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绣(重生)

《闺中绣(重生)》

第 99 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王书淮声调并不高, 带着三分期许,

,微愣住。

撒撒娇这存在过, 幼时看着妹妹谢云秀跟陆姨娘撒娇, 或谢云霜跟李姨娘撒娇, 她也曾生过几分艳羡, 随子, 或是一起围炉看书, 或是一道弄些果子花生吃,将那些渴望为人知处。

成夫,连与他说话尚且要斟酌再三, 遑论撒娇使性子。

谢云初两辈子都不曾这样过。

她不需要,也不习惯。

她双手交叠在腹前绞着那方手帕, 轻声道,

“我吃多了,消消食, 这路我走了不知多少回, 你牵着我便好。”

若她这会儿累得走不动路,让王书淮背一背也无妨, 她刚用晚膳,压根不需要的。

王书淮无奈, 起身牵住她的手,缓慢往下。

秋风跟凉水似的拍打在面颊,谢云初被他握着, 不觉得冷,她侧眸看向王书淮,王书淮眉目倾垂, 一路沉默,看得出来他神色有些低落。

谢云初转念叹了一声,她倒也不是不愿,她实在是不习惯那么做,甚至也不知道该要怎么做。

“这样挺矫情的,咱们夫妻之间不需要这些。”她甚至觉得王书淮有些无理取闹。

王书淮脚步顿住,长廊悬挂着的灯盏绰绰约约洒下一片清晖,印在他眼底如同深澜荡漾,他凝着谢云初,心里滋味难辨,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凭着本能弯下腰,张开长臂将谢云初打横给抱起。www.qixinyuan.com.cn 米妮小说网

谢云初没料到他突然发力,下意识往四周扫去,随行的两个丫鬟抿着嘴垂眸跟在身后,齐伟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夜里风大,其他管事仆从均不见踪影。

谢云初任由他抱了。

轻轻埋在他肩头也不跟他说话。

到了山门口,对面是贡院,人烟不绝,至晚不休,谢云初说什么不许王书淮抱着她出门,王书淮也不好拗了她的意思,便将人搁下来。

谢云初指着有些发皱的裙摆瞪了他一眼,这一眼含着娇羞含着嗔怪,眉眼生动活泼,王书淮看着心里踏实了几分。

一路无言回了春景堂,谢云初从林嬷嬷口中得知长公主回来了。

“国公爷跟长公主殿下和离一年了,隔壁长公主府虽建好,长公主却不曾出过宫,这是殿下第一次回府。”

“不管怎么说,明日清晨我过去请安。”

前世长公主即便与王书淮斗得你死我活,也不曾为难过她,她老人家固然是一手腕强硬的政客,人却是敞亮的,不曾借用权势刁难女人,今生对她就更加看重,于情于理都该去请安。

林嬷嬷却道,“大太太派人递话,说是长公主不见任何人,叫不用过去请安。”

谢云初还是亲自做了一份补血膏,着人送过去,长公主笑纳了。

次日初五照旧去书院忙了一日,到了初六便是珝哥儿生辰,谢云初必须留在府中。

毕竟是王书淮的嫡子,姜氏十分看重,早早放话,这次的家宴由她来操办,几位媳妇都很惊讶,姜氏心里也很不自在,面上却还是端着架子,“你们一年忙忙碌碌都不容易,往后孩子的生辰宴都由我来办。”

大家起身纷纷道好。

既然不用谢云初忙活,她便抽着空来了一趟南府。

王国公府前面的小巷筑着一堵高墙,此处戒备森严,只有王府和长公主府的马车能驶进来,谢云初出了巷子,沿着西边走,绕过小巷出去,便有一角门,从此处便进了南府的院子。

比起北府富丽堂皇,峥嵘轩峻,南府便显得寒碜许多。

假山花石随处可见,却不如北府打理的精致。

这里管事的是国公爷两位庶弟,二老太爷和三老太爷,各自底下几个儿子,总共有七八房,金氏便是二老太爷底下二房少爷的妻子。

谢云初不想惊动旁人,便选了僻静的石径往金氏的院子里去。

只是南府人烟稠密,时不时便能撞见人,眼尖的婆子发现了谢云初,唬得跟什么似的,连忙上跟前来磕头请安,

“原来是北府的二奶奶来了,今个儿哥儿生辰,您怎么得空过来?”

