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35章 利他苛己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谁都知道重头戏来了,议和,那原本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场上打的是真刀真枪,拼的是命。那也是谈判的底气所在。重点难道不更是,谈判谈判,拼的是智,是谋,是脑子?

然而听着沈悠的话,已经见识过大宋皇帝德性的人们表示,议和肯定也不会是大宋占什么便宜的事。

【别的不多说,直接说结果,听完结果后,咱们再论其他。宋仁宗庆历四年,大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史称庆历和议,内容如下:一、西夏李元昊取消帝号,而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二、宋每年赐予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有其他岁时赏赐,合计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三、重开两国贸易。】

靠!无数听清内容的人都震惊了,别的都没有问题,可是这每年宋朝赐予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两万斤。另有其他岁时赏赐,这是认真的?确定是认真的吗?

【赐绢、银、茶。大宋那些主和的官员喊着军费甚大,把钱送给西夏的时候,他们怎么就不说这钱花费也不少了?西夏主动求和,证明这几场仗打下来,纵然大宋败了,西夏也没有占尽好处。议和可以,其他条例都没有问题,用着赐予的名号给西夏送钱,我就想问问大宋那些君臣们,长脑子的吗?打仗说军费开支甚大,送钱给敌国的时候怎么不说钱多了?无耻的把百姓们辛苦挣来的钱送给那些烧杀抢掠大宋百姓的人?他们可真是送得十分痛快!】沈悠没能忍住,她想心平气和的说话的,可是只要想到他们干的不是人事,打着赐予的名号,做的却是赔钱的事,太可气!

“朕错了,是朕错了。”此刻,赵匡胤落下了泪,当着满朝的臣子跪下,这可把一干臣子们吓得不轻,急急忙忙跪下了,更有人急着要把赵匡胤扶起来。

赵匡胤却挥开了他们的手,一字一句的道: “是朕无能,若非朕无能,怎么会怕你们这些能卫国,能护卫大宋将军的人夺朕的位子,以至于埋下祸根,叫天下百姓饱受他国这般欺压。

这,嗯,其实就沈悠说的情况暂时还好,历朝历代,谁不是那么过来?但,赵匡胤已然明白了不重武将的后果,日后,必不会再犯。一干臣子又怎么能再说赵匡胤的不是呢?

知错能改就好,谁还能没有那么一点私心,犯下小错,只要能够改正就好。一切对现在的他们来说还来得及。

沈悠气得拳头都硬了啊,

【大宋,不错,他们的敌人是很多,没了一个辽国,又来了一个西夏,一个两个都挺强悍的。可是历代各朝,谁边境就安宁了?谁像他们那样,动不动就给人送钱保平安?西夏为患,又是在对方主动提和的情况下,那是对方明明嬴了也知道,他斗不过大宋。看着好像几次大战他们都嬴了,可大宋人才辈出,无能之人有,却不是所有人都是无用之人,如范文正公,如狄青将军,他们哪一个不让西夏忌惮,让西夏不敢轻举妄动?】

【局势明明于我方有利,怎么能用着赏赐之名给西夏送钱呢?这难道不是在向西夏示弱,从而证明大宋的君臣从上到下,都是软弱可欺之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道理难道他们都不知道?都不?不,他们不是不懂,而是在他们看来,花钱保平安,边境安宁,从此无事,那就很好。】

【可是,无论是他们之前急于求和的辽国,或者如今的西夏,都不会就由罢休。大宋表现得可欺,只不过是让他们更无所顾忌的欺负大宋罢了。澶渊之盟后,辽宋达成和议了吧,钱也送得不少了吧。趁西夏犯宋时,辽国不趁火打劫那就怪了。】

【宋仁宗庆历年间,辽国借机向宋朝索要关南十洲,以此挑事,宋朝怎么办呢?一个西夏就够让他们疲惫不堪了,再加上辽国,那不是要命吗?面对辽国的无理要求,那就聊吧,聊啊聊,就聊到了大宋愿意花钱保平安,只要辽国不挑起战事,一切好商量。】

【辽国之所以想要关南十洲,都是为了辽国,不战而能达到目的,辽国怎么可能会不答应。宋仁宗,对于辽国的要求,嘴里说着坚定不许的话,可他给人的国书却是向辽妥协。一国之君,如此反复无常,国能安否?】

【一国之君无战心,一味求和,为此不惜损害百姓的利益,无视百姓之苦,可悲可叹。最终,宋朝答应在原本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再加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辽帝索要土地一事。】

真,各朝皇帝都傻眼!大宋那么有钱的吗?随便就给加钱。

有这钱花在军队上,能打不过这些得寸进尺的人?

