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 179 章 每一项科研成果,都有……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张教授和他的病友们, 对集成自动控制系统提出了许多改进。

那些改进点都很小,对于公司来说,稍微调整一下就行。

很多产品之所以能比同行卖得好, 不是因为它有多么了不起的爆炸式技术革命, 而仅仅是因为有那么一点点便利。

自动温室集成控制系统的正式版进入测试阶段, 开启系统后,由人工智能模拟, 在温室里的植物生长过程。

经过几次测试,结果还是不错的,花繁叶茂果子大。

不过就连安夏都不敢吹在温室里已经能达到这个效果。

众所周知,植物在野外随便瞎长长, 不小心就成了一大片。

到了家里, 好肥好土好水伺候着, 植物一个不开心就死翘翘。

在南极那种连当地时间都没有的地方,说不定植物因为植物神经紊乱而自杀,也是正常的。

紫农公司对将要卖给医生的种子也异常小心,别人卖种子是一包一包的卖, 他们把种子全部挑出来,先用传统的方法筛选一遍, 然后再用仪器, 一颗一颗的照, 保证每一个种子的胚芽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安夏收到报告后,对他们负责任的态度很钦佩,对他们的操作手法不敢苟同。

安夏在电话会议里说:“要是紫农公司以后打算销售精品种子,你们也想这样一颗一颗的挑吗?那不累死了。”

一个农科院过来的技术员大声表决心:“我们不怕累!”

这是体制内领导很喜欢的表决心方式,不怕苦不怕累,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王小山没吭声, 他知道安夏要的不是“不怕累”,而是在委婉地表示“你们这个方法太笨了。”

“你们要是暂时想不出来比较科学的解决方案,就把现在常规的选种方法搜集一下,让其他人都看看,群策群力。”

现在最常见的就是泡水法,好种子沉下去,瘪种子坏种子浮起来。

这种方法能发挥的也有限,比如种子的胚芽被伤了,整体重量不变,但是再也发不出芽来。

比如种子是被真菌或是霉菌感染了,种下去,不仅不发芽,还会带累周围一大片庄稼都受到影响。

要说代替人眼快速识别,那必然是人工智能。

要说代替人手快速挑捡,那必然是自动控制。

安夏打算让这两个组尝试合做完成一个可以快速挑选种子和育种的设备。

季科担心成本上去了,会不好卖。

“农民对种子的价格非常敏感,稍微贵一点,他们就受不了,农产品的利润很低。”季科认真地说。

这是几年来,他跟农民打交道的心得体会。

对于普通人来说,用水浸法筛一遍,就差不多了。

再往上提高的意义不大。

“其实这事,跟我听过的一个故事一样,肥皂厂从流水线上挑出空盒,博士生花了很多钱做复杂的设计,也没有设计好。文盲厂长买了两个大电风扇,对着吹,空盒子就被吹下去了。”

这个故事安夏也听过。

最早起源就是宣扬“知识无用论”的时代。

安夏回答:“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只能说明这个博士生没有去过流水线,否则,他只要在最后的流水线上设计一道重力门就行了,超过一定重量的盒子能过,反之,则过不了。岂不比买两个大电风扇还省钱省电?”

季科只听过这个故事,却没有想过后续发展。

安夏又接着说:“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另一个故事,关于钢笔在太空写不出字的故事?”

季科回答:“听过。解决方法是用铅笔。”

“铅笔的使用原理,是石墨颗粒涂在纸上,而石墨颗粒,可以毁掉电子线路。在太空里用铅笔写字,那是给自己找不痛快。所以美国航空航天局花了两百万研发太空笔。”

安夏顿了顿:“相信我,没有一个科技,是可以靠耍滑头跳过去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他必然存在的价值。”

安夏又继续说:“增加工序会涨价那是一定的,不过,应该怎么定价,是不是划算,一切都可以算出来。

无论哪个时代,机械的价格一定有下降空间,我们先考虑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再想性价比。”

在农科院,一向只有季科呛领导,嘲笑领导没有见识没有水平。

在安夏面前,他发现自己才是那个没有见识没有水平的人。

提前优选过、处理过的种子,比闭眼抓的种子肯定发芽率高。

就像孟山都的棉籽比普通棉籽贵二十倍,但是普通种子要二十斤才能达成孟山都种子一斤的水平,最终的结果对于农民来说就是一样的,感觉还好一点。

智能控制组表示:“我们没有问题,再小的种子,我们也可以让它们老老实实排好队,被AI标记为不合格的种子,就让它从轨道上掉下去。”

人工智能组表示:“我们在识别上没有问题,只要把坏种子的标志打好,给机器做深度训练就可以。”

安夏本以为这两个组能搞定,一切就没有问题了,然后,问题就来了:镜头不行。

以国内镜头的水平,想让AI准确识别出有问题的种子,那种子起码得有半个蚕豆那么大。

“我们跟卡尔蔡司公司联系过了,他们可以销售摄像头给我们,从技术参数上来看,最小应该可以识别芝麻。但是……”

但是,现在巴统还在折腾中国,安夏想要的高清摄像头,参数超过了一般民用的水平。

于是,安夏又一次看到了世界和平保证金的出现。

“哈?他们不知道上次那个想收我保证金的公司,又哭着回来求我们买吗?”安夏摇头。

不过要说世界光学,确实是德国和日本比较厉害,其中,目前日本的长处在民用设备的性价比方面,要说科技与狠活,还得看德国。

“他们要是不肯卖就算了,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安夏不是很着急。

实在不行,就先不卖精品种子呗,她的梦想也不是卖种子,只是想卖筛选种子的机器。

根据中间人拐弯抹角的打听,终于确定:卡尔蔡司想卖,但不敢明着卖。

根据他们国家的出口规定,参数、型号肯定是要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被美国查到,这份出口单据就是清楚的“通共”证据,他们现在可没有跟美国掰手腕的能力。

