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绣(重生)

《闺中绣(重生)》

第 86 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王怡宁一言难尽看着高詹, 下淌,肩宽背厚,腹肌垒垒, 双目熠亮坚毅, 是一副年轻蓬勃的身子, 王怡宁当然知道是什么缘故, 只是比起那份不痛快, 都没有女人。

这份厚意。

原以为二人不过是男欢女爱, 高詹不甘,索性便痛痛快快要一场,谁也不亏。

只显超出她的预料, 他娶过妻,年纪也不小了, 鬟,然而高詹始终为她守身如玉。

这份沉甸甸的爱骤然压得王怡宁喘不过气来。

她自责,懊恼, 一时后悔让他上床来。

见她久久没有答复, 高詹眼底懊恼更甚,

“怡宁....”

王怡宁心情复杂一时不知该如何跟他说。

高詹却是搂着她双肩问, “我是不是让你失望了?”

王怡宁僵硬地摇头,“不是的, 男人头回都是这样的。”

高詹心里得到了安抚,只是面上尴尬更甚,不过高世子还是高世子, 不可能轻易放弃,

“那咱们再试一试?”

王怡宁犹豫了,诚然身子里那股火被挑起, 她这会儿也很难受,试一试是无妨的,只是高詹的深情令她倍感压力,她怕给不了他任何允诺,最终不过是伤害他,便犹豫着道,

“夜深,这种事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或许今晚不是个好时候。”

也不能一下子把人拒绝得彻底,以防高詹在那事上受到打击。www.qixinyuan.com.cn 米妮小说网

高詹却看出王怡宁的迟疑,他面色立即拉下,眼底的亢奋与懊恼也被凝重给取代,

“你是不是打退堂鼓了?”

“不是,我的意思是......”

“你别狡辩,王怡宁我告诉你,从你让我上榻,我高詹就没打算下去过...”

王怡宁:“......”

脾气很快就上来了。

“那我也告诉你,我一辈子不嫁你,你想清楚,咱们随时都可能断。”

高詹看着她冷情冷性的模样,气得牙关一咬,将那软糯的身子往怀里一抱,让她坐在他身上,冷冷吐出三字,“我知道。”

王怡宁又感受到那贲然的嚣张,面色一点点爬红,

罢了,是他自找的,她又何必觉得负罪。

“你别后悔。”

“我高詹的人生没有后悔二字,我任何时候都清醒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做什么...”随着一字一句咬出,人已重新被他推倒在床。

纤细的手骨轻轻扣在床沿,骨节分明慢慢蜷起又轻抖着伸展开,一只宽大的手掌掠过来抓住那雪白的柔荑将之牢牢实实按在头顶,王怡宁这会儿感受到了武将与文臣的区别。

那种该死的掌控力。

再好的男人在这个时候也有那么一点劣根性,他额汗淋漓沉声问她,

“我比他怎么样?”

王怡宁气得瞪了他一眼,俏脸殷红如同熟透的果儿,什么话都没说。

高詹冷笑,看着那张朝思暮想的脸,看着她像果儿似的爆出绵密的汁。

大年初一。

天蒙蒙亮,王国公府上下陆陆续续聚到清晖殿请安。

没有喧嚣的锣鼓,这个年过得格外安静,一家人井然有序坐在殿内等着长公主和国公爷。

四太太昨晚忙到深夜,晨起又去厨房张罗早膳,这会儿人还在打哈欠,着实尝到了当家的苦,对着一贯游刃有余的三太太心里多了几分敬佩。

四爷王书同瞥见身侧的五爷王书煦神色不济,不由问道,

“五弟怎么这般兴致缺缺的?”

王书煦蓦然回神,“没有,我只是...想起昨夜看得一卷书,仿佛注解有误..”

三爷王书旷在一旁笑嘻嘻低声道,“我看五弟是恼汉王身故,连累五弟新婚不得燕尔。”

王书煦俊脸微红,不自在道,“没有的事。”

成婚第二日汉王去世,紧接着皇帝下旨民间禁乐,可谓是给新婚的小夫妻泼了一盆冷水。

王书同脸皮没王书旷那般厚,轻轻推了推兄长示意他慎言。

王书淮夫妇来得较晚,谢云初牵着珂姐儿跟在王书淮身后进了大殿。

珝哥儿睡得正香,王书淮将身上的大氅裹着他给他遮风。

孩子们起得太早,均有些无精打采,个个腻歪在父母怀里撒娇。

珂姐儿揉着眼进了殿,待谢云初坐下,便爬至她怀里,趴在她肩头补眠,林哥儿和眉姐儿乖巧地倚着苗氏身边,玥哥儿还小睁着一双大眼睛四处瞧,唯独瑄哥儿精力旺盛,一溜烟从窦可灵手里滑脱,溜达去了,害得窦可灵跟在他身后追,生怕他碰着什么不该碰的。

