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龙

《鲲龙》

第57章 技术壁垒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鲲龙ag600采用完全自主化生产的涡桨发动机,前期是经过技术论证通过的,虽然只是一个很粗放的概念,那个时候的鲲龙整体设计没有现在的规模,鲲龙的飞机模型设计图,再经过数万次的实验之后,又通过修正常数,修改了鲲龙的整体结构。

这也导致,飞机重量有很大的重量余量空间,正是基于这个微小的改变,让不少相关的专家学者,觉得国产的涡桨发动机,似乎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发动机是飞机最为核心的部件,他的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关乎到第一安全。

涡桨发动机,按照之前的鲲龙设计结构来说,完全符合要求,图纸修改之后,鲲龙的整体设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尺寸以及重量提升的空间非常大,也就导致原来的涡桨发动机的功率和最大启动重量匹配现在的鲲龙,有些小马拉大车,不适应的感觉。

周旭东说的发动机过载,这种情况最为严重,尤其是在飞机领域。

发动机出现故障过载是最为致命,也是无法避免的故障。

也就意味着,当发现发动机过载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无力回天,紧接着就会是发动机因高温过热燃烧,甚至是发生微小的爆炸。

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民用飞机,还是军用飞机,对发动机的功率最大起重重量等等,都有非常严格明确的规定,发动机功率过小,最容易造成过载。

“周老师,问题没有这么严重吧?”刘海洋调整思绪温声细语地说,“这个修正常数,对飞机的整体结构和重量,并不是一种非常大的提升,它只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有了这个修正常量,飞机的各项综合指标,提升得非常明显,比如说在实验室数据中的水面滑行稳定性,抗浪能力,鲲龙起飞的滑行水面距离等等方面。”

“可能是有些这方面的专家,理解出现了偏差,觉得这个修正常数,势必会造成鲲龙尺寸进一步加大,进而导致重量加大,原来最开始使用的涡桨发动机,有着一定的功率调节范围,他们肯定觉得,发动机现在已经不适合了,我感觉是有点杞人忧天,想得太多,也为时过早。”

刘海洋深思熟虑之后,没有做什么保留,技术交流就是如此,不能含蓄,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行就是行,不可以就是不可以,绝对不能有中庸中的说辞,占据中间的位置可左可右。

如果有中庸,这种交流方式,可能在当时,会有比较不错的效果,大家脸上也都有光,相互之间还显得比较尊重。

但是后期问题来的时候,将更加麻烦,这就像是盖一栋高楼大厦,原本计划是盖二十层,盖到十五层的时候,发现之前的第三层有错误,还不能通过小修小改的方式解决,只能炸掉爆破推倒重来,不然会引发更大的安全隐患。

“他们也不是杞人忧天呀,这些技术的骨干们,对鲲龙的态度一点也不比咱俩弱,用什么样的发动机,在制造飞机的时候,就要留出相应的位置,这是先有一再有二的过程,所以必须确定,到底是用我们,自主化国产生产的涡桨发动机,还是采用国外的发动机。”

周旭东现在想想,如果不引用,这个修正常数的概念,按照之前的技术尺寸指标设计生产,那发动机的问题就不会出现,当初周旭东也没想到,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到这种程度。

那对后来一些其他零部件,是不是也有更强的要求,无非也就是起落架和发动机。

现在起落架的问题,还摆在眼前,跟发动机的问题同样棘手,等待着处理。

在这些关键零部件之上,存在着技术壁垒,攻破这些技术壁垒,才能有选择的余量余地。

“ wj6涡桨发动机,性能非常之好,几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自主化研究生产了,现在很多军用飞机,配备的就是这款发动机,我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鲲龙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属于民用飞机,满载的状况非常之少,这款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参数完全符合。”

刘海洋只是简单地用手机,在网上搜索了这款发动机,如果想要得到详细的参数,还要跟发动机的厂家,申请技术备份资料。

“真实的情况,跟网上说的还是有差距的,涡桨发动机,也属于我们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非常准确精细化的东西,不可能在网上呈现,那样的获取成本太低了。”

周旭东说道:“刘海洋你的意思,涡桨发动机,还是用原来的?”

