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契约夫妻

《七十年代契约夫妻》

第 124 章 一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黎东方上午去了中医药大学给工农兵学员讲课, 下午照常回到六院准备接诊。

他走到三四楼楼梯拐角的地方,看到中医科徐主任的助手周扬和骨科的常磊正站在拐角处的平台上小声说着话。

黎东方跟周扬很熟,等周扬听到声音朝他看过来时, 黎东方就问他:“快到上班时间了,你俩在这儿说什么呢?”

他就是随口一问, 就像打招呼一样, 准备问完了就回办公室的。

周扬看了眼常磊,然后他就叫住了黎东方:“黎大夫,我们在聊小陈大夫的事。”

黎东方停住脚步,神情微怔:“陈凝吗?她今天工作上没出啥事吧?”

周扬摇头:“工作上还好,是她这两天碰上点麻烦, 现在有谣言从呼吸科那边传过来,挺不好听的。”

说到这儿, 周扬暗暗捅了下常磊,心想哥们为了你连告状的事都干出来了,够意思吧?这种事他小学高年级以后就没再干过了。

“什么谣言?”黎东方问道。

他早就知道陈凝来六院会引起一些风波,因为她太优秀了, 还漂亮。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

但并不等于说,他把人招来了,就什么事都不管了,那对陈凝来说是不负责任的。所以陈凝有了什么事, 他还是要过问一下。

周扬碰了下常磊, 常磊就把中午在食堂发生的事简单说了一下,然后又告诉黎东方:“咱们医院说人坏话的事并不少见,但一般人不会做得那么明目张胆,都是私下里背着人悄悄说。”

“但呼吸科那几个护士却特意选在中午食堂人多的时候诋毁小陈大夫, 还刻意让人听到,我感觉她们是故意想败坏小陈大夫的名声,并不是单纯的想过过嘴瘾。”

黎东方虽然经常外出,但他对医院里的事也并非一无所知。常磊这几句话,几乎都把明牌给摆出来了,他怎么还能不明白这里边的关窍?

这种事,常磊能看明白,只怕某些其他科室的人也能看得出来是怎么回事。

怕是呼吸科的某人看陈凝不顺眼,就唆使几个小角色来给陈凝使绊子来了。

这手段虽然上不得台面,却也粗暴有效,一旦奏效,对人的打击也会是很严重的。

黎东方觉得自己不能再坐视不理,不能任由医院里再出现这种针对陈凝的谣言。

于是他朝着周扬和常磊点点头,说:“你俩做得不错,在我看顾不到的时候,你们多多帮我关照下小陈。她这样年轻的女孩子,坐在那个位置上,想坐稳并不容易。”

周扬见他神色郑重,不禁点了下头,说:“黎大夫您太客气了,小陈大夫比我小好几岁,又新来咱们科,我能帮她的肯定会帮。常磊也一样,大家都是朋友。”

黎东方也是从年轻时过来的,明白年轻人的心理,知道这俩小伙中或许有人对陈凝有好感。只是陈凝已经结婚了,他不能再做什么,但还会关注着陈凝的事情。

这种情感,只要不过界,他就只当没看见好了。

他想了下,告诉周扬:“你俩先去上班,我去一趟呼吸科,找他们主任聊聊。”

黎东方说到做到,直接下楼去了呼吸科,他刚拐进呼吸科的走廊,就碰上了丘大夫。

丘大夫看到他,立刻朝他招了下手,说:“黎大夫,你来得正好,之前你们中医科的李大夫和小陈大夫来我们科室会诊,给一个腺病毒肺炎患儿做了治疗,效果非常好啊。现在患儿已恢复饮食,再观察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三点半左右,科里还有一个患了腺病毒肺炎的患儿要过来求诊,到时候能不能请你们科再出一两位大夫过来会诊?”

黎东方看了下表,神色不满地道:“这事等我回科里再说,我找你们主任有事,他在不在?”