很快窦可灵累得气喘吁吁,过来将闲谈的丈夫扯起身,让他去看孩子。

苗氏指着对面的王书淮跟丈夫道,

“瞧见没,二弟身居高位,回了府不照样帮着看孩子,爷平日清闲得很,却不肯抽个闲陪陪孩子。”

大爷王书照讪讪笑了笑,“书淮就不是寻常的男人,你别拿我跟他比。”

“我没拿你跟他比,爷少花了功夫在小妾那,多陪陪孩子读书习画,怕将来孩子还能记着一些好。”

王书照不说话了。

不一会,大太太跟二太太陪着长公主先出来,大家连忙起身请安。

看得出来二太太姜氏神色憔悴,这一段时日吃了不少苦。

少顷国公爷也到了,夫妻二人坐在最上方的紫檀罗汉床,面前搁着一条长几,摆满了今日给晚辈们的赏赐,所有赏赐用一个精致的景泰蓝描金锦盒装着,看起来十分富丽堂皇。

晚辈们依次磕头拜年。

长公主给大家的红包都很丰厚。

老爷太太们各人包了一千两银票。

少爷奶奶们各人五百两。

到了底下哥儿姐儿,便是每人一块小小的金元宝。

这些金元宝是宫廷御制,值钱不说,还极有收藏价值。

长公主出手一向阔绰,晚辈们感恩戴德。

大年初一,谁都讲究个忌讳,长公主亦然,这一日对着晚辈们都露出了笑容。

待拜年结束,国公爷看着比平日要温和的妻子,忽然掏出一个大大的红色绢封,

“这是我给殿下的新年红包,祝殿下新年事事如意。”

长公主讶然地看着丈夫,颇有几分动容,“那就多谢国公爷了,说来,自父皇和母后过世,我还不曾得过红包呢。”

一眨眼过去了几十年。

国公爷面上始终挂着笑,“殿下瞧瞧是什么?”

长公主本不想当着晚辈们的面拆封,既然国公爷开了口,也没拂了他的意思,亲自用长长的玳瑁护甲将封口划开,

里面是一块极薄的昆仑玉,玉色浓糯如同凝脂一般化不开,白皙沉润,约有手掌长,半个掌心宽,玉片上刻着一穿着宫装的明致女子,只见她梳着高高的凌云髻,身穿襦裙,肩披长帛,雍容而大气,玉尾还缀着流苏,编的精致的玉米结。

如果长公主没记错,该是她刚嫁给国公爷时的模样,心中有轻轻的涟漪在荡,长公主面上不动声色,只看了一眼,并未拿出来,而是问国公爷,

“这可以做什么用?”

国公爷笑道,“殿下看文书奏折时,便可将至搁在上头,也可称之为书签。”

长公主明白了。

底下六少爷王书业又多嘴了,

“祖父是盼着祖母批阅奏折时,时刻想念着祖父。”

国公爷这回不自在地笑出声,往王书业眉心遥遥指了指,大家伙都给逗笑了。

就连一贯端肃的长公主唇角也扬了扬。

见气氛正好,四太太起身吩咐摆膳,用了膳食,大家也都没散,环绕长公主和国公爷膝下承欢,

长公主看一会儿喧闹的孩子,忽然问朝云,“书房里可还有未看的折子?”

她虽出宫,皇帝却着人将一些折子送来王府给长公主过目。

这对兄妹自来一块长大,又是一母同胞,皇帝对长公主信任磐石不移。

国公爷在一旁听了,立即打断她,

“殿下,今日就歇一日吧,咱们也都上了年纪,这样的天伦之乐过一日少一日,折子一日不看不打紧。”

长公主难得好脾气地应承了他,“就听你的。”

有了国公爷做示范,底下四老爷最先给妻子示好,将自个儿那个红包偷偷塞给了妻子,四太太接在怀里,温声道,“在我这儿,跟在你手里没甚区别,你花银子时我何尝短过你的。”

大太太可不敢跟丈夫要什么,看到了四太太夫妇悄声耳语,也不敢往大老爷那边瞄,大老爷被打了二十板子,直到除夕方露面,这会儿屁股还疼着,心情算不上多么好,不过今日氛围好,念着大太太夙兴夜寐不辞劳苦操持后宅,也难得从那红包里掏出五百两银票塞了她袖兜里,

