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义军观众席上的黄忠

《明末义军观众席上的黄忠》

第111章 大败卢象升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一个晴朗的日子,李向东下令,7万大军全军出城,向安康城进发。

卢象升也做好了准备,在安康城下,摆开战阵,准备决战。

李向东首先下令炮兵开炮。

“轰轰轰...”一百门五百斤重的野战大炮同时开火。

这一百门新型的野战大炮,是在红夷大炮的基础上进行仿制和改进,炮管更加修长,射程也更远一些,所以能在明军火炮射程之外,先于明军开炮。

一百颗巨大的实心铁弹狠狠地砸向明军阵中,以打水漂的方式,蹚出近百道血肉通道,只要被实心铁弹擦中,非死即伤。

“汉中李贼果然擅长火器,炮弹竟然可以打这么远。”卢象升脸色微微一变。

“总督大人,我们的火炮打不到他们,要不要主动冲锋。”左良玉建议道。

“好,传令下去,全军冲锋!”卢象升命令道。

明军随即发起了冲锋,6万人的冲锋声势浩大,杀声震天,如潮水般涌来,整个大地都为之颤抖。

李向东虽然也是久经战阵,但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大规模的冲锋,内心反而忘却了害怕,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起来,这可是十几万人级别的大战。

汉中军的各级军官们有条不紊的指挥着各自的部下,执行火绳枪阵三段击射击。

“砰、砰、砰...”

一阵排枪过后,明军的冲锋阵营里不断有人中弹扑倒...

紧接着明军的骑兵也朝汉中军的两翼发起冲锋了,“轰隆隆...”又是一阵猛烈而沉闷的轰鸣声,仿佛在敲击人的心脏。

“砰、砰、砰...”

汉中军的又一阵排枪响起,明军的冲锋阵营里又有人和马不断中弹倒地...

“砰、砰、砰...”

汉中军的第三轮排枪响起,明军的冲锋阵营里有更多的人和马中弹倒地,这时明军前几排士兵已经开始胆寒起来...

在第四轮排枪响起过后,这一次是50米距离的射击,硬生生的明军第一排人和马瞬间打翻...

“上刺刀!长枪兵居前!”

汉中军冲锋的号角也响起!

“冲锋!!!”

“杀啊!”

数万人的喊杀声响彻云霄!

两拨潮水很快撞在了一起。

这时,安康城的城门也打开了。

城中守将刘启龙带领一万征西卫将士,在明军后方发起了冲锋。

十几万人厮杀在一起,杀声震天,苍天为之色变。

大地慢慢地披上了一层血红色的外衣,清澈的汉江渐渐染成了红色。

到了下午,明军的阵营渐渐松动了,最后演变成了整体溃败。

“败了,逃啊!”明军士兵丢盔弃甲,嚎叫着四处乱窜。

“投降不杀!”汉中军将士纷纷喊着劝降口号。

“大人,事不可为,我们撤吧!”左良玉心如死灰,在一旁劝道。

“唉,天不佑我大明!撤吧!”卢象升仰天长叹道。

“撤!保护大人!”左良玉也不由地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有些担心卢象升一根筋不肯走。

左良玉和卢象升在各自亲兵的护卫下,向平利县方向逃去。

汉中军乘胜追击,追了一天一夜,一直追到平利县城下,才停止追击。

这一战下来,汉中军俘虏了明军2万3千人,武器、盔甲数不胜数,粮草辎重数却并不多,也足够6万大军一个月之需。

汉中军也清点了己方的伤亡情况,阵亡1638人,受伤5347人。

李向东当即下令把明军俘虏打散编入军中,汉中军在安康的军力直接扩充为9万人(包括伤兵)。

汉中军在安康的编制如下:亲卫营、姜继海的前军卫(5个营)、蔡云杰的征南卫(5个营)、黄龙的镇东卫(5个营),方鹏飞亲军卫(5个营)和叶康成右军卫(5个营)。

------

就在李向东等人在安康城庆贺胜利之时,汉中城却出现了危机。

陇西方面传来消息,四川总兵候良柱带领3万大军,从四川平武走阴平小道,悄悄地到达文县城下。

汉中军在文县只有一千守军,文县守将见明军势大,便弃城逃往阶州。

阶州守将黄松,接到消息马上派人通知天水和汉中方面,并马上召集附近的民兵一起守城。

“候良柱居然领兵3万,从四川平武走阴平小道到文县,这阴平小道道路难行,根本没办法运送粮草辎重。”马天佑说道。

“候良柱恐怕根本就没打算靠四川方面给他运送粮草,估计他打算就地打粮。”沈子衡冷哼道。

众人顿时都沉默了,就地打粮也就是纵兵劫掠百姓,正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蓖,说的就是候良柱这样的官兵。

“黄松他们不知道能不能守住阶州,如果阶州失守,候良柱随时可以进入汉中。”叶康杰担忧地说道。

“黄松手下有一个营的兵力,再召集几千民兵,应该能守住阶州城。”曹虎分析道。

“不管怎么说,先通知将军,汉中城也做好防御准备。”马天佑说道。

“要不要从汉中地区其他县城和关隘抽点一些人,加强略阳县的防守?”曹虎问道。

如果阶州失守,略阳县将会是候良柱进入汉中的必经之路。

“还能抽调多少人?”马天佑问道。

“汉中地区需要守汉中城、6条蜀道和五六个县城,最多只能抽调两千人。”曹虎说道。

“好吧,就抽调两千人过去。”

李向东几乎把汉中地区的兵力抽调一空,现在汉中的防守压力骤然增大。

“加紧训练汉中城的民兵和商团武装。”马天佑说道。

“是!会后我就去安排。”曹虎说道。

------

“贺彪,你怎么回汉中了?你不是轮值守留坝关隘吗?”城门口一位于姓城门官疑惑地看着汉中城门口一支将近400人的队伍。

“哦,现在是非常时期,游击大人让我提前换防了,所以我就回来了。”贺彪说道。

“你的换防调令呢?”于姓城门官疑惑地问道。

“哎呀,走得太急落在留坝关隘!”贺彪懊恼地说道。

“老贺啊,没有调令,我也没办法啊!要不回去拿了调令再进城。”于姓城门官一脸为难地说道。

“老弟,通融一下吧,我现在就让人马上回去拿,调令过几天就给你!你看我都好久没碰婆娘了,都憋坏了!回头我给你拿壶好酒。”贺彪一副你懂的表情。

“嘿嘿,憋坏了吧!快进去吧!过几天记得把换防调令给我啊。”于姓城门官笑着说道。

“谢谢了!兄弟。”

贺彪于是大摇大摆的带人进城去了。

就在这时李定国刚好从城门口经过,便向于姓城门官问道:“不是还没到换防时间,怎么会有一队人马进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