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135.群雄逐鹿……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此时困守长安的董卓已经穷途末路, 但他却更加疯狂,更加不可一世。他自封为太师,位在刘氏诸侯王之上。他肆意□□公主、宫女,将大汉皇宫当做自己的后宫。】

【他给自己的族人封官, 享受公卿大臣跪拜, 朝政大事都要报告太师府, 甚至让献帝称其为“尚父”,自比姜尚姜子牙!】

姜尚:……别挨我!

孔子:无耻之尤!

曹操:董卓之罪, 暴于四海。

公孙瓒:董卓造为乱始。

刘备:自是之后, 群凶纵横,残剥海内。

诸葛亮:董卓首难,荡覆京畿。

袁绍:董卓杀我袁氏满门, 还想让我退兵!我必将其碎尸万段!

刘邦:这是得志后的王莽。

刘秀:王莽都知道装出一个谦恭的样子,董卓却将恶行曝于世间。

……

【董卓执政期间,还做了一件与堪比王莽宝货制的事, 他废掉世面上的五铢钱, 铸造小钱用作货币, 这种小钱制作非常粗糙,缺斤短两,甚至没有文字和轮廓,百姓都不想用,最终导致市场紊乱, 物价飞涨!】

评论区

“古代的金属货币是有其本身价值的,即便不当做货币也能换取货物。”

“你想用一个小钱换取别人足斤足两的五铢钱,你当天下人都是傻子吗!”

“最后还是会倒退回以物易物的阶段。”

“董卓简直就是第二个王莽。”

……

【外有关东联军步步紧逼,长安城里的王公大臣也有很多人不服董卓,暗中积蓄力量, 预谋除掉此贼!荀攸、何顒等人设计,请董卓亲近的越骑校尉武孚为刺客,刺杀董卓,却被董卓识破。】

荀攸:董卓骄忍无亲,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

评论区

“还有曹操献七星刀刺杀董卓。”

“楼上,这也是《国演义》中的情节。”

“历史上,曹操不肯与董卓合作,直接逃出洛阳,演义中将其他人的事迹给了曹操。”

曹操掩面一笑:“操无武孚之勇武,愧不敢当啊!”

郭嘉拿着一杯酒敬道:“武孚只是匹夫之勇,主公却是审时度势,以大局为重,招兵买马,首倡义军,这才是大仁大勇!”

“董卓早就给自己找好了退路,他在郿县的坞堡准备了能吃十年的粮食和金银财宝,不过老天有眼,他至死都没有离开长安。”

……

【司徒王允另辟蹊径,说服董卓的义子吕布,奉诏讨贼,在北掖门外斩杀董卓。董卓一死,京城百姓士官俱是欢欣鼓舞,载歌载舞,如同过年一般。】

评论区

“四大美女之一貂蝉要出场了吧。”

“貂蝉最后跟吕布在一起了?”

吕布:貂蝉是何人?若是美女,我怎么没见到。

“貂蝉是《国演义》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

“历史上虽然没有貂蝉,但吕布确实曾经调戏董卓的侍女,与其有染,他担心董卓知道这件事后,不会放过他。”

吕布:原来是她,那个婢女确实有些颜色,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早已忘记那人的模样了。

“董卓被困在长安后整个人惶惶不可终日,总觉得有人要刺杀自己,便要求吕布时时刻刻守在他的身边,做个贴身侍卫。稍有不如意就呵斥吕布,甚至将手戟掷向吕布。吕布可不是屈居人下看人脸色之人,他对董卓的不满日益剧增。”

……

吕布:当年他本不想对董卓出手,毕竟是他的义父,也对他有知遇之恩。但,还是王允说的对,他们本就不是正经父子,董卓根本不在乎他的性命,他又何必顾念这份感情,做奸贼的爪牙。

“大丈夫当持尺剑,立于天地间,安能郁郁久居人下!”

……

【董卓死后,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司,晋封温侯,与王允共掌朝政。但他们两人都是居功自傲之人,谁都不肯低头。王允将吕布看做一个武夫,吕布则认为自己才是诛杀董卓最大的功臣。】

评论区

“革命尚未成功,内部就开始分裂了。”

“吕布提议将董卓积攒的钱财都发放给公卿将校,王允不答应。”

“王允还杀了蔡邕,仅仅因为蔡邕在董卓死后为他叹了一口气。”

蔡邕:“董公若是能听我的谏言,奉公执法,辅佐皇帝,定能成为一代贤相。”

王允:“董卓,国之大贼,险些倾覆汉室,如今上天有幸,诛杀奸贼,你居然为他哀痛,你一定是董卓的死党。”

“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蔡文姬之父,也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

蔡邕看着身边的女儿,神色莫名,能被天幕记下来应当是件好事,但乱世之中,什么样的女子能留下名字,他突然有些脊背发寒。

蔡文姬察觉到父亲的情绪转变,伸出小手安抚的拍了拍,“父亲,一切都还有转机,您不要忧心。”

“董卓非常看重蔡邕的才学,待他非常优厚,官职一日迁,但蔡邕的提议却很少采纳。”

“蔡邕虽然是董卓麾下最有名的幕僚,却时常劝谏董卓,没有帮着董卓做任何不好的事,也是一个奇人。”

“蔡邕自创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是书法的一大进步。”

“蔡邕当时正在修《汉史》,但这个身份反倒让他离死更进一步。王允认为他就是下一个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敬汉武帝,蔡邕也一定会抹黑汉献帝。”

蔡邕:“我可太冤了。”

司马迁:“王允是吧,记下来了!”