“我还是坚持原来的意见,退一万步来讲,鲲龙是我们自己生产的飞机,如果发动机都采用国外的,那还有什么意义吗?飞机的发动机是关键性的技术,鲲龙用国外的发动机,那我们在发动机技术这方面,永远不会得到突破。恰恰相反,鲲龙使用了我们的涡桨发动机,还可以更为直接地验证发动机的性能,由此进行改善改良,为下一步发动机提升更大的空间,做实战准备,技术数据和实验数据,有的时候,跟现实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刘海洋之所以有这种想法,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根本没有退路,不用国产的涡桨发动机没有其他选择,只有这一款用,也要用不用也得用,刘海洋跟冯雪敏参与了修正常量的计算整个过程。

修正常数,更对鲲龙的各种性能指标,有着非常大的提升,对鲲龙的飞机尺寸和重量,并没有多少改变,可能有不少相关的专家,理解出现了偏差。

直接将鲲龙的整机,最大起重再装重量,跟涡桨发动机的最大功率相匹配,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太合理的判断方法,鲲龙满足最大的体重,载重量条件,是非常苛刻的。

“周老师,其实我是这么想的,鲲龙只要重量不超标,我们的涡桨发动机,完全可以胜任,鲲龙物资补给,我们可以控制重量,在适当的范围之内,海上救援也是如此,并不是说鲲龙每一次,都在极限的状态中完成任务,再者我觉得,我还是相信,我们的涡桨发动机技术。”

“还有很多人,对修正长处也许有误解,觉得会对鲲龙的整体,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其实完全不是,修正常数优先在鲲龙的水上性能上提高,仅此而已吧,在空中鲲龙的飞行姿态,性能指标修正常量,这完全参与不到其中啊。”

周旭东非常满意,微笑着点点头,刘海洋说得很有道理,修正常量仅仅是针对鲲龙在水上的性能,而且这些都属于未知量,不能被未知的一些东西影响,现在的判断力。

“说得很对呀,刘海洋,修正常数对飞机的影响没有那么大,更没有那么夸张,再说我们不用国产的涡桨发动机,也真的是没有其他的选择,飞机的起落架,还可以通过技术合作的方式,我们自己使用,进而用我们的工厂间接生产,但发动机有最核心的专利技术,肯定是不可能,我们非常容易,被人掐住脖子扼住咽喉,说不定哪一天国外的厂商,不跟咱们合作或者大举提高发动机的合作金额,我们岂不是受制于人。”

周旭东最一开始也是有这样的想法,想要发展,只有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唯一的王道,如若不然,鲲龙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多国家就会用各种手段遏制发展,如果发动机跟国外合作,产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就非常之高了。

“还是你们年轻人,思路清晰呀,真是不错。发动机的事情,我再去跟专家委员会去协调,如果我说服不了他们,那就只有请你出山了。”

刘海洋赶紧说道:“周老师,您这么说我受宠若惊,我的这点专业知识和经验水平跟您比差得太远了,你要是没办法说服他们,那我去了也是白搭,弄不好还被人看笑话。”

“别谦虚了,你有这个能力,其实你在我身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前期的高速水动力实验室设计飞机的模型参数,现在这个工作也圆满完成结束,作为年轻人,你有没有想过去上海发展?”

刘海洋被问得有点懵圈,不知道周旭东是什么意思,说不想去上海发展是不可能的,上海的机会更多,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也确实比这边好,关键是那边有更先进的技术,更前沿的科技还有更加优秀的人。

“周老师,是不是我在工作方面,做得不够好?”刘海洋第一时间觉得,这可能是周旭东间接地在告诉他,要不要考虑辞职换个工作。

现在刘海洋不想辞职,他只是完成鲲龙,整个从无到有过程中的第一小步,刘海洋决定跟在周旭东身边,完成鲲龙的整个全部,那对他而言,将是一个重大的质的飞跃提升,周旭东作为国内飞机设计研发,制造领域绝对的权威专家,能跟在他身边工作,机会实属难得。

“没有,你工作做得非常好,工作细致认真,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从来也不抱怨,是个好年轻人,思维也很活跃,看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周旭东回家之后,妻子陈萍就唠唠叨叨地跟周旭东说了陈薇和刘海洋的事,表达的意思是,陈薇不想跟刘海洋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分手,而刘海洋就态度坚决,这中间有很多误会。

陈萍让周旭东,跟刘海洋解释,劝一劝刘海洋,苦海无涯,回头是岸,跟陈薇和好如初,毕竟周旭东是刘海洋的老师,是周旭东的话,在刘海洋面前,还是非常有分量的。

周旭东也不能直接说,更不能问刘海洋跟陈薇,到底是因为什么闹了别扭搞分手,这属于刘海洋的个人私生活情感问题,周旭东不应该,也更没有理由,去知道这些。

可陈萍既然说了,周旭东如果不说没个交代,也说不过去。

“小刘啊,给我倒杯水,我先把这降压药吃了,我说怎么感觉有点头晕了。”

周旭东看刘海洋的眼神非常迷茫,索性去让刘海洋帮自己倒杯水,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顺便也给刘海洋思考的时间。

刘海洋拿着周旭东的茶杯去倒水,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忽然间问,他愿不愿意去上海工作?

