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汉武帝讲我的男神霍去病

《给汉武帝讲我的男神霍去病》

78 汉朝番外(二) 汉初三杰的故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吕雉】勉为其难的加了刘邦的好友, 然后由一直旁观吃瓜的季驰光结束了这个临时群视频,三个人重新开了一个新的群视频。

“臣带他们出去看看咸阳城。”

【吕雉】对秦始皇行了一礼。

秦始皇一只手撑着头,背对着他们, 无奈的摆摆手:“去吧。”

可赶紧把他这个半路出来的孽子带走吧。

嬴阴嫚捂着嘴笑,冲着身边的【吕雉】眨眨眼:难得看见父皇这么无力的样子呢。

【吕雉】无奈的戳戳她的胳膊。

好歹还在陛下跟前,别笑得这么嚣张呀。

【吕雉】退出了宫殿, 嬴阴嫚跟在她身后也出来了。

“父皇, 我也去看热闹!”

作为先前被看的那个“热闹”, 秦始皇连挥手准许的动作都显得那么无力。

秦始皇:果然,不管是哪个刘季,都是朕的克星。

被他吐槽的刘季本人也一溜烟儿窜出去了,只远远的扔下一句:“儿臣去盯着他们!”

心累的陛下:“……”

走吧走吧, 都别回来了!

……

【吕雉】一行人漫步在咸阳城内。

被刘邦叫过来的萧何此时已经是垂垂老矣的年纪,他也曾经见过那被项王一把火焚烧殆尽之前的咸阳城,那也称得上是繁华,配得上一国之都的名声,但是却比不上他们如今见到的这个:“这里的百姓们看起来过得都很不错。”

咸阳城路上来来往往这么多的百姓,每个人眼里都有光, 嘴边都带着笑,身上的衣物或许破旧, 但是却干净整洁。

实在是非常难得了。

【吕雉】侃侃而谈:“这些年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了,经商的人也越来越多,经济自然也就上去了。”

萧何没忍住问:“经商者增多?那埋头于田地的耕耘者恐怕要减少, 田地荒芜的问题该如何是好?”

【吕雉】见对面换了个人也没在意, 而是认真解释道:“徒劳的将人口控制在田埂之间是没有意义的,人口数是有限的,但是现如今各行各业都缺人, 与其保证耕耘者的数量,倒不如提高每个人的躬耕效率,将剩下的人口解放出来。”

刘邦很快就听懂了,转而问道:“那大秦现在如何?”

嬴阴嫚接上话头,她的官职挂在御史大夫名下,掌管天下图书,工作清闲,但有时候忙起来也会去其他部门帮忙统计税收,对这些问题自然清楚:“现如今已经有人口四千两百万余人。”

她的语气骄傲不已。

而嬴阴嫚自然是有这个底气为自己的父亲感到骄傲的。

大秦刚刚统一天下的时候,人口还不到三千万,而现在却增长了近乎一半的数量。

虽然有新并进来的几个郡的人口数量在,但是纯增长数量也不容小觑。

这离不开大秦帝国每一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秦始皇的领导。

【吕雉】接了她的话:“要达到如今的高度,良种、人才、制度、技术,各个因素缺一不可。”

“技术的话,可以去找墨家的传人……或者公输家,都很合适。”

“良种……良种在海外,要想找到,怕是要费一番周折。”

“至于人才,”【吕雉】看向另一个自己,“你们那里应该已经拿到造纸术了吧?”

吕雉肯定道:“已经拿到了。”

“那就好,”【吕雉】拨了拨系统视频的镜头,调了调镜头方向,“那可是想要推广文化,教育人才的关键所在。”

……

治国的话题暂告一段落。

几个人在咸阳城里逛了一圈,又往城外的工业作坊走去。

“……这里是两轮车的制造工坊,前几年陛下公布了两轮车的制造方法,现在家家户户只要不是特别贫穷,基本上都能有一辆。”

“唯一的问题就是,目前的两轮车只能使用木头轮胎,减震功能不算好。”

“不过,我听说已经有人想出办法了?”

嬴阴嫚笑道:“是,听说有人找到了一种植物,虽然比不上主播曾经说过的橡胶树,但是那草也能分泌出一种粘液,数量是少了点,但是多弄一些,凑合凑合勉强也能抵上。”

刘季也接话:“这个我知道,我有个专利府的兄弟,前两天我们喝酒的时候聊到这个了,说找到的是一种现在被命名为橡胶草的植物,那个人还专门申请了专利呢,估计要大赚一笔。”

“不过因为那橡胶草提取困难,成本不低,那人试了不少方法都没成功,还是后来机缘凑巧才试出来的,”刘季凑过来,压低声音,“那人家境一般,拿不出多少钱,研究就叫他几乎倾家荡产,所以对投资的需求很大……趁着消息还没传开,你们要不要先往里面投点钱?”