他说话时神情严肃,丘大夫看了一眼,心里不由暗暗嘀咕,心想这是怎么了,谁得罪他了啊?

但他觉得这事不是针对他的,他就说:“我们主任刚才还在办公室,现在应该还没走,要不要我带你过去一下?”

黎东方摆了摆手:“不用,我自己过去看看。”

说着,他大步流星地直奔呼吸科主任办公室。

看着他直挺挺的背影,丘大夫不禁暗暗咋舌。

略想了一下,他随即想到了中午发生在食堂的风波,这件事,呼吸科不少人都知道了,毕竟说闲话的可都是他们科室的护士。

再一想,小陈大夫是黎东方亲自向院长推荐、破格聘请到六院的,还是他的学生,那他刚才那架势不会是来找他们科主任来要说法的吧?

这个念头一起来,丘大夫就觉得很有可能是真的。

正好他这时不太忙,便转回身,也朝着主任办公室走了过去。

但他赶到的时候,黎东方已经走了进去,并且把门关得严严实实的,他就算想知道点什么,也看不到。

他一个当大夫的,总不好贴在主任门上听墙角吧。

因此,丘大夫只能暂时走开。过了一会儿,他查完几个病房,经过走廊时,就看到他们科的主任客客气气地把黎东方送了出来。

黎东方走了之后,呼吸科主任立刻就把科里的护士长叫了过去。

没过多久,护士长气冲冲地回了护士站,到地方后她直接把中午在食堂说闲话的几个护士叫到了一起,指着她们鼻子斥道:“你们几个还能不能干?不能干就给我走人!能干就好好干,别搞三搞四的折腾那些没用的事。”

几个护士缩着脖子,你看我我看你,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敢说。

护士长心里有气,心想这些人现在是老实了,心里还不知道怎么想呢。

她就又说:“咱们医护人员,干的就是经常跟患者身体接触的工作。你们当护士的,日常工作就包括给患者上药、包扎、备皮、扎针、插尿管。不管患者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你们都得接触到患者身体,医生也是一样,私密的地方该看也得看,这就是你们的工作。”

“你们连这都能接受,思想怎么会那么古板落后?难道说,咱们这救死扶伤的工作也是不正经的了?现在是新社会,不是封建时代,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扣上不正经的帽子。要是再让我听到什么,你们也不用干了,反正院里也不缺人。”

见几个护士死死低着头,不敢吭声,护士长才瞪了她们几眼,放她们去干活。

这时林艳萍拿着病历夹从旁边淡淡走过,护士长心里暗暗叹气,知道这些护士应该是得了林艳萍的授意。

她让主任给训了一顿,当然要管管那几个嘴上没门的小护士。可副院长的女儿,可就不是她能管的了。

黎东方回到中医科时,只处理了几个病号,孔大夫就找了过来。

他忙着给患者写药方,略一抬头,问孔大夫:“找我有什么事?”

孔大夫忙道:“有事,下午一点钟我跟小陈大夫一起给一位鸡爪风患者做了诊断,我们俩在药方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小陈大夫坚决主张给患者使用乌头,而且一用就是30克,我觉得这太凶险了,所以想问问黎大夫,咱们能不能一起讨论下?”

旁边的患者什么都听不懂,并不知道这乌头有什么不妥。

黎东方并没有孔大夫当初表现得那么惊讶,他露出思索的神情,略想了下,然后他问孔大夫:“患者是不是因为感受寒邪患的病,且寒邪直入血分?”

