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

《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

第 75 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朱翊钧很快就想起来了,邹应龙就是弹劾严嵩的御史,罗龙文是胡宗宪的老乡,到倭寇头目徐海身边做过卧底。

为什么徐阶会突然提到这个人,还说罗龙文要取他和邹应龙的首级?

罗龙文,他不是在江南制墨吗?

朱翊钧记得,冯保在给他讲故事的时候,特意评价过罗龙文,这个人是个刺儿头,喜欢搞事情,最大的能耐就是挑拨是非。

他怎么忽然和徐阶、邹应龙结下了仇怨?

接着往下听,朱翊钧才知道,原来罗龙文不知走了哪条门路,徐海那件事解决之后,就投奔了严世蕃,成为了严家的门客,泼天的富贵落到头上,愣是过了几天仗势欺人的好日子。

在严世蕃充军之后,这个罗龙文不知所踪,最近徐阶才得到消息,他跑去海上当了倭寇。

但这两年戚继光太猛了,从浙江到广东,横扫整片东南海岸线,倭寇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

罗文龙再与当年跟着严世蕃招摇过市的日子一对比,落差不可为不大,又联想到是徐阶指使邹应龙弹劾严世蕃,这才怒从心头起,有了这一番言论。

朝廷命官,尤其徐阶还是一般的朝廷命官,他是内阁首辅,首辅的人身安全受到贼寇的威胁,这像话吗?朝廷必须予以重视。

嘉靖安抚了他几句,竟是巡捕营会加强巡逻,又下旨让朱希孝派遣锦衣卫,在他二人的家宅附近进行保护,徐阶这才满意的退下了。

等他退出大殿,朱翊钧转头看向嘉靖。

嘉靖也看了他一眼:“你想问什么?”

朱翊钧说:“罗龙文都已经去当倭寇了,徐阁老为什么这么害怕?”

这话乍听之下逻辑不通,倭寇都是亡命之徒,做事不计后果,说不准就和朝廷重臣来个鱼死网破。

但仔细一想,却很有道理。有吃有喝谁会去当倭寇?罗龙文选择这条路,那必定已经走投无路。

一个走投无路且相隔几千里路的贼人,一没本钱二没本事,他凭什么威胁得了当朝首辅?

嘉靖说:“他的目标不是罗龙文。”

朱翊钧本能的问了一句:“那是谁呀?”

“自己想。”

刚才徐阶说了这么多,有一个名字出现频率最高,朱翊钧恍然大悟:“是那个只有一只眼睛的……严世蕃。”

徐阶此时如临大敌一般提到罗龙文,其真实目的是让严氏父子重新进入嘉靖的视野。

严世蕃这个名字已经消失在朱翊钧生活中快两年了,当时此人被邹应龙弹劾,嘉靖网开一面,将他发配到雷州充军。

在处置完严世蕃之后,嘉靖还曾下过一道谕旨:朝中官员,胆敢再拿此事做文章,杀无赦!

因此,朝中也没人再提起。即便很多人对严氏父子恨之入骨,一心想着要除之而后快。

嘉靖哼笑一声:“你倒是聪明。”

朱翊钧在他身边长大,天天看着这些大

臣争来斗去,虽然许多时候,也不太能分析出他们背后的真实意图,但他也知道,哪怕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是这些人提出来的,那么小事的背后,必定有大事。

嘉靖伸手在孙儿脑袋上轻拍两下:“等着看好戏吧。”

这个好戏并没有等太久,很快就来了。

十二月,嘉靖就收到了一封奏疏,来自南京山东道御史林润。

前不久朝廷诏命林润巡察江南江防。他到江西巡察时一位老朋友给他写了封信诉苦。

老友有一日来到江西分宜,当地一位大户人家正在大兴土木,规模超出了寻常所见的民居范围,所需花费实在惊人,老友便多看了两眼,这一看,还看出祸事来了。

盖房子的工人出言不逊,骂他是个穷书生,看什么看。

双方发生口角,工人操起石头打破了书生脑袋,书生去找主家理论,又被管家羞辱一顿,只得忍气吞声跑了。

而后,他就把这件事情写信告诉了林润,还特别强调,他已经打听过,这个盖房子的就是严世蕃,还霸占了周围不少农田。

严世蕃不是应该在雷州戍边吗?怎么又回到老家分宜盖房子去了?

