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万国争霸,我打造不朽帝国

《大夏:万国争霸,我打造不朽帝国》

第111章 长远计划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赵硕笑道:“好!只要研究出来,就是大功一件!这东西的威力,可不比ak弱啊!”

李公明听糊涂了,这纸的质量可能还不如宣纸,怎么会比ak还厉害呢?

但是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也不敢问。

赵硕可是十分清楚,有句古话叫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有时候一纸文章,可抵十万大军。

赵硕计划着,等新纸研究出来了,就成立一个新的部门,让李公明来负责。

要不然以李公明的才华,天天守着一个造纸厂,实在是太屈才了。

赵硕离开了造纸厂,回去的路上,又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那就是张强和飞云这两个孩子,非常有意思。

飞云刚从白小将军那里结束了训练,本打算在皇上面前一展身手,没想到被张强抢了先。

他听说昨天张强立功了,心里就十分嫉妒,拼命地想要表现自己。

看到前方有人挑着胆子,飞云就悄悄走到赵硕前方,帮赵硕挡着。

听到旁边有动静,他就把手按在刀上,转身背对着赵硕,警惕地观察着路人。

张强也不甘示弱,飞云向右他就向左,将赵硕围在中间,紧紧地保护着。

两人的眼神偶有对上,就会迅速躲开,脸上都写满了不服。

赵硕微笑地看着,也不阻止两人。

他们一个十四岁,一个十六岁,都是少年心性。

别看他们现在想两只斗鸡似的,但是时间长了,说不定就会亲如兄弟了。

所以赵硕一点也不担心。

年轻人,真是充满干劲啊!

想到这里,赵硕忽然记起来,上次的殿试当中,全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

但是现在的孩子从记事就可以读书了,为什么没有十几岁的孩子来参加科举呢?

难道是都在乡试阶段被淘汰了吗?

这其中是不是也有秦党的阻挠?

赵硕这样想着,回宫之后就找来了刘海生。要论对于科举最熟悉的人,莫过于参加了九次科举的老状元了。

“刘爱卿,你还记不记得往届科举中,有多少像你这样上年纪的,又有多少十几岁的少年?”

刘海生想了一下,“回陛下,像微臣这样的老者,每届都有几个,但是十几岁的少年,好像从来没有过。”

赵硕好奇地问道:“难道是乡试阶段被淘汰了吗?”

刘海生摇头,“臣在本地的乡试中,也没有看到过,或许其他地方有吧。”

赵硕又问道:“那这些少年为什么不参加科举呢?大夏的科举并没有年龄限制啊。”

刘海生解释道:“陛下,依微臣的推测,应该是那些父母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官场吧。”

“虽然有很多少年,十几岁就饱读诗书、出口成章,但是这人情世故,还是需要岁月的积累啊。”

赵硕恍然大悟,现如今的科举和后世的高考不同,考上之后不是继续学习,而是要进入官场。

所以后世有10岁就考上大学的,但是大夏却没有10岁就参加科举的。

“呵呵,人情世故,朕看未必吧。”

“如果年纪轻轻便有真才实学,完全可以进入研究部门,发挥他们的专长。”

“小孩子心思灵活,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反而能够发挥创造力。”

刘海生接道:“陛下说的是,但恐怕也只有在陛下的治理下,纯洁的孩童才有机会一展才华啊。”

赵硕笑了,这刘海生不动声色地拍了一个马屁,但是偏偏无可辩驳。

“朕决定了,再举行一次科举,倡导年幼的、年老的都来参加。”

“各地乡试中举的,由官府派人护送,前来京城考试。这样一来,不管是年幼的还是年老的,都可以得到照顾。”

刘海生眼睛一亮,“陛下恩泽无量,大夏万民之福啊!”

赵硕哈哈一笑,“这次科举就由你来担任主考官,翰林院那几位编修来当副考官。”

“走,去翰林院,和他们说说这事。”

两人来到了翰林院,院中群臣纷纷见礼。

赵硕问道:“你们的教材编得怎么样了?”

郭子聪答道:“陛下,臣等已经把初等数学、初等物理、初等化学里的知识,全都转化成了白话。”

“接下来便是分成几册,让学子能够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

赵硕点点头,“好,不过教材的事情就先放一放吧,现在有要紧的事需要你们来做。”

“朕已经决定再次举办科举,由刘海生担任主考官,你们几个担任副考官。”

“考题的内容除了上次的几个方面,还要加上数学、物理、化学的试题。”

“但是题目要简单一点,要贴近生活,考的内容必须是生活常识,但是要求考生说出其中的道理来。”

“你们共同编写试题,然后交由刘海生审核,这其中的尺度由他来把握。”

“考卷还要分成殿试、会试、乡试三套题目,好了,就是这些。”

刘海生等人行礼领旨,“臣遵旨!”

赵硕安排完这件事,又一次来到了造纸厂。

“李公明,你们这里可有活字印刷的东西?”

“回陛下,有一套字块,但是用的不多。”

赵硕点头,“好,你拿来印点东西朕看看。”

李公明叫人拿来字块,当场给赵硕印了一幅字。

赵硕看了一下,这字的体积也太大了,而且非常模糊,有的地方还有笔画粘连。

“这怎么是泥巴做的啊?活字印刷的字块都是这样的吗?”

李公明答道:“是的,陛下,这种字块初用时还算清晰,但是用不了多久就变成这样子了。”

赵硕摇摇头,“这样不行,朕需要的是小字,就像在宣纸上写的那么大。”

“你叫人打造几套铜制的字块,过几天印刷科举试题时要用到。”

李公明:“是,陛下。”

虽然大夏已经有活字印刷术,但是没有人重视,因为很少有人会大量地复制文书。

少量的书籍复制,直接用笔抄写就可以了。

但是这显然不符合赵硕的要求。不管是为了近期的试卷,还是长远计划中的报纸,都必须要改良活字印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