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龙

《鲲龙》

第34章 数据备份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刘海洋正盘算着小心思,他不想见冯雪敏,反正现场调度会,去的都是一些重量级人物,他可去可不去。

“刘海洋现场调度会,你去参加吗?所长让我再跟你最后确定一下。”办公室主任走进刘海洋办公室,“来的人很多,会议室基本上都坐满了,我们又加了凳子,可还是不行。搞技术的人都对鲲龙,这个项目热情高涨,局里边商量着实在不行,咱们所的人,可以适当少去点,我都不去参会了,让小赵做现场记录,出会议纪要就行。”

刘海洋心中暗想真是天助我也,他本来不想去,找借口还找不到,现在这可真是正好,“那我就不去了。正好有一大堆实验室数据,需要我整理汇总,我还准备出一份报告,时间也很紧。”

“那行,我跟所长说一说,会议很快就开始了,不过会议有详细的纪要,开会之后也可以看一看,领会会议精神。”办公室主任离开刘海洋办公室。

刘海洋全神贯注地整理的数据,眼睛盯着屏幕,又看看笔记本电脑,他要把笔记本电脑里的数据,重新同步到电脑上做留存备份,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出了意外,不可恢复,尤其是数据这种东西,必须做镜像备份。

只是刘海洋,总觉得背后有点冒凉风,似乎有人一直,在偷偷地看他,刘海洋越来越觉得不对劲,慢慢地转头,发现冯雪敏扎着马尾辫子,穿着一身运动装,抱着胳膊,也目不转睛地看着台式电脑屏幕。

“你,你什么时候进来的?”刘海洋赶紧从椅子上站起来。

“你办公室那个人刚走,我就进来了,我们还碰了个照面,在做数据备份?”冯雪敏就像没事人一样,对刘海洋还很客气,仿佛以前发生的事情,都已经忘在脑后,烟消云散了。

刘海洋反而扭扭捏捏的,有点放不开,毕竟在电话里,冯雪敏说关于修正常数,无可奉告,还说了一些比较难听的话,刘海洋想去酒店冯雪敏的房间,冯雪敏还说,她一个女孩子不方便等等,这些话语,快速地在刘海洋的脑海中闪现,刘海洋不知道怎么面对冯雪敏才好。

“对,要把这些数据备份。”

“那你可留点心,咱们这几天做的实验数据,你最好跟之前的数据库单独分开,别对你们的结果产生影响,这个系统实验,你们做了那么长时间,要有延续性。”冯雪敏说得还是非常专业,“一会开现场调度会,你一定要过去。等会议结束以后,留下几个飞机制造领域方面的专家,跟周旭东老师,咱们一起探讨一下,修正常数的概念是否可行,有很多专业领域的东西,我可能讲得并不是很透彻,你在这方面是专家,替我补充。”

“我?”刘海洋忧郁地说,“这次现场调度会来了很多人,会议室已经坐不下了,还又多加了很多椅子,我们所只要不是特别重要的岗位,这次就不去开会了,我也不去。”

“别人谁都可以不去,你不去怎么能行,怎么着,你是故意刁难我,让我难堪?”冯雪敏眼神锐利,看样子就要发飙,“你不去,这个修正常量,我也没有办法说,你难道还不明白,如果真的有修正常量,那你们之前做的很多工作,方向是有一定偏差的,承认了这个东西,是对你们以前做工作的一种间接否定,所以你必须去。”

刘海洋皱了皱眉,如果真的有这么严重,他就更不应该去了,之前做了那么多工作,出现方向性错误,莫非还要让他间接承认。

修正常数,真的能解决鲲龙的设计问题,还是个未知数,是指即便是现场有那么多飞机,设计制造领域的专家,在没有任何前期在熟悉情况下,对修正常数的概念不理解,刘海洋去了似乎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我还是不去了吧。”刘海洋本身也不想去,他是一个兢兢业业安安静静搞技术研发的人,本来刘海洋,对这种抛头露面开会的事情,就不怎么感冒。

“行,你不去,那我也不去了,咱们这个现场调度,会也别开了,反正航电系统,现在介入也为时过早,我马上买机票,下午就回上海。”冯雪敏可真的一点也不像是开玩笑,边说着话边往门外走,气场十足。

刘海洋一时间都愣在原地,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你就是冯雪敏吧?”在刘海洋办公室门口,周旭东正好碰见了走出去的冯雪敏,“我是周旭东。”

“周老师您好。”冯雪敏礼貌性地伸手,“我是上电所,负责航电系统研发的技术总工冯雪敏。”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看你这么年轻,你在航电系统方面发表的论文,我基本上都看过,很有前瞻性,技术理论支撑也非常足,我非常看好,咱们自主研发的航电系统,应用在鲲龙之上,航电系统相当于一个人的五官,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周旭东得知鲲龙ag600要用自主研发的航电系统,且航电系统由上电所全权负责,技术总工是冯雪敏之后,上网搜索了冯雪敏的资料,发现发表了很多论文,周旭东把这些论文都仔细地看了,受益颇多。

