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 155 章 提升人工智能的技术实……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尽管杜森很讨厌, 但是他说的事情,确实存在。而且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医药领域, 在其他领域也会涉及到创新。

根据图灵在1950年的预测, 到2000年的时候,人类可以在5分钟的问答中骗过30%的成年人。

也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起源。

不过直到2014年, 才有第一台电脑成功通过,让人类相信它是一个13岁的男孩子。

13岁的男孩子……能自己把作业做好, 不要把家拆掉就好, 指望它能自己想出药品研发的新方向, 大概是没戏的。

安夏抱着“万一呢”的美好愿望, 还是组织了一次讨论活动。

紫金公司邀请医药专家、知名药企, 还有国际上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先驱共同商讨“人工智能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可能”。

药物研发专家先提出几种药物研发的思路,包括中间产物, 以及意外获取。

人工智能专家再来论证AI做这件事的可能性。

经过了天的讨论,专家们达成一致:要人工智能像人类科研人员那样自己踏出一条路来,那是不可能的。

人工智能可以从人类划定的范围之内, 找出最有可能的那几个,并将它们推向临床测试。

同时还可以“消灭”药物化合物的所有多余特征, 使药物更有效。当然,这就说明彻底排除了“意外之喜”。

从现有的计算逻辑上看,人与AI的合作就一条路:人类做规划,人工智能做执行。

执行者会不偏不倚的执行,绝不会行差踏错一步。

不会走上歧道, 自然也看不见歧道上美丽的风景。

紫金公布了讨论的结果和一系列相关数据。

全世界的药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到这份信息,最令各位药企老板们感兴趣的点是:

从项目立项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的时间,可以从平均四年半, www.youxs.org,将近缩了75%的时间。

机器模拟化合确实比人类快,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就是很有优势。

至于在研发路上的意外惊喜……拉倒吧,青史留名的惊喜才几件,能不出惊吓就不错了。

会选择玩“富贵险中求”的公司,不是刚起步,急着赚第一桶金,就是公司要玩完,最终SHOW HAND一把,要么成,要么死。

对于一个脑子正常的大公司管理者来说,稳定压倒一切。

要是天两头赚一千亿,亏两千亿,来回剧烈波动,跟玩跳楼机似的,谁受得了。

紫金公布的数据,让他们十分满意。

原本不知道紫金科技在做人工智能制药的医药公司都知道了,一时间洽谈合作的电话与邮件纷纷涌入。

这个项目从刚开始空虚寂寞的两个需求,忽然扩容到四十多个需求。

忽然增加了这么多需求,远超出最初的计划,人工智能组的人又开始了睡在公司的人生。

有刚进公司的实习生被吓坏了,以为这是新时代的血汗工厂,比《包身工》还要可怕的地狱魔窟。

结果听到同组的同事们提起人工智能组,都羡慕得要命:“只恨当年入错行啊!”

实习生:“加班那么苦,为什么你们都羡慕啊?”

同事摇头叹息:“哎,你光看见贼挨打,没看见贼吃肉啊!”

实习生:“???”

同事对他说:“听说过我们公司服务器组发五十个月工资做为年终奖的传说吗?”

那谁没听说过,实习生选择这里,就是冲着五十个月的传说而来。

但是加班也加得太狠了。

同事看着他的表情,明白这个年轻人还没有理解:“我听别人说,他们要是能把这几天涌进来的订单全部给安排上,他们全组收入最少的人,今年的年终奖能全款在市区买一套六十平方的房子!”

实习生顿悟:“哦!!!”

“谣言!完全是谣言!”同为实习生的黄兰兰,在实习生组的群里对这个说法进行辟谣。

实习生们纷纷表示:“你继续说,我在听。”

“果然,就是画个大饼骗人干活对吧。”

黄兰兰:“他们都已经算过了,要是项目都接住,而且稳定运行的话,资历最浅的正职员工,至少能买一套一百平方以上的房子。

要是只能接一半的话,就只能买五十平方了。”

实习生们:“!”

