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魏

《伐魏》

第24章 出征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嫂子嫂子,告诉你个好消息!黄征被封为北汉郡王了!”华阳公主兴奋的跑到了杜蕴的寝宫,拉着杜蕴小声的说道。

杜蕴闻言非常开心:“真的?他这次功劳这么大,怎么封都不为过,对了,封的哪个郡啊?”

华阳公主一下子蔫了下来:“不在魏国境内!”

“什么?不在魏国境内怎么封王?”杜蕴紧张的看着华阳公主,“快说说怎么回事?”

华阳公主便把从刘殊晖那里打听来的情况仔细的说了一遍。

杜蕴听完,呆呆的坐在床上,低声喃喃:“怎么会这样?”

华阳公主小脸气得通红:“嫂子,会不会是因为你和黄征过去的事,我哥吃醋故意这样的?”

杜蕴摇摇头:“陛下的胸怀不至于这样。再说,我和黄征也没什么事。算了,不说这个了,你还有其他消息吗?”

华阳公主兴奋的道:“有啊!现在京城的浊官和低级武官,正围在内廷,有的为黄征鸣不平;有的要朝廷支持黄征粮草兵士;还有的,让朝廷发文牒,自愿随北汉军队去河西平叛。总之,他现在人气可高了!我决定了,我要嫁给黄征,这次他出征河西,我要和他一起去,我要做他的北汉王妃!”

“黄征是庶族,你哥会同意吗?”杜蕴心情复杂,既希望华阳公主幸福,又不希望她嫁给黄征,或者说,不希望任何人嫁给他。

“哼!我才不会有这些门户之见!黄征这么厉害,我相信他一定能打败那个高阙王刘简,还要把什么郁久闾社仑、赫连勃勃、秃发傉檀、沮渠蒙逊,一个个,咔咔咔,全部砍掉脑袋!以后黄征就是西北王了!”

看着华阳公主满眼放光,杜蕴有点欣慰又有点嫉妒她,爱一个人爱到崇拜,也是一种幸福吧!黄征那么体贴人,一定会对她很好吧?

“嫂子,你这个月就要生了,安心休息!我去找我哥,让他给黄征多派些人!如果不同意,我就自己去河西找黄征去!”华阳公主说完,便带着丫环匆匆离去。

杜蕴突然又开始心痛的厉害!

黄征,你个傻蛋,你为什么要接受?这是拓跋嗣的陷阱,就没想让你活着回来啊!你个傻蛋,我恨你!

永兴二年腊月,邺城,铜雀台。

黄征一身戎装,站在铜雀台最高处,有点激动又有点感动!

来到这个世界至今,从佃户到将军;再因为狗屁北魏的朝堂之争,把我投入狼群环伺的西北去自生自灭。也好,那就从头再来,我就带台下的三千精骑,北汉军,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去拼个未来!

本次挑选士兵,义父让他在全军随便挑选。黄征却提出了“三不要”:一、独子不要;二、无必死之心者不要;三、非庶族不要。

尤其最后一条“非庶族不要”,让黄征引起了很大争议!邺城及周边的“清官”大量抨击黄征,认为是“败坏朝纲”,号召大家抵制北汉这支目无纲纪的军队!更有甚者要在朝廷弹劾他。

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黄征却因此获得了大量“浊官”与低级武将的支持。庶族寒门长期被压制在底层的怒火得以宣泄,他们纷纷以上书或请命的形式支持黄征,与“清官”们针锋相对!

入选北汉军队的士兵,在军营里耀武扬威;未入选的没有唉声叹气,而是在寻求其他加入北汉军队的“方法”!

因为这是一支不一样的军队!一个不一样的郡国。

“为国平叛”“为国开辟西域”的口号,被主簿慕容桧通过他的间谍网传遍各地,通过来家的关系传遍军中。只要三千人,报名者却达万余人;更有大量的虽不支持黄征、也不愿加入北汉军队,但一心报国的有志之士,自带兵器与干粮,站在铜雀台下要随军出征。

仿佛这场战争不是去送死,而是必胜一样!

黄征转头看向站在一旁,愿与自己一起去“送死”的兄弟们:笑容和煦、云淡风轻的慕容桧,此刻比黄征还自信;不苟言笑、颇有文采的老斥候杜仲,朝黄征点了点头;小迷弟杜宪今天全副盔甲,已经长大了;新的中军护卫胖刘,没有了往日的懒散,眼睛一直看向别处,尽量不去看人群中的老父亲和哥哥们,看到黄征看过来,使劲的点了点头便又抬头望向了天空;投降过来后忠贞不二的斛谷提,此刻就像一个冷静的剑客,看向黄征的眼神异常坚贞。

黄征深呼吸一口气,气沉丹田,做最后的出征宣言:“将士们!现河西动乱,百姓们正在遭受叛军的烧杀抢掠,无一日不在受煎熬。我们晚去一天,将有无数百姓冻死饿死被杀死。我黄征,出身汉人佃户,有幸凭军功受封为北汉郡王,现在奉旨平叛!为救更多和我们一样穷苦的黎民百姓,我决定冬天出征!即使被冻掉手指,拿不了兵器,我也要把这长枪绑在胳膊上,为我们劳苦大众杀出一条生路来!”

看着下面很多士兵满眼含泪,更多的则是红着眼圈怒目圆睁。黄征举起手中长枪:“我黄征此去河西,不平叛乱、誓不独活!”

台下三千精骑,举起手中长枪,高呼如一人。

“不平叛乱、誓不独活!”

“不平叛乱、誓不独活!”

黄征朝旁边的祝桃花点了点头,一身戎装的祝桃花,走到战鼓前,抓起鼓锤,深呼吸一口气,开始奋力击鼓!

