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汉武帝讲我的男神霍去病

《给汉武帝讲我的男神霍去病》

127 李世民:开元盛世,真好啊 因知海上神……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李世民被早就等在旁边的太医令等人抢救了一番, 紧急灌下三颗救命药,总算把人的小命给拉了回来。

旁边的魏征比他好点,毕竟人家本身血压就不高, 不像李世民和李渊家传的高血压,所以恢复速度也比他快不少,几针下去, 脸色很快就恢复了红润。

反观旁边的李世民,还是一脸惨白发青的样子。

长孙皇后见他虽然胸膛还是剧烈起伏着, 但好在不像先前那样脸色可怖,不禁松了口气,赶紧让人抬了几个个小榻上来,让他们这些率先倒下的先躺着休息。

只是……

长孙皇后欲言又止, 最后还是握着丈夫的手:“二郎, 这还只是前半段呢……”

可不是,这还真就只是李隆基众多“功绩”中的开胃小菜。

长孙皇后眼中满是忧心:“要不你还是别看了吧?等主播讲完,看那些抄录下来的内容也是可以的,不耽误事的。”

因为主播都是以叙述为主,而且弹幕也时不时飘过, 内容非常纷杂繁多, 所以几乎每个朝代都特意点了两个小吏,专门记录这些内容, 以免有什么疏漏。

唐朝自然也不例外,甚至为了避免遗漏什么, 李世民还专门安排了两个人专门记主播的话, 两个人专门记弹幕的内容,方便查漏补缺。

李世民摇了摇头:“不行……观音婢,这是我的曾孙, 他对大唐造成的损害……我必须要看到底!”

长孙皇后叹气不语,但也不阻止他了。

只是指挥着女官又跑了一趟太医院,调了两个太医:她刚才想起来,公爹和陛下是不是在生气的时候都容易厥过去来着?

李渊:救、救命……

……

季驰光这边讲完天枢的事情,又开口补充了一些内容:“除了天枢被毁,李隆基还把阿武时期的明堂改为了乾元殿——万幸这位只是改了个名字,他要是再把这座奢华宫殿也毁了,那他可就真的太……”

【修竹:懂懂懂,为了抹掉前任的政治痕迹嘛,只不过这位的手段太粗糙了点儿,也太直接粗暴了。】

【昭明:直接毁掉天枢……拜托,武周朝都结束了,阿武的名号都不是则天大圣皇帝,改成皇后了,这意味着武周唯一一个皇帝都没了,还有什么好在意的?虚无缥缈的名头还能比实打实的好处重要?】

【不奶狗币:……大概是因为,心理阴影太重了吧?毕竟李隆基前半生真的就是在跟女人们的政斗当中度过的,从阿武到韦后,从韦后到太平公主……啧啧。】

季驰光自认预热已经到位,想必皇帝们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于是又换了个角度,然后开始讲述开元盛世。

“要说李隆基完全没本事,那倒也不至于,我们就事论事,他还是很有本事的。毕竟,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在那样混乱的局面中还能够稳住大局的。”

“我们来看看当时唐朝的情况——”

天幕上画面一转。

随着镜头的拉近,一幕幕飞快闪过。

武曌神色苍白的斜躺在床上,原本雍容端庄的面孔苍老不堪,已然透出几分死气。

唐中宗李显神色灰败的躺在床上,已经没了声息。

韦后奔逃,安乐公主被杀,上官昭容手捧诏书,血色染上了她们的裙摆。

李旦颓然的坐在龙椅上,大门掩上的那一刻,他抬起头,眼中尽是痛苦与慌乱。

太平公主在家中安坐,从容自尽。

一幕幕像走马观花似的划过,最终变成了坐在兴庆宫龙座上的李隆基的模样。

他愁眉紧锁,眼中时不时有忧虑划过。

季驰光:“八年,五场政变,五代皇帝的更迭,这个时候的大唐,无疑陷入了混乱。”

“而李隆基之所以能这么顺利的上位,一部分是因为他在先天政变和唐龙政变中的优秀表现让他身边积攒了大量的势力,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隆基自身的出色让那些老臣们也看到了希望——一个大唐重新恢复荣光的希望。”