“蔡邕被冤死狱中,天下沸然!”

郑玄叹息道:“蔡伯喈一死,大汉的历史由谁来考定啊!”

刘邦冷冷道:“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了,不听人劝,擅杀人才,还有谁会团聚在他的周围。”

【因为董卓是凉州人,董卓死后,天下风传,王允要将凉州人统统杀光,当地人心惶惶,地方势力拥兵自重,纷纷自立。】

【董卓女婿牛辅也被他的部下所杀,他的部将李催郭汜本想解散军队,归隐田园,但王允步步紧逼之下,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关键时刻贾诩献上一计,李催郭汜立刻召集旧部,包围长安,整整八日。】

评论区

“毒士贾诩上线。”

“贾诩,贾文和。”

贾诩深藏功与名,微微一笑:毒士什么的,后世人也太大惊小怪了。

“若不是王允过于严苛的命令,说不定不会有李催郭汜的反叛。”

“这两个人与董卓相差仿佛。”

“不,他们还不如董卓……”

【交战中,吕布刺伤郭汜,却被部下小人出卖,偷偷放李傕入城,吕布战败,只能带着数百人杀出武关,投奔袁术。】

【留在长安的王允被乱军斩杀,汉献帝流落到了李催郭汜手中。】

评论区

“王允也是一个正直固执,严于律己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他把握不住汉末混乱的局面。”

“黄巾起义的时候,王允发现张让与黄巾军的通信,立刻上报,被张让记恨,差点死在狱中。”

“王允在风雨飘摇中接过司徒的重担,成为大汉朝廷的中流砥柱,费尽心力只为树立皇帝的权威。”

“董卓掌权的时候,王允假意顺从,成为董卓的心腹,暗中掌控朝政,最终联合吕布诛杀了董卓。”

“但董卓死后,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不听劝阻,往权臣的方向发展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

“王允全家都被李催郭汜处以极刑。”

始皇:“王允无法稳定汉末乱局,汉朝完了!”

刘彻:“他就像李固一样,自身品格没有问题,却没有足够的才能扭转局面。”

刘秀:“难道我大汉就没有一个有才有德之人力挽狂澜!”

……

【李傕等人进入长安后,自封将军,开府,加节,独揽朝政,将刘协玩弄于股掌之间。刘协想要杀了毒害刘辩的李儒,他们却将罪名都推给董卓。李傕还想要迎娶少帝刘辩的王妃唐姬为妻,将汉室的尊严狠狠的踩在脚下。】

评论区

“李傕还曾经劫掠颍川陈留等地,当时荀彧就在颍川,若不是他提前一步让家人搬离颍川,就没有后来的荀令留香了。”

“据说他们想要将董卓安葬在郿县,结果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连续几次都是这样,最后,董卓的墓地里有一半都是积水。”

“干得好!”

天幕下的人无不拍手称快,高呼老天有眼。

【公元194年,天下大旱,全国饥荒,流民无数,汉献帝刘协想要用宫中的马匹、布匹换取粮食和银钱,赐给贫民、公卿,李傕却将这些救灾物资揽在自己手里,不肯发给百姓。他们还纵容自家子弟侵害辅百姓,一时间关中之地易子而食,析骸而炊,路边到处都是白骨,活着的百姓都逃到了荆州、蜀地、汉中等地,关中百姓几乎绝迹,史称“辅之乱”!】

始皇:“关中百姓绝迹!这得是什么样的灾难……”

邓绥:“刘协这孩子还不错,但他登基太晚了。”这一年,刘协也才十岁而已。

刘肇:“是啊,若是他处在桓帝、灵帝的位置上,说不定能为大汉带来长久的安宁。”

……

【李催郭汜樊稠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人都想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人,都想独掌皇权,为所欲为。他们的矛盾不断激化,直到李傕杀了樊稠,又与郭汜两军相交,数万人因他们的争斗而死。】

【在这场争夺中,最大的筹码无疑是汉献帝刘协,李傕将刘协胁迫到自己的大营中,放火焚烧宫室民宅,长安再次变成一片火海……】

评论区

“长安:哭唧唧……”

“李傕劫持了汉献帝,郭汜劫持了满朝文武,两边倒也算是势均力敌。”

“也不知没有权势的傀儡皇帝和尸位素餐的满朝公卿有什么用……”

“后来,张绣、杨定、段煨等人也下场抢皇帝,他们实力相当谁都不服谁,刘协只能暂时回到弘农。”

“……”

刘邦嘲讽道:“菜鸡互啄。”

吕雉问道:“曹操、袁绍哪里去了,他们怎么不回来争抢皇帝。”

张良答道:“大争之世,强者强,弱者亡!他们眼光更加长远,怕是在稳固自己的势力。”

反正刘协也没什么用,何必陷入这场混战呢!, ,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蔡邕自创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是书法的一大进步。”

“蔡邕当时正在修《汉史》,但这个身份反倒让他离死更进一步。王允认为他就是下一个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敬汉武帝,蔡邕也一定会抹黑汉献帝。”

蔡邕:“我可太冤了。”

司马迁:“王允是吧,记下来了!”

