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

《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

第 207 章 *“而他们,再权势滔……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除了姜烟几人, 别墅里的其他人都不知道那天宋应星出去到底遇见了谁,看到了什么。

只知道宋应星回来之后,痛快的喝了一场酒, 高兴得在院子里大哭一回后,再看那些清朝人都不再是从前那避之不及的态度,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如果没问题的话,明天就开始幻境吧!”姜烟在饭桌上宣布。

“有问题!”

玄烨放下碗筷,擦擦嘴角, 一本正经道:“我还要学的东西很多……”

“驳回问题!”姜烟眼风都不带给玄烨。

给他时间慢慢学, 就算他真的回去了,姜烟也不相信爱新觉罗家会走人民群众路线。

一个月时间让他了解到世界的中心早已不是大清, 如果回去真的记得,就好好的想清楚是放下皇权□□还是巩固边防,提倡科学等等举措吧。

毕竟, 社会生产力跟不上,玄烨学了也用不了。

是百年前能大范围推广杂交水稻,让天下人填饱肚子。还是百年前可以让男女都走出家门, 女子也能上战场, 也能做官, 能经商,能为人师表?

拥有王贞仪的大清都不能放眼大洋之外, 何况渺渺星空?

“姜姑娘……”胤禛努力想要发出期盼的声音, 但那一口粗嗓子天然就自带不怒自威的威胁。

“明天。”姜烟依然坚持。

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嵇康几人要去接受戒断治疗,这才耽误了一段时间。

其他时候姜烟从来没有因为谁而改变过自己开始幻境任务的决心。

康雍乾位皇帝里,姜烟承认自己对胤禛的好感度稍微高一点。

但还不至于为了这一点好感度就改变了自己的行事风格。

“行吧!”玄烨这几天也看明白了,姜烟看似是个好说话的, 实则内心固执坚定,认定了的事情绝不会改变。

一个月的时间虽然有点赶,但也不是不行。

相比那些再早一些的古代人,其实他们个都能算是有些底子的。

说好了之后,姜烟就宣布了第一次幻境去的人。

很不巧,正巧就有玄烨祖孙代以及傅恒父子。

“我也有吗?”恪靖这些天除了吃饭,鲜少下楼来。

身上依然带着不少首饰,但面上的愁绪和严肃比起刚来的时候看起来轻了不少。

“当然。”姜烟点头。

恪靖望了玄烨一眼,又迅速敛下眸子。

她很久没有这样了。

皇阿玛带给她的影响太深,以至于如今再见,恪靖会不自觉的想起幼时在宫中遭遇的一切。

她不觉得自己做了多么厉害的事情,这不是身为公主的职责吗?

“别担心。”王贞仪坐在恪靖身边,伸手覆上恪靖的手背:“姜姑娘说你可以,你一定可以。”

大概是王贞仪的手心太暖,让恪靖想起了归化城的阳光,也是这么的温暖。

“恩。”

恪靖点头,这一次,她面对玄烨和雍正,再也没有慌乱。目光坚定到让玄烨都心头一跳的程度。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吃饱了,先去处理一下这一期配乐的事情。”姜烟吃完最后一口,起身上楼。

其实有了主要的几首配乐后,后面再找段危差不多就保持在一期一两首的数量。

但是这次,姜烟想要增加两首,也不知道段危一个人能不能完成,不行的话,她还可以找别人试试。

接到消息的段危刚下飞机。

他当年寄宿的那家人打听到了《行道天王图》的消息,加上这么多年没有回去看望老麦克,段危也打算去看望老人。

“行啊。怎么不行?你先说说你要什么风格。”段危生怕自己晚了一秒回复,姜烟就要去找别的音乐制作人了。

毕竟,现在姜烟的视频有多火大家心里都清楚。

国际台和英语频道都开始播放这些视频。

多得是人挥着钞票等姜烟合作。

段危怎么可能让人来占据自己的位置?

