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大明

《再创大明》

第二十七章 前往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孔府乃是大明文庙之祖,位于曲阜县城外十里,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前后九进的大院子,厅、堂、楼、轩具备,佣人、丫鬟无数,轮规格,比兖州府衙还要大的多。

此时已经是酉时,距孔公明去鲁王府已经过去了四个多时辰,大半天过去了,犹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孔府派出去的好几批探马,也丝毫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末时时分,孔府集结了全部军队,朱泰野则在做训话,而孔公明却已经不见了踪影。

经过一天的赶路,收到传令的兖州府官员几乎全都到了孔府,还有周边的青州府、东昌府、济南府等,能来的基本都来了,全都聚集在至圣殿,激烈的辩论着。

“张兄所言极是,那朱泰野只是鲁王七庶子,窃据王位,定为天下所不容!”

“周贤弟之言,愚兄不敢苟同。陛下亲信蓬莱郡王,天下皆知,而且他还诛灭了辽东之敌,俘获北元大汗,比之前赵中山王也不遑多让。依我之见,不如立去觐见,不然祸患无穷......”

“刘兄此言何意?那刘曜乃是匈奴人,灭晋做了皇帝。你是想说,朱泰野可做皇帝吗?”

被叫刘兄的人是济宁州同知州,名叫刘悦,被人这么问,也并不慌张,道:“陛下北狩,京师群龙无首,他也是太祖后裔,未尝不可也。”

一个声音突然厉声道:“闭嘴!无耻贼子,安敢在此饶舌!京师虽乱,却有郕王在朝摄政,又有孙太后监国,郕王殿下亦是宣宗之子,怎么也轮不到他一个鲁王庶子去继承大统!”这人叫孙顺义,是当朝孙太后的亲兄长,正统十三年就任兖州同知,在场的除了衍圣公外,他已经是整个殿中最大的官了。

众人一听到他说话,登时闭上了嘴。

孙顺义是昨晚听到通知的,当时也是面色大变。知府知道此事紧急,自己称病不出,却派他连夜去孔府商讨消息。

他走到刘悦面前,厉声道:“你也食大明俸禄,为何替他说话?莫非他贿赂王振时,你也分了一杯羹?”

朱泰野偷行海运,贿赂王振和皇帝,得了辽南三卫之事,天下皆知。尤其是山东各府,知道的更加清楚,早就有所不满,但上书的奏折全都石沉大海,加上他本就是皇族,众人知道王振把持朝政,只能是无可奈何。

此时众官员听他说的严厉,纷纷变色。

当事人刘悦却是不急不缓,面色平静道:“下官只是就事而言罢了。”

“你就的什么事,言的那门话?”孙顺义越发恼怒。

眼见着两边面对着面剑拔弩张,几乎要打起来时,当代衍圣公孔彦缙不得不出来和解了。他走到两人中间道:“你二人莫要争了,此时之紧要,莫过于商讨出一可行之法,争来争去又有何用?”

他今年已经四十有八,袭封衍圣公三十九年,德高望重,有他出面,孙顺义才不得不退了下去,却仍是怒视着刘悦。

刘悦面不改色,仍是一幅天塌下来也无所谓的样子。

“依我看,不如不闻不问,静等朝廷之令。”孔彦缙说出这话后,其他人面面相觑,全都沉默了下去。

对他孔府而言,谁做皇帝都是一样,反正都得拉拢他,但其他官员可就不一样了,站错了队,轻则无官可做,重则身死也是极有可能的。

孔彦缙见自己一句话让众人沉默,便道:“我也只是一说罢了,各位各抒己见,总要商讨出一个对策,回报朝廷才是......”

就在这时,忽然见得殿外一人急速而来,跑到了殿前四处张望。

孔彦缙认得这人是国公守卫夏子济,是他妻子夏氏的族弟,被他安排到孔府当了个千户。见他神情慌乱,仿佛大祸临头一样,往外走了几步,训斥道:“慌里慌张的,成何体统。”

夏子济满脸是汗也顾不得擦,看到他后大声道:“姐夫......”见他面色冷冽后,立刻换了称呼道:“公爷,不好了,两个时辰前,鲁王府一万多士兵从兖州城直奔孔府来了!”

