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兄冠军侯霍光霍仲孺

《吾兄冠军侯霍光霍仲孺》

第227章 火绳枪量产问题!文帝陵墓被盗事件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朝会上,霍光正端着鸟铳,瞄准摆在外面的陶瓷品。

这时。

宫殿内,所有臣子都盯着霍光看着,大家都很好奇这博陆侯搞出的新武器,是个什么玩意。

其中。

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汉武帝刘彻。

他也在聚精会神地看着霍光的表演。

只见霍光扣动扳机,火绳点燃管内的火药,刹那间,产生巨大的爆炸动能,将枪管内的铁珠子,推送出去。

声音响起。

便已经见到宫门外的陶瓷罐“哗啦”一声破碎开来。

但这些不重要。

重要的是。

宫殿内的诸位大臣,包括汉武帝刘彻在内,他们一开始并不知道霍光这新武器在使用时,会有如此剧烈的响声。

别看这枪是把鸟铳。

由于使用火药量充足,开枪时声音异常响亮。

虽然比不过飞雷炮那种天雷滚滚般的声音,但这是在宫殿内,人说话都有回声的地方。

这里开枪。

那声音有多大,可想而知。

汉武帝刘彻和诸位大臣,正聚精会神的看着。枪声突兀响起,顿时被吓得一个激灵。

那一刹那间。

汉武帝这一激灵,居然和百官们如此的一致!

而这种惊吓过后,宫殿的三公九卿,就纷纷对这新武器开始议论起来。

有说霍光这东西并不是武器,而是巫蛊之术。

有说这种武器声音大,对匈奴骑兵,会有奇效。

更有参与过上次漠北之战的官员,知道火药这种东西,见识过飞雷炮威力,便一抹傲然的表情说这武器差了,不如飞雷炮云云。

只有汉武帝刘彻,在一激灵过后,看着宫殿外的陶瓷罐摆放的地方,若有所思地问道:“博陆侯,你这新式武器,能攻击到多远的地方?”

攻击到多远的地方?

那不就是问射程嘛!

这个!

霍光还真没测试过。

略微皱了下眉头后,说道:“回陛下,火绳枪所能攻击的地方,应该是在一百步到两百步之间。”

别小看这点距离。

要知道。

二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中正式步枪,其有效杀伤射程,也不过是两百米。

而霍光现在所处的时代。

可是两千年前的西汉,一二百步的射击距离,够用了。

但汉武帝听闻霍光的话,似乎略有不满,说道:“只一二百步的距离么?那岂不是与弓箭一般?”

“若是都一样的距离!”

“你这所谓的火绳枪,制作起来精细,但作用又与弓箭差不多。”

“朕为何,要采用你这复杂的东西,不用简单的弓箭呢?”

听到汉武帝刘彻的疑惑,霍光心中一惊,没想到汉武帝竟然会思考起这种问题来。

弓箭。

是古代打仗的主要远程武器。

用起来也简单。

如果鸟铳不如弓箭,那么,驱逐蒙元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为何还要特别研究这等火器?

随后。

燕王朱棣为何也特别发展出火器,甚至大力推崇神机营这种东西?

难道他们都是傻子吗?

不!

他们不是傻子,而是深知火器的厉害,所以才发展这种武器。

鸟铳,毫无疑问,比民初时那些火器,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所以。

当霍光听到汉武帝刘彻的问话后,霍光直接回道:“陛下,弓箭有弓箭的作用,火绳枪有火绳枪的作用。”

“臣只说一点,陛下就深知此武器的好处了。”

“将一个人,训练成合格的士兵,练好射艺,大概需要半年之久。”

“而让一个人学习掌握火绳枪的用法,只需要十天半个月。”

“陛下应该明白,臣的意思了吧?”

霍光此番话一出口,汉武帝刘彻当即眼睛一亮,露出一些希冀的光芒。

汉武帝,一个“武”字,便透露出刘彻的本质。

这家伙!

是个不折不扣的战争狂人。

汉武帝在位时,屡屡进攻周边国家,士兵损耗是个大问题。

兵员要补充,首先就得训练。

总不能,直接从民间抓壮丁,让他们上战场吧?

正常来说!

招募兵勇后,是需要将军操练的,一般都在半年时间内。

其实这点,不要紧。大不了,等半年后,在攻打邻边小国嘛。

问题是。

这半年时间,要耗费多少粮饷?

单个士兵耗费不多,可十万士兵呢?二十万士兵呢?

就说两年前。

汉武帝为了漠北之战,一下耗尽了整整两年时间积累的经济,才打赢了那一仗。

骑兵十万,步兵数十万。

那得多少张嘴啊!