孔大夫一怔,心想黎东方跟小陈大夫说的一样。他便说:“是这样,患者产后不足一月就用凉水洗尿布洗衣服,且患者本人一直在食堂打杂,工作中经常接触冷水。”

黎东方听到这儿,点了下头,说:“明白了,小陈开的方子大约起源于仲景《金匮》里的乌头汤。”

“你们那边先等一下,我这还有两位患者,等我给他们看完就过去。”

孔大夫当即就答应了,说:“主任也在,他说咱们科最好开个小会,大家一起慎重商量下。一会儿你这边好了可以直接去小会议室,患者在那儿等着呢。”

黎东方过了一会儿就去了小会议室,他到的时候,李大夫和另外两个大夫已经给张淑芹诊过了脉。他们手里拿着两个药方,凑到一起,正在商量着什么。

黎东方探头过去,看了一眼,李大夫便把那两张药方递给他,说:“左边这个,是两个月前小孔给患者开的药方。患者服用过后精神健旺,面色好,气怯腰困麻木等症状圴消失。患者以为好了,之后未再求诊。”

“近一个月以来,患者因经常用冷水淘米洗菜、洗碗盆、洗衣服,复感外寒,症状重现并转重。”

接下来他又指了指右边的药方:“这张就是小陈大夫刚给开的,药方开得很大胆,如刀削斧凿,你好好看看吧。”

黎东方看到那张纸上娟秀中隐含锋芒的字体,就知道这是陈凝写的。

他把两张药方都接过去,细细地看了一会儿。

看完后,他暂时没什么表示,先把纸放在一边,接着开始给患者进行脉诊舌诊。

诊完之后,所有的大夫,包括陈凝,都在看着他。

黎东方坐在左首第一位,中间的主位上坐着徐主任。其他大夫也分散坐着,陈凝仍在最边上。

这场会议,人并没有来齐,却算得上是陈凝来中医科之后的第一场会议。

这一次会议跟第一次不同,在这场会上,没人再把陈凝当成经验不足、医术存疑的年轻人,她坐在这里,大家已经不知不觉中把她当成了平起平坐的同事。

黎东方诊断完成后,没有浪费时间,马上说道:“孔大夫开的药方,是按着产后血虚、肝失所养的思路来开的。这个药方对很多鸡爪风患者是有效的。患者张淑芹用药后效果亦尚可,但不足以根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药方尚不能将患者体内伏寒祛除。”

“小陈的思路没什么问题,患者这寒,非表寒可比。它是深伏于厥阴与少阴两经的伏寒,非大辛大热温通十一经之猛药无法解除这种程度的伏寒。”

“她这方子属于金匮乌头汤的变方,加了滋补肝肾之品,以及搜风剔寒的虫类药,比如全蝎、蜈蚣。”

“药方的思路是对的,大家有反对意见吗?”

李大夫脸色严肃地说:“思路没问题,这种伏寒,的确非大辛大热之品不能胜任。但使用乌头治病,非同小可。我们一是要确认,是不是非用乌头不可?如果用,是否一定要用30克?20克行吗?10克呢?”

黎东方听他这么说,并没有提出反对,他两只手并拢,搭在桌面上,说:“行,那我们现在就两点来进行讨论:一个是,是否必须要用到乌头?第一,就是这个剂量,到底用多少比较合适?

问完之后,他先看了陈凝一眼,对她说:“这药方是你开的,你当然是主张用乌头的。那你先说一下,用乌头要怎样减少对患者的伤损,一定要用30克吗?”

李大夫和孔大夫都向着陈凝看过去,陈凝便说:“乌头过于辛烈,在药方中使用乌头时,我认为必须要加入黑豆、防风、甘草和蜂蜜以防万一。仲景在使用乌头时,都要用蜜制,也是为了降低乌头的毒性。至于药量,我还是倾向于30克。这个是根据张姐的病情来判定的,她体内的伏寒相当严重,用少了仍难以根除。”

说完,她点点头,示意李大夫和孔大夫他们也说一下看法。

李大夫听到她这么说,赞许地道:“用黑豆、防风、甘草和蜂蜜来减少乌头之害,的确是个稳妥的方法。你这个方子里面已经加了,考虑得还算周到。”

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却说:“但是,我认为乌头的量还是要斟酌一下,在《医统》中记载的乌头汤方中,草乌头用量为一两。《圣济总录》中,乌头汤方中的乌头为半两,此等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一下子用30克,我觉得过于冒险。保险起见,我建议先给患者用小剂量用起。与此同时,身边还要备有可解毒之品,以备发生不良反应时随时服用。”