大太太满脸讶异,甚至一副受宠若惊,“爷花银子的地儿多,给我作甚?”她惶恐不敢接。

大老爷不喜妻子小家子作派,嗔了一眼,“给你你便收着。”

大太太不说话了。

姜氏最近每日晨昏定省,人都快脱了一层皮,对着二老爷递过来的红包,连看一眼的心思都没有,二老爷轻轻往妻子袖兜里一塞,转身抱孙儿去了。

四位老爷中,最端着的要属三老爷,将其他兄弟的举动收在眼底,面上就不自在了,他抖了抖绣袍里的红包,朝身旁的妻子看了一眼,三太太目光落在那群孩子身上,面带柔和。

娶了媳妇便盼着孙儿。

三老爷轻轻咳了咳嗓,悄悄将红包往妻子手背一戳,三太太被戳疼了,惊讶地看了丈夫一眼,目光随后落在那红封上,眼眶微微湿润。

这样的场景也就年轻时有过吧,后来他有了小妾,体己银子不再往她这儿搁。

三太太笑了笑,将红包接过来,悄悄将里面的银票塞入三老爷袖筒里,拿着那个红封,

“老爷心意妾身领了,老爷因妾身得罪了长公主,手头也紧,这银子您留着,红包我收着。”

三老爷看着妻子温婉的笑容,沉默了。

三太太没看他,继续往孩子堆望去。

六爷王书业着人在地上铺了一层席子,带着眉姐儿,林哥儿和瑄哥儿几个大的在席子上玩他新学的博戏,珂姐儿好奇地站在一旁看。

玥哥儿性子憨,刚学会走路,无人跟他玩,许时薇便牵着他送到珂姐儿跟前,

“珂儿,你捎弟弟一块玩好吗?”

珂姐儿想了想,一本正经指着远处还坐在父母怀里的珝哥儿,

“我有弟弟。”

许时薇一时语塞,“玥哥儿也是你弟弟,他可以给你作伴。”

珂姐儿看着比自己还矮一个头的玥哥儿,露出嫌弃,

“他不会跑,我要玩猫捉老鼠。”

许时薇想哭,后来干脆塞了一把糖果给珂姐儿。

没有孩子能抗拒糖果的诱惑,珂姐儿很快跟玥哥儿一道坐在席子上玩糖果。

谢云初看到这一幕,猛地想起前世的谢云秀,孩子都爱吃糖果,谢云初怕珂姐儿长蛀牙,不许她吃,孩子自然觉着母亲严肃,而那谢云秀便逮着这一点,总是偷偷拿糖果讨好珂姐儿和珝哥儿。

孩子小,哪里懂得辨别奸伪,久而久之就都觉着小姨好。

不一会珂姐儿玩累了,回母亲这儿讨茶喝,谢云初适时将她抱在怀里,

“你方才拿四婶婶的糖果吃了?”

小珂儿认真点头,

“珂儿,娘亲告诉你,没有经过娘亲的准许,你不能拿旁人的东西。”

珂姐儿不懂。

谢云初解释道,“咱们后巷子里曾有个姐姐,就因一位小姨给她捎了糖果吃,她最后被人骗走了,再也没有爹爹和娘亲了。”

珂姐儿吓蒙了,一听说没了娘亲,她一头扎在谢云初怀里,“要娘,要娘...”

谢云初抚着她的背,“乖,不怕,以后谁给你吃的玩的,你都来告诉娘亲好不好?”

珂姐儿摇头,亮晶晶的泪珠在眼眶打转,她不要吃的,她要娘。

谢云初怕吓坏了她,从身侧高几上的果盘里,挑出一块纸包的糖果,亲自拨开塞到珂姐儿嘴里,

“珂儿想要什么,跟娘亲说,娘亲会给,但是不能跟外人要。”

珂姐儿嚼着糖,认真点了头。

晚辈们一直在清晖殿闹到午后方离开,午后邻里街坊并文武官员来府上给国公爷和长公主拜年,禁炮竹鼓乐,却不禁人情走动。

王家的少爷也去各姻亲之家拜年。

谢云初回到春景堂,将今日收的红包放好,折出来看见王书淮抱着珝哥儿坐在炕床上,露出讶色,“二爷不出门吗?”

