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 275 章 捡漏皇帝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刘邦正听着自己被夸,下一刻沈悠话锋一转,到他儿孙了?

不是,为什么连吕雉和他儿孙都讲了,就不讲讲他呢?

【别问我为什么不讲刘邦,从吕雉那儿再到开国功臣们一个个的事儿,已经体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刘邦了,再讲汉高祖刘邦,确定你们不会怪我水视频?咱们细细讲讲汉文帝和汉景帝吧。没办法,相比于开国皇帝刘邦,把匈奴打废的汉武帝刘彻,文景二帝的存在感略低,以至于好些人只知道文景之治,对他们的施政和功绩所知甚少。】

【前面已经提过几句汉文帝刘恒了,细节上补充补充,汉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大汉第五位皇帝。汉高祖十一年,刘邦在亲征平定代地诸侯陈豨的叛乱后,册立八岁的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其后刘恒在他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代地由是大安。】

【我们都知道,彼时的大汉随着刘邦建国,除了刘邦铲除异姓王外,几l乎国中的政策都是与人休养。然而上层社会的争斗和纷争并没有停止过,正因如此,汉初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母亲的悉心教导,养成了刘恒谨慎沉静的性格,这为他即位后成功应对功臣问题与施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邦怨念归怨念,想了想他虽然没有作为主角被沈悠特意提起,从吕雉开始,到项羽、韩信、张良他们,他参与其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听完的人大概都有数了。他的功绩沈悠从来没有否认过,他的操作,嗯,他觉得没什么问题,至于别人怎么看他,对刘邦来说完全不重要。

如此道来,说与不说他,也就不重要了。

先前提薄姬的时候沈悠顺嘴提过几l句刘恒,不难听出沈悠对刘恒的肯定和赞许。

陈平和周勃一番行为,刘邦瞧得分明。容不下吕家血脉的皇帝,一气之下把刘盈的血脉全给杀光,又不愿意把参与平定所谓诛吕之乱的皇子皇孙立为皇帝,非要挑一个看似事事不参与,好拿捏的皇子刘恒上位,能斗赢陈平和周勃的刘恒,他确实挺想知道儿子是怎么做到的。

吕雉宽袖下的手微微一紧,她也在想,沈悠会不会细细道来刘恒,她是盼着沈悠能够细说的,如此一来她能更好了解刘恒,亦知将来她该如何面对刘恒。

薄姬怀里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刘恒,看似神情平静,眼中却藏着惊涛骇浪,终是到刘恒了吗?她既盼着沈悠能够细说,又怕沈悠说得太细,细得让人对刘恒知之太深,不利于刘恒。

纠结的薄姬也知道,她不管怎么想不重要,她的孩子将来既有所作为,又怎么能怪后世人对他推崇肯定?眼下她所需要操心的只有一样:如何让他们母子活下去!

【早年作为一方诸侯王的刘恒,史家们的关注点从来都不在他们身上,当然,如果他们谋反或者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除外。作为代王的刘恒,安静,本份。比起和吕雉叫板最后自己把自己弄死的兄弟们,他的存在感微乎其微。没有存在感的刘恒在当时的陈平和周

勃看来相当于告诉他们,我好欺负!衡量再三后,他们决定奉代王刘恒为皇,《史记》关于刘恒的记载也由此正式开始。】

【咱们将心比心的想一想,好好一个诸侯王当着,突然有一天天上掉馅饼砸你头上,你要往前一步,成为皇帝了呢。任是谁都肯定高兴,《史记》中记载当时刘恒见到来使要迎自己为帝,高兴不高兴没有记载,警惕是必须的,因此刘恒第一时间问起身边的臣子,仅凭此点可以看刘恒的谨慎。送到手里的皇位,多少人得知而忘乎所以。然而皇帝是好当的?真要是好当的,轮得到他?刘恒好些话没有说出来,不说话何尝不是另一种态度。同时也要试试手下的臣子们,他们究竟有多少聪明人。】

【刘恒手下的臣子中有一位名叫张武的立刻发表意见,展开分析彼时大汉的情况,中央朝廷里都是当初高帝时的大将,熟悉兵事的如周勃,多有权谋的有陈平。作为功臣,他们倘若安全,断没有来迎刘恒为帝的举措。先前他们安分守己不过是因为畏惧高帝、吕太后的威势。眼下他们已经诛灭吕氏,□□,他们名义上是迎接刘恒为王,实际上不可轻信。张武总结是希望刘恒称病不要前往,以此观察事态的变化。】

刘邦拧起眉头,不错,危险是明摆着的,陈平和周勃他们都敢弑君,又要另立新帝,明摆着若是再碰上一个不合适的,他们未必不会再杀一个。所谓合适不合适,大权在握的他们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可如果不去,刘恒还能当皇帝吗?