哪怕那些人没有别的心思也不行。

“太空,宇宙!我这期想有这样风格的音乐,广袤的星空,属于数学和物理的世界。”

之前音乐代入的画面感都偏向江南、大漠、繁华盛京的。

这次,因为王贞仪和宋应星,姜烟想要一个更有科技感的音乐。

段危单手拉着行李箱,沉思片刻,脑海中很快就有了一小段旋律。

但具体要怎么利用,还要回去慢慢试。

“可以,我回去就给你弄。时间上可能比之前会晚几天。”

“没问题。”比起找别人,姜烟其实更愿意找段危。

毕竟合作这么久,会比别人更默契。

这个时候突然再加入一个人的话,磨合也要不少时间。

“好,那你等我!”段危声音带着浅浅笑意,通过手机传来还有些失真,听得人耳朵麻酥酥的。

像他的音乐,让人忍不住沉醉其中。

挂了电话后,姜烟依然保持着握手机的动作仰躺在床上。

几秒后才动了动有些僵硬的脖子,双眼呆呆的望着天花板。

段危现在跟自己说话的语气都变了,明显没有最开始的客气,以及见面后像弟弟对待姐姐的小心。

偶尔会让姜烟有一种:这是同龄人,不是个小弟弟的感觉。

可真要细较起来,段危也比她小不了几岁。

姜烟:……

伸手拉着被子一个翻身,姜烟把自己卷在床上。

不管了!

睡觉先!

——

晨练后,姜烟冲澡换了一身轻快的短袖短裤运动服清爽下楼。

之前跟着太平她们一起剪的短发也长长了不少,现在都能扎个小小的丸子头。

额前的碎发还显得姜烟朝气蓬勃。

“早啊!”姜烟早早等在后院,看到重新换上清朝服装的六个人过来,大概受小时候僵尸片的影响,总觉得自己应该要下意识憋住呼吸。

“早!”玄烨朝冠上的金龙和东珠在九点多的太阳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姜烟差点都没能直视这群人。

“进入幻境后,系统会监视你们的一举一动,不要有什么小心思。”姜烟左边拉着恪靖,右边拉着玄烨,但话却是对着弘历说的。

别人她都不担心,就担心弘历在幻境里有小动作。

好在系统现在恢复了百分之九十,对幻境有了掌控权。

之前姜烟还会被刘彻所影响,现在想都不要想。系统会以宿主姜烟的生命安全作为第一要素。

弘历气得吹胡子瞪眼。

这么多人,只说他!

他觉得这二百多年后一点都不友好。

喜欢漂亮花瓶也笑他。

喜欢刻章也笑他。

看个电视剧,他还成在济南**一刻多了个女儿,这可能吗?

现在去个幻境还要被重点警告。

礼貌吗?

合理吗?

只是这些问题弘历也都憋在肚子里没说出来。

答案是什么,他用脚指头想都知道。

何必自取其辱呢?

“好了,开始吧!”

姜烟看向众人,随后众人的眼前一花,只觉得脑海里晕眩阵阵。

几个呼吸后,再睁开眼睛,姜烟就发现四周静悄悄的。

再打量,猛地发现自己竟然站在金銮殿上。

周围的氛围压抑,上头的龙椅里坐着一个小孩。

饶是按照尺寸制作的龙袍和朝冠,穿戴在小孩的身上也透着格格不入。

“汤若望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居心不良,此等外邦之人如何能在朝中任职?”

一个穿着官服的男人走出来,跪在地上叩头控诉:“皇上,这些人以西洋新法为由,不过是利用我大清的威望,扩张其西洋之气势。让周围众邦,天下万国都要以为大清以这西洋之法为正朔。此乃大不敬且十恶不赦之徒,望皇上明察!”

