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 221 章 黄道婆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可不是吗?要是李世民非不讲理,他该第一时间把自己解决了。

那不仅是李治的儿孙,何尝不是李世民的儿孙?

长孙皇后话没有说出来,意思是毫不掩饰,无声的询问李世民。李世民岂能看不出来长孙皇后之意。一时语塞,他要胡闹吗?他要吗?

不得已,李世民只能咽下心中那口恶气。

可是对于武周一朝来说,李隆基竟然干出这样的事,在听到的第一时间李隆基差点都要跪下了!不,不,那怎么可能,他怎么会做出这样糊涂的事来。

武曌听着半眯起了眼睛,饶是她没有听到自己相关的点滴,不知后世是如何的评价于她,然后面听到沈悠提及女子该如何才能真正的不会被男人打压下去,武曌心情是相当的复杂。闻李隆基会成为最后的赢家,武曌最在意的必须是李隆基竟然抢儿媳为妃,果真是天底下的女人都死光了吗?竟然让他做出这么不要脸的事。

不满是肯定有的,能做出这种事的皇帝,得是昏愦到什么地步了。

一旁都知道李隆基之名的宫人们不确定的问:“陛下,要不要传?”

传的谁,不必说得太明白,武曌心里相当的清楚着。

“不必。”传来干什么呢?杀了李隆基?有这样的必要吗?从天幕出现的这一刻开始,好些事都会变得不一样了,如今这武周朝堂上人心各异,各有各的算计,不知道最后的胜利者也就罢了,每个人都会觉得他们身边的人都是他们的敌人,是他们应该要解决的对象。

可是,当有些答案揭晓了之后,那就不一样了。

李隆基,她的孙儿!看得出来他对她的不满,可惜生杀大权握在她的手里,无论李隆基有多少的不满,都只能藏着,在她的面前恭敬有加。接下来,他还得想方设法求得她的庇护呢。

武曌想要拭目以待,看看李隆基该怎么迎接各方为难。

唐玄宗时刚刚嫁入寿王府的杨玉环听到这话,满目都是不可置信,怎么会这样,怎么可以这样?她要怎么办,她要怎么办才能改变这样的命运?

【诗人们歌颂的是爱情,是他们心中以为的爱情,却很难想像作为一个女子,生死不由己,任人摆布何其可怜又可悲。我相信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人生。可叹本来好好的一个寿王妃杨玉环,却被李隆基一己私欲,最后更是被世人扣上一顶亡大唐之盛世的红颜祸水的名号。再一次鄙夷一群男人。怎么着,开元盛世是李隆基的功劳,安史之乱就是杨玉环害的了?】

【也不想想李隆基在抢杨玉环之前都干了什么事,一日杀三子,谁能有他这样狠?这样的人松懈朝堂,宠幸于奸臣,是杨玉环能左右的?难道在开元之时李隆基身边就没有女人了?别功劳都算不到女人的头上,一但王朝出了什么祸事就会怪到女人头上。当权的是女人吗?明明是你们男人掌握了所有的权利,凭什么把过错推到压根没有资格触碰权利的女人头上?自己犯糊涂非要把错推给人,有胆子做没胆子承

认?要是你们男人真那么看不起女人,好说,登基也别纳女人啊,最好三尺之内别让女人近身,难道这样你们就能成圣人?】

?本作者行而不辍提醒您最全的《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尽在,域名[(

吕雉莞尔一笑,刘邦的脸都黑透了,骂道:“一个个也敢自称是男人,敢做不敢当像什么样?瞧瞧后世的人怎么笑话他们。”

刘邦这个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从来不把问题扣到女人的头上,他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完全由他来决定的,和任何人都没有干系。

哼,不是一个男人无能之极,才会拼了命的踩女人?这么样的男人,趁早别活了!丢人。

刘彻自问也是坦荡之人,敢做敢当,断然不会把自己的过错归到别人的头上。至于后人如何,他也是管不了许多的。

但眼下,刘彻出声道:“朕要用可用之人,你们不要让朕觉得你们不可用。”

处处为难女子什么的,并不是刘彻所希望看到的。

【不想提李隆基这糟心的玩意,果断跳过杨贵妃。其实古往今来我们从来不缺自强不息的女性,唐朝有名的女诗人不少,至宋朝也都还有,但我接下来要讲的却是宋末元初时一个并不记载于正史,却传颂至今的奇女子,黄道婆。大家肯定奇怪了,没有记载于正史却流传甚广,这是怎么一回事?因为黄道婆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卒后琼、沪两地乡民均立祠奉祀。这才为人所知,至今不忘。】

衣被天下?女纺织技术家?这不就是衣裳的手艺吗?