经过林润一番调查,确定严世蕃和罗龙文两人违抗圣旨均不在戍所,擅自返回家乡,为非作歹,欺压百姓。

在弹章中,林润痛斥严世蕃:“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日夜与龙文诽谤朝政,盅惑人心。”

严世蕃擅自离开戍所,在家盖房子,横行乡里……这些嘉靖看了虽然火大,但也没起杀心。真正让他想弄死严世蕃的,正是这一句“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日夜与龙文诽谤朝政,盅惑人心。”

于是,他立刻下旨,命林润拘捕严世蕃和罗龙文二人,押赴京师问罪。

徐阶领命而去,稳重的退出大殿,而后着急忙慌得往回赶。

六十多岁的人了,走得太急,险些在台阶上摔一跤。

朱翊钧今儿学了新的招式,李将军夸他练得好,他迫不及待来向皇爷爷显摆。恰巧在门口碰到徐阶,难得见他如此慌张,赶紧扶了一把。

他笑盈盈的看着徐阶:“徐阁老,这么着急,要去哪里呀?”

徐阶还没来得说话,他又说道:“我把我的熔金借给你吧,它跑得快。”

“……”

徐阶看着他,一时竟分不清他是说着玩,炫耀他的小马驹,还是认真的。

但徐阶确实着急送一封信到分宜,他得赶紧林润抓人。朝中一直都有严党余孽,要是严世蕃先得到消息,跑回雷州,那这事儿可就说不清了。

徐阶哪儿能要他的马,他的马别人也骑不了。

从小养在宫里的小家伙是不一样,他爹还在裕王府事无巨细都要问高先生的时候,他已经学会揣测人心了。

这件事过去很久,朱翊钧才知道,当时确实有人前往分宜给严世蕃送信。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严世蕃的次子,锦衣卫正千户严绍庭。

而这件事情,朱翊钧是从陆绎那里听来的,因为严绍庭还有一个身份——陆炳的女婿,陆绎的姐夫。

即便没有熔金这样的千里马,徐阶派去的密使仍是比严绍庭快一步——林润先抓了严世蕃,再把罗龙文一起打包,并且附带一封言辞犀利的弹章,一并送往京城。

?本作者天予昭晖提醒您《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www.youxs.org

朱翊钧还以为很快就能听到严世蕃伏法的消息,然而直到过年,无事发生。

朱翊钧很是奇怪,明明皇爷爷听到严世蕃的罪行时很是生气,并且下令将他即可押往京师。

可人到了京师,怎么又没了下文?

他想问,但这一次,嘉靖不许他问,让他好好读书,书读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今年与以往不同,往年一入冬,嘉靖就早早的把朱翊钧的课停了,来年春暖花开才会复课,让他舒舒服服的度过一个冬天。

今年在小家伙自己的要求下,读书和练武他一直坚持到腊月二十三,他生日这天。

太液池都结冰了,李良钦仍是着一件常服,手里拿一根烧火棍子,既可以教学,又可以体罚。

朱翊钧是皇孙,还是皇上捧在心尖儿上的皇孙,即便是老师,敢打他,不要命啦。

但李良钦是真打,看他哪里做得不够,棍子便无声无息敲过去,力道也掌握得刚刚好,叫他吃痛,却又伤不着他,连个印记也不会留下。

幸好,朱翊钧天资奇高,李良钦说过的内容,演示过一次,他几乎都能做好,不用李将军过多唠叨,但偶尔也有做不好的时候。

“阴阳要转,两手要直,前脚要曲,后脚要直,一打一揭,遍身着力,步步进前,天下无敌。”

李良钦一边说一边跟徒弟过招,身体重心稍稍向左便宜,目光同时看向左侧,神情有异。

朱翊钧观察仔细,通过观察他的神态和表情预判他接下来的招式,哪知却落入圈套,硬生生被李良钦拿着棍子在手肘上敲了一下。

小家伙吃痛,却没有退缩,咬着牙回身接下一招,继续进攻,又被李良钦一棍子打在了肩上。

朱翊钧这才后知后觉上当了,慌忙往后退一步,前面那条支撑腿再次挨了李良钦一下,小家伙这才双脚离地,跳出战圈。

李良钦对他的反应还算满意,刚要说话,朱翊钧手中木棍一挥,腿往前迈出一步:“再来!”