【政宝的脑残粉:……臣子们真是慧眼如炬,只可惜他们只看到了一半。】

【十步杀一隆,大唐保平安:李隆基要是能早死二十年,那倒是能够满足他们对英明君主的预期。】

季驰光:“所以即使再怎么讨厌李隆基,我也得要承认这一点——这货确实是有点东西在身上的。”

“虽然有众多的老臣助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李隆基当时确实也算是一个明君——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稳住当时那种情况的。”

【二凤:……行吧,勉强承认他的身上还是有点东西的。】

季驰光:“前期的李隆基,励精图治。”

“他知道当时的自己并不能彻底服众,所以,李隆基精心举办了一场讲武大会。”

“这场讲武大会上,原本和他一起肃清太平公主的老臣郭元振,因为犯军容不整之罪,流放。”

“作为典仪的唐绍也因为军容不整,被斩杀。”

天幕上,华发已生的老将军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文质彬彬的臣子则是被卫兵拖走,推出斩首。

李隆基高居于上位,神色冷峻:“这次讲武大会,本是喜事,老将军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军演……实在应当,死罪!”

李世民:“……他没事吧?”

李世民感觉相当不可思议。

魏征等人也是。

根据天幕的说法,这位郭将军……刚刚才跟着你小子干了一票大的,可以说是你心腹中的心腹,怎么你转头就要把人给宰了?

而且原因还是因为他要上奏打乱了军队的节奏?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至于吗?

长孙无忌沉沉道:“怕是借机排除异己,打压功臣,以防他们做大。”

唉,自从知道另外一个自己是怎么死的以后,长孙无忌算是痛定思痛,思考了很多自己平日的不当言行,最后确认了自己未来的行动方针——就听妹子的,老老实实待着吧,急流勇退也没什么不好的,反正外甥当皇帝以后,荣华富贵总是少不了自己。

碌碌无为总比全家搬家去岭南要好。

所以,在这方面额外绷着一根弦的长孙无忌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刚上位就贬杀功臣,实在是……”

杜如晦说不下去了。

这吃相实在是有些难看了。

好在很快就出现了转折。

另外几位臣子出列求情。

“陛下,臣等自然知道陛下心中愤怒,只是代国公是几朝老臣了,而且也曾为朝廷立下大功,不妨宽宥于他,饶他一条性命吧。”

李隆基眼中闪过一抹极快的笑意。

他轻咳一声,疾言厉色:“竟然还有其他几位重臣为你求情,那这次,朕就不要你的命了……贬去新州吧。”

三言两语,一个时辰前还炙手可热的代国公,转眼就成了阶下囚、流放犯。

李隆基身边的高力士声音尖细:“代国公,领旨谢恩吧。”

郭元振像是顷刻之间就老了好几岁的样子,他颤颤微微的伏在了地上,耳边的白发看着让人心酸:“臣,领旨,谢恩。”

旁边的臣子们皆避开了视线,不忍直视。

天幕渐渐暗了下去。

……

李世民感慨:“我这曾孙的魄力还不错,只是政治能力……实在是……”

这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你是故意的啊!

李世民叹息:“他的性子实在是太唯我独尊了。”

或许是曾经那些年的幽禁生涯,让李隆基对皇权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从而对权力有着更深刻的渴望,容不得身边还有人分享他的政治权力。

即使是忠臣,只要触及他的权力,也没有办法安然而退。

这样的皇帝倒也不是说不好,只是变数太大了。

要是身边聚拢的是忠臣还好,可要是一帮只会顺应上意的小人……

那大唐,危矣!

