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 265 章 曹随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秦始皇偏过头想了想,曹参此人,不争是确实不争,更多是对自己的自知。

他明了自己不如人,避而居于人下,对人恭敬客气,也是没谁了。

相比起韩信,萧何,曹参如此安分又懂分寸的人,谁不更喜欢?

秦始皇得说,刘邦能打下天下,能安定好天下,真就是因为他身边什么人才都有。各种各样的人往他们擅长的领域发展,刘邦只须掌握好大方向!

唉,大方向也不是好长的,秦始皇作为一个帝王,最是深有体会。刘邦在有些事情上不是个东西,也不能否认他有本事的。

【不过,汉惠帝刘盈对曹参的随也不是没有意见,作为一个皇帝,刘盈不算完全无能,至少人家在用人一事上深得刘邦和吕雉双王炸的真传。萧何在时刘盈对萧何恭敬有加,曹参为相,萧规曹随,刘盈瞧着曹参以无为而治,一直原搬照旧,心里难免犯嘀咕,莫不是曹参瞧不上他?】

【话不能当面问,转个弯是可以的,刘盈就跟曹参的儿子曹窋旁敲侧击一番,大抵意思让曹窋回家问问曹参去,因何故曹参终饮酒,遇事也不向他这个皇帝请示,曹参是怎么治理国家的大事的。】

【是的,曹参最有名的莫过于他饮酒无度,但《史记》明确记载,曹参之所以饮酒无度,是为了让那些假借着各种关系寻上他门的人灰头土脸,知难而退。毕竟别管谁来想跟曹参索要什么,曹参一律先让人喝酒,酒过三巡,谁能再记得自己要说啥?话说不出口,曹参也无须得罪人,更不必想法子拒绝。只是毕竟费酒,也有些伤身。】

???秦始皇感叹曹参想出此等法子堵住别人的嘴。不想听,不想拒绝,更不想左右为难,干脆利落让人张不开口。有意思,真真是极有意思。

嘶,大家伙认识的时间挺长的,曹参在萧何的衬托下,确实不怎么出彩,然而刘季有数得很,别管是萧何或者曹参,都是有真本事的人,他们的脑子好使。

伤身什么的,不比得罪人强?

话都不让人说出来,谁有曹参的手段高明?

萧何也连瞅了曹参几眼,曹参不太好意思的道:“你们别总看我,我不是一直这般模样?”

可不是吗?该出主意的时候曹参会出主意,要说跟人处处争,处处论,他也不至于。

汉高祖时,刘邦听着沈悠论起曹参种种,没能忍住道:“不显山不露水,也就不会引人妒忌,不会成为众矢之的,曹参比起其他人来,更懂得韬光养晦。”

“无为而治第一个推行的人正是他。”吕雉提醒一句,眼下他们大汉尚未用此法,曹参也没有成为齐国丞相,可沈悠说了,曹参会发现此法利于大汉,能让大汉安定。敢用并用好无为而治的政策,曹参岂是无用之人。

刘邦由衷道:“那么功臣里,朕倒是未曾发现,朕心底里最信任的人竟然是曹参。”

可不是吗?刘肥何许人也。虽是他刘邦的私生人,也是他的长子,把长子交到曹参手里,何

尝不是对曹参的信任,刘邦低头细细想了想,突然觉得他没想过防曹参!!!

漂亮。曹参做事当真漂亮。

吕雉能接话吗?别的话她会接,刘邦信不信任谁,与她何干?

不过,吕雉以为刘邦最信任的人会是张良。不曾想竟然不是。侧头一想,好吧,张良太聪明了,聪明得让刘邦心里不禁生出忌惮!

一想到这儿,吕雉越发沉默。

【曹窋得了刘盈的命令,回去假装自己不解的询问曹参,没想到曹参听完勃然大怒,竟然痛打曹窋两百板子,并且斥责曹窋让他不可非议国家大事。刘盈得知后气得不轻,上朝时当堂斥问曹参为什么打儿子,不忘表明曹窋问曹参的话都是他让问的。】

【曹参何许人也,能猜不到问出问题的人压根不是他那傻儿子,而是刘盈这个想要有所表现的皇帝?被当堂追问,曹参必须给足刘盈面子,脱帽谢罪说:“陛下自察,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

刘邦听着此问,好奇挑挑眉头,刘盈应该没有自大到觉得自己远胜于他吧?

