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义军观众席上的黄忠

《明末义军观众席上的黄忠》

第168章 南征贵州3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李向东当即下令用千斤攻城炮轰击城墙。

“轰轰轰...”

十几斤重的实心铁球狠狠地砸在城墙上,碎石横飞,感觉整个城墙都颤动起来。

“不愧是千斤重炮,真他娘的猛啊。”许森感慨道。

李向东对千斤攻城炮的表现还算满意,只要对遵义城持续轰击下去,迟早会把城墙轰塌。

遵义城的城防只能算是一般,如果换成像成都、西安这样的坚城,千斤攻城炮估计很难啃得动。

西北军在用重炮轰击遵义城时,也同时分兵去攻打遵义附近的县城。

由于附近县城的兵力早已被明军抽调一空,大多集中在遵义城内,西北军轻松拿下遵义附近的仁怀、绥阳县、凤冈县、湄潭县、金沙县。

“轰隆...”一声巨响,遵义城的城墙经过十几天的轰击,终于坍塌了一大段城墙。

李向东当即下令停止大炮轰击,发起全面攻城。

经过几天的激烈厮杀,西北军终于冲进城内,明军守军急忙从南城门逃窜。

李向东当即让黄君浩的漠南骑兵一路追杀溃兵。

明军溃兵大多是步兵,很快就被西北军骑兵追上,没有及时投降的的溃兵基本上都死于马刀之下。

这一战下来,西北军抓获了2万3千多明军俘虏。

经过一番教育后,有1万8千俘虏自愿入西北军,全部打散分到军中。

至于那些不愿意加上西北军的俘虏以及明军军官,全部押送到四川劳动改造,修路、建水库,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李向东现在已经改变了原来的俘虏政策,不再一味地进行优待,对于没有及时开城投降的明军,直接送去劳动改造作为惩罚。

主要是现在修路、建水库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得不把主意打在明军俘虏身上。

西北军在遵义休整两天后,继续向贵阳进发。

一路上,西北军所经过的息烽县、开阳县、修文县纷纷主动开城投降,或是弃城逃跑。

李向东率领大军顺利到达贵阳城下。

叶有为也派人传来书信,他们那一路进展顺利,一路攻下了诸多州县,还拿下了毕节府,正在前往普安州(现六盘水)的路上。

李向东观察了一下贵阳城,虽说比不上西安和成都这样的大城,但比遵义城要坚固得多,这次带来的千斤重炮估计很难轰塌贵阳城的城墙。

看来以后还得造更大的攻城炮才行。

根据前段时间得到的情报,贵阳城中有4万守军,以目前的兵力很难攻下,即使侥幸能攻下,损失也会很大,李向东决定采用围困的方法对付贵阳这样的坚城。

于是李向东留下许森部、黄君浩部、千牛卫,www.youxs.org,监视贵阳城,不让粮草运进城内,亲自带领羽林卫、叶康成部,www.youxs.org。

先拿下贵阳附近的州县,再慢慢围攻贵阳。

www.youxs.org,当即用后膛炮轰击城门,但城门被明军用砖石封死,无法轰开。

李向东只得一边等待千斤攻城炮,一边打造攻城器械。

三天后,10门千斤攻城炮终于运到安顺城下。

李向东当即把10门千斤攻城炮一字排开,轰击城墙。

经过十来天攻城炮的轰击,眼看安顺城的城墙就要被轰塌的时候,安顺城守将刘镇国率1万守军向西北军投降。

李向东当即任命刘镇国为西北军参将,继续统领原麾下人马。

“大将军,附近州县的守军大都跟我很熟,我愿意前往招降。”刘镇国主动请缨。

“那太好了!那就有劳刘参将了。”李向东对于刘镇国的态度很满意,当即同意了他的请求。

李向东让李定国领羽林卫跟刘镇国一起前往招降安顺府附近的州府,自己亲领叶康成部往长顺县方向而去。

长顺县守军只有2千余人,但县令倒是很硬气,拒不投降。

李向东当即一边让人打造攻城器械,一边用攻城连续炮轰击城墙。

几天后,长顺县城墙崩塌,西北军一拥而入,占领长顺县,俘虏长顺县令高一方。

对于拒不投降的官员和将领,直接送到四川修路,能不能撑得住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拿下长顺县后,李向东领兵继续向惠水县进发。

与此同时,李定国和刘镇国这一路可谓进展顺利。

刘镇国凭借他在贵州多年的人脉,一路劝降了镇宁县、关岭县、普定县、织金县。

他们接下来的一站是纳雍县境内的水西宣慰司,俗称水西土司。

明朝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一般会设立宣慰司等机构进行统治,宣慰司是可世袭的官职,相当于一方诸侯,是当地的土皇帝。

在纳雍县城下,刘镇国照例向城内喊话。

不多时,城上探出一个头,喊道:“是刘大人啊?我家宣慰使大人说,跟您多年未见,还请进城叙话。”

刘镇国犹豫了一下说道:“还是让你家宣慰使大人出来说话吧!”

“宣慰使大人说了,如果大人真有诚意的话,还请入城面谈,不然请回吧!”城上之人说道。

“刘参将,小心有诈!”李定国提醒道。

“放心好了,我跟宣慰使大人有多年的交情,我不会有事的。”刘镇国自信满满地说道。

“那你要多加小心,如果谈不拢不要勉强。”李定国提醒道。

“嗯,这个我知道。”刘镇国点点头。

于是刘镇国便带着几个亲兵来到纳雍县城下,大声喊道“我是刘镇国,请开城门,我要入城跟宣慰使大人面谈。”

“请刘大人,先让大军后撤三里。”城上之人喊道。

刘镇国无奈便回头跟李定国说道:“宣慰使大人有些不放心,李大人,不如我们先按他们说的办。”

“那好吧!多加小心!”李定国无奈地说道。

刘镇国想了想又对身边的几个亲信将领说道:“我入城后,你们一切听李大人的安排。”

“遵命!”刘镇国的几个亲信将领纷纷领命。

于是李定国让大军后撤三里,同时加强戒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突然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