想不明白,刘海洋索性也就不去想了。

“周老师,这水有点热。”

“谢谢。”周旭东拿过来茶杯看了看刘海洋,语重心长地说:“上海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发展前景好,那边的技术,相对而言也要发达不少,我觉得你们年轻人去,上海发展非常不错,我可以推荐你。”

“当然啦,我也是,向多方面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大方向培养你,你去了除了搞技术以外,更多的是搞统筹协调和管理,其实这种更难,既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不过我觉得,你这么聪明又勤奋好学,肯定没什么问题,也不会给我丢脸。”

刘海洋听得更是云里雾里,看样子事情已经差不多了,难道他要去上海,“周老师有点突然,我去上海那个地方?但是现在,我还是觉得,在咱们研究所比较好。后期这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说实话,留在您身边,我代表的可是鲲龙的总设计师,无论到哪个厂家出差协调工作,我觉得脸上有面子。我特别珍惜,也非常喜欢这份工作!”

刘海洋心中也是这么想的,短时间内他不想离开研究所,后续鲲龙还要经历大大小小十几次实验,以及突破各种技术难关,没有过五六年的时间,不可能完成,刘海洋不想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想把整个过程全部跟下来,那样无论是技术管理还是思维,学到的东西是书本上永远学不来的。

“看来你是不想走啊,还想留在研究所?”周旭东试探性地问道。

“我就是不想走周老师,我在研究所工作很开心,每天也过得非常充实,还能回家陪陪老人父母,你结了婚跟父母即便是再住在一起,也不像现在,尽管现在我二十多岁,还在父母眼里还是个孩子,结了婚自立门户,父母还是父母,但我的身份可就变了。”

“我知道你是个很孝顺的孩子。”周旭东把飞机起落架,相关的所有技术图纸文件装在文件袋里,轻轻地拉开抽屉放进去,“飞机起落架的事情,我去跟他们谈,压力传感器和信号系统肯定用我们自主研发的,这一方面将来跟,冯雪敏研究的航电系统还会有联系,至于起落架的钢结构这点问题不大,我一个科技局的朋友,打听到这家炼钢厂,刚刚申请了一下实用新型技术专利,炼钢的精度进一步,提升强度也有很大的改观,我觉得再给他们一到两年的改良时间,制造出符合要求强度抗冲击力的起落架不是难事。”

“现在咱们就说说你个人的问题吧。”周旭东见刘海洋一直也不说跟陈薇的事情,索性就摊牌,“陈薇去上海上电所工作了是吧,上电所搞航电系统研发是最好的单位了。”

刘海洋轻轻点头,“陈薇就是去上电所上班了,现在应该也分配了办公室,开始在那工作了。陈薇理论技术非常扎实,创新能力也很强,正好赶上这一次鲲龙名义,相关的人才引进计划,也是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确实挺厉害。”

“那你有没有,想过去上海呀?你肯定想去,我也从年轻的时候过来过,既然早晚都要去,还不如早一些去早点适应。”周旭东觉得,刘海洋跟陈薇分手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异地生活,之前也听妻子陈萍说过,陈薇想把工作找到荆门之后跟刘海洋结婚,陈萍拍拖周旭东帮忙找一找适合的工作。

刘海洋也猜出来了,周旭东想要让他去上海的真正原因,“周老师,我跟陈薇出现的情感问题,严格上来说跟两地没什么直接关系,是我和他的内心都发生了变化。”

“这不可能吧。”周旭东喝了一口水,觉得水温还是很热,又把茶杯放下,“前一段时间不是说要结婚吗,陈萍都收到了,陈薇母亲宋莉打来的邀请电话,说要先举办个什么订婚宴,关系好的朋友和直系亲属都要去参加,怎么这才多短的时间,你们两个人就这样了?”

