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祯绝不上吊朱由检多尔衮

《我崇祯绝不上吊朱由检多尔衮》

第495章 道路漫漫,人力可以定天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一头毛茸茸短发,配上后脑勺上,两根牙签粗的小发辫。

又失去了帽子的遮挡,当真是丑到家了。

再加上那哭丧着的脸,只让人恨不得将他提起来爆捶一顿。

“老四啊,不是我没侦查,而是昨天我派出去侦查的士卒,彻夜未归。

今日一早,我就急忙再次派人侦查,谁知道又是肉包子打狗。

待到今日上午,才得到了准确的消息,说是内黄已经在昨晚被明军攻占了……”

尚可爱也很委屈。

军中斥候,还有个名字叫做“夜不收”。

只听名字,就知道斥候夜间不归,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的一切操作,都是严格按照规定来的啊!

一大早,他就赶紧派人再次侦查,这才得到了内黄失陷的消息。

这不能怪他失职啊!

要怪,只能怪明军攻城的速度太快了!

“你!”

尚可喜恨不得将他打死。

若不是骂了他就是骂自己,尚可喜真恨不得大骂他祖宗十八代。

这都什么时候了?

这时候有个风吹草动,你就要赶紧想想——是不是有了最坏的局面啊!

哪里还能容你隔了夜!

尚可喜气的胸膛起伏不定。

若不是这是自己亲哥哥,真想锤死他!

“呼哧!”

“呼哧!”

尚可喜极力控制着恼怒。

亲生的哥哥,亲生的哥哥!

骂了他妈,就是再骂自己老母亲……

祖泽溥趁机分开两人,开口道:

“智顺王,而今之计,我们必须立刻进据开州城内,然后打通北上的通道!”

丧了自家最大权力来源的祖泽溥,已经从恼恨中走了出来。

他明白,若是再失利,祖家就真的完了!

万幸的是,父亲祖大寿,也是正黄旗汉军旗的总兵之一。

这一次,只要有了功劳,旗主的位置,该是跑不掉的。

最起码,祖家这么多年的付出,朝廷必须要掂量一下。

若是祖家真的一落千丈……

必然会对满洲的统治,造成恶劣的影响的。

试想一下,就连帮助满洲几十年的祖家,都落了这等下场,还有谁敢帮助清廷呢?

眼见祖泽溥都这么说了,尚可喜就坡下驴,放过了自家二哥。

他皱眉道:

“贤侄,你看这样可好,你带着骑兵,速度快。

你来拖住马岱,我立刻返身北上,进据开州城。

兵贵神速啊!

只要开州在手,咱们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到时候,你立刻就能撤回来!”

“王爷此言差矣!”

祖泽溥眼神一冷:

这老东西,竟然要自己给他断后?

心中明镜一般,祖泽溥却笑道:

“开州就在清丰城南,若是被明军占据,你我可就完了!

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在明军之前,抢占开州城啊!

王爷您看:

我部都是骑兵,速度快,正是夺城的最佳人选!

因此,还是我北上的好。”

祖泽溥怎能不知尚可喜安的什么心!

不待尚可喜拒绝,他就继续道:

“清丰城还没有被明军拿下,这个有利局面,咱们必须要握住了!

因此,我会留下一部据守开州城,然后立刻北上支持清丰城。

只要抢在明军拿下清丰城之前到达,咱们后路可就无忧了!

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啊!

若不然,被明军钻了空子,摄政王主子爷追究下来,咱们都逃不脱吃挂落。”

尚可喜噎住了。

明知断后是个坑,然而,他却找不到话语来反驳祖泽溥。

狗东西!

祖家的老二也不是好货!

这厮,一肚子坏水啊!

竟然让你大爷留下来挡枪子……

尚可喜心里骂个不停,脸上却做出了恍然大悟状:

“也是,贤侄所言才是正理,是叔父我糊涂了!”

尚可喜重重的咬在“贤侄”、“叔父”这两个字眼上。

哪怕吃了亏,也要在别处占了个便宜……

……

马岱手持望远镜,见到清军分兵,顿时大喜。

一边的邵宗元,却是已经放下了望远镜。

他朗笑道:

“看来,张将军处成了!”

清军急着后退,这说明张罗辅已经完成了战略目标啊!

马岱将望远镜交给亲兵队长马鹏,哈哈一笑:

“等他们再走远点,咱们上去咬一口狠的!”

他可是看得分明,那尚可喜的手上,竟然有十几门火炮。

若是夺了这些火炮,尚可喜就必死无疑了!

邵宗元笑了:

“咱们还不能动,不要惊扰到了他们。

此地离开州还有三十里。

尚可喜拖着火炮朝回赶,最少需要整整一天时间。

待到他走了一半,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咱们再出动!”

……

张罗辅、马岱两人,正在大名府与尚可喜纠缠。

而武关城外,却走出了一行打着使节旗帜的行人。

此行不是别人,正是李自成派往汉都的宋献策一行。

前几天,张儒士调任武关县令。

此时,他亲自将宋献策送出城外。

“宋先生,武关朝南的这条商於古道,正在大修建。

陛下调动两百万民夫,开拓这条自古就难行的古道。

先生接下来的行程内,会遇上一处处爆点,可要万万听从了当地军卒的指挥。”

张儒士指着前方的崇山峻岭,道:

“你看,到处都是石头山,放了炮后,飞崩的岩石砸死人,实在是太常见了,稍有不小心,就要遗恨当场,先生万万不可逞强。”

他话音刚落,脚下就晃动了几下。

就仿佛地震了一般。

宋献策一行正要躲避,却见张儒士等人毫不慌张。

少倾,前方的山道内,才传来了一声隐约可闻的轰鸣。

宋献策愣住了:

“皇帝可是以火药开路?”

张儒士苦笑:

“先生也知道,这条道路委实太难,每次运输给贵方的物资,都要耗费无尽民力。

就算陛下广派民夫,堆积在武关的货物,依旧难以转运。

正巧境内百姓无有吃食,只能依靠官府救济度日。

于是,陛下就调派他们做事,即开拓了道路的同时,也好让百姓积攒点家业。”

张儒士解释了一番。

宋献策变了脸色:

“单单依靠救济,百姓何时才能有了遮身避寒之所,有了充肚免饥之物啊!”

“大皇帝此举,实乃善政也!”

远方的道路上,传来了一阵整齐的歌谣声:

“莫言道路艰又险,须知人力能胜天!

一锄一锨排千难,平地高楼在眼前。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