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第123章 谁将妙笔写风流?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谁将妙笔写风流?

“吾妻妙云亲启。”

“阅此信件,我应当在离开应天府的路上。”

“有此一行,诸多原因。伤及汝心,我心甚苦。”

“自回京之后,每每念及草原诸事,便深感愤怒,北人占我中华大地百年,倒行逆施,失君臣之道!使天下人心离叛。”

……

朱棡的信,写的很长。

基本上将他在那一日想要说的话全部写在了信里。

徐妙云先是羞怯。

随后逐渐开始心思凝重。

之后,她明白了朱棡为什么要带着一千人北上。

“国朝无力,国库空虚,若与民更始,恐要数年方才有再战之力!”

“然,扩廓帖木儿乃奇男子,能得父皇这般古今伟人所称赞,其能力绝对不言而喻。”

朱元璋听到这句话,心里也微微一沉。

这确实是他担忧的事情。

并且,信件里面,朱棡对于朱元璋的肯定,也让朱元璋心里十分自豪。

古今之伟人!

多么崇高的称呼!

这时候,在场所有人的心都有些凝重起来。

马皇后的神色也有些凄楚,眼眶开始泛红。

“还记得,当年北伐檄文之中所提: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北元残庭窜于塞外,贼心不死!唯恐数年后,再招兵买马,南下为祸!”

“届时,大明多年所耕于北地之良政,便如镜花水月,顷刻倒覆。”

“念及此,余心甚痛!我中华子民血汗堆砌而成的果实,岂可容忍北元狼庭肆意践踏?如今北元气数不定,当是出兵良机!”

“若是能直捣狼庭,则天下可定!大明江山百年内稳如泰山!”

“机会稍纵即逝,身为大明藩王,得百姓供养,皇恩恩典,岂可郁郁久居宫殿之中?不思进取,碌碌而为,有负天下臣民所望!”

“遂决定出兵,此行出兵仓促,但准备充分。”

“唯有三件事。”

念到这里,马皇后的眼睛已经朦胧一片。

一旁的徐辉祖更是大受震撼!

晋王!

真乃英雄乎!

朱元璋的眼眶更是泛红,此情此景,就算是作为铁血君王,也不免被自己儿子的民族大义所震撼!

朱元璋以手握拳,擂桌痛呼:“吾儿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朱标上前,搀扶住了马皇后有些不稳的身体,也悲痛的道:“孤不及晋王之仁德,不及啊!”

朱棣更是瘫坐在地。

一想到之前朱元璋跟他说的话,朱棣就眼神呆滞的看着不远处,随即喃喃道:“三哥,你这让我怎么学啊?”

马皇后强撑着身体站起来,看着信件上面的字。

这时候,泪滴忍不住的滴落在了那本册子上。

当娘的,只希望自己儿子好好的,什么大义,什么功德,那都是后说!哪个当娘的愿意让自己儿子脑袋别在腰上去打仗?

若不是山河将倾,当娘的怎么可能舍得?

马皇后哽咽,一时间竟是发不出声音。

这时候,徐妙云上前握住了马皇后的手。

这个被原本被‘抛弃’的女子,此时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般。

徐妙云接过册子,她站起来。

那一刻,她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第一,父皇得知此事,必大发雷霆之怒。他性子火爆,此事若是直接告知他,怕是出征之人会换作他人,可此事交给别人,我放心不下。”

“你看到这里,即刻准备进宫安抚父皇和母后。”

“母后身体微恙,此事当缓缓叙述,不能过急,最好命太医院准备一些安神的汤药,母后服下之后再说。”

“父皇那边,只需要让他看过这封信,他应该能够体会我的用意!这其中的战略意义,父皇应该知晓。”

“其二,之前说过的商号的事情,写在册子后面。具体的人员跟操作的流程也都在,你看过之后去找李景隆,铺子已经准备好了,你留着挣点体己钱。”

“其三……。”

徐妙云没有继续念下去。

因为她也一下子哽咽了。

“丫头……。”朱元璋此时也知道,第三点,肯定是关于婚事的事情。

徐妙云回过神来,手背放在唇边,眼泪止不住的往外冒。

那双泛红充血的眸子,此时显得无比凄楚!

那是一双任何人看了都会心碎的眸子。

徐妙云缓缓蹲下去。

她……念不出来。

马皇后此时闭上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