“蔡邕被冤死狱中,天下沸然!”

郑玄叹息道:“蔡伯喈一死,大汉的历史由谁来考定啊!”

刘邦冷冷道:“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了,不听人劝,擅杀人才,还有谁会团聚在他的周围。”

【因为董卓是凉州人,董卓死后,天下风传,王允要将凉州人统统杀光,当地人心惶惶,地方势力拥兵自重,纷纷自立。】

【董卓女婿牛辅也被他的部下所杀,他的部将李催郭汜本想解散军队,归隐田园,但王允步步紧逼之下,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关键时刻贾诩献上一计,李催郭汜立刻召集旧部,包围长安,整整八日。】

评论区

“毒士贾诩上线。”

“贾诩,贾文和。”

贾诩深藏功与名,微微一笑:毒士什么的,后世人也太大惊小怪了。

“若不是王允过于严苛的命令,说不定不会有李催郭汜的反叛。”

“这两个人与董卓相差仿佛。”

“不,他们还不如董卓……”

【交战中,吕布刺伤郭汜,却被部下小人出卖,偷偷放李傕入城,吕布战败,只能带着数百人杀出武关,投奔袁术。】

【留在长安的王允被乱军斩杀,汉献帝流落到了李催郭汜手中。】

评论区

“王允也是一个正直固执,严于律己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他把握不住汉末混乱的局面。”

“黄巾起义的时候,王允发现张让与黄巾军的通信,立刻上报,被张让记恨,差点死在狱中。”

“王允在风雨飘摇中接过司徒的重担,成为大汉朝廷的中流砥柱,费尽心力只为树立皇帝的权威。”

“董卓掌权的时候,王允假意顺从,成为董卓的心腹,暗中掌控朝政,最终联合吕布诛杀了董卓。”

“但董卓死后,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不听劝阻,往权臣的方向发展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

“王允全家都被李催郭汜处以极刑。”

始皇:“王允无法稳定汉末乱局,汉朝完了!”

刘彻:“他就像李固一样,自身品格没有问题,却没有足够的才能扭转局面。”

刘秀:“难道我大汉就没有一个有才有德之人力挽狂澜!”

……

【李傕等人进入长安后,自封将军,开府,加节,独揽朝政,将刘协玩弄于股掌之间。刘协想要杀了毒害刘辩的李儒,他们却将罪名都推给董卓。李傕还想要迎娶少帝刘辩的王妃唐姬为妻,将汉室的尊严狠狠的踩在脚下。】

评论区

“李傕还曾经劫掠颍川陈留等地,当时荀彧就在颍川,若不是他提前一步让家人搬离颍川,就没有后来的荀令留香了。”

“据说他们想要将董卓安葬在郿县,结果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连续几次都是这样,最后,董卓的墓地里有一半都是积水。”

“干得好!”

天幕下的人无不拍手称快,高呼老天有眼。

【公元194年,天下大旱,全国饥荒,流民无数,汉献帝刘协想要用宫中的马匹、布匹换取粮食和银钱,赐给贫民、公卿,李傕却将这些救灾物资揽在自己手里,不肯发给百姓。他们还纵容自家子弟侵害辅百姓,一时间关中之地易子而食,析骸而炊,路边到处都是白骨,活着的百姓都逃到了荆州、蜀地、汉中等地,关中百姓几乎绝迹,史称“辅之乱”!】

始皇:“关中百姓绝迹!这得是什么样的灾难……”

邓绥:“刘协这孩子还不错,但他登基太晚了。”这一年,刘协也才十岁而已。

刘肇:“是啊,若是他处在桓帝、灵帝的位置上,说不定能为大汉带来长久的安宁。”

……

【李催郭汜樊稠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人都想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人,都想独掌皇权,为所欲为。他们的矛盾不断激化,直到李傕杀了樊稠,又与郭汜两军相交,数万人因他们的争斗而死。】

【在这场争夺中,最大的筹码无疑是汉献帝刘协,李傕将刘协胁迫到自己的大营中,放火焚烧宫室民宅,长安再次变成一片火海……】

评论区

“长安:哭唧唧……”

“李傕劫持了汉献帝,郭汜劫持了满朝文武,两边倒也算是势均力敌。”

“也不知没有权势的傀儡皇帝和尸位素餐的满朝公卿有什么用……”

“后来,张绣、杨定、段煨等人也下场抢皇帝,他们实力相当谁都不服谁,刘协只能暂时回到弘农。”

“……”

刘邦嘲讽道:“菜鸡互啄。”

吕雉问道:“曹操、袁绍哪里去了,他们怎么不回来争抢皇帝。”

张良答道:“大争之世,强者强,弱者亡!他们眼光更加长远,怕是在稳固自己的势力。”

反正刘协也没什么用,何必陷入这场混战呢!, ,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蔡邕自创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是书法的一大进步。”

“蔡邕当时正在修《汉史》,但这个身份反倒让他离死更进一步。王允认为他就是下一个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敬汉武帝,蔡邕也一定会抹黑汉献帝。”

蔡邕:“我可太冤了。”

司马迁:“王允是吧,记下来了!”

“蔡邕被冤死狱中,天下沸然!”