黄兰兰:“所以现在都在拼命加班。等运行稳定之后,项目组就可以轮流休息两周。我听见他们说要去东南亚,去欧洲什么的……”

实习生们:“!!”

黄兰兰:“好像他们去国外的机票和酒店钱是走公司协议价。我们住要百块钱的房子,他们可能就一百块。”

实习生们:“!!!”

终于有一个实习生压不住好奇:“那你呢?正职员工都有奖金,你是实习生,只有补贴,额外能不能拿到钱,全看项目经理愿不愿意漏一点出来,跟着他们一起加班,不难受吗?”

黄兰兰发了一个笑脸:“你猜我难不难受?”

有人追问她能拿多少,黄兰兰回复:“不能透露薪资,可是在公司的保密条款里的哦。”

本来,杜森是想拿合作开发协议的后续部分来拿捏安夏,想看见安夏为了得到合同,而对他投怀送抱。

结果,讨论会结果一经公布,飞向紫金科技的订单像冬天的大暴雪,人工智能配药的报价水涨船高不说,而且还得等排期。

戴维德医药的老板非常挺高兴,觉得自己真是太机智了,在大家还不知道紫金科技的实力时,就已经谈了意向。

在他看来,紫金怎么着也得给他这个面子,应该给他优先排期。

结果,人工智能组的商务只给了一个官方回答:“现在我们的排期都已经满了,不过您放心,我们的系统正在扩容,等扩容完毕,会马上通知您。”

戴维德医药的老板收到手下的回报后,大为不解,于是,他要求杜森去解决这个问题:“你不是跟安夏见过面吗?我记得中国人有句话,叫做见面分情,你当面去跟她说,让她优先给我们做。”

可怜的老板还不知道杜森与安夏之间发生过什么。

见面分情,也得看是什么情。

派别人去说不定还有希望,派杜森去……

不过杜森也是个人才,脸皮够厚,得到老板的命令之后,他又来到紫金科技,真诚地请求与安夏见面。

避而不见是小学生行径,安夏大大方方在访客室里接待了他,外面人来人往,不怕他造次。

杜森今天出门前,努力把自己收拾了一下,见到安夏后,无比恭敬谦卑地站起身,向她深深鞠了一躬:“安小姐你好,我为我上次的无礼行为,向您道歉,请您接受我诚挚的歉意。”

安夏抬起手,往下按了按,示意他坐下:“哪里哪里,你提出一个很不错的问题。怎么算无礼呢。”

杜森年纪轻轻能成为戴维德的董事,确有其过人之处,安夏随口客气一句,他马上打蛇随棍上:

“到底是安总,见识过人,胸襟广阔,既然如此,安总能不能看在我提出一个好问题的面子上,帮忙把我们公司的合同放在前面执行?”

他的眼里充满着期待,如果安夏拿商务的那番套话对他说的话,他也有一套对应的话术。

他已经调查过了,所有的公司都还没有签正式合同,要么在走请示流程,要么在走法务流程。

既然合同没有生效,他就能挤进去。

安夏很诚恳地微笑,微微上挑的眼尾让她显得温柔又多情,似乎非常好说话:

“我这边不收面子,只收钱。

优先排期需要走加急合同确认通道,那需要我公司的法务部和风控部增加工作时间,你知道,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讲的是八小时工作制。当然,也不是不可以破例,不过,得加钱。”

要是加几千块,为了自己的面子,杜森咬咬牙也能掏出来,不过安夏要的是几十万,这就很不值了。

杜森看着安夏的笑容,想起一个人:“谈钱多伤感情,不如这样,我给安总送一个人情,还请安总高抬贵手,免了加急费。”

“哦?什么人情这么贵?”安夏笑道。

杜森吐出两个字:“姚华。”

他看着安夏的眼睛:“您应该听说过这个名字吧?”