刘邦吐一口气,恨不得沈悠说快些,接下来刘恒怎么做的。

【刘恒手下另一个大臣宋昌却持不同的意见道:“群臣的建议都是错误的。当年秦朝大乱,诸侯豪杰纷然起事,自认为能够得到天下的人数以万计,然而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刘氏,至于此,天下豪杰已经对争夺皇帝之位不抱希望,这是第一点。高帝分封刘氏子弟为王,封国的疆界犬牙交错相互制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像磐石一样坚固的宗族,天下人因为其强大而臣服,这是第二点。汉朝创建以后,废除了秦朝严苛的政令,精简法令,施以恩惠,人们都安居乐业,难以动摇,这是第三点。】

【“凭借吕太后的威严,吕氏已经有三人封王,在朝中独断专权,然而太尉持符节进入北军,呼喊一声就使士兵都袒露左臂,支持刘氏,背叛吕氏,最终消灭吕氏。这是上天授予的神威,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朝中大臣即使想要作乱,百姓也不会为他们所驱使,他们的党羽难道能齐心协力?】

【“现在内有朱虚侯、东牟侯这样的亲属,对外畏惧吴王、楚王、淮南王、琅邪王、齐王、代王的强大。而高帝的儿子只剩下淮南王和大王,大王又年长,贤能圣明而仁慈孝顺,闻名于天下,所以大臣顺应天下人心而想要迎接大王立为皇帝,大王不要怀疑。”

哎哟,刘邦激动得都要站起来了,没有想到啊没有想到,刘恒身边也有洞明世事的人。

刘邦相信,杀了刘盈诸子的陈平和周勃未必没有往前一步,更上一层楼的心思。然而他

们不敢。

所谓诛吕,

是他们先扣了吕家谋反的帽子,

事情才如他们所预料的发展,一但他们敢往前一步,流露出半点觊觎皇位的心思,容不下他们的人必将前扑后继,彼时的他们绝不可能成事。

刘氏诸王,刘邦封儿孙和弟弟们为王,莫不是他们一个个觉得他单纯是想要他们取代各异姓王?他何尝不得防防,万一儿孙不靠谱,一个不靠谱总会有一两个靠谱的。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果然,有些事情准备好,真会有意外之喜。

刘邦此时的心情很是愉悦。于吕雉而言,情绪有所变化的刘邦压根瞒不过她。其中的原由吕雉都不用想。吕雉知晓后的反应是,瞧瞧,世间的男人自来如此,三妻四妾,儿孙满堂,在他们心里,妻儿不过都是工具,情谊二字压根不值一提,他们只要家业传承,儿孙出息,后继有人。

无论刘邦有多宠着戚姬,多想让刘如意登基,戚姬和刘如意死在吕雉手里一事,他不意外,哪怕是吕雉和刘盈死去,对刘邦而言也并不算一件大事。

但凡他儿子没死绝,但凡大汉江山得以传承下去,刘邦定会心情愉悦,为之骄傲。

会有人问,吕雉知晓刘邦的心情会难过,伤心,难以控制的悲痛吗?

不,吕雉只会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刘邦是一个男人,一个皇帝,他的心里没有诸多的儿女情长,否则当初在听说她会杀了戚姬和刘如意,甚至也会逼死刘邦的好几l个儿子之后,刘邦已然杀了她。

既然在刘邦心中天下最重,她因此得利,至今活着,眼下也别想着刘邦知晓她将来怎么死,为她讨回公道。

相反,既知刘邦心里最重天下,好些个事,她反而可以利用利用。

曾经视刘邦为天,以他为地的吕雉早死了!吕雉不再是单纯天真的女子,历经磨难,吃尽苦头,也明了她所倚仗的男人从来不是她的倚靠,吕雉早已暗下决心靠自己。

哼,生不出一个有用的儿子,教不好一个儿子是她无能。

不过,天幕过早将薄姬和刘恒母子暴露出来,对眼下的他们而言绝不是好事。

用不着吕雉动手,多了去的人要对他们动手。刘邦,吕雉也想看看,刘邦此番又该怎么做?

随意扫过刘邦一眼,吕雉并未让刘邦察觉。

刘恒刚出生不久,刘邦难道以为养大一个孩子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一个倍受人瞩目的孩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