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 250 章 自视甚高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吕雉不想说话了,刘邦是忘记了吗?他们要把女儿L嫁给韩信,就算法子可行,现在也不可以。

“陛下觉得此时纵然有人告韩信谋反,陛下能让韩信进京对峙?怕只怕陛下诏韩信入宫的诏书刚下达,各位诸侯王已然举兵而反。”大汉刚建,百废待兴,再起战事对大汉并不是一件好事,刘邦要挑事?

刘邦??他有说过挑事的话?分明是吕雉的言外之意是让他挑事,是他误会?

夫妻二人一时间大眼瞪小眼,不过,重点是这个吗?他们就不想想此时此刻韩信的想法?

韩信在听到有人上书告他谋反时,又听到沈悠说有人猜测所谓上书告他谋反一事极有可能是刘邦在背后做推手,韩信想了想最终摇摇头,刘邦不至于吧。

不过,钟离昩的事确实是他思虑不周,一直留着人,不给人交代,不好说。嗯,刘邦想捉人,韩信想保人,因此该好好想想到底怎么跟刘邦说,把一些问题解决。

“大王,您听见了,陛下容不得您,大王若是再不动手,怕是要被陛下赶尽杀绝。”韩信没有当回事的话,身边的人相当认真,赶紧出言提醒韩信,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坐以待毙,否则极有可能会落得合族被灭的下场,韩信当真不在意身首异处?

没想到韩信闻言扫过他一眼道:“陛下要将鲁元公主嫁我,而且让太子刘盈送嫁。”

是的,此事哪怕韩信并未答应,刘邦与吕雉总是表露出诚意。可见,此刻刘邦并不想撕破脸,也是不好撕破脸。

“大王难道要娶大汉公主?岂不是给自己身边留了个探子吗?万一要是汉王让公主栽赃陷害大王,大王该如何是好?”身边的人急了,连声劝韩信,望韩信三思。

然而韩信只是冷冷瞥过对方一眼,“你想让我反?”

是啊,不娶鲁元公主,韩信须得做最坏打算,起兵造反。

但凡韩信有此打算就不会等到今天,至于今天要怎么做,看着韩信的人其实不太确定了。

也是因为不确定,韩信所问,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无论上书状告韩信谋反的是谁,总而言之刘邦收到消息就不会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在刘邦讨要对策时,陈平给刘邦出主意,让刘邦假装巡游云梦泽,抵达楚国西部边界陈县时召集诸侯来会见,等韩信拜见时,便趁机将他拿下。刘邦照做。发现没有,陈平计谋其实挺狠。离间计,攻心计,再有来个瓮中捉鳖。所以当吕雉去后,陈平想要夺权,陈平更能狠得把刘盈的儿L子全杀掉!】

陈平!!!别说了天幕,你知道吕雉在听着吗?

自打陈平听说未来的自己干了斩尽杀绝吕氏的事后,每日都提心吊胆,生怕吕雉对他痛下杀手,先一步取他性命。他就盼着沈悠千万别再提他会干的事,莫再让吕雉加深印象,让吕雉下定决心先一步送他去死!

“陈平。”让陈平想不到的是,此刻听到陈平想出的计谋时,韩信自知那个自己绝对逃不了,下场已然可

知。

不过,刘邦显然并没有就此事杀了他,倒是让韩信稍稍一愣,刘邦虽然不安,总是愿意手下留情?

韩信内心何尝不因为一闪而过的念头而变得复杂,汉王,陛下,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想置他于死地的是吧。哈,没有想到他竟然为此庆幸?

【听闻刘邦来到云梦泽的消息,要说韩信心中没有任何警惕,未免显得韩信太蠢。韩信左右为难。造成如此局面,韩信本身是要承担责任的。他不想反,若要反,他早就反了。然而此番去见刘邦,他也清楚他把钟离眜藏起来的事刘邦定会要他给一个交代。一个刘邦想杀的人,他为什么要藏起来?因为昔日的交情,今天他能为了往日的交情将刘邦的诏令置之不理,来日他会不会为了往昔的旧人叛了刘邦?】

【无数种想法在刘邦脑海中闪过,何尝不让韩信警惕。他懂得人心,偏又总喜欢挑战人性的底线。韩信手下的人像是看明白了韩信的纠结,为韩信出主意,事情既是因钟离眜而起,不如韩信取钟离眜的项上人头送到刘邦面前,以平息刘邦的怒意?】

