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 195 章 助君一臂之力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一时间李世民已经想好了这一回他要留什么言了,他心中所爱所敬的妻独他的观音婢!

【要问是什么样的狗粮,那就是有意无意黑二凤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曾有这样的记载,当然,这其实也是在黑二凤,大概内容是,长孙皇后逝后,入葬昭陵,李世民对她思念无法停止,为了缓解思忆之苦,便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妻子的陵墓,还让大臣陪同悼念。一次李世民让魏徵陪同,并指着昭陵的方向问魏徵是否看清了,魏徵装作没看见,李世民顿时着急,问:“怎么会没看见,那是昭陵啊!”魏徵闻言回答说:“臣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原来是昭陵啊!”】

【是啊,唐高祖李渊葬的正是献陵,要说李世民伤心父亲的逝世,怀念父亲,这世人谁人不赞李世民一个纯孝,偏李世民眺望的方向却是昭陵,也就是长孙皇后葬身之地,魏徵是在提醒李世民,不要只顾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诚然这两本书中记载,李世民听进劝,把那观楼给拆了,那是在无声指责李世民念着妻子而忘了父亲,又何尝不是证明在他们这些想黑李世民的编史者眼里,李世民心中所爱的从来都是自家的长孙皇后。这真是让人难言的复杂。】

沈悠的表情就跟吃了苍蝇一样,很是恶心和纠结。

李世民!!!

这就过分了,过分了!

他看起来是那么一个蠢的人?还建楼远眺妻子,把父亲丢之脑后,全然忘得一干二净,这是疯了?

他是觉得他这个皇帝当得太稳当了?还是想让天下的人都向他学习,学着怎么有了媳妇忘了娘,不,忘了爹!就这样,以后他还怎么教儿子?他还怎么治天下?

【但,根据《旧唐书》的记载,二凤心中所念的人皆是长孙皇后。别人是母以子贵,到二凤这里,直接就是子以母贵。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性聪敏,史书载太/宗“甚爱之”。第一个儿子,二凤和长孙皇后寄予了厚望。在李承乾年幼时就给他找了侍读,又让陆德明,孔颖达教授承乾儒家典籍。太/宗登基后便立李承乾为太子,十二岁时,太/宗就开始有意识的锻炼承乾身为储君的政治能力,下诏令承乾“宜令听讼”,还说:“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

【李承乾身体不好,太/宗舍不得让他多读书,但承乾并不因此放纵,反而在太/宗问他治国策略时显示才能。对此太/宗非常高兴,特地对群臣炫耀了一把。贞观年间李承乾两次生病,太/宗先后请道士,高僧入宫为太子祈福,李承乾病愈后,又度了三千人出家,为他建造普光寺、西华观,并赦囚徒。就二凤对待李承乾的态度,谁敢说二凤想换太子来着?】

【可是一切随着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的逝世发生了变化,李承乾像是到了叛逆期,但凡谁说什么事不好,他就去做什么事。面对李世民宠爱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李泰这个事,他感受到了压力,然后就没有然后,失去了魏徵那么最后一个定海神针,李承乾便举兵造反了。先前已经说

过了,举兵造反的李承乾,依律当处死,就这样一个儿子,李世民愣是不管不顾,只将他废黜。到最后再选太子,李世民第一时间考虑的都是这个太子将来上位是否会容不下他们的兄弟,也就包括李泰。】

听到这儿,一众人的心情相当的复杂,大力培养儿子完全没有问题。李世民让和尚为他祈福,更是度人出家,再结合上回沈悠说魏徵时提到,李世民无视满朝臣子的想法,执意要让魏徵坐镇东宫,以令朝堂无人再敢说什么他要废太子的事。

谋反之子,但凡要是老父亲容不下,什么儿子不儿子,父亲不父亲的,都是假的,必死无疑。

如果忽略李承乾谋反这个事,李世民定是要高兴的向天下人宣告,对,他就是爱屋及乌,他和观音婢的孩子值得最好!