咚、咚咚、咚、咚咚。

也许是受现场的气氛影响,或者被鼓声震动,三千骑兵安静异常,甚至连战马都停止了躁动,好像只有祝桃花的擂鼓声和自己的心跳声。

斛谷提突然下马,高举长枪:“誓死追随汉王王妃!”

慕容桧、杜仲、杜宪、刘壮等一齐下马大呼:“誓死追随汉王王妃!”

哗啦啦!

装备精良的三千骑兵同时下马提枪:“誓死追随汉王王妃!”

台下围观的人群被这股气势震撼,安静的看着这支三千人的骑兵,此刻好像不是三千人,而是三万人、三十万人。

黄征被三千人的呼声感动,红着眼圈,仿佛要用尽全身力气一样:“上马,出发!”

虽未一起训练过,还算“乌合之众”的三千骑兵,此刻动如一人,上马提枪,分成两队,分别跟在斛谷提、杜仲身后,缓慢前行!

坐在铜雀台旁观的来大千,也被这股气势感染,沙哑着声音道:“父亲,我感觉我们这次又赌对了!”

来初真揉了揉眼睛:“除了跟随先皇起兵的时候,我已经多年未看见如此场面了。千儿,记住:这不是赌,征儿就是你的亲兄弟,是我们的家人!”

来大千点点头:“父亲,我已安排好,一部分族人已经改姓蔡,进入了黄征的队伍!另外,黄征要的棉衣手套,我都已让人偷偷先运到并州。”

来初真感慨道:“士兵只要庶族,引得浊官支持、自愿去河西的达两千人,征儿的谋略远在你我父子之上。我再次提醒你:你要绝对信任他。”

“父亲放心,我们感情非常好!”来初真说完起身,“父亲,那边有几个熟人,我过去下。”

来初真点点头,看到黄征远远得向自己挥手,不禁激动的站了起来,奋力的挥手回应,眼中有泪,但满脸欣慰!

台下围观的人群中,闵载问身旁两人:“如何?闵某是否诓骗你们?”

“没有”,一个身高九尺,披头散发的彪形大汉双拳紧握,“闵公,我决定跟着你,投靠这个黄将军了。这小子年纪不大,但很有血性。跟着这群虎狼之师,哪怕一起战死河西,也是人生快事!”

一个尖嘴猴腮、留着小胡子的男人道:“我也愿意跟着闵公去河西,我要看看,在寒冷的天气里,怎么打仗?”

“好。”闵载兴奋的道:“有你全道安全神医和金大福二位协助,我闵载就去找黄将军讨要一个步军统领的职位去。”

“我看那个杜仲好像不太会领兵?”風雨文学

金大福呵呵一笑:“好眼力!黄将军手下缺人,正是我们的好机会!过去给闵公讨要一个骑兵将领!”

闵载带着二人朝黄征走去。

却见前方有几个人拦住了并辔而行的黄征与祝桃花。

“那几个人也是要入伙的?看他们的穿着气质,应该是豪门士族。”金大福看那几人奇怪道。

闵载呵呵一笑:“只允许你金大福烧冷灶?别人就不能看到机会了?”

金大福挠挠头呵呵笑道:“那不是。我只是奇怪,魏国的士族敢在这个时候公然讨好黄征,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据说魏国皇帝可不是个大气的人啊。对了,你们说,这次黄征被派往河西送死,不会是黄征真的与杜嫔妃有一腿吧?”

全道安神情严肃:“大福,慎言!此事仅别有用心之人造谣而已。以我所见,这个黄征还是个处子。”

金大福乐了:“你个老全,能望王霸之气,还能看出是不是处子啊?八皇子在台上呢,你能看出他睡了多少女人吗?”

全道安白了他一眼,不再理他。

闵载叹了口气:“八皇子多骄傲的一个人,逃离京城后不知所踪,结果却是跑来给黄征做主簿?如果慕容垂老将军在,我们大燕,何至于此?我们这些人,又何至于投靠黄征?”

全道安摇摇头:“伯曰兄,此话谬矣!今我第一次见黄征,然以他适才誓师得表现,我斗胆预言:此子虽出自草莽,但最低也是一方枭雄!他现在需要的仅是成长而已!伯曰兄,你乃闵氏将门之后,世代公卿。你自己又文武兼备,人称‘闵公无双’。只是在燕国碌碌无为,无法施展而已。何不学那晋国的刘裕与刘穆之,惺惺相惜、互相成就?但怎可看轻黄征?”

闵载朝全道安抱了抱拳,又朝黄征的方向抱拳:“伯曰愚蠢了!此后绝对不会再犯如此错误!”

金大福插嘴道:“你们的对话我听不懂,我只知道,刚才黄征的誓师差点把我整哭了,还有八皇子都这样选择了,我更有信心了!目前黄征仅有三千骑兵,要在河西立足,必须有步兵做基础,而他没有步兵,这是我的机会!”

全道安指了指周围那些自带干粮随军的人群:“这些人,都将会是你的步兵!”

金大福开玩笑道:“老全你看看,黄征身上的王气怎么样?有没有可能以后当皇帝?”

全道安摸着胡须道:“自今日出征,黄征与魏帝拓跋嗣已经是走在了两条道路上了。但黄征身上的王气?我看不出来!”

闵载笑道:“大福你就别为难他了,如果真那么神,他十年前直接在晋国投奔刘裕不就行了?何必跑到燕国,蹉跎半生?到现在还仅是一个七品将军的幕僚呢?”

全道安对闵载的打趣丝毫不以为意,继续道:“一切事在人为而已!但是我观那祝桃花,有旺夫之命!”

闵载不再理会金大福与全道安两人的“算卦”,而是在心里默默念道:我认人,只认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