王书淮深深看着她,“今日不出门。”斜阳透过五彩的琉璃窗投进光芒,在她面容交织出一片瑰艳的光晕,她瓷白的肌肤如同泛着釉彩。

谢云初也没多问,王书淮做什么都有自己的谋划,谢云初又何必去操心。

从他怀里接过熟睡的珝哥儿,送去西梢间,珂姐儿起得早,早跟着乳娘去厢房睡去了。

谢云初回到东次间时,发现王书淮竟然将厚厚的撒花帘给掩上了,屋子里一片昏暗。

“二爷做什么?”

话还未说完,高大的身影迈过来,二话不说打横将她抱起,径直去了内室。

谢云初在他身上扑腾,往他胸口敲了两拳,“王书淮,你如今是正儿八经的户部侍郎,今日必有属官来府上拜年,你不出门拜年便罢,好歹也去书房宴客...”

王书淮轻车熟路堵住了她的嘴。

昨夜那股子火憋了到现在,王书淮不打算放过她。

谢云初被他扔去床榻,王书淮挺拔地立在塌前,俊美的面容纹丝不动,像个盯着猎物的猎人,慢条斯理解开衣带上了塌。

王书淮越平静,越像一头蛰伏的狼,谢云初立即转身往角落里躲,王书淮信手握住那雪白的玉足,将她拖入怀里,最后扶住那截盈盈可握的小蛮腰。

交缠的呼吸在这狭小的空间内升腾出一片潮气。

冬阳昳丽,一点点破开编织的窗帘漏出破碎的光。

外头的喧嚣跟里面的糜艳刺激形成鲜明对比。

偷得余生片刻欢。

接下来便是去各府吃年酒。

江澄自从知晓乔芝韵与谢云初的真实身份,对着王书淮就跟看自己女婿似的,问过乔芝韵后,给谢云初夫妇准备的新年贺礼,不输给林希玥和江采如。

谢云初经历过怀孕生子的苦,对着乔氏心情又多了一层复杂,拒绝了江南总督府宴请,却还是回了一份礼过去。

初二这一日,江南总督府贵客如云,这是林希玥和江采如大婚后第一个新年,依照通俗的规矩得热热闹闹办一场陪郎宴,故而今日江澄请了不少姻亲故旧,林希玥带着新婚妻子来到岳父家,顶着一张绝艳的脸游刃有余应酬,而江采如呢,哆哆嗦嗦回了后院,见着乔芝韵也不言不语。

自上回乔芝韵打了江采如一巴掌,母女俩的关系几乎降至冰点,乔芝韵见她神色恹恹,没有往日半分光彩,还是关心道,

“这是怎么了?姑爷待你不好?”

江采如猛地摇头,眼底甚至还闪过一丝惊慌,“没有,他很好...”

林希玥警告过她,江采如不敢违拗他的意思。

片刻,江采灵也回来了,趁着她们姐妹说话的空档,乔芝韵唤来江采如的贴身女婢,

“姑爷跟姑娘之间是怎么回事?”

奴婢含着泪道,“大婚之夜出了那样的事,姑娘心里不高兴,跟姑爷吵了一架,小夫妻闹了别扭,至今还没圆房呢。”

乔芝韵闻言一个头两个头,她这个人最不惯操心这些,左右是江采如自个儿挑选的人,乔芝韵也无话可说,再者,人家还有嫡亲的姐姐和父亲做主,她又何必去凑热闹,遂丢下不管。

十五闹过元宵,这个年便过完了。

元宵这一日立春,春雨绵绵,谢云初和王书淮就在自个儿院子里赏花灯。

王书淮亲自画了一幅绢画,又用竹篾子折成一个规整的四角灯笼赠给她,画面极是素雅,只有寥寥一盏橘灯,一美人在灯下仰望,再有一素裳男子隔着远远一段距离望着这边,其余均是留白。

不得不说,王书淮此人是天纵之才,随意几笔能将人的情愁神态勾勒得惟妙惟肖。

画上的她神情舒展,怡然自得,倒是很衬她现在的心境。

而他呢,一袭白衫,默默在远处孑然而立。

谢云初看着这幅画颇觉脸热,这人什么意思,埋怨她么?