郑玄叹息道:“蔡伯喈一死,大汉的历史由谁来考定啊!”

刘邦冷冷道:“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了,不听人劝,擅杀人才,还有谁会团聚在他的周围。”

【因为董卓是凉州人,董卓死后,天下风传,王允要将凉州人统统杀光,当地人心惶惶,地方势力拥兵自重,纷纷自立。】

【董卓女婿牛辅也被他的部下所杀,他的部将李催郭汜本想解散军队,归隐田园,但王允步步紧逼之下,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关键时刻贾诩献上一计,李催郭汜立刻召集旧部,包围长安,整整八日。】

评论区

“毒士贾诩上线。”

“贾诩,贾文和。”

贾诩深藏功与名,微微一笑:毒士什么的,后世人也太大惊小怪了。

“若不是王允过于严苛的命令,说不定不会有李催郭汜的反叛。”

“这两个人与董卓相差仿佛。”

“不,他们还不如董卓……”

【交战中,吕布刺伤郭汜,却被部下小人出卖,偷偷放李傕入城,吕布战败,只能带着数百人杀出武关,投奔袁术。】

【留在长安的王允被乱军斩杀,汉献帝流落到了李催郭汜手中。】

评论区

“王允也是一个正直固执,严于律己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他把握不住汉末混乱的局面。”

“黄巾起义的时候,王允发现张让与黄巾军的通信,立刻上报,被张让记恨,差点死在狱中。”

“王允在风雨飘摇中接过司徒的重担,成为大汉朝廷的中流砥柱,费尽心力只为树立皇帝的权威。”

“董卓掌权的时候,王允假意顺从,成为董卓的心腹,暗中掌控朝政,最终联合吕布诛杀了董卓。”

“但董卓死后,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不听劝阻,往权臣的方向发展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

“王允全家都被李催郭汜处以极刑。”

始皇:“王允无法稳定汉末乱局,汉朝完了!”

刘彻:“他就像李固一样,自身品格没有问题,却没有足够的才能扭转局面。”

刘秀:“难道我大汉就没有一个有才有德之人力挽狂澜!”

……

【李傕等人进入长安后,自封将军,开府,加节,独揽朝政,将刘协玩弄于股掌之间。刘协想要杀了毒害刘辩的李儒,他们却将罪名都推给董卓。李傕还想要迎娶少帝刘辩的王妃唐姬为妻,将汉室的尊严狠狠的踩在脚下。】

评论区

“李傕还曾经劫掠颍川陈留等地,当时荀彧就在颍川,若不是他提前一步让家人搬离颍川,就没有后来的荀令留香了。”

“据说他们想要将董卓安葬在郿县,结果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连续几次都是这样,最后,董卓的墓地里有一半都是积水。”

“干得好!”

天幕下的人无不拍手称快,高呼老天有眼。

【公元194年,天下大旱,全国饥荒,流民无数,汉献帝刘协想要用宫中的马匹、布匹换取粮食和银钱,赐给贫民、公卿,李傕却将这些救灾物资揽在自己手里,不肯发给百姓。他们还纵容自家子弟侵害辅百姓,一时间关中之地易子而食,析骸而炊,路边到处都是白骨,活着的百姓都逃到了荆州、蜀地、汉中等地,关中百姓几乎绝迹,史称“辅之乱”!】

始皇:“关中百姓绝迹!这得是什么样的灾难……”

邓绥:“刘协这孩子还不错,但他登基太晚了。”这一年,刘协也才十岁而已。

刘肇:“是啊,若是他处在桓帝、灵帝的位置上,说不定能为大汉带来长久的安宁。”

……

【李催郭汜樊稠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人都想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人,都想独掌皇权,为所欲为。他们的矛盾不断激化,直到李傕杀了樊稠,又与郭汜两军相交,数万人因他们的争斗而死。】

【在这场争夺中,最大的筹码无疑是汉献帝刘协,李傕将刘协胁迫到自己的大营中,放火焚烧宫室民宅,长安再次变成一片火海……】

评论区

“长安:哭唧唧……”

“李傕劫持了汉献帝,郭汜劫持了满朝文武,两边倒也算是势均力敌。”

“也不知没有权势的傀儡皇帝和尸位素餐的满朝公卿有什么用……”

“后来,张绣、杨定、段煨等人也下场抢皇帝,他们实力相当谁都不服谁,刘协只能暂时回到弘农。”

“……”

刘邦嘲讽道:“菜鸡互啄。”

吕雉问道:“曹操、袁绍哪里去了,他们怎么不回来争抢皇帝。”

张良答道:“大争之世,强者强,弱者亡!他们眼光更加长远,怕是在稳固自己的势力。”

反正刘协也没什么用,何必陷入这场混战呢!, ,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蔡邕自创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是书法的一大进步。”

“蔡邕当时正在修《汉史》,但这个身份反倒让他离死更进一步。王允认为他就是下一个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敬汉武帝,蔡邕也一定会抹黑汉献帝。”

蔡邕:“我可太冤了。”

司马迁:“王允是吧,记下来了!”

“蔡邕被冤死狱中,天下沸然!”

郑玄叹息道:“蔡伯喈一死,大汉的历史由谁来考定啊!”