紫金跟长生之间的那点纠葛,只要想了解,就能打听得到,安夏并不惊讶。

她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模样:“他是警方要抓的人,我跟他,确实有一点私仇,但是,仔细算算,私仇没这么贵。我还没有想花几十万要他的脑袋。”

“您大度。”杜森也扬起一个笑容,“他逃离中国之后,现在正在美国,我跟他见过一面,正是因为他对您的一些不恰当的描述,才会造成我的失礼之举。”

安夏暗自腹诽:甩锅是吧?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你是岁小孩吗?

脸上还是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跑得倒挺快。”

“他跟一些有黑色背景的人走得很近,如果他不能尽早归案,我担心他会对您不利。”

安夏眉毛微挑:“比如被国际杀手千里追杀吗?听起来很有意思。我很期待。”

杜森:“……”

不是,她怎么一点都不怕的?

“我说的都是真的,与他在一起的人不仅仅是底层的混混,还有一些高层,他手里的钱,还有一些国内的人脉关系,都是他的通行证。”

“嗯,我明白。谢谢你的提醒。”安夏不为所动,仿佛除了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动她。

从紫金大厦出来,杜森几乎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他从十五岁开始就有无数女生倒追,现在有了金钱的加持,更是从不缺女伴,怎么安夏就对他这么无情?

想不通。

紫金给出的排期时间是在一年之后,可是戴维德医药现在就有一个项目急着要上马。

戴维德医药原本想换一家公司做配对项目,但是其他公司,不是技术能力有限不敢接,就是比紫金贵许多,贵到还不如用人工做,说不定还能产生点“意外之喜”。

他们着急,人工智能组更着急。

刚看到询价消息的时候,他们全体沸腾,已经脑补自己怎么接下全部订单,然后实现财务自由,成为豆浆点两碗,喝一碗倒一碗的豪门巨富。

可是加班加成这个死样子,也还是无法消化全部订单。

他们不得不开会讨论,需要放弃哪些订单。

挑挑捡捡,心痛万分:

“唉,算了,城南花苑,就让它随风去吧……”

“劳力士手表,就让它随风去吧……”

连黄兰兰的心都在滴血:“29寸大彩电,就让它随风去吧……”

刘杰郑重地看着她:“放心,我不会少你29寸大彩电!”

“呃……其实我还有其他想买的,彩电是排在最后的愿望。”黄兰兰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刘杰清了清嗓子:“咳,总之,我们要加紧提高多个项目同时运行的能力,避免以后再出现这种不得不拒绝订单的事情。”

唉,想想就心疼啊。

刘杰向安夏汇报最近项目进展,以及未来半年的工作计划。

“只有扩大规模?”安夏对他说:“你的眼睛不要只盯着扩大,还要盯着提高效率,迭代优化底层算法。马车跑得再快,终究会被汽车淘汰。”

“是,我们组的工程师已经全力投入,希望可以提高效率,以及优化模拟环境。”

安夏点点头:“有预估时间吗?”

刘杰有些尴尬,按现在员工的能力进行判断,得出的数字有点惨不忍睹。

他只敢保证“大干快干XX天,保证扩容完成”,却不能同样的保证,在某一个时间点内,一定可以把算法提高到哪个层次。

国内根本就没有现成的算法工程师,全靠安夏此前联系的戴密斯和他的同学们,时不时提供一些灵感。

此时的刘杰,比任何一刻都认识到,科技进步的重要节点,真得靠那么几个有天赋的人来推进。

人力资源部已经用尽手段,去寻找所有可能拥有天赋的人,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人口基数太小,不是够不着,就是挖不动。

“要是国内不行的话,就往国外看看。”安夏说。

刘杰怔怔地问道:“国外?”

