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

《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

第 159 章 *林间清风习习,吹动……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姜烟进入幻境, 刚落地就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进入幻境之前,她还在艳阳高照的六月, 现在一下子进入飘着鹅毛大雪的冬天还有些受不了。

身上披着厚厚的披风, 头上戴着兜帽。

裹紧了披风,就看见一个少年衣着单薄身后还背着一大捆干柴走过来。

明明是这么冷的天气,对方却没有缩成一团, 反倒是哈着气,笑容满面的哼着歌儿。

仔细听过去的话,还能听见诗经的词。

“我幼时家贫, 这捆柴卖给邻居, 总能换上一口吃的。”山涛也揣着袖子出现在姜烟身边。

满是皱纹的脸上看不出年轻时候的气度, 每一条皱纹仿佛都刻满了悲苦。

如果说,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负盛名的风流人物,那山涛就是七人之中最为沉稳老道的那个。

一个人的性格不会一蹴而就。

往往是早年的经历, 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

“我爹去世之前,家里还留下了些书, 也幸亏我识字早,跟着父亲也学了不少道理。”

山涛言语中满是庆幸,但又充满了悲哀。

在这父亲去世之前, 日子虽然不是什么富贵人家,至少不用如此辛苦。

两人跟着少年山涛往前走,到了一处小院门口停下,一捆柴只卖了几个铜钱。

但就算是这样, 少年依然高兴,哼着歌儿脚步轻快的就走了。

其实,山涛的少年时期很简单。

读书、写字、养家。

“人这一辈子,不就是这么过来吗?”姜烟喃喃, 只觉得在这样的寒风中还能欢快的唱着歌,为几个铜板高兴的山涛,纯真到令人羡慕。

山涛却笑着摇头,两人步子缓缓的跟在少年山涛的身后,白茫茫的雪地里只有一双脚步。

“人这一辈子都相差无几,可我心存高志,我想为这个世道做点什么。”山涛从不回避自己的选择,也没有回避过自己对仕途的追求。

这个时代的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识字。

更多是为了治国,为了平天下!

三国乱世,在山涛的少年时期,刘备还没有白帝城托孤,东吴的两宫之争也没有任何端倪。

天下好似短暂的引来了三足鼎立下的平稳。

山涛出生后所见到的就是三国已立的景象,长在曹丕之子曹叡治理下逐渐强盛的魏国。

但,与此同时。

魏国的士族阶层也渐渐开始流行起了一种东西。

这个东西起源于汉代,后被张仲景发现,用于治疗伤寒病症。

但在这个时候,张仲景的医书并没有被广为流传,而是被另外一个叫何晏的人收集到了五石散的药方,并加以改造。

成为了魏国士族风靡的东西。

山涛带着姜烟走到高处,可以将整个小镇一览无余。

“姑娘可知,何晏是什么人?”山涛从前不觉五石散有多不好,那就像酒,有些人甚是喜欢,一日不喝便心肝如同猫抓,坐立难安。

可去了一趟现代,山涛终于明白,为何魏国会仅五代君主,四十六年便彻底消亡。

不仅仅是因为乱世政权,也因为有五石散和佞臣在不断腐蚀着这个国家。

从上,至下。

姜烟当然知道何晏。

当初抽卡的时候,周奎查阅了魏晋南北朝历史后,最担心的就是姜烟会抽到何晏,其次就是高家除了兰陵王高长恭以外的其他人。

得知何晏不在其中的时候,周奎是狠狠松了口气的。

如果说,张仲景找到五石散的药方是用于治疗伤寒,以毒攻毒。

那么何晏得到五石散的药方,便是当做刺激精神的神药。

“何晏的祖父是何进,曾经曹操和袁绍就是何进麾下的人。但是何进战败,曹操担任司空后,娶何晏之母,将何晏一并收为养子。曹丕就很不喜欢他。”

去四川旅游的时候,姜烟有次被孙策他们拉着出去吃夜宵,曹丕喝多了就曾骂过何晏。

可想而知是有多厌恶了。

“但是何晏此人极为聪明,深得曹操的喜欢,还将女儿嫁给了他。在曹丕父子去世后,才因为和曹爽的关系好才平步青云。”

姜烟不明白山涛这个时候谈论何晏做什么。

按照史书记载,何晏到现在应该还没有被重用,只担任一些闲职,这还是看在何晏妻子是金乡公主的份上,曹丕父子才愿意更给的。

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曹叡才愿意网开一面。

曹丕在世的时候,何晏连闲职都没有。

山涛也不意外姜烟会清楚这些,浑浊的双眼看着眼前的镇子。

这么安详的日子,不会再有了。

“何晏之前,魏国就已经开始烂了。只是何晏一党加速了魏国的崩溃。”