刘邦冷冷道:“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了,不听人劝,擅杀人才,还有谁会团聚在他的周围。”

【因为董卓是凉州人,董卓死后,天下风传,王允要将凉州人统统杀光,当地人心惶惶,地方势力拥兵自重,纷纷自立。】

【董卓女婿牛辅也被他的部下所杀,他的部将李催郭汜本想解散军队,归隐田园,但王允步步紧逼之下,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关键时刻贾诩献上一计,李催郭汜立刻召集旧部,包围长安,整整八日。】

评论区

“毒士贾诩上线。”

“贾诩,贾文和。”

贾诩深藏功与名,微微一笑:毒士什么的,后世人也太大惊小怪了。

“若不是王允过于严苛的命令,说不定不会有李催郭汜的反叛。”

“这两个人与董卓相差仿佛。”

“不,他们还不如董卓……”

【交战中,吕布刺伤郭汜,却被部下小人出卖,偷偷放李傕入城,吕布战败,只能带着数百人杀出武关,投奔袁术。】

【留在长安的王允被乱军斩杀,汉献帝流落到了李催郭汜手中。】

评论区

“王允也是一个正直固执,严于律己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他把握不住汉末混乱的局面。”

“黄巾起义的时候,王允发现张让与黄巾军的通信,立刻上报,被张让记恨,差点死在狱中。”

“王允在风雨飘摇中接过司徒的重担,成为大汉朝廷的中流砥柱,费尽心力只为树立皇帝的权威。”

“董卓掌权的时候,王允假意顺从,成为董卓的心腹,暗中掌控朝政,最终联合吕布诛杀了董卓。”

“但董卓死后,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不听劝阻,往权臣的方向发展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

“王允全家都被李催郭汜处以极刑。”

始皇:“王允无法稳定汉末乱局,汉朝完了!”

刘彻:“他就像李固一样,自身品格没有问题,却没有足够的才能扭转局面。”

刘秀:“难道我大汉就没有一个有才有德之人力挽狂澜!”

……

【李傕等人进入长安后,自封将军,开府,加节,独揽朝政,将刘协玩弄于股掌之间。刘协想要杀了毒害刘辩的李儒,他们却将罪名都推给董卓。李傕还想要迎娶少帝刘辩的王妃唐姬为妻,将汉室的尊严狠狠的踩在脚下。】

评论区

“李傕还曾经劫掠颍川陈留等地,当时荀彧就在颍川,若不是他提前一步让家人搬离颍川,就没有后来的荀令留香了。”

“据说他们想要将董卓安葬在郿县,结果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连续几次都是这样,最后,董卓的墓地里有一半都是积水。”

“干得好!”

天幕下的人无不拍手称快,高呼老天有眼。

【公元194年,天下大旱,全国饥荒,流民无数,汉献帝刘协想要用宫中的马匹、布匹换取粮食和银钱,赐给贫民、公卿,李傕却将这些救灾物资揽在自己手里,不肯发给百姓。他们还纵容自家子弟侵害辅百姓,一时间关中之地易子而食,析骸而炊,路边到处都是白骨,活着的百姓都逃到了荆州、蜀地、汉中等地,关中百姓几乎绝迹,史称“辅之乱”!】

始皇:“关中百姓绝迹!这得是什么样的灾难……”

邓绥:“刘协这孩子还不错,但他登基太晚了。”这一年,刘协也才十岁而已。

刘肇:“是啊,若是他处在桓帝、灵帝的位置上,说不定能为大汉带来长久的安宁。”

……

【李催郭汜樊稠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人都想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人,都想独掌皇权,为所欲为。他们的矛盾不断激化,直到李傕杀了樊稠,又与郭汜两军相交,数万人因他们的争斗而死。】

【在这场争夺中,最大的筹码无疑是汉献帝刘协,李傕将刘协胁迫到自己的大营中,放火焚烧宫室民宅,长安再次变成一片火海……】

评论区

“长安:哭唧唧……”

“李傕劫持了汉献帝,郭汜劫持了满朝文武,两边倒也算是势均力敌。”

“也不知没有权势的傀儡皇帝和尸位素餐的满朝公卿有什么用……”

“后来,张绣、杨定、段煨等人也下场抢皇帝,他们实力相当谁都不服谁,刘协只能暂时回到弘农。”

“……”

刘邦嘲讽道:“菜鸡互啄。”

吕雉问道:“曹操、袁绍哪里去了,他们怎么不回来争抢皇帝。”

张良答道:“大争之世,强者强,弱者亡!他们眼光更加长远,怕是在稳固自己的势力。”

反正刘协也没什么用,何必陷入这场混战呢!, ,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蔡邕自创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是书法的一大进步。”

“蔡邕当时正在修《汉史》,但这个身份反倒让他离死更进一步。王允认为他就是下一个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敬汉武帝,蔡邕也一定会抹黑汉献帝。”

蔡邕:“我可太冤了。”

司马迁:“王允是吧,记下来了!”

“蔡邕被冤死狱中,天下沸然!”

郑玄叹息道:“蔡伯喈一死,大汉的历史由谁来考定啊!”