吕雉何尝不是竖起耳朵听,她并不认为养的儿女蠢。却也想看看,刘盈究竟如何应答。

【刘盈敢说自己远胜他老子刘邦?他脸皮没那么厚,因此老实回答道:“我岂敢跟先帝相比。”曹参要的就是刘盈自知,再问:“陛下观臣与萧何谁更贤能?”刘盈总不好昧着良心说话。萧何为相多年,能力本事有目共睹,谁对他不是心悦诚服。老实答道:“你好像不及萧何。”】

【曹参立刻附议道:“陛下说得极是,高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曹参说得在理吗?相当在理,哪怕想有所作为的刘盈反思之后也不得不认可,是的,他们比之刘邦萧何,刘盈自叹不如刘邦,曹参亦自知不如萧何。国家政策他们都已经定好了,何必折腾?我们都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政治变动所带来的影响都不小,变则通不假,变得太频繁就成了我们所说的朝令夕改,叫人们无所适从。】

【天下久经战乱,百姓们早已经盼着能得一个太平。刘邦和萧何做得就很好,刘盈和曹参难道非要折腾是觉得能想出对百姓更有利的法子?曹参一向最大的优点就是自知。他哪怕多年追随刘邦,也和刘邦一道治理天下,他是相当清楚的知道,刘邦也罢,萧何也好,他们的智谋都在自己之上,想要超越他们,他自问不可能。既然如此,倒不如乖乖按他们定下的政策行事。】

秦始皇能说曹参做得不对吗?那有什么不对的!

大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奋六世余烈,正是因为贯彻执行商鞅变法的内容,方得大秦强盛。但凡不是大秦的君王们多年来皆知商鞅变法的内容对大秦有利,绝不能改,岂有他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今日。

不过,商鞅变法能让大秦强盛,能让大秦拥有灭六国,一统天下的能力,至于今日,天下一统,适合于乱世之法,如今已然有问题了!

秦始皇对于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再有汉九章律都挺好奇的,他必要看看都是什么样的内容,竟然能让大汉一点一点的强盛起来,终成为华夏的标记!同时,秦始皇也要思考另一个问题,那些会适合于大秦吗?

曹参听着另一个自己的操作,低着个头压根让人看不出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一行人都是被沈悠点过名的,萧何、夏侯婴、周勃、樊哙,另有卢绾,加上一个刘季。樊哙是个嘴里藏不住话的人,没能忍住的问:“咱们去咸阳,皇帝陛下听着你们做的事,真不会要我们的命?”

周勃没能忍住怼道:“你怕又跟着我们进咸阳做甚?”

樊哙连想都没有想的即回答道:“我跟的是你吗?季哥叫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别说前路未知了,哪怕是刘季领着他要一块去死,樊哙也得跟。

刘季心里是高兴的,也正是因为高兴,肯定的告诉樊哙道:“你只管放心,咱们此去必能平安。”

“嘿嘿,季哥说什么我都听。”平安两个字哪里是简单的,对于樊哙来说刘季说什么话他都信,也都听。

周勃狠狠的瞪了樊哙一眼,有些话他早跟樊哙说过,樊哙是半点不把他的话当回事。

【想刘邦对身边的人也是知之甚深的,在他病重时,吕雉曾于病榻前问相,“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丞相?”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说:“以后的事你也不会知道了。”】

【萧何之下必为曹参,何尝不是刘邦对曹参绝对的肯定。曹参不负刘邦所望,在他为汉相三年的时间里,萧规曹随,以令大汉百姓休养生息。汉惠帝六年,曹参去世。曹参被追谥为懿侯。曹参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亲的侯位。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宁不乱。”在汉史上,曹参与萧何齐名,更是后世名相佳话中的传奇。人们但凡提起萧何,必不可免的想起曹参,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曹参,必有萧何。】

汉高祖时的萧何听到这儿,内心认同无比,曹参他有这个能力,也该得到如此一番肯定。两人齐名,皆为名相佳话,甚好!

后世人谁人不听得直点头,萧何与曹参,谁人不盼着能得他们之一,刘邦运气好得不知叫多少人妒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