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契约夫妻

《七十年代契约夫妻》

第 150 章 一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陈凝跟苏副院长到达会议室的时候, 黎东方和李大夫已经去了,徐主任也在,至于别的大夫, 并没有过来。

苏副院长没跟其他几个人客套,到了之后就说:“既然人都到齐了, 那就说正题吧。”

说着,他偏头看了眼徐主任, 徐主任就走了出去, 等他回来的时候,身后就跟着七八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黎东方等人一看,全都认得。这些人都是他们最近治疗过的重病号。

医院食堂勤杂工张淑芹也在, 只不过她这次的状态跟她以前大不一样, 不仅脸色红润, 看上去也挺精神的,两只手也没有什么异常。

在这些人中,最显眼的就是费科长跟他爱人小凤。在他们俩身后还有一个老年人, 陈凝认得, 那人是小凤的父亲,之前小凤住院的时候他一直在医院陪护。

费科长的爱人小凤进过六院的抢救室,当时她怀孕五个多月,已明显显怀。

费科长带她爱人去六院内科求诊时,医院给出的结论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异常升高,且有内中风、呕吐、头痛如破等症。当时她已处在病危状态,因为她是孕妇,内科的倪大夫等人对她这种病情束手无策,因为有些药物对于孕妇是忌用的, 所以他们也没有办法,最后求助于中医,不仅请来了黎东方和陈凝,还请了外院的几个大夫。

当时整个治疗过程也很波折,家属最开始并没有采用黎东方和陈凝的治疗方案,直到其他中医医治无效后、他们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求黎东方和陈凝出手。

最后黎东方和陈凝给患者开出了小半夏茯苓汤加味来降逆止呕,之后又用了镇肝熄风汤和吴茱萸汤。

小凤进来之后,陈凝就发现,她的脸已经恢复成了健康人的样子,略微圆润,肤色白晳有光泽,跟之前在医院里的样子已是判若两人。

这些患者们一进来,周扬便帮他们拉开了椅子,请他们一一坐下。

这时候不方便说话,费科长和他爱人就远远地朝着黎东方和陈凝点头示意,面上明显带着感激。

苏副院长轻咳一声,然后和气地跟那几个患者和家属说:“今天请诸位过来,就是想让咱们科里的几位大夫给大家做一下复诊,这个既是帮你们看看后续还有什么问题,也能帮我们医院提供回溯资料。所以这件事还希望大家尽量配合一下。”

这次过来的人全都是重病号,有的在其它医院是治不好的,现在他们在六院中医科治好了病,高兴还来不及。让他们配合一下,自然没什么问题。

于是这些人全都痛快答应了,有个人还保证说:“领导放心,一会儿大夫问我们什么,我们都会如实回答,我们也一定配合。”

苏副院长点了点头,示意陈凝和黎东方他们开始给这五个病人进行望闻问切,重新检查一遍。

三个人准备各选一个患者,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费科长的爱人看了眼陈凝,便笑着跟她说:“小陈大夫,你帮我看看吧,就算这次你们院领导没让我们过来,我也打算让我爱人带我过来找你的。”

陈凝便笑了下,站起来走到小凤对面,静下心神,开始给她把脉。

过了一会儿,陈凝又检查了她舌苔,问了一些问题,然后就告诉她:“恢复得挺好的,没什么大问题。”

随后她又告诉费科长:“但是你爱人因为孕期身体消耗较大,有轻微的营血不足,不严重。要是有需要,我可以开个食疗方。如果平时饮食上注意点,营养尽量丰富一些,不开食疗方也是可以的。”

费科长马上就说:“那你还是给她开一个吧,一会儿我们走的时候我去给她拿药。”

陈凝见他们俩都愿意,就写了个食疗方,交给了费科长。

她从刚见到小凤父亲的时候,就看到他在擦汗,刚开始她没太注意。这时闲下来,才发现小凤父亲擦汗时始终只擦左半边脸。

她一时感到奇怪,便特意观察了片刻。

小凤注意到了她的眼神,便问道:“小陈大夫,我爸他是不是哪里不妥?”

她也听说了,小陈大夫看病时看人的脸就能看出来挺多东西来,很厉害的,因此她出于谨慎就问了一句。

陈凝不置可否地说:“先看看再说吧,我刚才就是看着他出汗的方式比较怪,所以多看了两眼。他是不是半边身子出汗啊?”

听她这么一说,小凤一家人全都怔住了。小凤爸爸更是忍不住拍了下手,说:“大夫,你猜得太对了,我就是左边有汗,右边没汗,就好象在身体正中间划了一条线一样,特别怪。你说人出汗怎么能半边出半边不出呢?我跟别人说别人都不信,可这就是真的啊,不信你问我女儿女婿?”