“周老师您太客气了。”冯雪敏脸上挂着职业的微笑。

“刘海洋,你们是不是已经见过面了?”周旭东问得也非常含蓄,言外之意指的见面是相亲。

“见过啦,在咖啡馆。”冯雪敏如此聪明的女人,怎么能听不明白。

周旭东同样报以微笑,“那就好,我跟你妈母亲认识,你妈妈拜托了我很多次,我们这个小伙子刘海洋很不错。”

“马上就要开现场调度会了,就在楼上,咱们一起上去吧。”

冯雪敏却摇了摇头,“现场调度会除了航电系统以外,还有一些组装公司,以及后续的电缆电器和飞机零部件供应商,他们也都会去,航电系统不用过早的介入,再晚点也来得及,正好我单位那边有点急事,我就不去开会了。”

周旭东没料到冯雪敏就这么说,来荆门出差,等了三天不开会就要回去?这到底是什么概念。

刘海洋一个头两个大,真是无奈,本以为冯雪敏还吓唬他,没想到冯雪敏第一次见到周旭东也丝毫没给面子,说不去开会就不去开,要是不去开会的原因,是刘海洋不想一起去,这要是被周旭东知道了,刘海洋肯定挨骂。

“真是个瘟神。”刘海洋叨叨咕咕小声的自言自语,赶紧快步跑出去,“冯工来都来了,开个会再回去呗。”

“你去吗?”冯雪敏这三个字问得无比强势,像是质问刘海洋。

“我去。”刘海洋想不去也不行。

周旭东看了看刘海洋,又看了看冯雪敏,嘴角隐秘地上扬,会心地一笑,怎么这两个人看样子,像是在暗中较劲,进展得这么快,周旭东知道冯雪敏跟刘海洋这几天,在高速水动力实验室做实验。

“那就抓紧上去吧,马上要开会了。”周旭东打破了僵冷的气氛。

周旭东已经上楼。

“把记录实验数据的笔记本电脑拿上。”冯雪敏像命令身边的工作助手一样,对着刘海洋说。

“你能不能……”刘海洋心里也窝着火,能不能说话稍微客气一点,或者是用礼貌用语,不要这么冷冷冰冰,像个刺猬。

“不能。”还没等刘海洋把话说完,冯雪敏冷冷冰冰的两个字,像是一盆冷水浇在了刘海洋头上。

眼下刘海洋,也不能跟冯雪敏讲道理,先把这个现场调度会开完再说吧,反正开完了会,冯雪敏会回上海,到时候所有的事情,都迎刃而解。

刘海洋回到屋里,拿着笔记本电脑走出来,发现冯雪敏还在门口等着。

“你难道不应该,把笔记本电脑的电源,鼠标,还有鼠标垫,都带上吗?”给刘海洋的感觉,冯雪敏就是鸡蛋里挑骨头。

刘海洋真的是无语,又转身回屋把那些东西带好,“尊敬的冯工,小的,还有什么能为你,效劳的吗?”

冯雪敏阴霾的脸忽然间笑了起来,“刘海洋,我可都是为了工作啊,要不然一会你肯定还要再跑一趟,没看出来,你还有点幽默细胞,我还一直以为,你是个一板一眼的人呢。”

真是喜怒无常。

刘海洋除了无奈无语,还有点无助的感觉,在冯雪敏这样的领导下工作,会不会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有什么东西,做得不好,冯雪敏不满意,披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操作。

刘海洋主动为冯雪敏推开会议室的门,也算是尽了地主之谊。

等他跟冯雪敏走进会议室的时候,会议室刚好只有两个空的座位,其他的椅子上都已经坐满了人。

冯雪敏找到自己桌签的位置,挨着周旭东坐了下来,刘海洋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仅剩下空着的那张椅子上。

会议进展得非常顺利,主要是周旭东和它的鲲龙设计研发团队,汇报鲲龙的进展情况,现场的ppt做得也非常好,鲲龙的整体着色设计图,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刘海洋还是为之震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能在天空翱翔,那么在水面海面平稳滑行,真的亲手研制研发出来,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周旭东指着屏幕上的鲲龙,“请各位同事领导,千万不要拍照,现在这只是预定的模型结构,可以理解为楼盘的效果图,飞机下半部分的船体结构尺寸,还有机翼的长度,飞机的高度,最终的确定参数,还需要实验数据,进一步的理论推导,目前这个工作,已经到了最终的收尾阶段。”

“鲲龙的发动机,也是咱们自主供给吧?”现场的一位工程师问道。

周旭东回答说:“肯定是我们自主设计研发生产的发动机,目前用哪个型号暂时还没有定下来。应该是四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采用了单船身、悬臂上单翼布局型式,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

“航电系统综合技术,一直是其他国家垄断,一个好的航电系统,无论是对于飞机的平稳性,安全性,还是驾驶员来说,都太重要了。鲲龙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型客机,非正常情况下不用于载人飞行,航电系统的要求,没有像客机那么高。”鲲龙电器电缆团队负责人中年男性,扶了扶眼镜,目光看向冯雪敏,“上电所这边,压力会不会有点大。”