李良钦从容接招,进退之间,他忽然垂眸,目光看向朱翊钧的腿,手中木棍也往下方扫去。

朱翊钧却不理会,木棍一横护在胸前,挑开了他从下往上扫来的一棍。

朱翊钧大喊:“我才不会上当呢。”

“看招!”

李良钦自始至终站在原地,没有半分移动,手里的棍子却变幻莫测,只能看到虚影。

朱翊钧左右拆挡,应接不暇,发现自己又落入了他密不透风的招式中,赶紧撤回木棍,双脚离地,跳出战圈。

李良钦这次满意了:“千言万语不外乎致人而不致于人。”

“之所以救得急者,都是前一下用你的动作、眼神和表情哄他过来,然后转第二下来接救,使他露出破绽,乘虚而入。”

“入他战圈,察觉势微,即急跳退,切记切记!”

“我记住了。”

“招式、步伐转换都需要强劲的内力支撑,教给你的心法必须每日修习,过年也不可荒废。”

“知道知道!”朱翊钧不想听这些枯燥的理论,木棍在手中转了个圈,“再来!”

“……”

过年之后,朱翊钧终于等来了回王府的日子。他现在已经是虚岁七岁的小朋友了,不仅读了书,还练了功夫,个头长高了,精力更加旺盛。

王府那一某三分地更是关不住他,现在借口也不找一个,就是天天吵着要出去玩。

过年期间,裕王也不用听讲官们给他将治国之道,主动提出要陪着儿子上街。

虽然朱翊钧更愿意自己玩,但爹爹说要陪他,他也很乐意。

父子俩换好衣服,一同出门。长安大街依旧繁华喧嚣,过往车马行人络绎不绝。

朱翊钧拉着裕王,好吃的好玩的买了一堆,路过一件茶馆,还吵着要进去凑热闹。

茶馆里,说书人在讲《水浒传》:“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小二上茶,又端了几碟小零嘴。朱翊钧喝了口莲子茶,冰糖也压不住的苦味,还带着未冲开的粉末,他不喜欢,便放下茶盏,专心听书。

说景阳冈有老虎,就家门口贴着榜文:“三碗不过冈。”武松连喝十五碗,还不听劝,非要上景阳冈。果真遇见了吊睛白额大虫,三拳打死,一夜成名。

不仅当地百姓把他奉为大英雄,就连知县也亲自接见,还将他参做步兵都头。

一日,他在阳谷县街上闲逛,冷不防遇见了熟人。

朱翊钧听得入了神,却听醒木一响:“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小家伙一拍桌子:“与成,思云!”

二人不知发生何事,赶紧凑上前低声问道:“殿下怎么了?”

却听朱翊钧说道:“把他给我绑回去,接着讲!”

“咳咳咳……”

裕王正在饮茶,差点被亲儿子一句话呛个半死。

朱翊钧凑上去,体贴的替他爹拍背顺气:“哎呀,爹爹你慢一点,我说着好玩的。”

说书先生转到后面休息去了,茶馆里登时热闹起来,大家七嘴八舌,聊着近来京城中的趣闻。

其中一人说道:“你们听说了吗?那位小阁老,又被抓了。”

\&“可不是,刚入京城,却不下大狱。京郊有一处别院,那萃雅楼的权相公,谁还记得?\&“

“萃雅楼,权相公……”朱翊钧看向冯保:“什么地方,什么人?”

裕王难得在儿子面前严肃一回:“不许瞎打听!”

这一嗓子,唬得冯保不敢吭声。

“回了。”裕王牵起儿子就往外走,朱翊钧一边走,还一边听了一耳朵,有的在聊严世蕃曾经的风流韵事,有的在聊严家究竟有多富有,有的在说他做过什么坏事,害过多少忠良。

杨继盛、沈炼、夏言……这些名字朱翊钧都已经听过无数次了。

踏出茶馆的时候,朱翊钧还听了一句三法司。可裕王牵着他走得太快,后面的内容,他实在也没听清。

回去之后,裕王先给儿子立了规矩:“往后这几日,就留在你母亲身边,不许再出去!”

说完,他就让管家把人带去了王妃房里。他还把朱翊钧的身边的太监和锦衣卫全都叫来,叮嘱他们不许带世子去这些鱼龙混杂之地。

出门这一趟,裕王只听到了萃雅楼,认为他儿子的世界里,就不该出现这种地方,就算是听听也不行。

而朱翊钧心里却在想另一件事情——为什么整个京城都在讨论严世蕃,而他皇爷爷那里却一点动静都没有。!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