嬴阴嫚听着刘季的描述还挺感兴趣的,她和【吕雉】对视一眼:“行,那你把联系方式给我们,改天约出来见见,谈谈具体的合作方面的问题。”

刘邦听着,心中难免有些痒痒,正想问什么,突然眼睛定在一角,久久不能回神。

“……那位是?”

吕雉顺着他的眼神望去,心是一惊,随后了然:“那位……是韩信吧?”

原本低头在写些什么东西的萧何也怔在原地,笔悬在半空,一动不动。

他紧紧攥着笔,没敢抬头去看那个韩信。

“是韩信那小子啊,”刘季看过去,“嘿”了一声,“还真是好久不见了。”

他走过去,重重拍了拍那青年的肩膀:“什么风把你这个大忙人给吹回咸阳来了?”

韩信眼中含笑:“是我们家的衡儿正好到了要入学堂的年纪,这不,我送他来咸阳入学。”

韩衡是韩信的长子,是他的妻子给取的名字,今年正好三岁,按这岁数,是该进幼学堂了。

“送他来咸阳?”刘季一惊,“不是,你们夫妻常年驻守在夜郎那地方,把孩子送这儿来做什么?衡儿年纪小,还是跟在你们身边更好些吧。”

韩信笑着摇摇头:“看样子是消息还没有传开。”

几个人里消息最灵通的嬴阴嫚笑道:“倒是难得有你刘三哥不知道的事情,还是我来说吧,去年信哥儿回来述职的时候,阿妹就和父皇提了衡儿的事情,说想把孩子送咸阳读书,但又怕没有父母在身边不周全。正好,这两年夜郎瞧的是挺安分的,信哥儿也在那里呆的够久了,父皇当时就答应了,说等今年信哥儿把事情交接办好,就把他调到咸阳来管军队。”

皇城的军队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秦始皇把韩信调来管这个,一方面是韩信虽然年轻但是资历也已经足够,另一方面也有对这个女婿爱重提拔的意思在。

是的,女婿。

韩信现在成婚已经好几年了,娶的正是秦始皇家的公主,嬴阴嫚的妹妹。

韩信是七岁那年被接来咸阳的,作为天幕钦点的千古将才,秦始皇非常重视这个孩子,不仅给他指了好老师,还让他和自己的子女一道住在宫里。

后来韩信更是被赐婚公主。

夫妻两个是自小在学堂里认识的,青梅竹马多年,两小无猜,也算是两情相悦。

而作为年长一方的嬴阴嫚,在扶苏这个大哥去南边干活以后,就自觉承担起了照顾学堂中那些未长成的弟妹的职责,韩信也在其中。

甚至嬴阴嫚还因为心疼他年纪小小就要远离家乡,对他多有照顾,格外偏心他,因此常喊一声“信哥儿”。

韩信的兵法之道是由蒙毅负责启蒙的。

蒙毅到底是将门之子,走的虽然是文官的路,但是基础理论还是会的。

紧接着接手他的是蒙恬,韩信跟着蒙恬在边关住了五年,也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学了五年的排兵布阵,跟在老师身边打了五年的匈奴人。

五年后,他被师兄项羽带着出征扶桑,作为副将领兵出战,实战经验逐步积累。

再后来,韩信慢慢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少年将领,独自领兵攻打夜郎。

彼时,蒙恬也上了年纪,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他毕竟南征北战多年,留下了不少暗伤,夏无且每次被秦始皇吩咐去给他看病,都是苦着一张脸回来的。

秦始皇担心蒙恬的身体,就让他回咸阳城好好休养,叫日渐成熟的项羽顶了他的班,镇守在边疆。

而韩信也因为夜郎当地时常暴动不安分,不得不在那里镇守了三年。

好在他不仅有个好妻子好儿子,还有个好搭档。

“萧何没跟你一起回来?”

刘季记挂他的兄弟,惦念的问道。

韩信当时年轻,秦始皇怕他少年意气,一时冒进,就给他指了个搭档萧何。

萧何虽然年纪也不大(至少放在平均年龄四十起步的朝臣当中不算大),但是萧何少年老成,又是跟在王绾身边历练出来的,秦始皇很放心。

一文一武两个人,联手把夜郎国治得服服帖帖的。

韩信道:“怎么能没回来?我们俩这关系好得都跟一个人似的,我还能把他一个人扔在夜郎自己回来不成?”