小凤也说:“我爸说的是真的,虽然我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陈凝压了压手,示意她不用解释,然后她说:“我信,因为半边身体出汗的事并不罕见的,有的人是上半身出,下半身不出,像你父亲似的,好像身体中间有条线,把汗给隔开了一样。”

说到这里,她神然郑重地道:“你们这两天还是带他老人家做个详细的检查吧,我怀疑他这是偏枯之证的前兆。”

费科长夫妻俩一脸茫然,这时候苏副院长他们都在旁边听着,徐主任自然也听到了,他就说:“小陈说得没错,半边身体出汗的话,那一般是左右阴阳不相谐,如果时间很长了,可能会发生偏枯之证,也就是咱们俗称的中风或者是半身不遂。”

当主任的都这么说了,费科长一家自然都吓了一跳,就连其它患者和家属都很吃惊,心想出个汗而已,还能看出来这个?

这时陈凝又问小凤父亲:“你平时有没有半侧肢体麻木、不太灵活的感觉,感觉好像使不上劲。”

不等小凤爸回答,费科长就抢着说道:“对,小陈大夫你说得太对了。我岳父今年唠叨过好几回了,说老了腿脚不灵便,总感觉使不上劲。”

小凤父亲也害怕了,他连忙追问:“那要怎么治,能治吗?”

陈凝和气地说:“现在治的话不难,预后也挺好的,以后注意检查就可以了。”

“今天我们下边还要开会,明天吧,明天你挂我或者黎大夫、李大夫的号。我们给你详细检查一下,开个药方。你这个病是渐变发展的,不差这一两天,别担心。”

费科长一家人连忙答应了,费科长说:“明天我带他来吧,就挂小陈大夫你的号。”他现在对陈凝的医术已极为信任,别说他岳父的病是陈凝提前发现的,就算不是,他也愿意找陈凝给开方子。

他们几个人交流的时候,黎东方也给张淑芹诊完了脉,又详细询问过情况之后,便跟苏副院长说:“小张现在情况也不错,我刚才仔细诊过了,并没有诊出来她还有伏寒。不过保险起见,她这个病我们最好还是多跟踪几年,这样出来的结果才更有说服力。”

苏副院长也表示同意,说:“要想确认咱们这些方案确实可行,循证医学肯定需要搞起来,以后类似病号都要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并给予建档立卡。”

那些病号这时还没走,这些人亲耳听到院领导和这些大夫的交谈,越发觉得六院中医科是真打算做实事的,他们是真的把患者的康复放在了心上,这让这些病患和家属心里多少有些感动。

有的人表面上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在暗下决心,以后他们家里的亲戚朋友邻居病了,都可以介绍到六院中医科来。就凭着人家这认真做事的态度,就值得他们到这地方看病。

没过多久,这些病人就都被送走了。他们走了以后,苏副院长才跟黎东方他们说:“现在手头的案例虽然还不够多,但也足够说明,你们的想法是可行的,今天我们主要在两个方面有了初步的收获。”

“第一个,就是关于经方药量的研究。这一点,是小陈同志提议的。经过我们的验证,这个药量兑换比例基本上是正确的。”

“李大夫也提议,因为现在熬药方法与东汉时期有了变化,东汉时只熬一次,而我们现在都是熬两次,那么以我们现在的熬药方法,药材有效成分析出量会多一些,那么在开方时可以在经方的药量基础上酌情少开一点,这个我觉得也是合理的,可以考虑。具体的细节,还需要你们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逐步验证。”

“至于第一点,就是关于毒副药物的使用。我们都知道,举凡大医,都是擅用毒会用毒之人,历史上的大医无不如此。有很多危重证,非峻烈大毒之物无法胜任。但这种药一般大夫不敢用,也不会用。现在你们在这条路上已走出了一大步,今天来的几个患者,就是有力的证据,这件事甚至外院的部分同行都已经知道了。”

说着,苏副院长拿出一张纸,用食指中指在上面轻轻敲了敲,说:“现在友谊医院那边就向我院中医科请求支援,因为他们认为,要想治疗这个患者的病,就需要用到一些烈性药材,而在这方面,你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这一点,是临川市其他医院同行难以做到的。”

“现在我来说说这位病号的情况吧。”

说到这里,苏副院长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这位患者为男性,今年54岁,是解/放前就参军的军人。他曾参加过几个大的战役,在一次战役中,这位同志为了保护运送到前线的物资,在大雪封山、雪深没膝的情况下,徒步跟连队的战友们翻过雪山,成功地将物资运送到目的地。”

“但是他们整个连队也为这次运送任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到200个人中,冻死了8个人,还有几十个战士冻掉了手指和脚趾。这位患者本人也受了严重的冻伤,后来他因身体原因转业到地方,离开了部队。”

听到这里,陈凝等人面色都严肃起来,安静地听着。

陈凝则暗暗猜测着,这个人的病,很可能跟几十年前留下的伏寒有关。

果然,这时苏副院长又说:“这位老同志因为冻伤而埋下了病根,现在友谊医院住院,院方经过多次研究,最后做出了高位截肢的治疗方案。”

陈凝:…

黎东方等人脸色也是微变,几乎不忍再听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