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第 54 章 张夫人(修)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这个又是什么?”

尝过猪肚汤, 喝过羊奶浆饮,张大夫都觉得很满意。但是,眼前这一道菜让他感到惊奇了。

看形状, 这应该是番椒啊。

番椒还能这样做, 跟这……这是鱼肉搭配起来。

“李姑娘说, 这是酸菜番椒鱼,味道十分辛辣, 给张大夫和公子你们试一试。”百合补充说,“这道菜, 李姑娘说, 因着十分辛辣, 便没有给夫人。”

总觉着,这样可能夫人会更加的想吃。

“嗯,这道菜夫人的确不能吃。”张大夫一边说道一边举起筷子跃跃欲试, 他是大夫,自然是知道番椒的效用, 也记得番椒的味道。

这样的搭配都能被李姑娘整出来, 就很好奇呀。张大夫觉得自己有一种神农尝百草的感觉。

小心翼翼跃跃欲试的准备夹一块番椒,不料却被丫鬟紧急打断。

“张大夫, 这番椒是不能吃的,吃的是鱼肉和底下的酸菜。”百合一言难尽的打断说。

当时李姑娘说的时候还觉着是多余呢, 想不到还是李姑娘了解张大夫,张大夫果真什么都想尝一尝, 这到底是什么怪人啊。

李小寒但凡知道百合心中所想, 都得回一句,当然,当初我眼看着张大夫生尝了杜仲。

“没事, 我就尝一尝。”不料,提前提醒了,张大夫还是执迷不悟。

百合瞪大了眼。

“唔,不好吃,干巴,辛辣。”张大夫连忙吐了出来。

什么人呐。百合心中吐槽。

“咳,咳,咳。”张大夫捂住了嘴,药渣果然是不能吃的,自己是大夫,试过便行。

张大夫端起羊奶浆猛喝一口,缓过劲来了,然后再夹一块鱼肉,慢慢品尝这个味道。

嗯,好像还不错的样子,再试一试。

看张大夫吃得欢,百合入厨房将饭菜端给自己公子和夫人。

“这是我不能吃的?”

张夫人睡了一下午,又吃了药,现在又无所事事休息了一会,正是精神好的时候,听说这么多菜里只有这个菜自己不能吃,好奇心起了。

“对的,夫人,张大夫和李姑娘都说了,这个你不能吃。”百合十分义正严辞拒绝了自家夫人,

“是这样吗?因为什么呀?”张夫人兴致挺高。

“听说是用到了西域的番椒,入口辛辣。”百合回忆李小寒和张大夫所说。

“是西域来的呀,当年胡椒等香料也是西域传进来的呢。”张夫人感叹说道。

西域来的张夫人反而更加好奇,李姑娘居然会用西域的番椒做菜,莫非这又是一个胡椒?

“承安你快试试,给我说说什么感觉。”自己不能吃,但儿子可以吃。

张辅被他娘盯着,只能先挑了一口鱼肉,小心翼翼的送入嘴中。

“咳咳”,张辅咳的比张大夫弱一点。

“公子,你喝一口那羊奶浆饮。”百合在一旁连忙说道。

“不用,”张辅挥挥手拒绝道,强忍着辛辣,然后细细的咀嚼,分辨其中的味道,“入口先是觉得非常辣,然后又带着酸,嗯,鱼肉片的很薄很嫩,再没有那鱼腥之气。非常提食欲,非常刺激。”

这个人为了尝一个菜的真味,非要忍着辣,还细细咀嚼,最后说出个一二三四五来。

“这样啊。”张夫人仿佛对自己儿子性格十分了解,面露惋惜,“可惜我不能吃,听着很新奇的感觉呢。西域总有一些新鲜的东西,想当年,我也请过丝路那一批商人喝过酒,还投资了一笔,可惜现在都没有人回来。也不知有生之年,这笔投资能不能收回来?”