半年时间的操练,就已经将汉朝两年时间积累的经济,吃的七七八八了。

如果。

军队的操练时间,从半年,缩短至十天半个月。

那粮饷的损耗的问题,岂不是再也不能束缚住汉武帝刘彻的野心了?

“博陆侯,你说的这是真的?十天半个月,就能训练完成?”汉武帝惊讶道。

霍光点点头,回道:“千真万确。”

“普通士兵,操练他们学习射箭,都得花费三四个月时间。这就算了,而且,射箭对臂力要求极高。”

“有些人瘦弱,拉弓射箭几下后,便没了力气。”

“火绳枪则不需要使用者耗费如此巨大的力气,只需要用食指扣动扳机即可。”

弓箭简单是简单。

但战争中用来杀敌的弓箭,可不是平常宴会时的那种弓。

汉军甚至为了节约力气,将弓箭随时能变动成弩,用脚踩着拉弦卡槽,这真的耗费臂力。

大部分骑兵,都是使用小于一石的弓。而步兵,为了杀伤力,士兵需要大张力弓箭。

普通士兵拉弓几次,就没了力气。

所以,打仗的时候。

普通士兵压根射不出几支箭矢出去。

所以当霍光说出这些好处后,汉武帝刘彻面露喜色,说道:“如若博陆侯所言非虚,朕定要大力支持你这火绳枪。”

“十天半个月就能训练出一支会用火绳枪的军队。”

“哈哈,想想,朕都觉得开心。”

见汉武帝已经被自己话语吸引住了,霍光当即趁热打铁,介绍起欧阳治来,道:“陛下,火绳枪固然出色。”

“但也如同陛下先前所说,火绳枪要比弓箭制作麻烦。”

“一些关键性部件,目前而言,只有我身边这铁匠朋友欧阳治会锻造。”

“所以!”

“陛下能否准许我为朝廷,专门开设一个铁匠铺,带一些铁匠,学习经验,然后再批量为陛下生产火绳枪?”

汉武帝刘彻闻言,紧紧皱起眉来。

盐铁官营,是他保证朝廷有钱的根本。

如果破例,给私人开设铁匠铺,那将会是个大问题。

于是。

汉武帝刘彻迟疑道:“博陆侯,你莫非不知道,朕非常讨厌,破坏盐铁官营政策的人?”

霍光当即摇头,道:“陛下,臣没有破坏啊!”

“盐铁官营是国策,这毫无疑问。”

“而这新开设的打铁铺,也是官营啊,专门为陛下生产火绳枪,又不私自盈利!”

闻言。

汉武帝便不再疑惑,说道:“好,既然博陆侯这般说了,那朕,便准许你开设铁匠铺。”

见陛下同意。

霍光顿时大喜,道:“谢陛下,陛下圣明。”

“嗯。”汉武帝刘彻点点头,随后问道:“博陆侯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

霍光摇摇头,道:“陛下,臣没其他事奏请了。”

汉武帝闻言,这才说道:“行吧,既然无事奏请,诸位,那便退了吧!”

“噢,对了。”

“博陆侯,将这火绳枪留下,朕也研究研究。”

听到汉武帝的话,霍光脸颊上的肌肉忍不住一抽。

他也没说把这第一把火绳枪就上贡给陛下啊?

咋还硬要呢.

霍光自己都还没玩够呢!

无奈。

面对汉武帝刘彻的索要,也只能将火绳枪上贡。

枪留下了。

霍光没想到,自己人也被留下了。

汉武帝刘彻,直接带着霍光去了上林苑。在那里,兴致盎然的汉武帝刘彻,让霍光教他怎么使用火绳枪。

由于汉武帝刘彻本就是天资卓越的聪明人。

这火绳枪!

操作简单,所以三两下后,汉武帝刘彻就掌握了使用此枪的精髓所在。

“博陆侯,你果然没有骗朕,这火绳枪,使用起来确实比弓箭还要简单。除却上火药麻烦点外,朕觉得,它比弓箭要好太多了。”汉武帝赞叹道。

作为一个野心极大的帝王!

汉武帝刘彻,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想法。

他想要建立一支全部配备火绳枪的军队,作为特殊兵种,就像当初漠北之战,特别训练骑兵兵种一样。

不过。

骑兵兵种耗费太大了。

漠北之战所产生的经济亏损,时至今日,都未能填补。

主要原因,就是骑兵!

霍光对于汉武帝的话语,只能回道:“陛下天资卓越,学习火绳枪,当然比正常人快的很多。”

汉武帝刘彻闻言,将火绳枪丢回给霍光,说道:“博陆侯,朕打算,让这火绳枪像环首刀一样,成为我大汉士兵的标配,你觉得如何?”