“事实就是如此,从大学毕业,我们两个的关系就发生微妙的变化,若即若离,现在又因为工作,还有其他等等方面的原因,总之是不可能在一起。”刘海洋索性就把话说到死,免得周旭东再不跟他说关于陈薇的事。

“这么坚决吗?”周旭东还是比较了解刘海洋的,他一般情况下决定的事情轻易就不会改变。

“其实我不应该过问这些,但没办法,我妻子陈萍,你也知道,她跟陈薇的关系,既然我问你,不过也好,我问清楚了,说明白也就没什么了。”

“我都知道周老师。”刘海洋在心里想彻底忘掉陈薇,开始新的生活,如果说陈薇怀孕了,刘海洋甚至可以委曲求全去结婚。

如果陈薇没有跟郭子铭一直走得那么亲近,有海洋也可以,当刘海洋看到陈薇,郭子铭一起在酒店前台办理入住的时候,从那一刻起,刘海洋的心已经死了,他跟陈薇的缘分也彻底走到了尽头。

怀孕的事,还有在上海发生的事,以及郭子铭和陈薇是发小,这么多年若即若离暧昧关系的事,刘海洋也不打算跟周旭东说。

家丑不可外扬,但这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说出去无论对谁都不好,只会徒增烦恼。

“你跟王少鹏去上海出差这几天,陈薇正好去上电所求职,就这几天的时间,你们俩就分手了?”周旭东有着超强的理论逻辑思维,实在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年的感情,就在这几天画上了句号,肯定是发生了什么特殊的事。

“只是巧合而已吧,周老师你忘了,您说给我介绍,相亲对象冯雪敏的时候,那个阶段我是单身状态,其实我跟陈薇已经分手将近两个月了,所以我才去见冯雪敏。”

刘海洋说道:“陈薇脾气火爆,很强势,反正我觉得我也是一种解脱吧,再说陈薇身边也不缺追求爱慕者,我相信,她也一定会过得非常幸福。”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周旭东也不想刨根问底了,反倒是觉得冯雪敏的事情要问问刘海洋。

“冯雪敏这姑娘觉得还行吧?她从小跟着妈妈长大,性格上可能会有点执拗,不过冯雪敏在专业技术上,国内也是响当当赫赫有名啊。”

“冯雪敏就是刺猬,浑身的刺谁也不让靠近,还总想扎人。”刘海洋客观理论地评价,“女博士学历高,人太聪明了。”

周旭东笑了,“你这是对冯雪敏评价好还是评价坏,我都没法区分,冯雪敏的妈妈给我打电话了,说觉得你还挺不错,小伙子挺踏实。我呢,一个长者的身份跟你说,先处理好跟陈薇的事情,在想你跟冯雪敏交往的事,我想我说得挺明白了吧。必须把你跟陈薇的事情处理好才行,冯雪敏和陈薇,可都是在上电所搞航电系统研发,冯雪敏还是陈薇的主管领导,处理问题可千万要谨慎,不能因为私人情感问题影响到工作,影响了工作,那影响的可是鲲龙ag600呀。”

“谢谢周老师,我明白了。”

“我这没什么事了,把飞机起落架的相关技术文件电子备份,纸质的整理好放在档案盒里,有事我再叫你。”

“那我就先走了周老师。”刘海洋跟周旭东工作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张过工作,刘海洋从来也不怕牵扯到个人情感问题,这就麻烦。

周旭东从个人情感上来讲,他不希望刘海洋跟陈薇分手,除了自己的妻子陈情以外,周旭东认为刘海洋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陈薇如果能跟刘海洋生活在一起那也是非常好的。

周旭东拿起座机电话打给了王少鹏,“请找一下王少鹏。”

王少鹏快步走过来接起电话,“周总师,找我?”

“我不找你找谁呀?马上来我办公室一趟,我有话要问你。”周旭东直接挂断了电话,给王少鹏来了个下马威,这是周旭东故意的,造成一种紧迫感,好让王少鹏如实把跟刘海洋这几天在上海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诉他。

王少鹏放下电话,自言自语道,“周总师怎么还发起脾气来了,平时非常平易近人呀。”

王少鹏思考了足足有十几分钟的时间,把事先觉得,周旭东要问他的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粗略地过了一遍,才忐忑不安地敲响了周旭东办公室的门。

“请进。”

王少鹏推门而入,“周老师您找我?”

周旭东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指着沙发旁边,跟他间隔两个空座的位置,“坐吧。”

王少鹏欠着半个屁股坐下,不知道周旭东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

“跟刘海洋去上海玩得挺开心?”周旭东把降压药放在嘴里喝了一大口水,咕咚一口咽下去。

玩得挺开心?

王少鹏心里打鼓,这难道是要批评他出差不好好工作,王少峰觉得跟生产飞机起落架厂家对接的这些工作,做得很完善。

周旭东又喝了一口水,放下茶杯满脸严肃地说,“看样子是玩得不开心,怎么不说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