山涛转身,落寞的离开。

不忍再看眼前的家乡会在之后的战火中变成什么样子。

也是看得明白如今的情况,所以为官,这不仅仅是山涛的理想。

更是这个时代所有读书人的理想。

眼前画面一转,不再是寒冬腊月,而是一大片竹林。

郁郁葱葱的竹林,稍大了一些的山涛在林间念书,又不忘帮着母亲养家。

加上他天资聪颖,渐渐在当地也有了不小的名气。

山涛每次听见有人夸他,都有些不好意思。

他娶了妻子,与妻子琴瑟和谐,很快还有了自己的孩子。

山涛看着年轻的妻子,年幼的孩子,笑得每一条皱纹里都是欢喜和幸福。

他日子清苦,但总是充实快乐的。

不仅如此,他还结识了许多朋友。

其中,就有在文人之中年少成名的嵇康、冀州牧吕昭次子吕安等人。

嵇康也在此时恰好出现在姜烟身边。

“没想到,您年老后会是这等模样。”嵇康纵然四十,却也难掩风姿。面容英俊,衣袍飘逸。魏晋男子并不爱蓄须。

与关二爷极为爱重那把美髯不同,魏晋时期因为受到何晏影响,加上当时的社会情况,蓄须并非常态。

嵇康看起来甚至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

其实在周奎送来的报告里,山涛和嵇康吸食的五石散并不多。

想也知道,山涛家贫,至死也只是一个小院子,而嵇康虽吸食五石散,但相比吸食后飘飘欲仙的感觉,他还是更喜欢去林间抚琴,得片刻安宁。

只是这几人都是主动吸食,周奎这才把人带去做戒断。

山涛却笑不出来,看着眼前的嵇康,总觉得是自己害了他。

“又何必如此想?”嵇康走到山涛身边,两人如今的年龄差距更大,指着前面勾肩搭背靠在一起喝酒的那个更年轻的自己与山涛,笑道:“你看,他们多好!”

嵇康抚琴,山涛喝酒,一旁的吕安用筷子敲着碗边唱歌。

林间清风习习,吹动着他们的衣衫,山下淡淡的雾海翻滚,一切都美得像是仙境。

姜烟也沉浸其中。

听着吕安的歌声,嵇康的琴音,还有时不时传出的倒酒水声。

“那时真好。”嵇康撩开衣袍,席地而坐,手撑着脸颊,双眼含笑的看着眼前的一幕:“巨源在,阿都也在。”

山涛也跟着坐下,知道嵇康想到了什么,点头道:“阿都只会在你弹琴的时候和歌。”

吕安笑容明朗,眉眼满是骄傲不驯,是他们三人中最小的那个。

他们后来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

阮籍也在此刻出现在幻境中。

见到嵇康和山涛就这么坐在地上,他加入得非常自然。

显得站在旁边的姜烟很呆,活似一个安保人员。

“姜姑娘,一道坐下吧!站着不累吗?”嵇康注意到姜烟,拍拍旁边的地面,抬手沾上满手的砂石也不在意。

晃了晃手,将砂石甩脱,身子一扭,换了一只手撑着下巴。

外袍宽大,袖子顺着手臂下滑,露出半截白皙有力的小臂。

姜烟看着那张白俊的脸蛋染上尘土,再看跟着一起坐下的山涛和阮籍。

他们仿佛一点也不觉得地上脏。

坐在满是砂石的地面就像是坐在金碧辉煌宫殿里的锦榻上一样。

姜烟这次穿的不再是直裾,而是魏晋时期更为风靡的衣裙,上袄收紧,但袖口肥大,下裙多褶,裙摆曳地。只长长了一点点的短发在幻境中也梳成发髻,戴着漂亮的发冠,每动一下,步摇冠上的金叶子就飘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富贵又飘逸。

都这么说了,还是提着裙子一道坐下。

四个人就这么看呀。

看着他们与友人相聚,哪怕不是微风习习的竹林,也是一片和乐。

“你整日与他们一道,就不会觉得腻吗?”

幻境中的山涛回家,洗漱的时候妻子韩氏端着水盆过来。

得知山涛又去与嵇康和阮籍相聚,好奇的问。

山涛擦干净脸上的尘土,拍拍衣衫,笑道:“与知己相聚又怎么会腻呢?我如今最好的朋友便是他们了。”

韩氏看着山涛好一会儿,最后噗嗤笑出来。

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如果不是真的喜欢,不会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去与他们相聚。

荆钗布裙的韩氏端着水盆离开,走到门口的时候突然俏皮的转身:“你说得如此好,不若下次他们前来,让我瞧瞧究竟是何等奇人,竟让夫君你这般流连忘返?”

山涛愣住,一张脸像是石化了般,显然也是没想到妻子会这么说。

须臾后哈哈大笑,略带显摆的语气说:“好啊!若是你见了,就会明白为何我这般看重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