西汉的萧何抬头复杂的看了眼笑容阳光爽朗的韩信。

韩信不知道时空的另一头,还有个人心思这么复杂,他笑着解释:“他也是多日不曾回家了,就先去家里看望亲人了,你这会儿去他家,一准儿能把人抓个正着。”

“那敢情好,我今晚就叫上樊哙他们几个,一起去他家给他灌个不醉不归。”

喝酒啊……

刘邦心中五味杂陈。

他已经很久都没和几个老兄弟一起喝酒了。

几个人年纪都大了,家里有婆娘的都看着不让喝酒了,还有几个人……卢绾走了,樊哙的身体看着也不太好,还有他自己……

刘季突然想起来:“对了,你这一回来就不走了,萧何呢?”

韩信抓抓头发:“应该也不走了,我听说陛下已经安排人去顶我们的班了,也不知道靠不靠谱。”

他和萧何在夜郎国旧地呆了三年,可以说是那就是他们的心血。要是接班的人太不靠谱,那他也是要去找陛下吵吵的。

嬴阴嫚对此倒是知道些:“接替信哥儿的王老将军前些年突然收的徒弟,一个叫章邯的,说是挺有才华,蒙恬将军也看过了,说是很不错的。而接替萧主君的……听说也是个好看的白面郎君,嗯,叫什么来着……对了,是叫张良!”

刘邦面无表情的拿起一块饼往嘴里塞:很好,又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不过,张良居然也会归顺秦国?

没办法想象。

“……张良?”

听见这个名字,刘季总算反应了过来。

“我想起来了,这人也算是个名人,出了名的足智多谋。听说是陛下指派给项羽的,那小计策用得——嘿!别提有多溜了!”

“那匈奴人是一个接一个扑通扑通往他挖的坑里挑,听话得不得了!”

“这两年长城那边那么安静,以前忙得像条狗似的项羽都能有时间回来溜圈,全是这个人的本事。”

“大老远就听见你搁这说我了刘季,”项羽的声音远远的传过来,“你个老小子一天不惦记我心里不舒服是不是?”

项羽一手拉着一个人,一个是刘季他们眼熟的人,也就是他的夫人虞姬,另一个是刘邦他们眼熟的人,也就是他们曾经的智囊张良。

虞姬和【吕雉】等人走得近,远远见着了,便是眼前一亮,走近了便直接甩开夫君的手小跑过去:“雉娘,阴嫚!”

“阿虞!”

张良和在场的几人都不太熟悉,故而只是站在一边,疏离又礼貌的笑着。

项羽拍拍他的后背:“这就是我和你们说过好多次的子房!怎么样,是不是看着就是一副读书人的样子?!”

张良被他拍得一个踉跄。

项羽赶紧扶住:“诶诶诶,没事吧子房,不是我说你啊,你看你这小身板,你得多锻炼啊,平时我们在边关我怎么和你说来着……”

张良冷漠微笑:我明明是正常身材体重,在男性中绝对算不上柔弱,当然,和壮实得像一头牛一样的将军你肯定是不一样的。

“……不行!”项羽越说越忧心,总觉得张良离了自己的视线说不准下一秒就要在哪里横尸荒野,“我去和陛下说,你看看你这身子骨,你还去什么夜郎,那边瘴气这么毒,你这么大一个人才,把你放到哪里不好?我看御史大夫那里就挺好的,平时还能看看书写写诗什么的……你去夜郎,你就不怕自己竖着过去横着回来?!”

他风风火火的拉着张良进宫去骚扰秦始皇了。

反正明旨还没下,一切都有回转的余地。

“等等,将军,子房其实……”

“不用解释了子房,我懂的,你就是不想让我和陛下为难,没关系,你放心,陛下人很好的,只要我们好好说……”

“不,将军,其实我……”

刘季几人和视频里的刘邦几人一起目送着项羽拖着试图解释的张良走远。

嬴阴嫚第一个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她的笑声打破了几人的面面相觑,紧接着,笑声此起彼伏。

连视频里的刘邦都没忍住,和吕雉道:“项王这脾气,还真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急啊哈哈哈哈哈哈。”

吕雉和萧何也没忍住笑了起来。

张良碰上了项羽,那可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

那天晚上,刘邦和他跨越时空的爹谈成了好几项技术交换,把他们从东汉那里换来的地动仪技术给了出去,换回了造船术和其他几门要紧的技术。

半年后,大汉有了更坚固可靠的海船,寻找良种的队伍扬帆远航。

刘邦把吕雉的两个侄子也塞了进去。

“算是,朕给你的补偿吧,你这么多年也辛苦了。”