更可惜的是,现在自己身体不好,连个番椒都不能试了。

“娘,你说什么丧气话,不能吃番椒,可以试试这羊奶浆,我觉得应该合你的口味。”

在张夫人回忆西域的新鲜东西,并略带感怀现在时,张辅端起羊奶浆转移了话题。

虽然不是第一次喝的姜撞奶,但是莫名的觉得应该会好吃。

张辅自己先试了一试,果然,入口香滑醇厚,果然是一贯的水准。他娘喜欢吃甜,应该会喜欢。

张夫人的焦点被转移了,端起羊奶浆喝一口,果然是很合口味。

既然试了羊奶浆饮,那顺理成章的开始吃饭了。排骨肥瘦相间,蒸的很不错,豆腐瘦肉丸子很细腻……

尤其搭配现在这个环境,别有一份新鲜纯朴风味。有一些巧思,十分动人。

吃完饭,张夫人目光扫过吃完的碗筷,眼中闪过一抹沉思,自己儿子虽然不说,但是那碗番椒酸菜鱼,可是不声不响的吃完了。

可见是真好吃。

这边张夫人、张辅和张大夫对李小寒的手艺打出了一个满意评价,厨房里,李小寒吃的十分爽快,堪称痛快淋漓。

真酸爽啊。

果然得是这个味道。

赵氏婆媳几人也试了一下这个番椒菜,马氏韩氏接受得挺好,赵氏就不是很喜欢。

“就是她们年轻人喜欢。”王氏笑着说。

“也是,咱们年纪大了。终究不太行。”赵氏应道。

尤其多耗油啊,那一层层油花,这汤汤水水的,居然没喝完,这在赵氏眼里,是绝对不行的。

吃完饭,赵氏等人得帮这把碗筷洗干净了,最后才能回家。

对此,赵氏婆媳是十分愿意的。

十两银啊。

只不过是帮着送几日的菜蔬和帮工,就有了这么大一定银子。

果然,还是小寒念着他们自家人,有赚钱的机会都带着她们。自己可得做得好一点,莫让小寒难做。赵氏心里暗说,手下碗筷洗得更加细致。

李小寒不知道赵氏所想,她只是对着张公子和张大夫吃完的那堆碗碟,挑了挑眉。

看来,某些人适应得也挺好。

吃过晚饭,安排好住宿:

李小寒一家住东屋是不变的;

西边两个正屋,一间张夫人,一间张公子,正正好;

八个侍卫,留一个青竹守在他公子的房里,其他七个,全放到隔壁大树家;

四个丫鬟,两个给夫人守夜,两个占了一间东厢房,轮着来休息;

锦嬷嬷和张姑姑挤一挤,占了一间东厢房,按理说,锦嬷嬷都是有小丫鬟伺候的人了,但是,这不是没有办法嘛;

张大夫毕竟是大夫,万一有什么意外情况,一定是要在的,所以独占一间东厢房。

至此,李贤东家的空房间全部被用上了,比起张府肯定是拥挤不便的,但是比冰天雪地,万一惊马狂奔到不知道哪里的野外,那真是好太多了

夜渐渐深了,深夜雪停了一阵,到了早上,又开始纷纷扬扬的落了下来。

李小寒早起看到落雪,带着点失望。张府的人看见落雪,也是带着点失望。两边的人继续磨合中。

今日的早饭是瘦肉粥,配了炒菘菜,菜干炖肉、葱香烧饼,甜品是鸡蛋炖奶,张大夫和张公子还有一小碟晒得半干的辣芦菔。

让刀工最好的青竹将瘦肉切的极薄,光可鉴人,加姜丝、鸡蛋清、青盐和少许糖霜拌匀,待砂锅里粥快好的的时候将肉皮倒进去,搅拌几下,加葱花调味,然后就可以端出来了。

因着青竹的刀工极好,今日这瘦肉粥,超出了李家一贯的水准,肉片基本不用怎么咀嚼,米香和肉香完美融洽,吃得所有人都头也不抬。、

大冷天的早上,吃上这样一碗热乎乎的肉粥,如果再配上李小寒腌制的辣芦菔干,只需要一点点,那是吃得畅快淋漓,既饱肚子,又暖了心。

李家人和张府一众人的关系都融洽了几分,果然美食是人类关系的催化剂。

唯一没有被早餐完全征服的,还带着的不满意的是张夫人。这点不满意因为有些东西她不能吃,比如今早这个番椒腌制的辣芦菔干。

看起来就很好吃的样子,看自己儿子咬得咯嘣脆,吃一口辣芦菔干,然后喝一口粥,再吃一口葱香烧饼,间或搭一筷子菘菜或者炖肉。

张夫人很久没看见自己儿子吃饭这么香了,也很久没觉得自己这么饿,自己这个病这么烦人了。

“很好吃吗?”