他自己就是国外回来的,知道从国内到国外多不容易,再从国外回国,需要下定怎样的决心。

别说跨国了,就连跨省跨市,都有人嫌麻烦,一旦公司搬到别的市,就有一批员工离职。

先要找到合适的人,还要说服这个人愿意到中国来工作。

刘杰觉得自己魅力没有这么大。

“我已经问过许多同学了,搜索引擎组的那几位美籍同事我也问了,他们都没有什么好的人选,我会继续找的。”

安夏笑着说:“公司里有一个人,你一定没问。”

“谁?”刘杰困惑。

“邓杭生。”

刘杰愣了一下,他不认识这个人。

也难怪,邓杭生是售后工程师,而且还是软件那一块的,跟他从未有过往来。

安夏点点头:“你先去忙吧。”

刘杰做技术确实不错,做领导也很体恤下属,不过要他想办法去挖一些他不认识的人,实在难为他了。

所以,安夏决定帮他一把。

自从邓杭生上次帮着“喜庆”键盘拉团购之后,他在硅谷的员工团体里似乎越发的出名。

不知为什么,在国外的中国人以“只爱跟华人玩”“内向”“害羞”“不善言辞”而闻名。

从华工进美国修西部铁路开始,始终就是这么一个刻板印象。

邓杭生拥有所有刻板印象里的技能:做饭(虽然只是家常菜)、武术(虽然只是军体拳,以及会个侧手翻)、乒乓球(虽然连社区老大爷都打不过)、会魔法(虽然只是走路轻,时常让人误以为是瞬移)

但他的性格一点都不刻板印象:张扬、开朗、积极主动,该客气的地方客气,该撕逼的时候撕逼,什么隐忍内敛,不存在的。

他还时不时组织这个活动那个活动,现在已经快要混成硅谷交际花了。

提起邓杭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每天下班不是跟这堆人吃饭,就是跟那堆人吃饭。

他是去合作搞USB接口项目的,USB的进度现在最多进到了“U”,他已经给紫金拉了不少业务合作订单。

算好时差,安夏给邓杭生打去电话:“杭生,你认识搞人工智能的人吗?能挖到国内来的那种。”

邓杭生:“现在搞人工智能的公司不多,我就认识一个,华裔,他在开公司。”

哦,老板啊,失敬了。

安夏不觉得紫金有这个实力,把老板挖来。

挖微软的人、挖苹果的人,都没问题,谁敢说挖比尔盖茨,挖乔布斯啊。

“哦,那算了,我再……”

安夏已经决定结束与邓杭生的通话,问问当初那位做机械臂的余化龙同志,有没有熟人。

“等一下!”电话那头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

邓杭生说:“但是,他的公司要倒了。”

安夏:“倒的原因是什么?”

“嗯,他们做的是一个正方形成像技术,但是没有人看好这个项目。现在他们已经烧光了投资,开除了百分之七十的员工。”

安夏:“成像技术?跟人工智能毫无关系啊。”

“所以公司要倒了嘛。”邓杭生说得理直气壮。

安夏:“……”

邓杭生继续说:“我跟他打过一次乒乓球,提到我们公司的人工智能,他说了不少很有见解的话,也提到了人工智能配药,就是咱们公司现在做的项目,他说的时候,还没这事呢。”

听起来还可以,安夏说:“那他愿意来中国吗?公司要倒……这不是还没倒吗?”

“不知道,等我再跟他约一回乒乓球,具体聊聊。”

安夏应了一声:“好,辛苦你了。对了,他叫什么名字啊?”

“Jensen 黄,中文名叫黄仁勋。”

安夏对这个名字毫无印象,顺口又问了一句:“他那个不幸的公司叫什么?”??“NVIDIA。”

NVDIA,英伟达!

不仅是做芯片,还做一大堆硬件,人工智能确实也搞得不错。

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卖铲人兼淘金者”。

失敬,失敬。

安夏无比郑重:“杭生,加油,一定要说服他,跟我们公司合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