“什么!”这下不仅孔彦缙,殿上众人也全都面色大变:“他们来干嘛?”

......

“干嘛?哼哼,你待会儿就知道了。”朱阳锦骑在马上,看着一旁孔公明惶恐的脸,哼了一声。

朱泰野给他安排了一匹温顺的小母马,稍微调教了两下后,便让他上马骑行。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朱阳锦都是第一次骑马,还是有点怕,在马上晃晃悠悠,搞的身下的辽东小母马也不耐烦起来,好几次都差点将他摔下去。好不容易稳定了下来,一人一马竟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情。

他坐在马鞍上往前看去,父亲朱泰野和妹妹同骑一马,稳步向前而行。

转过头去,数百骑兵在他后面,盔甲上反射着夕阳的红光。

在他们的身后,五千备倭军和王府右卫六千人紧随其后,连绵数里,一时竟看不到尽头。

旁边,一条大河缓缓流过,夕阳洒在河面,反射在众人脸上,将所有人的脸映的通红。

孔公明也骑着一匹马在他身边,只是脸色难看至极,时不时回头看一眼身后的军队,面色越发苍白起来。

两边的大道上,一些平民惊奇的看着这些人,已经过了中秋,他们身上穿的却仍是十分单薄,在晚风中瑟瑟发抖,一脸的疲惫,一点也看不出什么圣人之乡的样子。

朱泰野严令众军不得丝毫侵犯周边居民,因此在看到一名王府守卫踩到民田被罚后,这些人胆子大了起来,竟然一直跟着军队,想要看看热闹。朱泰野也没有空理会他们。

“这条河叫什么名字?”朱阳锦夹了一下马,往前到了朱泰野身边问道。

“沂河。”朱泰野紧紧抱住朱欣月,让她兴奋地左右四望同时,不让她掉下去。

“这就是沂河?”朱阳锦惊奇道:“我记得这里人挺多的,怎么现在这两边路上的人这么少啊,就这么点村庄。这里离府城也不远啊?而且我记得以前学的地理书上说过,沂河周围的平原土地肥沃,种的上的小麦很不错啊。”

“就是因为离府城不远,土地肥沃,所以才这么点人。”朱泰野叹了口气道:“王府占地时有发生,孔府里的人也不是什么善茬,这些百姓身处两地交界处,土地越肥,种出的粮食越多,反而越容易受到两边垂涎。东向一步沦为王府附庸,西进一里则变成孔府家奴,只能夹在其中艰难求生。此地往东两百里,便是沂蒙群山,西向两百里,北可至梁山泊,南可到微山湖。百姓被逼过甚后,便沦落为山匪水盗,留下来的反而越来越少了。”

朱阳锦听了这话,沉默不语,跟着军队垂直向沂河而行,不一会儿,就只能听到水声,看不到河面了。

“报!”一个士兵骑着马从对面飞奔到朱泰野面前,大声道:“将军,孔府就在前面两里处,此时已经紧闭大门。”

“嗯。”朱泰野点点头,挥手道:“再探。”

等探马退下后,朱阳锦又问道:“我记得孔府不是在城里吗,你当年还带我去旅游过呢,怎么跑到城外去了。”

“我们去的那个孔府是后来建的。正德年间,刘六、刘七造反,一把火烧了孔府。之后嘉靖皇帝重新修建,把孔府放到了曲阜城里保护起来,不过那都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朱泰野手拿着缰绳,抱着怀中兴奋的朱欣月道。

“那现在那个孔府里面有守卫吗?”

“有倒是有,不过也就只有不到一千人,不用担心。”朱泰野笑了一下。

这时,朱阳铸已经看到了孔府连片的建筑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