刘邦冷冷道:“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了,不听人劝,擅杀人才,还有谁会团聚在他的周围。”

【因为董卓是凉州人,董卓死后,天下风传,王允要将凉州人统统杀光,当地人心惶惶,地方势力拥兵自重,纷纷自立。】

【董卓女婿牛辅也被他的部下所杀,他的部将李催郭汜本想解散军队,归隐田园,但王允步步紧逼之下,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关键时刻贾诩献上一计,李催郭汜立刻召集旧部,包围长安,整整八日。】

评论区

“毒士贾诩上线。”

“贾诩,贾文和。”

贾诩深藏功与名,微微一笑:毒士什么的,后世人也太大惊小怪了。

“若不是王允过于严苛的命令,说不定不会有李催郭汜的反叛。”

“这两个人与董卓相差仿佛。”

“不,他们还不如董卓……”

【交战中,吕布刺伤郭汜,却被部下小人出卖,偷偷放李傕入城,吕布战败,只能带着数百人杀出武关,投奔袁术。】

【留在长安的王允被乱军斩杀,汉献帝流落到了李催郭汜手中。】

评论区

“王允也是一个正直固执,严于律己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他把握不住汉末混乱的局面。”

“黄巾起义的时候,王允发现张让与黄巾军的通信,立刻上报,被张让记恨,差点死在狱中。”

“王允在风雨飘摇中接过司徒的重担,成为大汉朝廷的中流砥柱,费尽心力只为树立皇帝的权威。”

“董卓掌权的时候,王允假意顺从,成为董卓的心腹,暗中掌控朝政,最终联合吕布诛杀了董卓。”

“但董卓死后,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不听劝阻,往权臣的方向发展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

“王允全家都被李催郭汜处以极刑。”

始皇:“王允无法稳定汉末乱局,汉朝完了!”

刘彻:“他就像李固一样,自身品格没有问题,却没有足够的才能扭转局面。”

刘秀:“难道我大汉就没有一个有才有德之人力挽狂澜!”

……

【李傕等人进入长安后,自封将军,开府,加节,独揽朝政,将刘协玩弄于股掌之间。刘协想要杀了毒害刘辩的李儒,他们却将罪名都推给董卓。李傕还想要迎娶少帝刘辩的王妃唐姬为妻,将汉室的尊严狠狠的踩在脚下。】

评论区

“李傕还曾经劫掠颍川陈留等地,当时荀彧就在颍川,若不是他提前一步让家人搬离颍川,就没有后来的荀令留香了。”

“据说他们想要将董卓安葬在郿县,结果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连续几次都是这样,最后,董卓的墓地里有一半都是积水。”

“干得好!”

天幕下的人无不拍手称快,高呼老天有眼。

【公元194年,天下大旱,全国饥荒,流民无数,汉献帝刘协想要用宫中的马匹、布匹换取粮食和银钱,赐给贫民、公卿,李傕却将这些救灾物资揽在自己手里,不肯发给百姓。他们还纵容自家子弟侵害辅百姓,一时间关中之地易子而食,析骸而炊,路边到处都是白骨,活着的百姓都逃到了荆州、蜀地、汉中等地,关中百姓几乎绝迹,史称“辅之乱”!】

始皇:“关中百姓绝迹!这得是什么样的灾难……”

邓绥:“刘协这孩子还不错,但他登基太晚了。”这一年,刘协也才十岁而已。

刘肇:“是啊,若是他处在桓帝、灵帝的位置上,说不定能为大汉带来长久的安宁。”

……

【李催郭汜樊稠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人都想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人,都想独掌皇权,为所欲为。他们的矛盾不断激化,直到李傕杀了樊稠,又与郭汜两军相交,数万人因他们的争斗而死。】

【在这场争夺中,最大的筹码无疑是汉献帝刘协,李傕将刘协胁迫到自己的大营中,放火焚烧宫室民宅,长安再次变成一片火海……】

评论区

“长安:哭唧唧……”

“李傕劫持了汉献帝,郭汜劫持了满朝文武,两边倒也算是势均力敌。”

“也不知没有权势的傀儡皇帝和尸位素餐的满朝公卿有什么用……”

“后来,张绣、杨定、段煨等人也下场抢皇帝,他们实力相当谁都不服谁,刘协只能暂时回到弘农。”

“……”

刘邦嘲讽道:“菜鸡互啄。”

吕雉问道:“曹操、袁绍哪里去了,他们怎么不回来争抢皇帝。”

张良答道:“大争之世,强者强,弱者亡!他们眼光更加长远,怕是在稳固自己的势力。”

反正刘协也没什么用,何必陷入这场混战呢!, ,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蔡邕自创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是书法的一大进步。”

“蔡邕当时正在修《汉史》,但这个身份反倒让他离死更进一步。王允认为他就是下一个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敬汉武帝,蔡邕也一定会抹黑汉献帝。”

蔡邕:“我可太冤了。”

司马迁:“王允是吧,记下来了!”

“蔡邕被冤死狱中,天下沸然!”

郑玄叹息道:“蔡伯喈一死,大汉的历史由谁来考定啊!”