闻言。

霍光面露尴尬,说道:“陛下,这点,可能很难。火绳枪生产快不了,这与环首刀差太多了。”

“陛下要想批量生产这种武器,首先就需要有大量的铁匠来为您工作。”

“臣建议。”

“陛下稍稍提升一下,铁匠的社会地位,这样,从事铁匠行业的人,就会变多起来。”

“有了这个基础,火绳枪的量产,不是问题。”

汉武帝刘彻这才点了点头,道:“博陆侯说的有道理,朕考虑考虑。”

“对了。”

“火绳枪的生产,你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就像百炼钢技术一样。”

“决不能让外人偷学过去。”

汉武帝刘彻的防范意识,还是非常强烈的。

霍光点点头,回道:“陛下放心,臣绝对不会让火绳枪的制作方式流露出去。”

“.”

“.”

与汉武帝刘彻在上林苑狩猎归来后,霍光便马不停蹄地为铁匠铺建造地点选址起来。

长安城内的话,可以不用考虑了。

主要是城外。

可城外,容易出事。

霍光想了想,最终决定,将铁匠铺建造地址,选择建在南大营旁边。

南大营边上,原本就是有铁匠铺的。

不过。

它只为南大营服务,像锻造马蹄铁之类的事情,都由它来负责。

霍光在旁边重新建造一个铁匠铺,专门生产火绳枪。这点,并不与前者有冲突。

而且在南大营旁边,霍光自然放心。

没人敢在这里闹事。

地址选好后,霍光便从建造房屋的那里,抽调出人手过来,开始建造起铁匠铺子。

由于只是用来打铁炼铁的场所,所以建造上,并不是麻烦事。

没花费多久。

铁匠铺子便建造好了。

这是一座挂着朝廷名义的铁匠铺子,实际上,则是属于霍光。

接下来的问题。

就是如何招收铁匠与学徒了。

只有欧阳治一人干活的话,欧阳治就算手艺再好,也难以生产出大量的枪管出来。

有多少枪管,就能造多少枪支。

这是核心问题。

这问题不解决,量产就永远不可能。

所以霍光派出锦衣,开始四处搜寻盐铁官营前,那些民间私人打铁的铁匠。

同时。

也为铁匠铺开始招收学徒。

打铁不会是吧?

那烧个火总会吧?

不会的可以慢慢学,谁还不是从不会慢慢过渡到学会的。

就这样。

火绳枪的量产,也被提上了日程。

而霍光操心着这事的同时,时间也在飞快流逝。转瞬间,便从三月初,来到四月下旬。

朝会上。

关于三子封王的拉锯,终于是临近尾声。

此时。

未央宫中。

丞相庄青翟、御史大夫张汤,两位原先有着很深矛盾的大臣,此刻,竟然合作谏言道:“陛下,臣庄青翟(张汤)与诸位列侯、贰仟石级官吏、谏大夫、博士臣等商议。”

“今日,冒死奏请立皇子为诸侯王!”

对于此番谏言。

汉武帝刘彻非常高兴,但嘴上还是说道:“康叔有十个兄弟而独被尊贵的原因,是褒扬有德之人。”

“周公被特许在郊外祭祀天神,所以鲁国有白色公畜、赤色牛的祭牲。”

“其他公侯用毛色不纯的祭牲,这是贤者与不肖者的差别。”

“崇高的道德令人敬仰。”

“正大光明的行为令人向往!”

“朕对此非常敬仰,所以,对于未成德的皇子,封他们为列侯就可以了。”

即便是假装拒绝,汉武帝所说之话,都必须引经据典。

由此可见。

作为一个皇帝,才华是必须要有的。

汉武帝之所以能与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相互比较,自然是因为他有着过硬的本事。

若无过硬的本事。

起始之区,西汉怕是要被那群妄图政权的女人给掌控了。

自吕后开始。

汉朝的女人们,总是有着掌控朝权的野心。

吕后对汉朝的功绩是有的,但她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以至于不管是西汉还是东汉,后宫总是想着干涉朝政。而这些后宫,大多没有吕后的本事。

比如东汉末年。

大将军何进,不就是被何太后坑死的么!