张辅神色一顿,差点脱口而出的话在舌尖顿了顿,然后改口道,“就是新奇。娘你是不能吃,你才越看越好吃的。”

“是吗。我怎么看不是这个样子。”张夫人眯着眼,连带怀疑,又叹道,“新奇也好呀,这世上还有几个新奇,我也想试试啊。张大夫说我真的不能吃吗?”

还是锦嬷嬷了解张夫人,夫人年轻的时候,可是跟着老爷走南闯北过的;后来发生了些事,夫人身体逐渐不好,但是在府城附近,是没有问题的;但这发病大半年了,只去过一趟仁和堂,后面更是一直躺在将军府,如今又被困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

夫人,这是无聊了。

锦嬷嬷想了想,说道:“夫人,不若等下叫李姑娘来陪你聊聊天。我看着,李姑娘干活麻利、心思灵巧,我们住进李家来,也还没有跟主人正式打过招呼呢。”

昨天锦嬷嬷陪着夫人,出来之后发现李小寒一顿快刀斩乱麻般,将自己的人安排得服服帖帖。该送出去的送出去,该留下来的留了下来。

早上又发现丫鬟在笨手笨脚的洗菜,侍卫们在运刀如飞的切肉。

锦嬷嬷是又生气又服气。

生气的是,怎么自己家的这些大小丫鬟侍卫们,怎么就一个统领大局的都没有呢。平日在家里不是千般武艺万般灵秀的吗,怎么一遇到点事情就没主意了呢,全听李小寒指挥了呢。

服气的是,怎么李家就这么会生女儿,王氏锦嬷嬷看过,那就是一个普通农家妇人啊,怎么生出这样灵气的女儿。

“好呀。那吃完早夕,方便的话,请李姑娘过来一趟吧。就说我身体不适,不便出房门,请她过来聊一聊。”张夫人说道。

至于为什么不请王氏,锦嬷嬷、张夫人已经从张大夫处得知,王氏怀有身孕了,那便不好再见面了。再怎么说,张夫人都是一个病人,听说王氏这胎来得不易,李小寒都这么大了,那菜怀上第二胎,更要避忌一点。

于是,小半个时辰后,刚刚吃完早饭的李小寒,便听到说张夫人有请。

李小寒心中叹息,这古代人现代人都一样啊。钱钟书大家说得没错,现代人吃了一个鸡蛋好吃,便想看看下蛋的母鸡,古代人吃着菜好吃,就想看看做菜的人。

整整衣服,李小寒自认自己虽然穿着粗棉布衣,连李府丫鬟身上的都比不上,但是干净整齐,并无丢人之处,便抬头挺胸的走进西屋。

第一次看见张夫人的正脸,李小寒便觉得惊心:这是一个真正的病人,因为真的病人就是这样的,皮肤失去了水分,变得惨白或者蜡黄;唇上没有血色,皮贴着骨头,眼眶深陷。

真正的病人没有美人,病到严重,那种生命力流失后的感觉,没有美的。

李小寒知道真正的病人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她前世,无法一下子接受父母双双身亡,曾经休学一年,在医院住过大半个月,然后后来在医院来回治疗了大半年。

心理上的病,过度哀毁,无法入睡,身体越差,导致身体上的病,以为只是普通感冒,结果是急性心肌炎,进了icu一趟。

她在医院见过太多的病人了,包括她自己,多次从镜子里无意或有意看见过自己的脸。

后来还是心理医生介入治疗,父母最后要好好生活的留言,还有老师朋友们的帮助,支撑李小寒最后站起来。

经历过生死,才更加懂得活着,好好活着,珍惜每一天好好活着,才是对爱、对自己的最大回馈。

不过,难得的,张夫人的眼神里并没有带着病人常有死气和怨气。

病得久了,便容易失去生的趣味,眼里沉寂如同死水毫无波澜;又或者,病生怨气,常常觉得老天不公,为什么是我这么倒霉,眼里不免抱怨愤恨。

总之,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张夫人的眼神里,带着些许无聊、些许好奇、更多的是沉静和从容。看过生死悲欢,然后回到自身坚持的沉静与从容。