这幅画画的太好,谢云初没舍得扔。

“收去梢间。”她吩咐春祺。

王书淮不肯,“挂去内室。”

谢云初瞪了他一眼,朝春祺使眼色。

春祺当然听谢云初的。

正月十六,开衙复印,沉寂了半月的朝堂很快风起云涌。

长公主终于在十六回宫,正式接管汉王与太子一案,

太子这次出了大丑,心中一直耿耿于怀,高国公入宫给太子拜年时,便提出一计,

“长公主这回明显没能站在殿下这边,既然这个人不能为殿下所用,便不能留着她继续把持朝政,殿下,您别忘了,一宫可不容二主,您想一想,换做寻常人家,后宅有一小姑子日日插手家务,那当家主母能高兴么?皇宫亦然,皇后娘娘这么多年表面跟长公主相处甚欢,心里指不定多怨恨呢,您听我的,带着太子妃给娘娘请安时,想法子联络娘娘,一道将长公主彻底赶出皇宫。”

太子深以为然,开年这半月,日日去给皇后请安,还吩咐太子妃亲自给皇后做糕点,侍奉左右。

只是长公主何等人物,她自幼在皇宫长大,哪个宫殿养了几盆花她都了如指掌。

皇后与太子之间的往来瞒不过她。

长公主先下手为强,于正月二十这一日,着一侍卫乔装潜入长春宫刺杀,行刺不成,为长公主身边的女护卫给拿下,再请来皇帝审问,一审得知那人承太子授意,皇帝雷霆大怒。

紧接着,以副都御史王章为首的朝官上书,以太子失德为由,请求废太子。

太子上回在郊祀失禁的事已在京城传开,又有这回刺杀长公主的案子为佐,名声败落。

真正站出来替他说话的不多,当朝首辅戚阁老因汉王身陨一事急火攻心病倒,内阁由次辅兵部尚书齐镇做主,齐镇是个耿直的老臣,只道太子在祭坛失禁,有辱神明,视为不详,支持了这一提议。

至三月,今年春季雨水少,明间有太子失德至五谷不丰的传言,皇帝再是不作犹豫,下诏废太子,将太子改封乾王,迁回凤阳老家守陵。

离京那一日,高詹出城送姐姐姐夫,那太子妃抱着稚嫩的孩儿立在晚风中笑,

“总算是离了这个尔虞我诈的旋涡,往后我们娘俩也能过太平日子。”

太子离京后,长公主彻底调查流民截杀太子一案,剑指幕后主使信王朱昀。

朱昀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回了京城。

深夜的信王府万籁俱静,独书房还燃着通明的灯火。

朱昀一身玄色常服端坐案后,给西北边关的心腹写信,写完,暗卫接过信笺去送信,朱昀将笔头一扔,懒懒地往背搭上一靠,望着对面一面色儒雅的中年男子,

“成玄先生,长公主殿下手眼通天,我若夺太子位,必须除掉她,先生可有妙计?”

那峨冠博带的中年男子捋了捋胡须,沉吟道,

“想杀长公主难,眼下没有机会,但要斩她的羽翼倒是可以的。”

信王慢慢直起腰身,端坐如山问,“先生何意?”

成玄咧起唇角幽幽一笑,

“琅琊王氏南渡北归,享誉四海,甚至曾有人言‘得王家者得天下’,你以为当年先皇后为何赐死王老夫人,逼着王国公娶长公主?先皇后不敢得罪王家,只能用这种方式,将王家牢牢绑在自己的船上。”

“琅琊王赫,胸怀大志,霁月风光,此人智渊若海,是王家的定海神针,是朝中柱石,更是长公主的后盾,若是能斩断长公主与王赫之间的关联,殿下大业成了一半。”

信王眯了眯眼,“本王何尝不想,只是那长公主跟王赫孕育了三个孩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母慈子孝,原先我甚至想法子离间王书淮和长公主,让其内斗,可如今祖孙俩握手言和,汉王的事有王书淮一笔,长公主替他瞒的严严实实,如今一股脑子冲我来。”

成玄先生含笑摇头,

“非也,你不懂长公主与国公爷之间的渊源,你等着,老夫给殿下谋一策,必定叫这对夫妇现出原形。”

四月初一,朔望大朝,皇帝携长公主登阶入殿,并当庭下旨,若再有言牝鸡司晨者诛九族,进一步巩固了这位摄政长公主的地位。

但就在朝议快结束时,负责看管登闻鼓的御史上报,

“陛下,有人状告王国公府私藏前朝末帝宝库,恳请陛下查抄王家,寻出宝藏,充实国库。”

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视线不由在长公主与王书淮之间流转。

年轻矜贵的户部侍郎,神色从容,如青松一般岿然不动。

而长公主更是沉穆不语,

皇帝深深看了一眼长公主。

兄妹俩都知道,所谓的末帝宝藏不过是先皇后为了给王家施压,弄出的幌子,而皇家一直苦苦追寻的正是那份晋宁帝的遗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