“他虽比我大,精神却很好,像个年轻人。听说他去微服私访,还差点被人打了?”皇帝问。

张知府去崇城县查探,结果遭到意外一事,原本皇帝是不会知道的。

但这不是被编成戏文了吗?自然也

就有人将之写进折子呈到御前,那人还参了张知府一个“收买民心”。

不过皇帝的脾气一向很好,并未计较此事。

吕庆喜道:“他就是爱折腾。”

皇帝精力不济,吕庆喜并未跟他说太多张知府的事情,转而拿出其他一些折子,请他决断。

等处理完那些重要奏折,吕庆喜又找来信任的太医,让太医为皇帝诊治。

“陛下无碍,平日里好好休息就行。”太医的说法与往日并无不同。

吕庆喜对这个结果,也并不意外。

今上自从喝了先贵妃的那碗毒药,就一直病恹恹的,整日这不舒服那不舒服。

他的后宫还再无子嗣出生。

就当今圣上这身体,真要说有什么大毛病,那还真没有。

但他小毛病不断,也注定不是长寿之人,太医早就跟吕庆喜提过,皇帝最多也就再活个五六年。

对此,吕庆喜比皇帝还着急。

他这些年得罪了不少人,皇帝若是没了,他绝没有好下场。

皇帝提过要给他安排后路……但抛下一切隐姓埋名,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等皇帝去休息,吕庆喜阴着脸回到自己住处。

他以前都是住宫里的,但这几年要他处理的事情太多,他也就从宫里搬了出来。

回到家中,吕庆喜立刻就召来心腹,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悉数告知,请他们分析。

期间,自然说到了张知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