【至于长孙皇后所出的次子李泰,史书有载,聪敏绝伦,“宠冠诸王”。太/宗登基后改封越王,李泰所获封地多达二十二州,其他同时受封者却只有八州。后又加封其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余官如故。雍州即长安京畿之地。因为太/宗宠爱,李泰迟迟没有出京就藩,连带李泰的儿子也被带入宫中抚养,长孙皇后亲自给其赐名“欣”。李泰喜好文学,太/宗便为他设文学馆。李泰编写《括地志》成,太/宗多次赏赐,以至用度超过了太子。也正是因为这样,引得李泰起了夺嫡之心。】

摇摇头,沈悠很是叹息的道:【可怜二凤也绝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也要经历自家老父亲的经历。明明他从始至终只想好好的疼爱两个孩子,只希望他心之所爱的孩子可以好好的,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宠爱竟然会引起李承乾的不安,李泰的野心勃勃,最后这两个孩子竟然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长孙皇后听到这句话,眼中的心痛如何也藏不住。竟然是如此吗?

可是看着不远处还在玩闹的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二人不管天幕说什么,毕竟有好些内容他们听得晕乎乎的,在他们这个年纪,只能偶尔静得下心听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断不可能像其他人一样坐得住,每回都听头听到尾。

【晚年的二凤惨是真惨,陪他打天下,和他治天下的大臣一个接一个的离去,父亲,妻子。再加上儿子相争相斗,拼得那叫你死我活,无一不重创他的心灵。长孙皇后为他生下三子四女,每一个李世民都是极致宠爱,晋阳公主、新城公主和晋王李治,更是李世民在长孙皇后去后,亲自教养于宫中。晋阳公主未出嫁就云世,李世民这个老父亲伤心不矣,就这样竟然还会有人觉得李世民的真爱是别的女人。】

爱屋及乌的道理,懂的必然也是懂的,正因如此,难以想像竟然还会有人说什么李世民另有所爱?

李世民心情本来就不好,再听到沈悠补充说明,晋阳公主早逝,脸上一阵阵发白。再被补刀提醒有人觉得他更喜欢别的女人,立刻横眉竖目,极是不满之极。

内宫中的长孙皇后更是吓了一跳,晋阳,怎么会!

“朕先回宫。”李世民是越发坐不住,于此时起身,底下的臣子也知道,

提及长孙皇后,

若是好事也就罢了,

偏天幕丢出的一个接一个都是坏消息,李世民能坐得住才怪。无人敢拦,也无人认为应该拦。

李世民头也不回的疾步而行,直奔的正是长孙皇后的寝殿。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真真切切,大家肯定也好奇,长孙皇后凭什么能得到这样一个亘古未有的帝王的倾心相待吧。可以说,长孙皇后自13岁嫁给李世民以来,夫妻二人一道成长,相互扶持,他们经历了太穆皇后的病逝,长孙皇后在李渊留守太原时担起太原李家的重担,打理李家事务,里里外外,长孙皇后慢慢的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是的,比起贤内助,我更认为长孙皇后是如同房谋杜断他们一样是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武德年间,李世民建功立业,最后功高盖主,李建成和李元吉不遗余力的要拉李世民下马,相较于一直留守于长安,跟在李渊左右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哄得李渊一心偏向他们,李世民在长安唯一能够影响李渊的也就只有长孙皇后。】

【平定洛阳后,李世民拒绝了奉命前来有非分之请的贵妃等人,秦王部属又多次与后宫亲属产生摩擦。秦府上下对后宫已多有得罪。反之太子齐王与后宫妃嫔时常往来,经常联合在高祖面前谗害李世民。眼见多次在外浴血征战的丈夫与皇帝疏远,又为太子齐王所嫉,时为秦王妃的长孙皇后直接出面缓和矛盾。她常常在宫中出入,孝顺高祖李渊,同后宫妃嫔交往,以弥补丈夫与皇帝的嫌隙,在后宫中为丈夫存留助力。】

【《旧唐书·房玄龄传》有这样一段记载:“及九年之际,机临事迫,身被斥逐,阙于谟谋,犹服道士之衣,与文德皇后同心影助,其于臣节,自无所负。”可见长孙皇后在李世民争位夺嫡中所占据的份量,这是助李世民争取了时间,让李世民在最后得以一举成就大业。】

秦始皇眯起了眼睛,心里何尝不是生出了怨念,怎么的怎么的,一个个都有厉害的媳妇相助,就他没有是吧,至于那么欺负人吗?

吹胡子瞪眼睛。

吕雉的心情是难言的复杂,女人,从来不是无用之人,真正无用的从来只因那个人无用,无关性别。这个长孙皇后,能在夹缝中周旋,并不比她容易。

至于刘彻,难免想起陈阿娇,曾经,她也曾为他费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