男人说完,底下人纷纷应和。

龙椅上的小皇帝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因为他的目光对上了一个人。

“鳌拜。”姜烟也注意到了群臣之首的那个男人。

发须皆白,虽然不是后来那个影视剧里鳌拜的形象,也没有络腮胡子,但狠厉的模样却让人见之难忘。

只站在那里,就让人心脏吓得怦怦跳。

“他虽未曾说话,我心里却明白。”玄烨负手走到姜烟身边,背在身后的手捏着自己长长的辫子,轻哼着冷眼看这一幕。

“这一年,我刚登基。鳌拜是皇考留下的辅政大臣,就是皇祖母也要尊重几分。纵然我想要救下汤若望,也毫无办法。”

姜烟知道汤若望。

作为继利玛窦之后,对中国影响颇大的一位传教士。

历经明清两朝,在顺治朝甚至得到了不小的重用。

也因为顺治皇帝的照付,汤若望的许多工作才得以继续。

明朝时,汤若望还与师从利玛窦的徐光启一同编撰《崇祯历书》。

可惜的是,当时的反对派以及晚明的动荡,这本让中国古代天文学与世界天文学接壤的著作在好不容易经历了十余年的争论后,崇祯皇帝才要点头让这部书刊印,大明亡了。

最后由留在北京的汤若望删改百余卷《崇祯历书》后呈给顺治,改名《西洋新法历书》,得以推行。

只是,如今顺治驾崩,刚登基的爱新觉罗·玄烨还是一个孩子,汤若望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和保护。

八岁登基,其实只是虚岁。

坐在龙椅上的这个孩子,真实年龄是六岁。

放在现代还是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孩,却已经坐在龙椅上,成为一个王朝的帝王。

“鳌拜在朝堂就这么横行无阻?”姜烟对清朝的历史了解不算太深,尤其是清朝初年。

毕竟,看到扬州嘉定,以及后来江西等地的惨状,姜烟实在是不太能看下去。

对于鳌拜的专权,姜烟其实是很疑惑的。

历朝历代也不是没有辅政大臣。

但权臣总不会一开始就出现。

可鳌拜好像是个例外。

“并非如此。”玄烨摇头。

提起早些年的经历,玄烨的眼神里一片冰冷。

哪怕他知道自己终将诛杀鳌拜。

如今再次看到这一幕,心里依然难以释怀。

“四位辅政大臣皆是皇祖母思虑再挑选出来的,他们之间也并非不曾有过权势斗争。爱新觉罗家吃过一次多尔衮的亏,又怎么会再养出一个多尔衮来?”

说到底,这四个人是用遗诏的方式,合理合法的阻止了宗室内部那些有过战功的诸位王爷贝勒。

哪怕明知道不可能有第二个多尔衮,也要将这些可能在刚萌芽的时候就扼杀。

“当年□□创立满洲八旗。至太宗后,太宗将手中正白旗和镶白旗与多尔衮兄弟手中的正黄旗与镶黄旗交换。多尔衮权倾朝野时,将正白旗练成了精锐之师。”

知道无人能看到他们,玄烨走到那四位辅政大臣的身边,提起大清的一切,他都是那么的自豪骄傲。

“皇考治罪多尔衮时,将他手中正白旗收回。至此,大清的上旗确立。”

玄烨伸手指着那四个人,一个一个指过去:“他们,都是上旗的人。用他们理所当然,又能阻止宗室干涉朝政,企图沾染皇权的心思。”

姜烟走上前,面对玄烨,直白的说出了最重要的那个原因。

“多尔衮是亲王,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作为摄政王,他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在你如此年幼的时候。”

福临吃过的亏,孝庄又怎么会让玄烨再吃?

“而他们,再权势滔天。于爱新觉罗家,也是奴才。”

主仆与宗室,天壤之别。

玄烨沉默片刻,也没否认。

选择辅政大臣而不是摄政王,的确是这个原因。

姜烟步步紧逼:“结果你们也没想到,鳌拜会如此强势。”

玄烨磨着牙,目光锐利的盯着姜烟。

几息后,又不得不将视线转开,落在鳌拜的身上:“的确。”

他们讨论的时候,朝堂上的事情也已经落下尘埃。

汤若望判了死罪,南怀仁被判驱逐出境。

这不是鳌拜一个人的决定,其他人或多或少也都对汤若望的事情作壁上观,或推波助澜。

毕竟,死一个西洋的传教士对大清没有任何影响。

赶走一批传教士,更没有影响。

在这些人心中,大清将万万年的存在,是锐不可当的虎狼之师。

西洋科学?

不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