……

季驰光:“骊山军演后,李隆基成功达到了立威的目的,功臣和权臣都被贬黜,皇族子弟也被轰到了封地,朝堂内外得到了一定的整顿。”

“于是,李隆基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改革。”

“感谢阿武,万能的阿武,阿武不仅给李隆基留下了郭子仪这个救命良药,还给他留下了一批能臣。”

“李隆基执政前期的六大名相,姚崇、卢怀慎、宋璟、苏颋、张嘉贞、源乾曜。”

“姚崇初以挽郎入仕,因为他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一步步高升至宰相。”

武曌脸上带了一点笑意:没错,朕就是这么慧眼如炬。

季驰光:“然后他就在神龙政变中跳反去了对家。”

武曌:“……”

这可真是个大惊喜。

“宋璟,他率性刚正,因此被阿武重用,逐步由凤阁余人升迁至御史中丞。”

“卢怀慎,历史上对他做官的时间并没有直接记录,但是根据他的做官履历,我们也可以大胆推测,他应该也是在武周朝考中的进士,因为在中宗朝时,他已经坐到了监察御史的位置,因此保守推断,他应该曾经效力于武周。”

“苏颋,同样也是在武周朝考中进士,逐步升迁累至监察御史,这位素来以刚正不阿闻名,曾经奉阿武之命去解决来俊臣时期的冤案。”

“张嘉贞,垂拱元年的进士……这个不算武周朝,但是当时摄政掌权的确实是阿武没错。”

“源乾曜,这位保守估计应该也是武周朝时期的进士,因为他在唐中宗时期已经是侍御史了。”

“换句话来说,六大宰相,六个人才都是被阿武发现的。”

“当然了,阿武去世的时候他们的官位其实都不太高,能在茫茫人海中精准的定位到这些人才,那也是李隆基的本事——他确实是有点识人的水平在身上的。”

“仅限于前期。”

【英年早逝李隆基:其实我感觉后期应该也有,毕竟脑子不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丢了,但是后期的李隆基已经飘了,所以……嗯,他更喜欢听他话办事的人,不喜欢忠言逆耳了。】

【秦北有艽:其实这也算是皇帝的通病了……要是他前期没有这么厉害,或许我们后期也不会这么意难平,啊啊啊啊救命,越说越想去刺杀他了,这货能不能早点噶?】

季驰光:“这六位丞相,全部都是非常可靠,也非常尽忠职守的人,李隆基的眼光非常好,选的全是优质人才。他们兢兢业业的帮着李隆基稳定朝堂政局,恢复经济。”

“李隆基在这个时候,那真是最典型的明君模板。”

天幕上的影像再次发生了变动。

李隆基穿着一身明黄高坐在龙椅之上,他身边的高力士用他尖细的声音一字一句的读着圣旨:

“从即日起,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众臣皆可向朕行劝谏之事。”

“从即日起,由丞相张说、张九龄等人,编写《大唐六典》,以明法度。”

一道道圣旨从李隆基的笔下流出,一道道圣旨从高力士的口中念出,一道道圣旨从朝廷中发出,飞向民间。

原本因为武则天要打击世家而被扶植起来的大地主们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原本被迫依附他们的农民,也重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原本敲诈勒索、横行乡里,甚至大放高利贷的王公贵族被人抓捕,几场杀鸡儆猴下去,原本的风气顿时一新。

侵占良田,广蓄奴仆,过着呼奴唤婢的潇洒生活的佛教势力,早已被世俗的繁华迷花了双眼,侵蚀了心灵,在此刻,他们也受到了重重一击。

赋税上的旧账被厘清了,大批劳动力被解放,农民沉重的赋税被减轻了,粮道也重新得到了修建,灾荒地区得到了更迅速有效的救援,百姓那黢黑麻木的脸上也慢慢重新有了笑容。

他们笑得那么高兴,笑得那么满足,让每个做官的人看得都心中发酸、发甜。

天幕之下的人们甚至还能听到他们在说什么。

“真好啊,陛下登基后,我们的日子好了不少。”

“陛下真是个好皇帝啊!”

“真希望这样的日子能持续下去。”

甚至连天幕的观众们也开始议论纷纷。

“真的不是主播弄错了吗?”

“俺觉得那个什么李隆基,他是个好皇帝啊!”

“又减赋税又救命,这不就是个好皇帝吗?怎么还能说他不好呢?”

