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义军观众席上的黄忠

《明末义军观众席上的黄忠》

第156章 水泥、自行车研制成功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关于西北军接下来的战略,李向东开始有些犹豫了,到底是向山西发展,还是想继续向南,占领云贵地区。

“我觉得还是向山西方向发展,云贵地区太过贫瘠,各土司大多听调不听宣。”李岩建议道。

“我军占领山西之后,还可以继续东进占领北京,取明廷而代之。”梁仁新说道。

“哈哈,那大将军不就可以称帝了吗?我们也可以封爵了!”姜继海两眼放光。

“不错,不错,向山西发展,攻入北京城,大将军做皇帝。”方鹏飞起哄道。

“还是那句话,如果我们攻入北京,就怕那些关宁军放清军入关,这将会是我们中原大地的浩劫。”李向东给众人泼了一盆冷水。

“可是我们不去占领黄河以北,李自成如果壮大以后,他也迟早会北上的。”李岩说道。

“有洪承畴在,李自成至少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能拖一段时间,就先拖一段时间吧。”李向东说道。

最后西北军定下了南下云贵的战略方向。

西北军经历入川之战,消耗很大,需要暂时休整备战,积蓄力量,来年再战。

相比于西北,四川的水力资源简直不要太充裕,陕西商人蜂拥进入四川,抢占各大小河流的水力资源,拼命建设水力纺织工坊。

没办法啊,西北军的机制布匹物美价廉,供不应求,产能严重不足,再多的河流都不够用。

一座座水力纺织工坊矗立在河流边上,整个四川成了一个大工地,又是一片繁荣景象。

科学院那边传来好消息,水泥和自行车已经研制成功。

李向东来到化学研究所。

在水泥试验大厅,摆放着很多标注着数字的石头墩子,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

研究人员看到李向东,纷纷向他行礼。

李向东挥挥手,示意他们不用理会他,继续他们的工作。

“大将军,我们已经大致找出了合适的原料配比,烧制出了硬度很高的水泥。”宋应星汇报道。

“这是生石灰凝固后的石灰墩,这是我们好的石灰墩”宋应星指着地上一排的标注有数字水泥墩子说道。

“哦,原来是这些你们试验的用的水泥墩子啊。”李向东恍然大悟。

“那你们怎么测试哪种水泥更硬呢?用锤子敲吗?”李向东又问道。

“哦,我们用相同重量的大铁球,从不同的高度自然掉落,撞击水泥墩,来验证水泥墩的硬度。”宋应星说道。

“哦,原来是这样,这个办法不错。”李向东点点头。

接着宋应星让几个研究人员,现场演示了铁球撞击水泥墩的测试试验,水泥墩的硬度果然要比石灰石的硬度强上许多。

“嗯,不错,你们辛苦了。”李向东表扬道。

“这是我们的分内之事。”宋应星谦虚地说道。

“我准备让军工司出资,成立一个水泥工坊,你们化学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李向东说道。

“是”宋应星回答道。

水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后世,水泥和钢铁产量可以作为一个国家初级工业化程度的指标。

水泥属于军民两用的战略物资,军事方面可用于建设坚固的城墙。

用水泥建设的城墙,决定是坚固的代名词,就是用清军最引以为豪的,3000斤重的红衣大炮,都无法轰塌。

李向东来到机械研究所。

罗新宇急忙过来汇报,三轮自行车已经初步成型。

李向东看着三轮自行车样机,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除了链条、齿轮、轴承、脚蹬是铁质的,其他的部件全部是木制的。

三个厚实的木制轮子,估计重量不轻,那个链条可真够粗的,比后世的自行车链条粗了好几倍。

李向东试着坐了上去,右脚用力一蹬,三轮自行车,慢慢动了起来,发出“嘎子嘎子”的声音,慢慢地向前行进。

嗯,能踩,就是有点费劲,这三轮自行车本身重量就不轻,还有这轴承还不够顺滑。

不过已经算是不错了,慢慢改进吧!

李向东稍微加了一点力度,连续踩了几圈,自行车的速度马上提了起来,快速行进着。

让李向东感到有些不适应的是,这自行车似乎没有飞轮,自行车在滑行的时候,会带着双脚轮动。

在途经一些坑洼一些路面的时候,自行车“砰砰”作响,把李向东的屁股震得有些生疼。

这简陋的自行车还没有安装缓震用的弹簧和充气轮胎,舒适度实在太差了些。

李向东骑了好几圈,才停回了原地。

“大将军,怎么样,还行吧!”罗新宇投来期待的目光。

“嗯,不错,就是车子有点重,以后慢慢改进,把重量减轻一点。你们可以用竹子来做车架,能减轻不少重量。”李向东建议道。

竹子是中空的,也比较结实,可以减轻不少重量,后世有些人为了环保,也用竹子代替钢管制作车架。

而且四川盛产竹子,原料随处可得,能降低不少成本。

“是,我们后面加紧改进。”罗新宇说道。

“还有就是这自行车好像没有安装飞轮,蹬起来不是很方便。”李向东又提出一点建议。

“那个单向带动的飞轮,结构有点复杂,我们暂时还没造出来,等以后造出来了,再加上去。”罗新宇尴尬地说道。

“嗯,慢慢来吧,先解决有无的问题,以后再慢慢改进。”李向东点点头。

飞轮是三轮自行车部件中,最难制造的部分,以目前的机械制造能力,暂时造不出来也很正常。

随着水力纺织工业的蓬勃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机械制造的水平,随着机械制造的能力也不断提高,飞轮这样复杂的部件,迟早是会制造出来的。

“对了,可以在座板那里加一个缓冲用的弹簧,减少反震。还有,轮子太硬了,可以考虑在轮子包一圈防震的材料。提高乘坐的舒适度。”李向东继续提出改进意见。

“弹簧?”罗新宇疑惑地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