李小寒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对张夫人生了敬佩之感,病房里这样的病人是很难得。如果一个人,能忍受肉身的痛苦,保持心灵的平静,那她一定是一个很强大的人。

这样的人,不要将她当做一个病人,将她当成一个平常人,才是对双方的尊重。

张夫人第一眼看见李小寒,便觉得李小寒气度很好。这种气度,先是从李小寒走进来那一瞬间便察觉了,步伐轻灵、肩膀挺直、面容镇定,眼神初是惊讶,而后又变得平常,好像只是拜访一个寻常的长辈一样。

惊讶自己可以了解,毕竟张夫人看过自己现在这个样子,的确是挺值得惊讶的。

不过,迅速变得寻常,张夫人便变得十分喜欢了。她病了之后,并不喜欢其他人小心翼翼的样子,如果可以,她其实希望一切都如常,好像她只是生了个小病,好好吃药治疗,有一天,她终究会好起来了。

这样想的,张夫人便如此表现出来了,“是李姑娘对吧,快过来坐。”

张夫人指了指自己炕边的竹凳子,那就是李家的竹凳子,放到了炕边,平日里多是是锦嬷嬷或者张辅坐着陪张夫人说话,只是此刻锦嬷嬷站在后头伺候,张辅为了避讳,已经回到了西屋另一间正屋。

不过无人可知,隔壁屋子里张辅也坐着一张一样的竹凳子上。

即使房间里只有自己一个人,张辅的背脊也是挺直的,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自己。不过脸上没有再带上贵公子的那副面具,此时脸上带着思索,但也没见欢喜或愤怒。

伪装得太久,想得太多,面具深入骨髓血脉,已经分不清真我和伪我,独处的时候便好像一片空白,没有自己的喜好,好像摸不到真实的人。

张辅无心偷听,只是,按照李家房屋的隔音,还有张辅的耳力,此刻张夫人房间众人的说话声,张辅是听得挺清楚的。就比如,此刻张辅听到了自己娘招呼李小寒坐下来。

李小寒便在张夫人炕边的竹凳子上坐下来。

只是,张辅此刻也不想出去,李家太小了,哪里都有人,张辅得卸下伪装,好好想一些事情。

“这两日,实在是给你们添麻烦了吧?”张夫人先表示歉意。

听说李家只有三个人,自己一行人十多个人,差点把李家人挤得没了。

张夫人虽然没有亲见,但能想象到这个情形。

所以,张夫人这个添麻烦了,是真的知道自己给人添麻烦了的歉意。

“还好,是有一点麻烦,不过没有办法,幸好都安顿好了。”对于张夫人这样的人,李小寒说了实话。

锦嬷嬷在身后嘴角微抽,李姑娘还是这么实诚。

张夫人却听得笑了起来,“是吧,幸亏安顿好了。我听说百合她们还差点烧了你家炉灶?”

百合就是那个昨天烧火,平日里端茶递水的丫鬟。

“是百合姑娘她们用不惯,其实百合姑娘她们挺能干的。”

是真挺能干的,据说都是一等二等的丫鬟,根据李小寒看电视剧的理解,这些一等二等的丫鬟平日里可能也有小丫鬟伺候着。

但是,莲子百合桂圆枸杞四个,是的,这就是张夫人四个大丫鬟的名字,李小寒终于记住了她们的名字,并分清了她们四个人,即使不习惯,也不见多抱怨,努力在李家简陋的环境工作着。

比如,这早上的早饭,这一碗鸡蛋炖奶,莲子就很细心的将蛋泡撇开了,李小寒当然知道这样炖出来的蛋更加的嫩滑,出来的成品又好看又好吃了。莲子很细心的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用处。

听说物似主人型,料来天下道理是一样的。

“她们是挺不错的,我听说你在教她们做甜点。你知不知道这算秘方?”张夫人问道。

“算不得什么秘方,就是一个新奇,其实夫人你应该吃出来了,就是羊奶加各种东西的组合。而且,夫人你付过银子了。”李小寒答道,收钱办事,她是很有职业道德的。

张夫人笑一笑,的确,她的病,吃不出来的东西,锦嬷嬷不会让她入口的,“不过新奇也很好呀,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就是喜欢吃好穿好,想要把日子过得好一点,总有法子。”李小寒说,“有很多东西,试一试,总会试出来的。”