刘邦如是说。

吕雉没说话。

寻回良种是可以名传千古的功劳,刘邦这算是给吕家留了一道护身符,只要以后吕家不作死,老老实实做人,大富大贵不敢说,平稳安然还是可以做到的。

转眼又是一年。

这一天,暮气沉沉的刘邦把皇后和太子喊到面前。

刘恒今年十七岁,已经开始在刘邦的有意锻炼下上朝参与政事了。

但他的年龄还不够,至少不够他压住老臣。

所以,刘邦只是把往日叮嘱他的话又重新说了一遍,随后就让他出去,身边只留下了吕雉。

吕雉也不见外,直接找了坐秤坐下。

“朕的征程是星辰大海啊……”

刘邦躺在墨家新供上来的摇椅上,看着满天的星子,摇头晃脑的念着季驰光说过的这句话,突然问了身边的吕雉一句:

“二娘,你有没有后悔嫁给我。”

他没说“乃公”,也没说“朕”,而是用了那个很久都没说过的“我”字。

吕雉若有似无的笑了笑:“有过,现在不后悔了。”

“要是给你机会,你会想去那个时空吗?”

刘邦问道。

那个时空的人过得很幸福,幸福到连他有时候都想抛下这天下过去,尤其是在萧何也去世以后。

在那个秦朝,所有他们爱过的人、恨过的人都还活着,所有的遗憾好像都不曾存在过,幸福得……都有点不真实了。

吕雉的语气很平静:“我不会想去那里。那里很幸福,可那是属于另一个吕雉的,我也有我自己的未来,所谓的幸福,我可以自己去创造。”

另一个吕雉很幸福,可以肆无忌惮的走在一条古往今来的女人都好奇过甚至向往过的路上,但是她会惊叹羡慕,却不会想要成为她。

她也是吕雉。

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也是能凭借自己成为青史留名的存在的人。

没有必要去羡慕,因为她也会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刘邦笑了一声,像是扯到了哪里,大声咳了起来,胸膛咳得像是老旧的风箱,但他却依旧在笑:“真是……一点都不叫人意外的回答啊。”

这样坚定的心性,果然是你啊,吕雉。

那……这个大汉,朕就交给你了。

辛苦了。

下辈子,别碰到刘老三了,碰到刘老三,你过得太辛苦了。

刘邦安详的走了。

吕雉在他旁边枯坐了一夜,一句话也不曾说。

第二天,她洗去了脸上的泪痕,捧着刘邦的遗诏,华服盛装,挺直腰杆走进了大殿。

……

太子刘恒登上了皇位,两宫太后并立,朝堂后宫一时之间风云变色,所有的皇子被送去了诸侯国。

临走前,刘盈请求再见她一面。

吕雉没答应。

刘盈又去跪求了刘恒。

刘恒替他去找了吕雉一趟。

刘恒问:“母后还是不肯原谅二哥吗?”

吕雉没说话,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许久,才打破了沉默:“我不愿见他。”

她知道刘盈过得很不好,戚夫人对他不好,自从失宠后,戚夫人的生活每况愈下,时常克扣刘盈的分例去补贴刘如意和她自己。

刘如意还算是个好孩子,但是也架不住有这么个作妖的母亲,原本定好的封地一降再降,现如今封地的规模比之原本的代国,小了一半不止。

刘盈……刘恒没有亏待他,给的封地还算富庶,饿不死他。

既然如此,他们就没有再见面的必要了。

刘恒俯身行礼:“儿臣明白了。”

吕雉摊开一本书,低头起来,语气和缓:“还有一件事,希望你能答应母亲。”

“母亲请说。”

“等你二十岁行加冠礼后,就让母亲离开皇宫吧。”

刘恒惊道:“太后?!”

“我这一生,去过不少地方,”吕雉想起那些颠簸的岁月,突然笑了起来,“却没有一次是真正有机会静下心来好好看看的。”

毕竟她不是被项羽挟持着往前走就是跟着刘邦打天下。

“等你长大,压得住老臣了,母后就出去走走。”

“等老到走不动了,再回宫里来养老吧。”

这样,既能避开新帝的忌惮,也能游历名山大川。

似乎也不错。

等她老了走不动了,就在宫殿里养一只猫,拥着毛毯,写她的游记故事。

就像主播口中那个叫“徐霞客”的人一样,写一本属于她的游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