【韩信思来想去也没能想出更好的主意,只能寻钟离眜商量。所谓商量又怎么可能是商量,去寻钟离眜之前,韩信早已做下决定,钟离眜也不蠢,自知韩信来意,提醒道:“汉军之所以不来攻取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您想捕杀我去讨好皇帝,我今天死了,您也要跟着灭亡。”接着大骂韩信说:“您不是一个有德行的长者!”最终自刎而死。】

【韩信的人品自不用说了,他确实不算一个人品好的人。通过收留钟离眜,又要取钟离眜项上人头以保全自己性命一事可以看出他人性中的复杂。钟离眜得韩信收留是感激韩信的,在最后他却也看清楚了韩信并不是一个可以依靠的朋友,却为时晚矣。】

【钟离眜一死,韩信带着钟离眜的首级去见刘邦。韩信是真觉得他和刘邦之间的矛盾皆因钟离眜而起,他怎么就犯下他认为不该犯的错误?为了表示臣服之意,韩信在刘邦还没抵达陈县时,在郊外的道路上迎接他。瞧瞧韩信的姿态,很明显他极清楚要怎么样才能让刘邦舒服,知道,依然不断的挑衅刘邦,他是想怎么样?】

秦始皇也算是长见识了,也对,一个擅长领兵打仗的人,怎么可能是个蠢货,为人处事之道,他也不可能不懂,不过是不屑为之。

刘邦咬牙切齿,“想怎么样,无非是为名为利,他觉得我给不了他,所以他要自己争来。得了名利,又怕臭名昭著,畏于生死。韩信也不过是一个寻常人。”

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寻常人。

韩信捏着食指,没有回答沈悠的问题,有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听从陈平之计的刘邦早预先安排了武士,见韩信来了,当即让人逮捕韩信,把他安放在后车上。韩信大喊问:“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然平定,我也该烹杀了?”】

【面对质问,刘邦必须正告,“有人告你谋反啊。”别的话

也不再多说,刘邦让武士把韩信反绑,给韩信戴上械具。其实既然刘邦将韩信绑了,更以谋反之名,他完全可以杀了韩信,但回到洛阳后,刘邦却赦免了韩信的罪状,削去王位,将韩信改封为彻侯,号为淮阴侯,封地在韩信故乡淮阴县。这也是我们称韩信为淮阴侯的由来。】

【对于刘邦没有顺势杀韩信的原因,大家别忘了,大汉刚刚打赢项羽,异姓王有七个,拿下一个韩信不代表什么,当然,在刘邦心里韩信是最让他头痛的一个,把人捏在手里,不杀他,难道不比杀他更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韩信谋反了呢,别管证据不证据的,有人告了,刘邦也以谋反的名义将韩信拿下,不杀他难道不是在昭显刘邦的大度,他还是很顾念功臣的,正因为顾念,只是削去韩信的王位,韩信还是淮阴侯。其他异姓王一样,但凡谁要是自觉不当王的,他会留他们性命,更会让他们安享荣华富贵。】

刘邦......他没想赶尽杀绝,无非想要夺异姓王大权罢了,有什么问题?

【对,刘邦算盘打得响亮,对异姓王来说,他们看不到韩信活着依然为侯的事实,他们看到的分明是韩信被夺王位一事,自是叫他们警钟大响,一时间个个都在暗中做准备,随时反了刘邦。】

【暂时一切都跟韩信无关了。韩信被夺王位,被封为淮阴侯,对他来说是极大的打击,知道刘邦畏惧厌恶他的才能,韩信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日益怨恼忿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处在同等列侯的地位而感到羞耻。】

【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自称臣下,并说:“大王竟然肯光临臣下的家门!”韩信出门后,自嘲道:“我居然活到了和樊哙这种人为伍的地步!”】

【对此,我想说了,韩信那是因为周勃、樊哙他们同等列侯而以为羞耻吗?分明是不舍于他被夺去的王位。不可否认,没有韩信刘邦或许根本不可能得到大汉天下,但如灌婴、樊哙等人,大家都是侯,且都是早年随着刘邦出生入死一起打天下的人,再是功高,怎么就能看不起人了呢?好吧,也算我说错,韩信何止看不起灌婴、樊哙他们,我都怀疑他连刘邦都看不起。】

【为什么我这样说呢?有一回刘邦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韩信毫不顾忌的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所谓韩信领兵,多多益善就出自这一问一答。】

【有时候也是不得不服了刘邦,谁听了韩信的话心里不得有气,刘邦却笑着说:“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抓住了呢?”仅此一句让韩信瞬间清醒对答:“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抓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看,韩信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吗?不,他从来不是不懂,是不屑于。但他也知道,刘邦是真会杀了他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