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来自未来

《夫君来自未来》

夫君来自未来 第211节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在盂县的话……当初李兆一个举人,都能当县令!

但在京城,举人不太值钱。

主要是有些举人上京赶考,没考中的话不会马上离开,而是留在京城读书,以便三年后再战。

如此一来,滞留在京城的举人也就多了。

这些举人为了维持生计,还会找点活儿干。

再加上京城住了很多官员,他们的子孙都会读书,里面也有不少考上举人的……京城绝对是举人最多的城市。

开了这个学堂的举人,教的是一些连秀才都还没考上的人。

读了一天书,学堂里的学生开始往外走:“我明年就要回祖籍参加科举了,我祖父让我考上举人再回来,也不知道我还有没有回来的一天。”

“你祖父就是说说,难道他还能让你在老家成亲?”

“那是,我祖父已经让我祖母在相看京中闺秀了!”

“你祖父祖母对你真好!我爹就不一样了,他是真的想让我在老家成亲……”

……

几个人说着说着,突然发现学堂门口扔了几本书。

“这里怎么会有书?”

“谁的书丢了?”

“这是自己装订的书吧?装订的也太丑了!”

……

他们捡起地上的书翻开。

某个茶楼,一群年轻的读书人正在讨论学问。

讨论着讨论着,他们不免说起时事来,也就是最近张知府一案。

他们并未进入官场,对晋王没那么怕,也就有点同情张知府。

不过同情归同情,他们也觉得张知府不对:“张大人应该收集证据,再写奏折参严县令,怎能如此肆意妄为?”

他们听说了一些临湖县的事情,觉得严县令该杀,但觉得张知府没必要自己动手,也不该杀娄家这么多人。

正说着呢,店小二拿了几本书过来:“几位爷,门口掉了几本书,可是你们丢的?”

这些读书人也不知道书是不是他们丢的,就只道:“你拿来给我们看看。”

等他们拿到书,就有点无语:“沉冤录?这是哪个书坊印的?怎么装订得这么丑?”

“这是话本?这奇丑无比的样子竟然还有人买?也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

“打开看看不就不知道了?”

这些读书人都知道这不是自己的书,就想看看到底是谁的,可以取笑对方一番。

结果他们一打开这书,就放不下了。

在崇城县租房子住都要花不少钱,在京城,租房子的花销就更大了。

至于买房子……没点家底的都买不起。

总之,一些平日里没有油水可拿,或者不愿意拿油水的小官都租不起大房子,只能住在小巷子里。

莲花巷就住了一些小官。

这日,两个官员轮值回来,一边聊天一边叹气:“我那上峰的老父亲要过寿,我囊中羞涩,都不知道能送什么!”

“你那上峰,整日变着法子请客,好让你们随礼。”

“是啊!他每每给上头的人送了礼,就要找个由头让我们也送他……”

……

正说着,一个乞儿突然跑过来,给他们两本书。

“这是什么?”两人都不解。

但不管怎么样,这也是书……他们将书翻开,然后就合不上了!

五千本书,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冯大一下午就送出去几百本。

这些人不一定只自己看,也就是说一下午,就已经有很多人看到了这书!

而所有看到书的人,都觉得那些口述苦难的百姓非常凄惨。

人就是这样的。比如遇到水灾这样的灾难,单纯告诉一个人某地发生了水灾,死了很多人,那人可能无动于衷,也不想捐款。

可若是给这人看一段小孩子在淹死的父母身边哭泣的视频,那人就可能会落下泪来,慷慨解囊。

个体的悲惨遭遇,特别容易引动他人的情绪。

这是古代,没有视频和照片,但文字也是有力量的!

这一天,无数看了书的人落下泪来,觉得临湖县的百姓实在可怜。

之前娄家敲响登闻鼓,有不少人同情他们,觉得他们孤儿寡母很可怜,但现在想想……

那些孤儿寡母一个个白白胖胖珠圆玉润,他们哪里可怜了?

要是她们可怜,那些被他们的父亲丈夫残害的百姓,是不是更可怜?