“看看那些被送到家里库房的粮食,一粒粒的多饱满,白花花的亮眼睛……真好看,比宫殿还要好看,俺们家要是能这些东西,俺家的二娃子也不至于没了……”

“可惜不是这个皇帝管我们的……要不然,哪至于各家各户都饿死了这么多娃?”

“主播一定是弄错了,可惜我们联系不上她,要不然一定要跟她说,怎么能骂这么好的皇帝呢?骂他也太亏心了吧,这是个好人啊!”

百姓们议论纷纷,还有不少面露憧憬和希望的。

他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李隆基手底下的百姓。

但是李世民却笑不出来。

或者说,他原本是在笑的,因为当时的李隆基确实有明君之相,他高兴,高兴自己能有这样一个好曾孙。

能忧百姓所忧,能急百姓所急。

但是现在,他已经反应过来了,反应过来,为什么季驰光要讲这么多了。

李世民眼眶一酸,眼中甚至慢慢涌上了泪水。

长孙皇后正在照看李承乾兄弟,没注意到这边。

因此还是趴在他身边的秦小政第一个发现的问题,他不解道:“苏苏,你怎么哭了?”

这个苏苏好爱哭啊,政儿才来两天,他都哭了好几次了,比政儿还喜欢哭。

爱哭鼻子的苏苏。

李世民看着他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眸,想想那场安史之乱还有多少有着同样眼神的稚子可能丧生,不禁越发伤感,悲从中来,眼泪掉得越来越多。

李世民胡乱擦了一把眼泪,然后把秦小政抱起来,顺手拿走了长孙皇后先前放在秦小政腰间的手帕,擦了擦脸上的泪水。

“没什么,”他鼻音浓重的道,“只是觉得主播真的很过分呢。”

这么美好的盛世景象,这么欢欣高兴的人们……可惜都不长久了。

真是过分啊,主播。

让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这么美好的景象毁在自己的眼前。

他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主播和弹幕们对李隆基的情感这么复杂了。

李隆基是一个明君,他将大唐推向了巅峰。

可是,他也是毁灭了大唐的罪魁祸首之一。

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难怪所有天幕上的人,不管是主播还是弹幕,都那么耿耿于怀。

连他,都在这一刻和他们的想法一致了——

如果,李隆基能少活二十年该有多好……他如果能死在当下,死在开元盛世的时候,那……大唐,或许还能将这样的盛世再延续几十年。

那什么安史之乱,更不会爆发了。

同一时刻,天幕上的画面再度转换。

尉迟敬德一眼就认出来了:“是长安。”

只是天幕里的长安,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熟悉是因为他们整日居住在这里,自然混了个眼熟。

陌生是因为……

“真漂亮啊……”

整个长安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俨然是一年的元宵佳节。

他们还没见过这么美的长安呢。

天幕下的人看得目不转睛:“真美啊……我们的长安什么时候也能这么美就好了。”

他们大唐还是初建呢,穷得很,要不然也不至于贞观五年的时候魏征还拦着不让李世民去封禅。

没办法,家底子薄啊。

他们还从没见过这么繁华的长安。

很快,镜头一转,转到了皇宫之中。

众人宴饮正酣,觥筹交错,夜光杯斟满,清脆的碰杯声之中,是整个大唐的盛世气象。

他们正目不转睛的看着这奢华的一幕,耳边却又传来了一道男声,朗声诵道:

“满耳笙歌满眼花, 满楼珠翠胜吴娃。因知海上神仙窟, 只似人间富贵家!”

满耳是美妙的音乐,满眼是美妙的花。满楼盛妆的少女胜过那美丽的吴娃。

如今才知晓,那无限美好的天上神仙窟,也不过像这无比豪华的人间富贵家。

这就是大唐的盛世,这就是大唐最后、最美的盛世——开元之治。

李世民流下了眼泪:“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真好,真好啊……”

他擦了一把眼泪,一把将秦小政揽在怀里(秦小政:“???”),不再隐忍,而是放声大哭:“可是,为什么你不能再撑久一点呢?”

开元盛世,美好的盛世,为什么你离开的脚步要那么快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