刘邦冷冷道:“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了,不听人劝,擅杀人才,还有谁会团聚在他的周围。”

【因为董卓是凉州人,董卓死后,天下风传,王允要将凉州人统统杀光,当地人心惶惶,地方势力拥兵自重,纷纷自立。】

【董卓女婿牛辅也被他的部下所杀,他的部将李催郭汜本想解散军队,归隐田园,但王允步步紧逼之下,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关键时刻贾诩献上一计,李催郭汜立刻召集旧部,包围长安,整整八日。】

评论区

“毒士贾诩上线。”

“贾诩,贾文和。”

贾诩深藏功与名,微微一笑:毒士什么的,后世人也太大惊小怪了。

“若不是王允过于严苛的命令,说不定不会有李催郭汜的反叛。”

“这两个人与董卓相差仿佛。”

“不,他们还不如董卓……”

【交战中,吕布刺伤郭汜,却被部下小人出卖,偷偷放李傕入城,吕布战败,只能带着数百人杀出武关,投奔袁术。】

【留在长安的王允被乱军斩杀,汉献帝流落到了李催郭汜手中。】

评论区

“王允也是一个正直固执,严于律己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他把握不住汉末混乱的局面。”

“黄巾起义的时候,王允发现张让与黄巾军的通信,立刻上报,被张让记恨,差点死在狱中。”

“王允在风雨飘摇中接过司徒的重担,成为大汉朝廷的中流砥柱,费尽心力只为树立皇帝的权威。”

“董卓掌权的时候,王允假意顺从,成为董卓的心腹,暗中掌控朝政,最终联合吕布诛杀了董卓。”

“但董卓死后,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不听劝阻,往权臣的方向发展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

“王允全家都被李催郭汜处以极刑。”

始皇:“王允无法稳定汉末乱局,汉朝完了!”

刘彻:“他就像李固一样,自身品格没有问题,却没有足够的才能扭转局面。”

刘秀:“难道我大汉就没有一个有才有德之人力挽狂澜!”

……

【李傕等人进入长安后,自封将军,开府,加节,独揽朝政,将刘协玩弄于股掌之间。刘协想要杀了毒害刘辩的李儒,他们却将罪名都推给董卓。李傕还想要迎娶少帝刘辩的王妃唐姬为妻,将汉室的尊严狠狠的踩在脚下。】

评论区

“李傕还曾经劫掠颍川陈留等地,当时荀彧就在颍川,若不是他提前一步让家人搬离颍川,就没有后来的荀令留香了。”

“据说他们想要将董卓安葬在郿县,结果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连续几次都是这样,最后,董卓的墓地里有一半都是积水。”

“干得好!”

天幕下的人无不拍手称快,高呼老天有眼。

【公元194年,天下大旱,全国饥荒,流民无数,汉献帝刘协想要用宫中的马匹、布匹换取粮食和银钱,赐给贫民、公卿,李傕却将这些救灾物资揽在自己手里,不肯发给百姓。他们还纵容自家子弟侵害辅百姓,一时间关中之地易子而食,析骸而炊,路边到处都是白骨,活着的百姓都逃到了荆州、蜀地、汉中等地,关中百姓几乎绝迹,史称“辅之乱”!】

始皇:“关中百姓绝迹!这得是什么样的灾难……”

邓绥:“刘协这孩子还不错,但他登基太晚了。”这一年,刘协也才十岁而已。

刘肇:“是啊,若是他处在桓帝、灵帝的位置上,说不定能为大汉带来长久的安宁。”

……

【李催郭汜樊稠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人都想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人,都想独掌皇权,为所欲为。他们的矛盾不断激化,直到李傕杀了樊稠,又与郭汜两军相交,数万人因他们的争斗而死。】

【在这场争夺中,最大的筹码无疑是汉献帝刘协,李傕将刘协胁迫到自己的大营中,放火焚烧宫室民宅,长安再次变成一片火海……】

评论区

“长安:哭唧唧……”

“李傕劫持了汉献帝,郭汜劫持了满朝文武,两边倒也算是势均力敌。”

“也不知没有权势的傀儡皇帝和尸位素餐的满朝公卿有什么用……”

“后来,张绣、杨定、段煨等人也下场抢皇帝,他们实力相当谁都不服谁,刘协只能暂时回到弘农。”

“……”

刘邦嘲讽道:“菜鸡互啄。”

吕雉问道:“曹操、袁绍哪里去了,他们怎么不回来争抢皇帝。”

张良答道:“大争之世,强者强,弱者亡!他们眼光更加长远,怕是在稳固自己的势力。”

反正刘协也没什么用,何必陷入这场混战呢!, ,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蔡邕自创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是书法的一大进步。”

“蔡邕当时正在修《汉史》,但这个身份反倒让他离死更进一步。王允认为他就是下一个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敬汉武帝,蔡邕也一定会抹黑汉献帝。”

蔡邕:“我可太冤了。”

司马迁:“王允是吧,记下来了!”

“蔡邕被冤死狱中,天下沸然!”

郑玄叹息道:“蔡伯喈一死,大汉的历史由谁来考定啊!”