这个时代,老百姓不识字,是没办法发声的。

可今天,京城的一些读书人,“听”到了老百姓的声音。

“怪不得张大人要杀人!”

“希望张大人平安!”“张大人也是被逼无奈!”

“晋王口口声声说张大人是公报私仇……这哪里是公报私仇?”

……

第135章传开

皇帝眼睛不好,不是自己看书的,而是让人将书念给他听。

他听了许久,其实也就听了两本,还剩三本书没听。

他已经累了,没有精力去听,就让人把书放在一边,躺在床上闭目休息。

他之前就对晋王咄咄逼人的态度感到不满,听了两本书之后,不满的情绪更是达到顶点。

张志儒确实做了错事,他之前有想过要惩治张志儒,但现在……他开始考虑要怎么保下张志儒。

贵妃和吕庆喜悄悄地离开皇帝的寝宫。

贵妃道:“那些百姓是真的惨,唉!”

贵妃姓柳,她是贫苦出生的,还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

迟迟没有生下儿子的爹娘对她并不好,还给她起名叫“别来”。

之后,她才七八岁,就被爹娘送去富户家当丫鬟。

大齐选秀都是从民间选的,被选中的女子进宫之后虽然有可能当妃子,但大概率是当一辈子伺候人的宫女,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

但她身不由己,就被送去了,还选上了。

她进宫的时候十五岁,啥也不懂被分去照顾才十三岁,在宫里无人关注的皇帝,然后跟着皇帝,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

这十几年,她的日子过得极为富贵,但早年的经历,却也让她知道百姓不容易。

“老百姓自古就惨,”吕庆喜倒是已经不伤感了,只道,“娘娘,您照顾好陛下,陛下他最是心软,接下来指不定就要夜不能寐……”

他家陛下是个好人,心肠特别软。

这不,只是几本书,就改了他的主意。

不过这书写得实在好……吕庆喜舔了舔自己嘴唇,他觉得要是京城的人都看过这书,肯定没人会同情娄家人。

跟贵妃说了一会儿话,吕庆喜就出了宫。

书是木掌柜送进宫的,他立刻让人把木掌柜找来。

木掌柜没耽搁,带着常端去见吕庆喜。

常端没想到事情竟然会进行得这么顺利。

来京城之前,他以为见到吕庆喜很难,结果……他到京城的当天晚上,竟然就见到人了!

吕庆喜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好,常端有点怕这人,他跪在地上,都不敢抬头去看,然后就听到一个尖利的,跟常人不同的声音,开始问他临湖县的事情。

常端是临湖县本地人,再加上张知府审讯娄家人的时候,他全程参与……他绘声绘色地说起临湖县的情况来,说到动情处,声音都哽咽了。

“你献上的书,可有多拿几本?”吕庆喜问。

这书……他觉得应该马上找人去印刷或者抄出来!

常端道:“千岁爷,我们一共带了一千套书进京,加起来五千本,我身边只有两套,剩下那些,已经有人去四处分发了。”

吕庆喜愣住,他正想找人去印,结果这人已经带来这么多书了?“跟你一道进京的人在哪里?”

“千岁爷,我也不清楚他在哪里,进京之后我们就分开了,但他肯定会将书分发出去……千岁爷,这书的故事都是能拆开的,您可以找人抄录,再找说书先生去酒楼茶馆念一念。”常端抬起头,希冀地看着吕庆喜。

吕庆喜是能听进去别人的话的,闻言道:“这主意不错。”

常端发现吕庆喜没有传闻中那么可怖,又道:“千岁爷,您还可以找人排些戏文,比如张知府怒斩严县令之类,演给百姓看……”

吕庆喜听着觉得有点熟悉:“你说的这个,张志儒好似在禾兴府干过?我记得他专门排了戏文夸自己。”

常端有些尴尬:“那不是张大人干的……”

吕庆喜冷哼了一声:“你们准备的倒是充分,都把五千本书带进京城了……张志儒好得很啊,连我也利用上了!想让我给他扬名是吧?”

“千岁爷,张大人他绝无此意,都是我自作主张……”常端不停磕头。

常端很害怕,木掌柜对吕庆喜有些了解,却知道吕庆喜没生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