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义军观众席上的黄忠

《明末义军观众席上的黄忠》

第225章 拉拢大军师残部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军情司传回来消息,驻守在信阳一带的郝摇旗对于大华军的招降比较积极,但希望大华军能给他侯爵的待遇。

驻守在寿县、合肥的田见秀胃口更大,希望大华军能给他封王。

而驻守滁州的刘芳亮表示他不想归顺任何一方,只想与大华军结盟,共同对付清军。

其实李向东不是很愿意给手下将领封爵,现在封赏出去很容易,但以后要削藩就要大费周折了,而且一个国家贵族太多,对于财政是一种拖累。小说

李向东也知道光靠民族大义很难招揽这些前大顺军势力,而且现在清军为了招降各种势力动辄封侯封王,这些势力很有可能会被清军招揽过去。

李向东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给予有功之臣爵位。

爵位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种,世袭罔替就是爵位的传代时不降等级,亲王永远都是亲王,而世袭递降就是每次传代时都降一个等级,例如亲王传到第二代就变成公爵。

李向东要给功臣封赏的爵位就是世袭递降的并不封地,只有俸禄,更加具有象征性意义。

满清给外姓功臣的爵位,大多数也是世袭递减的。

李向东决定给所有总兵以上官职的将领和一品文职官员封为世袭递降的侯爵,以后再根据战功再行加封。

李向东以后也打算给自己的子孙封赏的爵位,也采用世袭递减、不封地的制度,免得到时候像明朝一样,王爷满地跑,需要供养的人员太多,给国家的财政造成极大的负担。

不过李向东又担心自己的后代没有爵位以后,会受穷,于是打算附加一条优待条例,所有功勋的后代,都有享受免费受教育的权利和优先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有了这教育优待条例,不至于让功勋的后代因为穷而无法接受教育,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向东也只能帮到这个份上了,如果这样他们还受穷,那就无话可说了。

李向东公布封爵制度之后,军中将领和官员都大受鼓舞,纷纷向李向东表忠心。

这样一来,李向东就可以对马大海、郝摇旗、田见秀、刘芳亮等人许以侯爵的爵位。

很快郝摇旗和刘芳亮都公开宣布归顺大华军,而田见秀却还在讨价还价,希望封赏他一个公爵。

但军情司得到了田见秀在秘密接洽清军人员的情报,而且有很大的可能会投靠清军。

“密切监视田见秀,只能给他总兵衔和侯爵的爵位,限期他在一个月内做出答复,不然就消灭他。”李向东冷冷地说道。

“是”吕宪政领命。

“传令官”

“在”

“通知郝摇旗、刘芳亮、叶有为各部做好进攻田见秀的准备。”

“遵命。”

刘芳亮部和郝摇旗部的驻军正好一东一西紧挨着田见秀,如果田见秀真的投靠清军,让他们马上进攻田见秀,作为他们加入大华军的一个考验。

而叶有为也已经从旅顺基地调回了淮安府。

旅顺基地的防务交给了马天佑,黄君浩、许森,以及在辽东新招募的辽东军团。

“陛下,清军对襄阳发动进攻了!”吕宪政向李向东汇报道。

“奇怪,清军在南阳一带并没有太多兵力,怎么会选择对襄阳发起进攻呢?”令李向东感到疑惑的是,襄阳的地理位置虽然十分重要,但从情报上显示,清军并没有做好进攻襄阳的准备。

“是啊!清军的举动地区有些出乎意料,按理说大顺旧将新附,清军应该会重点进攻淮河以南地区才是。”李岩也有些猜不透。

“不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让千牛卫去增援马大海的襄阳吧!”李向东的4卫禁军是名副其实的救火队友,哪里紧急就派往哪个地方。

“可是再把千牛卫调走,在您身边就只剩下羽林卫了。”李岩担心的说道。

“不要紧的,武昌不是前线,再说我已经传令给金吾卫让他们回武昌了。”李向东说道。

“都怪我上次指挥失利,损失了10万人马,不然我军现在也不至于这么被动。”李岩自责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你不要过于自责,我们要向前看。”李向东安慰道。

在野战中,大华军的火枪战术面对清军的清弓重箭并不占优,目前阶段大华军还处于守势。

“只要我们能尽快整合大顺军旧部,应该能扭转现在被动的局面。”李岩说道。

“看来以后要在大后方组建地方军,用于守备后方,把主力部队解放出来,投入到前线,这样我们就可以转守为攻了。”李向东突然提出一个想法。

所谓的地方军相当于后世的武警部队,由地方政府控制,专门用于打击土匪流寇,保境安民。

“那我们的财政就更加吃紧了。”李岩吃惊地说道。

“放心吧!现在各省秩序井然,农业生产已经步入正轨,工商业蓬勃发展,海外贸易利润丰厚,财政还撑得住。”李向东自信满满地说道。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大华军现在的领地有西北陕甘宁、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台湾、青海、漠南等十几个省,并且已经从战乱中慢慢恢复过来,开始源源不断地供应钱粮。

大华军名下的钢铁工坊、各大矿场、水泥工坊、玻璃工坊、纺织机械公司、水力纺纱公司、水力织布公司、自行车工坊、驿递公司、驿递钱庄、日用化妆品工坊、暖水瓶工坊,都步入正轨,也开始源源不断的产生巨额利润。

再加上海外贸易的兴起,为军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

大华军的财政开始慢慢好转起来。

“那就太好了。”李岩也知道建立地方军的意义重大。

不过地方军的建设周期比较长,现在暂时还指望不上。

清军对于襄阳的进攻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是试探的进攻了几次就停了下来,怎么看都像是佯攻,只是想吸引大华军的注意力而已。

而田见秀对于大华军的一个月限期似乎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仍然在跟大华军进行讨价还价,但有拖延时间的嫌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