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义军观众席上的黄忠

《明末义军观众席上的黄忠》

第237章 三丁抽一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几个仅剩下的几个科尔沁男丁活口被扭送到黄君浩的面前。

其中一个科尔沁俘虏用生硬的汉话说道:“饶了我吧!我是土谢图汗巴达礼济,满清太后是我妹妹,满清皇帝是我外甥,他们会出大价钱赎我的。”

“哦?你是巴达礼济?”黄君浩顿时来了兴趣。

“是的,我是巴达礼济,满清太后会用重金来赎我的。”巴达礼济仿佛是抓到了救命稻草。

“那好,我正想向你借你一样东西一用。”黄君浩一脸玩味地地说道。

“将军请说,只要是我有的,别说是一样,就是十样,一百样我都愿意。”巴达礼济一脸献媚地说道。

“那就借你项上人头一用。”黄君浩冷笑道。

“啊?”巴达礼济的笑容顿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惊恐。

“动手!”黄君浩冷冷地说道。

黄君浩的亲兵马上抽出马刀,手起刀落,巴达礼济的人头带着惊恐的表情滚落在草地上。

“把他的人头传给其他部落观看,告诉那些部落的首领,如果不愿意臣服于大华军,这就是他们的下场。”

黄君浩这是要拿巴达礼济的人头来一个“传首九边”,警告一下那些蒙古部落的首领,让他们在大华军和清军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很快蒙古各部落都收到了科尔沁部落被剿灭的消息,都人人自危起来。

当他们收到黄君浩让人送去的巴达礼济传首和警告信件,吓得魂飞魄散,纷纷派出使者向黄君浩表达臣服之意。

只有乌喇特部落迟迟没有派人来表示臣服。

“哈哈,总算还是有不愿意服软的,我喜欢,终于又可以大干一场了。”土默特部出身的骑兵参将巴特尔反而兴奋不已,不由自主地两眼放光。

黄君浩只得无奈地摇摇头,乌喇特部落自己要找死,就怨不得我了,于是他马上召集人马,直奔乌喇特部。

结果黄君浩部刚到乌喇特部,就有乌喇特部的人提着乌喇特首领的人头前来请罪。

“这是怎么回事?”事情变化得太快,把黄君浩都搞懵了。

“这个天杀老乌龟就因为他的女儿是多尔衮的侧福晋,就只顾着自己,不为全族的人利益考虑,所以我们把他杀了,特意向将军请降。”一位中年男子跪在地上请求道。

“做得好!快快请起!你们既然及时拨乱反正,有悔改之意,那我就接受你们的请降。”黄君浩满意地说道。

“谢将军!”中年男子感激涕零地说道。

黄君浩身后的巴特尔则是一脸不爽,好不容易有一次发财的机会,被你们给搅黄了。

等乌喇特部的人走后,巴特尔在一旁埋怨道:“这些部落真没骨气,这就臣服了,我们还没打过瘾呢!”

“放心好了,陛下向我透露过,等统一了中原,就要对吐蕃、西域、北方草原用兵,甚至还要一直打到贝尔加湖去,你还怕没仗打?”黄君浩没好气地说道。

“真的吗?那就太好了!”巴特尔听了一脸兴奋,接着又挠挠头问道,“不过那贝什么加湖在哪里啊?我怎么没听说过。”

“你没听说过的地方多了,听陛下说,那个贝尔加湖在极北之地,是世界上淡水量最多、深度最深的湖泊,古称北海。”黄君浩一脸向往的神情说道。

黄君浩见漠南东部的蒙古各部落都已臣服,于是就召集蒙古各部落首领来开会。

“既然各位都愿意弃暗投明投效我大华军,那就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你们的诚意。”黄君浩意味深长地说道。

众部落首领听了黄君浩的话心里一紧,该来的还是要来的,不出点血恐怕是过不了关了,不知道是要战马还是牛羊。

“敢问将军,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怎么我们的诚意啊!”巴林部首领一脸肉痛地问道。

“我大华军准备新组建三卫骑兵,人员就从你们各部中征调,三丁抽一,一个月内,你们就带你们部落的勇士集合。”黄君浩开门见山地说道。

按照李向东的指示,在征服漠南东部各蒙古部落以后,就从各部落中征调壮丁,新组建第4、5、6卫漠南骑兵,由禁军统领陈新茂任指挥官,领总兵衔。

“将军,我们各部落前一段时间才被满清征调过兵丁,现在恐怕没有这么多男丁了!还请将军明查。”巴林部首领惶恐地说道。

“是啊!我们各部男丁已经不多,不能再征调这么多男丁了,还请将军明察。”其他首领也纷纷附和道。

“难道清军可以征调你们的人,我大华军就不能征调了吗?”黄君浩顿时怒了,这帮家伙居然还敢讨价还价。

“再说了,我这是在给你们下达命令,而不是在跟你们商量。谁敢违抗命令,以谋逆罪论处。”黄君浩厉声喝道。

众首领吓得顿时不敢说话了。

一个月后,各部落按照三丁抽一的原则,把各部落的男丁都送到了黄君浩部营中。

黄君浩把这些男丁打散分配的各营中,漠南骑兵的规模从3卫扩大到6卫,约6万多人马。

从武昌赶过来的陈新茂,顺利的接手了漠南骑兵地4、5、6卫的指挥权。

陈新茂也带来了李向东的最新指示,整编完成后,陈新茂部到沈阳协防,黄君浩部到山海关协防,随时准备乘船前往山东开辟新的战场。

与此同时,在大华军扫平内蒙古草原的同时,江淮战场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经过一个多月的轰击,泸州城的四面城墙已经全部被轰塌,变得残破不堪,但叶有为也不急于进攻。

反而是调集更多的火炮,攻击城内的守军,力图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这样一来,泸州城内的守军就受不了了,在城内不光忍饥挨饿,还要整天被大炮轰击,一刻不得安宁。

在城中哪儿都不安全,指不定什么时候,一颗炮弹就会呼啸过来,提前去见长生天了。

清军主帅郑亲王吉尔哈朗也不甘心坐以待毙,组织清军进行了多次突围,但都被大华军犀利的火器打了回去。

大华军可是在城外构筑了好几道防御工事,就是不主动进攻,只用持续不断地用火炮进行轰击,慢慢地消耗城内守军的兵力,逼迫城中守军投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