如若何进不死,哪有后来诸侯割裂一说。

当然。

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时。

汉武帝刘彻再一次拒绝为皇子封王后,有一臣子站了出来,说道:“博士臣将行冒死谏言,臣听说,康叔兄弟虽有十人,武王继位,周公辅佐成王,其他八人都因为祖父和父亲的尊贵封为大国。”

“康叔年幼,周公在三公之列,而伯禽在鲁封国,那是因为封爵位时,还没有成年。”

“后来康叔制止禄父之难,伯禽消灭淮夷之乱,从前五帝各有不同的体制,周朝有五等爵位,到了春秋只剩下三等爵位。”

“这是根据各朝的体制不同,而安排尊卑之序。”

“我朝高皇帝拨乱反正,昭示志德,安定海内,分封诸侯,爵位分为二等。”

“哪怕皇子在襁褓之中,也有立为诸侯王的,以承继天子,作为万世的法则,不可改变啊!”

“陛下躬行仁义,亲播圣德,文治武功互相配合,彰扬慈爱孝亲的德行。”

“如今,诸侯支子都封为诸侯,而皇子却封为列侯,臣将行与丞相庄青翟,御史大夫张汤反复商议,都认为此举尊卑失序,使天下百姓失望。”

“这是很严重的事情。”

“臣请陛下,立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为诸侯王!”

博士将行的话,令汉武帝刘彻保持了沉默,没有批示。

这时。

朝堂上,诸位大臣互相对视一眼,随即三公九卿联合带头,再次请求道:“丞相臣庄青翟、太仆臣公孙贺、行御史大夫事太常臣赵充,太子少傅臣任安行宗正事冒死谏言!”

“丞相曾私下与列侯二十七人商议过此事,都认为尊卑失序。”

“高皇帝创建天下,为太祖,封子孙为王,扩大支辅势力,不该改先帝法则,应继续彰显先帝至尊。”

“臣等请求陛下,下令史官选择吉日,开列礼仪奉上,令御史呈上地图,其他都照以前旧例。”

群臣的轮番谏言后。

汉武帝“百般无奈”,终于是松了口,带着一股“众将士真是害苦了我”的感觉,下诏批示道:“应允!”

得到汉武帝的下诏批示。

太仆公孙贺几日后,又来朝会上谏言说太常赵充通过占卜得知四月十八日乙时,为黄道吉日,可以立诸侯王,请陛下为所立封国命名。

于是。

汉武帝刘彻再次下诏批示道:“立皇子刘闳为齐王,刘旦为燕王、刘胥为广陵王。”

如此。

这三子封王的大戏,才算是落下帷幕。

然而这一出大戏落幕,新的大戏又即将上演。

一年后。

御史大夫张汤与庄青翟丞相在皇子封王的事件中短暂合作结束,便迎来了二人政治斗争的最后阶段。

说来也是奇怪。

上一任丞相李蔡,出事原因是汉景帝阳陵土地被他侵占。

而庄青翟丞相这次的问题,则是有人盗挖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钱币。

实在话。

文景两帝实惨。

死后都不得安宁,不是被人侵占土地,就是被盗挖钱币。

不过此事,与前任丞相李蔡不同。

李蔡是自己侵占汉景帝阳陵边上的土地出的事情,而庄青翟则是文帝陵墓被盗挖钱币,顶多有三分责任而已。

对于此事。

庄青翟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这不。

这日朝会,庄青翟碰巧与张汤一同入宫门,两人对视一眼,速来不合的二人相互聊了起来。

只听庄青翟说道:“张御史可知文帝陵墓被人盗挖钱币一事。”

张汤轻轻哼了一声,道:“知道。”

闻言。

庄青翟又叹气一声,道:“诶,可惜不知何人所为,张御史,你我身为三公,对此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啊。”

“等下到了殿内,你我二人,同时向陛下谢罪。”

“想来此事错不在我们。”

“陛下应该也不会真怪罪下来。”

听到丞相庄青翟的话,张汤淡淡一笑,道:“呵呵,丞相所言极是!”

对于御史大夫张汤的表态,丞相庄青翟甚为满意。

在庄青翟眼中。

自己身为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张汤不过是御史大夫罢了,该是如此对自己。

两人一番言语过后,随即进入宫殿中。

宫殿内。

因为文帝陵墓被盗挖钱币,此事在长安城内已经闹出不小的动静来。

久居宫中的汉武帝刘彻,对此都有耳闻。

于是。

这日在朝会上,汉武帝刘彻大发雷霆,对丞相质问道:“先帝陵墓被盗挖钱币,你这个丞相竟然不知何人所为?”

庄青翟脸上,露出尴尬,说道:“陛下,臣有失察之罪,望陛下宽恕。”

“宽恕,你让朕怎么宽恕?”汉武帝刘彻瞪着庄青翟,说道:“前有阳陵被丞相李蔡侵占土地。”

“后有你庄青翟不知文帝陵墓被何人盗挖钱币。”

“朕的脸,都被人打肿了,你还跟朕说宽恕?”