不过,谁能说衣裳不重要。看看他们一个个穿的,哪里像是不重要的样子?

可一个对世人做出如此贡献的人,竟然没有被记载入正史之内,反而只在民间流传甚广,怎么回事?宋朝那么些人到了最后竟然黑心到如此地步?直接要抹杀全天下的女性不成?

真真是越无用的皇帝,越无用的王朝越是不能容人!宋朝,宋朝,怎么就那么让人咬牙切齿?

无数人脑中闪过这样的念头,终是沉住气听下去。

【黄道婆生卒年不详,既然正史没有相关记载,大家伙都是根据各种不同的资料有所猜测,海南省志中有记载,黄道婆为原松江府乌泥泾人,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居约40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有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元朝元贞年间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

【万分庆幸我们历史悠久,因此正史编纂之外还有地方志,正史没有记载的,可是地方志记录在册,也得以让我们知道,原来在这样一个地方曾经出现过一个出类拔萃,为人造福的人。黄道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不是有地方志,哪怕她为我们贡献巨大,我们也不会知道她的存在。所以我

们华夏人民多是感恩图报之人。于他们有大恩的人,

哪怕史书没有记载在案,

人民会记得,人们会传颂。绝不会让这样一个人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

不知怎么的,听着这样的内容,让人心下沉甸甸。

朴素的人们最是可贵,也最是知足,明明他们所求的并不多,却不知为何,总有太多的人想要无视他们,践踏他们。

【说起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纺织技艺,一是革新棉纺织工具,三是推广棉花种植。工艺是在不断进步的,也并不是打从一开始就很好,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改造,这才能够进步。偏偏在古代的时候,会手艺的人并不受人推崇,甚至还会被人瞧不起。想想那一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下,亏得我们的手工艺还能发展得那么的好,也是不容易。】

听着沈悠惋惜无比的一番话,怎么说呢?确实挺让人伤感的。

免不得各朝代的人就开始反省了,是不是他们的方式确实有问题,否则怎么会被后世嫌弃?

秦始皇低下头想啊想,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他其实没有必要只取一样,反而可以选择双管齐下。

治国是需要人才的不假,但手艺高超,能够推进国家发展,为百姓带来便利的人也该给予奖励,唯有如此才会让人不断的进步。青云路不能只设定一条,而是要多布置几条。

摩擦着食指,秦始皇脑子飞转。

吕雉在这个时候提醒道:“陛下知道妾让人安排的好些武器做出的效果都极是不错吗?”

刘邦眼睛亮了,不过刘邦提醒道:“朕比较想知道的是,我们能做出来的武器,别人那里有没有?”

“妾以为陛下该一清一楚才是。”吕雉才不蠢,断然不可能事事都揽在自己的身上。

《天工开物》一书看得见的人不要太多,吕雉手下的人能做得出来,别的人未必就做不出来。异姓王们既然都已经知道刘邦必是容不得他们的,他们要是不捉紧时间把武器研究出来,是要等着刘邦将他们一网打尽吗?

同理,刘邦不会只让人做武器。该让人打听的必然已经让人去打听。

各国诸侯到底有没有比他们更厉害的武器,刘邦自己有数就行。

刘邦没能忍住瞥过吕雉,可惜吕雉背对着他,他实在是看不见吕雉的反应,干脆走了过去,一把将棋盘搅了道:“行了行了,别下了,下来下去不就那样。说正事儿。”

正事儿?他们之间有什么正事必须得看着彼此聊吗?刘邦倒是愿意看她这张老脸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