【不得不说,在所有人都觉得大宋的操作已经到底的时候,大宋的皇帝却还是一回又一回的刷新你的三观。钱,钱,那是宋仁宗和满朝求和臣子的钱吗?那是无数百姓的血汗钱。作为一个皇帝,拿着百姓辛苦挣来的钱享着荣华富贵,至少也该做好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护好百姓,莫让随便一个国

都能踩上大宋百姓一脚吧!】

【每回对于大宋送钱给人的事,我就只想说,别说每岁向辽和西夏赐币了,用一年的币和绸缎昭告天下将士,谁若领兵夺回辽军和西夏所占之地,这些东西就全是他们的,大宋将士能不能把大辽和西夏打服了?必须有个前提,许诸将便宜行事之权,别让狗屁监军约束大宋的那些将军。】

是的,沈悠说得一点都没有错,但凡大宋朝愿意把向辽国、西夏所谓的赐币给到军中,大宋朝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不相信将士们的大宋皇帝,约束着将士们行军打仗,对付敌军来犯,大宋皇帝们,才是造就大宋连败于辽军,西夏军的罪魁祸首。

宋朝的皇帝们,面对沈悠的主意,除了一个赵匡胤不至于羞愧得无法见人,其余人哪一个不是羞得抬不起头来。

【这些遗憾,这些呐喊,是多少在了解大宋的历史后,无数对大宋爱之深的人的心声。尤其是在宋仁宗时,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哪一个不是能臣干将?就范文正公已然洞察大宋存在的问题,因而给出了改革的方案,这便是鼎鼎大名的庆历新政。就是在大宋和西夏的战争,以及辽国要求增币,庆历和议之后,宋仁宗意识到范文正公可用也,因而在庆历三年提拔范文正公为参知政事。】

【随后,范文正公为挽救大宋王朝的政治危机,也为富国强兵,开始提出新政,正是庆历新政。庆历新政为整治吏治,解决冗官、冗兵、冗费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内容涉及范文正公和另一位宰相富弼的条陈十事。细节请看大图,毕竟内容众多,我要是——讲下去,太水视频了!】

对,沈悠上图,各皇帝看到所谓的改革,眼睛瞬间都亮了,秦始皇吩咐道:“迅速把内容抄下来。”

抄下来再慢慢研究,要是适合大秦那就用,不适合就不用。人啊,不怕懂得太多,就怕知道得少。

【范文正公他们的初心是好的,架不住不管是什么样的变革,都是触及少数人的大利益的,自然就引起这些损及利益的人千方百计的阻拦。宋仁宗在面对大辽损及大宋利益时,说的跟写的国书内容都不一样,这样的人,指望他能成为范文正公的支持者,叫他坚定不移的支持范文正公的改革,那可能吗?】

【范文正公推行改革不到一年,庆历四年,有人指责范文正公等人以新政之名,却是朋党。宋仁

/>宗因此生疑,对此,范文正公提出“小人之党、君子之党”,支持新政的另一位大文学家欧阳修也写了《朋党论》上书仁宗,明确承认朋党自古有之,然分小人之党与君子之党,而人君用小人之朋,则国家乱亡;用君子之朋,则国家兴盛。】

【可是随着新法推广,触及人的利益越来越多,立刻有人诬蔑富弼欲行伊霍之事,私撰废立诏草。至此,范文正公等人心生不安,边事再起,范文正公请求外出巡守,随后,几位主张新政的人陆续离开京城。庆历五年,范文正公被罢去参知政事,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余下所有人都被陆续罢免军枢之职。随着宋仁宗召告天下恢复旧制,新政自此宣告失败。】

秦始皇表示,这改革怎么跟儿戏一样的呢?他怎么有种自己听错的感觉。

啊,对了,沈悠说过,这位宋仁宗无定志,可是,这么搞,那不是等于向那些利益被损的人妥协吗?这么样一来,他们要是不可劲的造,要得到更多的利才怪。

刘邦亦然,咂了咂舌道: ”这才刚开始,当皇帝的就心生怀疑了,怪不得变革不成功。”

【随着庆历新政失败,范文正公也就明白了,他的一腔抱负是难以施展了,他纵有救国之心,救国之能,不能遇秦孝公,一切都只能付之东流。此后,范文正公再不回京,只于地方留任。庆历新政失败七年后,六十四岁的范文正公与世长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