刘邦冷冷道:“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了,不听人劝,擅杀人才,还有谁会团聚在他的周围。”

【因为董卓是凉州人,董卓死后,天下风传,王允要将凉州人统统杀光,当地人心惶惶,地方势力拥兵自重,纷纷自立。】

【董卓女婿牛辅也被他的部下所杀,他的部将李催郭汜本想解散军队,归隐田园,但王允步步紧逼之下,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关键时刻贾诩献上一计,李催郭汜立刻召集旧部,包围长安,整整八日。】

评论区

“毒士贾诩上线。”

“贾诩,贾文和。”

贾诩深藏功与名,微微一笑:毒士什么的,后世人也太大惊小怪了。

“若不是王允过于严苛的命令,说不定不会有李催郭汜的反叛。”

“这两个人与董卓相差仿佛。”

“不,他们还不如董卓……”

【交战中,吕布刺伤郭汜,却被部下小人出卖,偷偷放李傕入城,吕布战败,只能带着数百人杀出武关,投奔袁术。】

【留在长安的王允被乱军斩杀,汉献帝流落到了李催郭汜手中。】

评论区

“王允也是一个正直固执,严于律己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他把握不住汉末混乱的局面。”

“黄巾起义的时候,王允发现张让与黄巾军的通信,立刻上报,被张让记恨,差点死在狱中。”

“王允在风雨飘摇中接过司徒的重担,成为大汉朝廷的中流砥柱,费尽心力只为树立皇帝的权威。”

“董卓掌权的时候,王允假意顺从,成为董卓的心腹,暗中掌控朝政,最终联合吕布诛杀了董卓。”

“但董卓死后,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不听劝阻,往权臣的方向发展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

“王允全家都被李催郭汜处以极刑。”

始皇:“王允无法稳定汉末乱局,汉朝完了!”

刘彻:“他就像李固一样,自身品格没有问题,却没有足够的才能扭转局面。”

刘秀:“难道我大汉就没有一个有才有德之人力挽狂澜!”

……

【李傕等人进入长安后,自封将军,开府,加节,独揽朝政,将刘协玩弄于股掌之间。刘协想要杀了毒害刘辩的李儒,他们却将罪名都推给董卓。李傕还想要迎娶少帝刘辩的王妃唐姬为妻,将汉室的尊严狠狠的踩在脚下。】

评论区

“李傕还曾经劫掠颍川陈留等地,当时荀彧就在颍川,若不是他提前一步让家人搬离颍川,就没有后来的荀令留香了。”

“据说他们想要将董卓安葬在郿县,结果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连续几次都是这样,最后,董卓的墓地里有一半都是积水。”

“干得好!”

天幕下的人无不拍手称快,高呼老天有眼。

【公元194年,天下大旱,全国饥荒,流民无数,汉献帝刘协想要用宫中的马匹、布匹换取粮食和银钱,赐给贫民、公卿,李傕却将这些救灾物资揽在自己手里,不肯发给百姓。他们还纵容自家子弟侵害辅百姓,一时间关中之地易子而食,析骸而炊,路边到处都是白骨,活着的百姓都逃到了荆州、蜀地、汉中等地,关中百姓几乎绝迹,史称“辅之乱”!】

始皇:“关中百姓绝迹!这得是什么样的灾难……”

邓绥:“刘协这孩子还不错,但他登基太晚了。”这一年,刘协也才十岁而已。

刘肇:“是啊,若是他处在桓帝、灵帝的位置上,说不定能为大汉带来长久的安宁。”

……

【李催郭汜樊稠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人都想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人,都想独掌皇权,为所欲为。他们的矛盾不断激化,直到李傕杀了樊稠,又与郭汜两军相交,数万人因他们的争斗而死。】

【在这场争夺中,最大的筹码无疑是汉献帝刘协,李傕将刘协胁迫到自己的大营中,放火焚烧宫室民宅,长安再次变成一片火海……】

评论区

“长安:哭唧唧……”

“李傕劫持了汉献帝,郭汜劫持了满朝文武,两边倒也算是势均力敌。”

“也不知没有权势的傀儡皇帝和尸位素餐的满朝公卿有什么用……”

“后来,张绣、杨定、段煨等人也下场抢皇帝,他们实力相当谁都不服谁,刘协只能暂时回到弘农。”

“……”

刘邦嘲讽道:“菜鸡互啄。”

吕雉问道:“曹操、袁绍哪里去了,他们怎么不回来争抢皇帝。”

张良答道:“大争之世,强者强,弱者亡!他们眼光更加长远,怕是在稳固自己的势力。”

反正刘协也没什么用,何必陷入这场混战呢!, ,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蔡邕自创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是书法的一大进步。”

“蔡邕当时正在修《汉史》,但这个身份反倒让他离死更进一步。王允认为他就是下一个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敬汉武帝,蔡邕也一定会抹黑汉献帝。”

蔡邕:“我可太冤了。”

司马迁:“王允是吧,记下来了!”

“蔡邕被冤死狱中,天下沸然!”

郑玄叹息道:“蔡伯喈一死,大汉的历史由谁来考定啊!”

刘邦冷冷道:“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了,不听人劝,擅杀人才,还有谁会团聚在他的周围。”

【因为董卓是凉州人,董卓死后,天下风传,王允要将凉州人统统杀光,当地人心惶惶,地方势力拥兵自重,纷纷自立。】

【董卓女婿牛辅也被他的部下所杀,他的部将李催郭汜本想解散军队,归隐田园,但王允步步紧逼之下,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关键时刻贾诩献上一计,李催郭汜立刻召集旧部,包围长安,整整八日。】

评论区

“毒士贾诩上线。”

“贾诩,贾文和。”

贾诩深藏功与名,微微一笑:毒士什么的,后世人也太大惊小怪了。

“若不是王允过于严苛的命令,说不定不会有李催郭汜的反叛。”

“这两个人与董卓相差仿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