孔大夫一开始就不敢用那么多乌头,他就毫无意外地赞同了李大夫的意见。

另外两位大夫治病也比较保守,都表示可以先给患者用10克或者15克乌头,后续再按具体情况来调节用量。

黎东方并没有一言堂地同意陈凝的看法,他综合了一下各方意见,最后决定先给患者用10克乌头。

他还要求患者先住院观察,他则留在医院宿舍里。患者有什么突发情况,他也可以及时处理。

张淑芹本人是不想住院的,她担心家里两个孩子没人管。

打饭大姐一直在旁边陪着,她见张淑芹为难,就告诉她:“你先安心住院,一会儿我去你家说一声,让你男人下班去接孩子。你都这样了,先不用管这么多了。”她这么说,张淑芹才同意住院。

在场的大夫大都挺忙,这件事儿既然已经商量出了结果,黎东方就让打饭大姐去给张淑芹抓药。药方上签的则是他的名字,并不是陈凝的。

陈凝看了一眼,就知道黎东方这是主动把责任背到了自己身上,万一患者在服药后有什么问题,那责任也是黎东方的。

陈凝抿了抿唇,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是明白的。

孔大夫跟在她身后走出会议室,半路上孔大夫跟陈凝说:“小陈,晚上你照常下班,我打算看看患者服药后身体会有什么反应?所以今晚我不走,会留下来观察她的情况。”

“如果有什么事,明天你上班我会跟你说的。”

陈凝笑着点点头,说:“好啊,有什么事可以一起商量。”

两个人的办公室斜斜对着,走到门口,各自分开,孔大夫就想,小陈大夫长得虽然很漂亮,却并没有什么傲气,还挺好相处的。

陈凝回到办公室没多久,办公室的门就被人敲响了。

门半开着,她往门口看过去,认出了来人。

那年轻大夫是呼吸科丘大夫的学生,上次来找她和李大夫去呼吸科会诊的人就是他。

她便问了一句:“有事吗?”

那学生马上说道:“丘大夫让我过来请你和李大夫过去会诊,这次还是个患儿,得的同样是腺病毒肺炎。”

陈凝一听就明白了,上次陆家林的孙子小石头患了腺病毒肺炎,她和李大夫会诊过后,服药的效果很好。

所以呼吸科那边觉得他们俩治这种病挺拿手的。再需要人会诊,就直接找来了。

她这边暂时也没什么患者,自然可以去。

她就说:“那你去问下李大夫,我这边准备一下。”

那青年点了点头,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到了李大夫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李大夫办公室里外还有五六个患者等着,看上去挺忙的。

听他讲完之后,李大夫说:“小陈大夫跟你过去就可以,我这边抽不开身。如果有必要,再过来找我。”

那年轻大夫抠了抠眼角,犹豫了一下,说:“这,这样行吗?那我能不能去问下其他大夫?”

李大夫抬眼看了看他,淡淡地说:“要不你先让小陈过去看看,如果她觉得有必要,你再过来中医科找人。”

年轻大夫眨了眨眼睛,勉强地说:“那,那好吧。那我先带小陈大夫过去了。”

陈凝知道,李大夫这是已经完全认可了她的医术,觉得她已足够独当一面,并不需要他陪着了。

可这年轻大夫心里应该是没底的。不过这也正常,这些人毕竟还不够了解她。

她就说:“李大夫和黎大夫他们真的很忙,我先过去,如果情况真的复杂,你再来找他们吧。”

她说话的声音柔和悦耳,那年轻大夫听了不禁脸一红,心想自己要是再坚持请别的大夫,倒显得不信任这姑娘了。

既然丘大夫特意要请她过去,她应该挺有水平的吧?

年轻人胡思乱想着,眼角瞟了陈凝几眼,就不敢再乱看,两人快速下了楼梯,五分钟后就到了呼吸科病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