李小寒猜张夫人估计是病得无聊了,也是,天气冷得连房门都不能出。

于是,李小寒就给张夫人说自己家吃过的那些野菜,荠菜的鲜嫩,地木耳的爽滑,新鲜香蘑的香。

讲她娘为了把小鱼炸的更加的酥脆,一遍一遍的调火候,怎么炸得刚刚好。

讲她赵伯娘为了在有限的材料里做出更好的炊饼,不惜力气,把那面团揉了一遍又一遍。

讲二伯祖父杀年猪,堂妹荷花和两个侄子豆哥儿和瓜哥儿躲起来偷看,结果每年都被二伯祖父挡住。

讲豆哥儿喜欢吃猪肺,他娘马氏和他爹李家金就从碗里给他捞。

………………

在李小寒脆声的讲述里,这个平山村,好像就在众人的面前揭开了一角,如此鲜活如此的真实,忽然间,就不是普通的一个个名字,而是每一个努力生活得更好的人。

当然,也不全是开心的,比如隔壁大树叔摘梨子掉下来,大树婶子就这样过世了。

然后,她做出来的棉花梳,很容易就被人仿了,她想要做出更好用的来,但是一直想不明白。

张夫人听的入了神,说到荠菜、酸菜焖小鱼的时候,她露出了很想吃的样子;说到荷花和豆哥儿、瓜哥儿的时候,她笑开了怀;说到大树叔一家的时候,她满脸感叹悲伤;说到棉花梳的时候,她一脸思索……

身后的锦嬷嬷抹了一把眼角。

隔壁的张辅微微出了神,整个人没有再那么紧绷,他的背脊,终于靠近了椅背。

“就是这样的,活着总是有苦有甜,但说出来总是让人觉着活着真好啊。”张夫人感慨的说。

再细看李小寒,好像对这里的生活挺满意,脸带笑容,并无不满。

只是,李姑娘终究十三岁了,这样长得俏生生又生的聪明的姑娘,在这个小山村里,到了年纪,被爹娘配了人,然后伺候男人孩子,围着一日三餐鸡飞狗跳,就是明珠埋没在尘土之中。

张夫人心生惋惜,便问道,“我听你说棉花梳被仿了,你这是,将主意打到番椒头上了?”

李小寒微微瞪大了眼,不过又恢复了平静,大家都是聪明人。自己这两日一直有番椒菜,想要测试众人的接受程度,张夫人猜到也正常。

“被张夫人你看出来了。我是这么想的,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路子,没几个人喜欢这个东西的味道,大家好像就是吃一个新奇。我泡了一个番椒酒,那个倒是挺受欢迎的,但是酒太贵,我们家卖不起。”

新奇终究持久不了,要做辣椒生意,还是得大家都喜欢吃它,日常习惯用它。

酒倒是挺多人喜欢的了,但是这个东西有点敏感,没点背景李小寒不敢轻易出手。

“一直叫你李姑娘,我能问问,你叫什么名字呀?”张夫人突然问道。

“我叫李小寒。”李小寒有点奇怪,还是回答了。

“小寒好啊,小寒过后,便是大寒,大寒过后,春天便来了。”

张夫人解读得很有意思,明明是小寒日出生的小寒。

但是李小寒喜欢这个解读的,有后世那句著名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感觉。

而且,的确是历尽寒冬,终会走到春天。

“小寒啊,我有一个主意,能帮你把辣椒酒卖出去。你要不要试试呀?不过我自夸,我自己,也算是经过一些历练,多了一些年纪的经验,你要不要试一试?”张夫人带着笑意问道。

“好啊。不过张夫人的主意,我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要知道,这天下可没有白吃的午餐。”

无奈李小寒不肯轻易上当。

“哈哈哈,我就喜欢你这样字,做生意,天下可没有免费的午餐。”

张夫人哈哈大笑,是她这两日来笑得最欢的一次,“这两日,我儿子总在我面前吃番椒馋我,我也要吃一个,独一无二的东西,不能吃过的,不能给他们两吃。”

张夫人想的是,这个世界居然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什么野荠菜、地木耳,没听过,好像很有趣的样子,我也要试一试。

“成,就这么说定了。”李小寒脆生应道。

五千年饮食文化,她就不相信挑不出一个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