冯雪敏声音响亮,“压力当然是会有,没有压力哪有动力,尽管鲲龙是大型水陆两栖飞机,不过航电系统的标准,我们也会用到最高,完全可以跟客机标准达到一致,这是我们上电所航电系统研发中心的技术追求。”

“比起压力来说,我个人觉得,压力最大的是周旭东老师,作为鲲龙的总设计师,方方面面都要关注到,鲲龙从零到一这个过程,周旭东老师每一个环节都要参与。”

刘海洋清了冯雪敏说话,才觉得他还是小瞧冯雪敏了,冯雪敏妥妥的技术女强人,表达能力和逻辑组织能力也非常强。

会议整整开了将近四个小时,涉及到鲲龙前前后后,所有的项目组以及装配公司,零部件生产制造商,大家都进行了有效的沟通。

“那今天咱们这个会议,暂时就结束吧。”主持会议的周旭东,事先已经跟另外三名专家打好了招呼,这三名飞机设计研发,制造领域的专家,前期也参与了鲲龙飞机模型的设计过程论证。

参会人员慢慢的离开,会议室只剩下周旭东,刘海洋,冯雪敏还有那三个,可以称得上在飞机设计研发制造领域,国内的顶级权威专家。

周旭东沉声说道:“咱们再开一个简短的会议,我先介绍一下鲲龙大体的情况,初步的模型设计,我们已经有底,但我还是不满足,总觉得鲲龙能够变得更加完美,性能和各项指标参数会更加优化。”

周海洋咳嗽两声,继续说道:“我也是尽量追求完美,做了那么多次实验,统计了无数的数据,结果真的不怎么理想。”

一位头发花白老专家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眼睛,“你给我发的那两个设计底图,我感觉都不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咱们先把她做出来,再逐步的优化,就像工业一点零,工业二点零,工业三点零一样,你不能直接想着达到工业二点零的境界,要慢慢开始。”

“您说的也非常对,时间还很充裕,我就是想试一试,能不能有更好的结果。”周旭东从兜里掏出一张纸,“这张纸上,是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给我的建议,他呢大学毕业之后,就去了波音公司任职,没有接触到太核心的飞机制造技术。可是他给我的这个建议,我觉得非常中肯!”

“我这个同学说,鲲龙没有必要,设计的如此庞然大物,在重量上做文章,且还要把重量分成不同的区间,他的意思是说,鲲龙的最大载重量,合理的设定区间之后,不同的区间,我们要区别对待,数学模型建立不同的重量区间,引入一个虚拟的系统概念。”周旭东把这张纸放在桌上,给了挨着他最近,那名头发花白戴老花镜的专家,“我觉得这个是可行的,最少我们能试一试。”

另外三名专家,看着这张纸喜忧参半,短时间内似乎没办法,接受这个比较特殊的理念。

刘海洋却忍不住暗喜,周旭东老师说的这个概念,跟冯雪敏提出来的如出一辙,不同的重量区间,加入一个虚拟的技术,跟冯雪敏提出来的不同重量,加入修正常数说的根本就是一回事。

周旭东看了看冯雪敏,“上电所,负责航电系统研发的技术总工冯雪敏,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我离开在这三天时间,刘海洋和她做了非常多的试验,基本上已经确定了不同重量区间引入这个修正常数的数值,下面我想让冯雪敏,简单的给大家说一说,也请在座的三位专家,评判一下这个方向是否可行。”

刘海洋早就把笔记本电脑,通过数据视频线,接到了会议桌上的投影仪上,笔记本电脑屏幕操作的所有画面,都能实时显示在屏幕上。

冯雪敏打开电脑,找到了事先准备好的 ppt数据,“各位专家老师们好,耽误大家十几分钟时间,我简单做了三张ppt,是这几天做实验收集到的数据汇总,以及要得出的结论,还有就是鲲龙设计数学模型,加入这个修正常数之后,会产生的变化,做到最后,其实我发现,让鲲龙变得更加优秀,还需要航电系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举一个简单一点的例子,比如说在下雨天,地面湿滑摩擦降低,汽车拐弯急刹车,容易发生打滑甚至是侧翻,这个时候车辆的稳定系统abs会平衡车辆四个轮子受力,调整车身状态。航电系统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当感受到飞机的飞行姿态发生不平稳的速率,自然而然的也会,给予飞机各方面的助力,我也是偶然有了,这个修正常数的想法!”

冯雪敏看向周旭东,“没想到还跟周老师,这波音公司认识的老同学,想法不谋而合了。”

“其实修正常数这个东西,一直也应用在大型飞机上,飞机空载状态,满载状态和半载状态,飞机的各零部件,整体受力情况完全不同,遇到暴雨风暴,龙卷风,冰雹等等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就会有一个动态调整的系数,来维持飞机整体的平稳。只不过这个数字概念很多,飞机研发设计的工程师,都不曾放在明面上说,也算是隐晦的机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