其实。

这事真不怪庄青翟。

偷盗者盗挖文帝陵墓钱币,此事庄青翟也没辙啊!

难不成。

他有预卜先知的能力,提前阻止偷盗者?

想想也不可能!

汉武帝此举,无非是发泄心中怒火罢了。

丞相顶多牵连一下,撑死也不过连带三分责任。

这时。

被一顿臭骂的庄青翟,连忙看向一旁的御史大夫张汤,示意他按照原先说好的那样,与他一起向陛下认罪。

这样,俩人同时承担责任,罪责就更小了。

可张汤此时却老神在在的站在一旁,完全不理会庄青翟的目光。

而这时汉武帝刘彻却是注意到庄青翟的目光,又是呵斥道:“你目光乱瞟什么,朕与你说话,你是不是一句没有听进去?”

闻言。

庄青翟连忙收回目光,说道:“陛下,臣听进去了,不胜惶恐!”

丞相再也不敢,将目光看向一旁老神在在的张汤了。

等汉武帝训斥完了庄青翟,这才看向御史大夫张汤,说道:“张汤!”

张汤连忙躬身,说道:“老臣在!”

汉武帝点点头,命令道:“你出身廷尉,这样,此事交由你去查,务必将那盗窃之人揪出来。”

“朕要看看,究竟是什么人,吃了熊心豹子胆。”

“文帝陵墓都敢盗窃!”

御史大夫张汤听到汉武帝的命令,连忙回道:“诺。”

见张汤答复后。

汉武帝刘彻点了点头,随即摆了摆手,道:“今日,朕心情不佳,不想再理其他事宜,就这样,退朝吧!”

话落。

群臣拜退出未央宫中。

张汤不等丞相庄青翟,便先一步退出宫殿。

此时。

脸色极差的庄青翟,在后面撵上了张汤,质问道:“张汤,本相问你,先前你答应与本相一同向陛下认罪,同担责任。”

“为何临了,却独善其身?”

“你这是什么意思?”

对于丞相的质问,张汤只是莫名的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像是自顾自地说道:“诶,谁在跟我说话?奇怪,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当真是神通异象!”

“莫非?”

“那盗窃文帝陵墓的人,就是凭借这种本事盗窃的?”

“怪不得丞相抓不住此人呢,诶.”

嘲讽完。

御史大夫张汤一抹山羊胡,然后笑呵呵地继续往前走着。

至于丞相?

直接被他无视了。

对于庄青翟所说所为,张汤觉得甚是好笑。

他凭什么认为,自己要与他同担责任?

前任丞相李蔡,都未曾让他低头一次,你庄青翟才上任多久,就想着拉自己垫背?

想的太美了。

而张汤身后的丞相庄青翟,则被张汤这嘲讽的行为,气得咬牙切齿。

但又无可奈何。

其实丞相让张汤与他一同认罪,也没说错。

御史大夫本就有监察之责,此事发生,御史大夫本就脱不了干系。

不然。

他庄青翟为何上朝前,要与张汤说那些话。

只是此时被摆了一道罢了。

等张汤回到御史府后,便喊来属下御史交代此事,之后,更是提醒道:“此事你按照正常流程去办,但过程中,要将责任推卸到丞相府。记住,切不可拖累到我们御史府上来。“

“到时候。”

“老夫给丞相府办他个明知故纵的罪名,我看他丞相有何本事,能不受谴免官。”

政斗嘛。

就是这样朴实无华地相互给对方按上罪名。

张汤能当着属下御史官员这般诉说,毫无疑问,叫来的御史府上官员,一定是自己的心腹了。

至于御史府。

那就是御史大夫张汤办公的地方。

这点,与丞相府相似。

御史府内,共有大小官吏三百四十一名,除去御史中丞、御史丞以及另外四十五名有着御史头衔的官员,其余的不过是御史们的属官。

而在御史大夫面前。

御史府的这些大小官吏,都是他的下属。

只不过。

像御史中丞这类,不受他管束罢了。

为何不受。

因为御史中丞一般都是跟在皇帝身边,听皇帝调令,御史大夫总不能,在陛下面前抖威风吧?

此刻。

被张汤喊来的心腹御史,听到话后,当即说道:“明白,张公放心,此时我会按照您交代的办的。”

张汤闻言,当即笑道:“等那庄青翟受谴免官后,老夫将是最有机会成为丞相的人选。”

“到时候。”

“这空出来的御史大夫位置,老夫定会向陛下推举你来担任。”

心腹御史当即脸露喜色,说道:“多谢张公厚爱.”

(本章完)

www.。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