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义军观众席上的黄忠

《明末义军观众席上的黄忠》

第65章 上、中、下三策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强攻不行,只能智取了。我们可以派些细作提前进入汉中城,到时来个里应外合。”马天佑建议道。

“这次恐怕不行,自从用我们内应的方法夺取安康城后,汉中方面加强了管理,我们的人很难混进去,为此我们牺牲了不少弟兄。”吕宪政声音有些低沉。

“看来官军是吃一堑长一智,那就很难办了。”马天佑也感到很头疼。

“我军还能扩充多少兵力?”李向东望向叶康豪和吴志高。

吴志高一脸苦笑,知道好不容易有点盈余的钱库和粮库又要空了,只好说道:“前一段时间人民军在汉中打击土豪劣绅获得了不少钱粮,把原有的10个缩编主力旅扩充为10个满编旅的编制,一个旅由3000人扩充为3600人,花了不少钱粮。还有人民军工坊扩大规模,火绳枪换装,也花了不少钱,没剩下多少钱粮了。”

人民军原有10个缩编旅,一个旅3000人,共3万余人。

“那还能再招多少人,放心,打下汉中我们的财政就没这么紧张了。”李向东盯着吴志高问道。

钱粮就像女人的乳沟,挤挤总会挤出一些的,而财务处的人正是此道高手。

暂时最多只能招1万人,但如果半年后,没有更多的钱粮支持,我们就要挨饿了。

“放心吧,拿下汉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李向东松了一口,“就从民兵里招收一万五千人,组建4个二线后备旅,负责安康和商洛的防守。”

这个时候民兵组织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民兵是半民半军的组织,新兵办公室平时也定期对他们进行训练,是正规军的后备兵源。

“那准备出动多少兵力进攻汉中?”马天佑问道。

“9个满编主力旅,共3万人,进攻汉中;1个主力旅加4个二线旅,1万8千人,留守安康和商洛。”李向东一脸凝重。

众人都陷入了沉默,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

“不要有这么多顾虑,大不了我们再去打游击。”李向东见现场有些沉闷,开起玩笑来。

众人听了也哈哈笑起来。

“我们兵力看起来有些吃紧,其实陕西官军那边又何尝不是,西安的2多万官军,最多只敢抽出1万人马增援汉中。”沈子衡说道。

“不过我们也不能直接攻城,要想办法把官军调动出来。”李向东想了一下说道。

“怎么调出来?司令我就知道你肯定有办法。”姜继海问道。

“恐怕不容易,汉中的官军现在很谨慎,我们在汉中各县轰轰烈烈的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官军都已经懒得出来了。”马天佑为难地说道。

“那还不是因为他们总是无功而返,偶尔还被伏击,当然是懒得出来了。”叶有为打趣道。

众人都心领神会,都哈哈大笑起来。

据汇报,汉中刚开始还积极派出官军,四处围剿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的人民军。

但官军每次出动,都有群众提前通风报信,每次都扑空,无功而返,甚至偶尔还被人民军伏击,吃了点亏。

次数多了,官军就懒得出城围剿小股人民军了。

“那是因为没有打到他们的软肋。”李岩自信地说道。

“官军的软肋应该就是各县县城,朝廷规定各级官员必须守护好各自负责的城池,如果丢失将是死罪。作为汉中知府,对下辖的各县也有一定的守卫职责。我们逐个攻打各县县城,汉中的官军必定会出来增援。”沈子衡曾做过一县县令,对于地方官员守土有责的职责很清楚。

“参谋部制定几个围点打援的方案,用部分兵力围攻一个县城,把汉中的援兵引出来,另外一部分兵力在半路埋伏,伏击汉中的援兵。要尽可能多的把汉中的官军引出来。”李向东命令道。

“遵命”马天佑起身接受命令。

三天后,参谋部提交了三套围点打援的方案,分别是围攻西乡县、洋县、佛坪关隘,在半路设伏打援。

李向东拿到这三套方案时,心中暗想,古之幕僚在制定策略时,往往会提出上、中、下三策,一般主公都会选择最稳妥的中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也落入俗套,选择最稳妥的中策,也就是第二套方案。

第三套打援方案,支持的人最少,因为佛坪关隘离汉中较远,山路又多,估计官军不会增援。

李向东和马天佑等将领都倾向于第一套围点打援方案,围攻西乡县,在半路设伏打援。

理由是西乡县离汉中不远,而且两者之间有一段山路,非常适合设伏打援。

以李岩和沈子衡为代表的一些将领则反对第一套方案,理由是汉中到西乡县有一段山路,官军有多次被伏击的经验,可能会担心被伏击,而选择不增援。

李向东和马天佑等人支持方案一的理由,反而成了李岩和沈子衡等人反对的理由。

而李岩和沈子衡倾向于第二套围点打援方案,围攻洋县,在半路设伏打援。

理由是洋县离汉中最近,是汉中必救的县城。

但李向东、马天佑等人反对的理由是,汉中到洋县之间都是平路,不好设伏打援。

“不需要在路边设伏,往北20里远就是山地,那里适合设伏。”李岩解释道。

“在20里远的地方设伏,也太远了一点吧!哪有在这么远的地方设伏的,也没有突然性。”方鹏飞反驳道。

“官军也会这么认为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敢出来增援。我们不一定要伏击,堵截官军也不失为一个好方式。”李岩解释道。

“把伏击改为堵截,就失去了突然性。”马天佑反驳道。

“不一定需要突然性,只要把官军进行分割,分而治之就可以了。”

“在汉中和洋县之间有一个城固县,而城固县离洋县只有35里远,等我们从二十多里远的埋伏地点出发堵截官军,官军说不定已经逃进城固县了。”李向东提出反驳理由。

“那就围攻城固县。”李岩说道。

“那伏击战不就成了攻城战了吗?”李向东说道。

“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了。”李岩无奈的说道。

“还是选择方案一吧!这对我们最有利。”李向东最后还是决定采用方案一。

李向东也知道方案二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有点中规中矩,不如方案一,如果方案一成功的话,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战果。

“唉,选择方案一看起来对我们最有利,可官军不一定会上当。”李岩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说道。

沈子衡也无奈地摇了摇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