谢云初笑着让婆子起身,示意春祺掏些银裸子赏人,回道,

“平日要去书院忙不得空,今日好不容易在府中,听闻你们金二嫂子病了,来瞧一瞧。”

金氏在南府也十分有贤名,里里外外婆子都赞誉她,婆子迎着谢云初往金氏院子走,一面便道,

“亏得二奶奶菩萨一样的人物,操持那么大家业,都忙不过来呢,还惦记着咱们金二奶奶,哎,金二奶奶也是命苦。”

不消片刻到了金氏院子,早有嬷嬷迎了出来,瞧见谢云初惊愕不已,激动地往屋子里引。

谢云初打发那婆子走,又吩咐道,“莫要声张,我不过略坐一坐便回去的。”

那婆子乖顺道,“哥儿生辰,还等着您料理,奴婢省的的,不敢声张。”

金氏的贴身嬷嬷领着谢云初进去,谢云初脚步不疾不徐,语气严肃问她,

“金嫂子到底是什么病?”

嬷嬷眼眶发酸,泣道,“咱们爷爱去烟花柳巷,得了病便勾到咱们奶奶身上来了...”

谢云初一听沉下脸。

将将掀了帘纱进去,听得里面传来金氏虚弱的嗓音,

“婆婆每日午时爱吃一盅燕窝,你让刘管事的开库房给拿了,再去灶上让韩嫂子做,记得得先浸泡一个时辰去去腥气.....对了,珠哥儿砚台坏了,你去寻二爷拿一吊钱去外头买一个,再不济,便让二爷将自个儿过去不用的让一个给珠儿....咳咳咳....”

话未说完,又是一阵细咳。

谢云初听到这里脚步一顿。

隔着稀稀疏疏的珠帘,她看见那金氏仰躺在塌上,身子纤弱如同被榨干的枯藤,额尖蹙着一缕烟眉,永远舒展不开,仿佛有操不完的心。

谢云初掀帘入内,里头丫鬟发现立即过来磕头,嬷嬷先一步到金氏跟前,

“您瞧瞧谁来看你了。”

那床榻上秀丽的妇人睁着泪眼望过来,见是谢云初,滚烫的泪珠滑了下来,动容道,

“我的好弟妹,今日哥儿大喜的日子,您怎么来我这儿,这可万万不成。”

谢云初迈过去,仔细打量金氏,金氏已骨瘦如柴,面颊上的肉退了个干净,只剩两根颧骨杵着,衬得那双目黑幽幽的越发可怜可怖,

“这才多久没见,你怎么把自己折腾这个模样了?”

嬷嬷给谢云初端来锦杌,她坐在金氏塌前。

她要伸手去握金氏,金氏却不肯,只管将她拂开,泪如雨下,心里苦,面上却强撑,

“也是先前生姐儿落下的病根,早几年有些影子,今年着了一场风寒,便发出来了,您别担心,吃了几服药会好转的。”

她倒是先来宽慰谢云初。

谢云初看着她嶙峋的模样仿佛看到了前世的自己,前世的她躺在病床上可不就是这副光景。

泪水一时涌上眼眶,转身吩咐夏安,“拿我家二爷的名帖去太医院,务必将范太医请来。”

夏安转身便去。

金氏的嬷嬷听闻,噗通一声扑跪在地,哭道,

“多谢奶奶大恩大德,除了您再没人把我们奶奶放在心上。”

金氏白了嬷嬷一眼,这才捂住了谢云初的掌心,颤声道,

“总是连累你替我操心。”

丫鬟奉了茶来,谢云初没心思喝,搁在一旁,握着金氏枯瘦干瘪的手腕,心痛如绞,

“你听我一句劝,从今日开始,万事休去管,只安安生生养身子,人一旦没了,便什么都没了,除了我,没有人能掰开伤口给你撒盐,你可要听进去。”

金氏连连点头,“我明白的,弟妹放心....”

谢云初看着金氏如常的神情,便知她没当回事。

前世的她可不就是如此么,林嬷嬷劝她,娘家的二婶婶劝她,就连三太太也偶尔来探望过她,可惜她听不进去,总觉得没了她,王家都转不动了,结果呢,人死了,旁人继续挑个能干的伺候,照旧过舒坦日子。

没有谁缺了谁不成。

女人哪,怎么就那么傻。

非要死过一次才看得开。

谢云初又苦口婆心劝了一阵,将带来了的珍贵药材,一样样交待嬷嬷和金氏,金氏受宠若惊,只顾着感恩了。

家里还有客人,谢云初不能久留,坐了一刻钟便离开了。

回去时,眼底还渗着泪,站在风口擦了擦,略略平复方回了北府。

回到春景堂,看到明夫人搂着珂姐儿坐在廊庑下晒太阳,祖孙俩不知在哼着什么小曲一唱一和。

明夫人身上总流淌着一种能让时光折腰的柔美,令人不自禁生出向往。

珂姐儿将新的糖果递给明夫人,明夫人拨开纸封,塞去她嘴里,珂姐儿嚼着糖果在明夫人怀里打滚。

谢云初笑着迎过去,“母亲怎么没去琉璃厅坐着?”