何况紫金科技的订单数量,也不足以让他们下决心跟美国人对着干,愿意背负着外交上的风险。

总之……就是很纠结。

当弄明白德国人到底在纠结什么事之后,都不用安夏出面,采购部经理就把这事给平了。

某德国仿真航模厂,收到一份来自中国大陆少年宫的航模玩具订单。

订单上的要求写明需要卡尔蔡司最新的那款摄像头,做为航模配件。

航模出口时填写的型号,是航模的型号。

各项参数也是航模的形状、大小、动力。

其他的不重要,要是什么参数都写,岂不是连螺丝钉大小、质地都要写?不至于,不至于……

海关手续办完,这十几个航模,被送上飞机,空运到中国大陆,在紫金科技转了一圈,被拆走了高贵的摄像头,然后才到了计划中的目的地少年宫。

有了高贵的摄像头,下面就是人工智能组和自动化控制组的业务范围了。

农科院将常见种子病状照片输入数据库,人工智能自动比对。

最简单的初步测试跑下来,人工智能组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算力不够。

一秒内,传送带上有七百多颗种子。

人工智能组的硬件实力,只能做到一秒识别五颗。

还不如水浸法,农民把一大袋种子倒大盆子里,几十斤种子被分出来,也就是几分钟的事。

前沿科技干不过古代传统操作,这个认知,让人工智能组全组员工感到很沮丧。

刘杰说了一些打气的话,组员还是很郁闷。

“一秒五颗,就算是手捡,一个熟练工都能捡完吧。”一个组员说。

“人类的极限差不多就是这样了,而这只是机械的起步。”安夏的声音从他的背后响起。

安夏笑道:“早年的许多发明都不如熟练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迭代升级,就到了人工追不上的地步。限制你们的不是你们的思想,现在的硬件也确实没这个能力,不怪你们。”

能从领导嘴里听到“这是别人的错,不怪你们”,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多少老板喜欢说“不要强调客观原因,抛开事实不谈,你们就没有一点错吗?”

安夏的话给了员工们极大的宽慰。

然后,安夏说:“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你们是不是对种子太好了。”

“啊?”员工们不理解,什么叫做对种子太好了。

“一秒五颗,你们是把种子当人在挑吗?”

安夏来找他们,就是因为看到了整个筛选过程:摄像头精心瞄准每一颗种子,就跟她所在的时代,机场安检门识别人脸一样,每张脸都认真比对。

“你们为什么,要用对待抓嫌疑犯的态度对待老实巴交的种子?”安夏想到就觉得好笑。

刘杰恍然大悟:

“对,完全没有必要一颗一颗的挑。平铺下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像找出一副仿画与正本之间不一样的地方那样找出有问题的种子所在的位置。”

一秒五个的问题在改变思路之后,稍有提高,达到了一分钟一百个。

人工智能组:“……”

如果人类可以一秒挑一个的话,也能挑出六十个。

折腾了半天,好像也还是没比人快多少。

刘杰安慰他们:“一台机器一开,能干二十四个小时。人能吗?你们得给自己一点信心,咱们要卖的是精品。再说,以后算力提高了还能再快一点。”

组员们还是很沮丧。

让他们振作起来的好消息来自销售部门。

他们的第一代样机,被销售部门卖掉了。

精品种子,对于农户来说,确实暂时没有这个需求。

但是农科院需要。

最近有几个研究所都在研发新品种作物。

有些作物不能种第二次,是因为它们自己做不到,就像骡子注定无后一样。

而有些作物不能种第二次,只是因为专利权。

还有些作物能种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就凉了。

不管是哪种原因,研发者都要掌握这种作物种子的数据。

安夏得知这个消息后,安排销售,到各个农科院游说:“靠纯对着种子扒拉,过于浪费人力了。”

以及,“引进高科技设备,提升科研实力”,对于领导写年底总结,以及申请明年的经费,都是一个美好的说辞。

在多种原因的加持下,最终达成了交易。

只要开始用,就会出现意见,就会有进步的空间,安夏对此很有信心。

为了让所里的领导写年底总结更有底气,紫农公司捐赠给南极科考站的种子,都用这台机器筛选过一遍。

这样写总结的时候,购入的设备就是“南极科考站同款”,显得更厉害了。

精选种子打包,完成。

自动温室集成控制系统,完成。

服务器的外壳,完成。

种子培养液配方,正在进行中。

自动控制组出了一点小问题。

安夏沉默地看着那七台大小型号不同的傻缺机器人,卡在人工雪洞里,无助地蹬着它们的小履带。

“这是什么情况?”

潘明也觉得尴尬:“本来……只掉下去了一台微型机器人…… ”

然后,就葫芦娃救爷爷,小型机救微型机、中型机抢小型机、大型机救中型机……

这帮笨蛋机器人显然对自己的体重,和雪面能承受的压强没有明确的认知。

无人驾驶组张鹏溜跶来,笑眯眯:“要不要我们的驾驶辅助设备啊?”

潘明不想搭理他:“我们这是机器人,没人驾驶,辅助什么?”

“我们的驾驶辅助设备,可以测算路面压强,判断机身是否可以通过。不信你们问安总,这可是安总走完318之后,亲自下的需求!技术成熟又过硬,价格便宜功能多。你们要是再开发,就是重复造轮子了,完全没有必要。”

自从放下思想包袱之后,张鹏的口才越发了得。

潘明:“……行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