明夫人笑道,“珝哥儿被你公公唤人抱走了,珂姐儿拉着我说要给我好吃的,我便带着她在这里等你,怎么,一朝早去哪儿了?”

谢云初淡声道,“南府有个嫂子病了,去看望了一趟,云霜呢?”

明夫人回,“被书琴唤过去顽了,我带着她出门,便嘱咐李姨娘伺候你父亲。”

谢云初见珂姐儿脖子上新挂了个璎珞,问林嬷嬷道,

“怎么又换了个新的?”

明夫人道,“别怪她,是我的主意,前段时日我收拾妆奁,发现皇后娘娘曾赏了几串色泽鲜艳的宝石,我上了年纪要了作甚,便干脆打了赤金的璎珞给了珂儿。”

谢云初立即蹙眉,“母亲,我什么都有,孩子也什么都不缺,您上了年纪,总该给自己留些体己,以后万不可给孩子破费。”

明夫人却语重心长,“云初,这次我着了风寒,你托人给我请太医,送来最好的药材,云佑和云霜亲侍汤药,我便想我何德何能能得你们如此厚待,我嫁了你父亲,最幸运的不是老来有个伴,而是有你们这群儿女,我孤零零一人,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留着做什么,便是哪日死了,我也不后悔,自是现在有什么,就给你们什么。”

谢云初抱住她的胳膊,“不许您说这个字,您待我们如亲生,我们侍奉您是应该的。”

过去谢云霜被拘在后宅,出门见客的机会少之又少,如今有明夫人带着,随意结交权贵,日渐开朗大方。

谢云佑能有出息,功在明夫人日督夜导。

谢云初对着明夫人唯有感激。

“对了,云舟的婚事如何了?”

明夫人想起谢云秀连累了谢云舟,摇头叹道,“对方退了亲,我们也没强求,云舟一蹶不振,也辞了县学的职,日日潦倒在家。”

“前两日,庄子传来消息说是他姨娘去了,我让他去寺庙里做做法事,全他一片心意。”

谢云初没说什么。

“那云佑的婚事呢?”

明夫人闻言一个头两个大,“休得再提,云佑读书我管得了,婚事我可奈何不了,他叫我给云霜相看,先把妹妹嫁出去再说。”

看得出来明夫人面对执拗的弟弟,也束手无策。

不一会琉璃厅开席,谢云初携着明夫人过去落座。

琉璃厅摆了满满十桌,没有请外客,来的都是姻亲,出嫁的姑奶奶们都回来了。

至午时,诸位陆陆续续入席。

王书仪有了身孕,挺着隆起的小腹坐在姜氏身边,姜氏特意给她安置了一把圈椅,垫了厚厚的褥子与背搭。

王书琴和王书雅倚着她身侧问起怀孕难不难受。

三太太望着王书仪满脸艳羡,趣了女儿一嘴,“你不是不嫁人吗,怎么好意思围着人家看?”

王书琴提着裙摆往谢云初身侧一坐,离着自己母亲远远的,不甘示弱道,“我不嫁人,总比嫁个不如意的来气您的好吧。”

三太太被噎住,现在跟女儿已经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王书琴二十了,实打实的老姑娘。

三太太怕自己女儿带坏王书雅,问四太太道,

“宁侯府那门亲考虑得如何了?”

四太太还在挣扎,“我想让她做个当家太太,她父亲倒是乐得让女儿过清闲日子。”

这是嫌弃宁家三公子不能继承家业。

三太太比她看得开,“日子踏实比什么都实在,要那么多家业作甚,你听我的,只要她乐意,赶紧嫁出去,回头一拖再拖,有你的苦头吃。”

譬如她和王书琴。

王书琴现在一月有大半月窝在书院不回来,三太太拿她半点法子也没有。

王书仪却难得替姐姐妹妹说话,

“三婶,四婶,我倒是羡慕二姐和四妹,若是叫我选,我情愿不曾嫁人,就拿我来说,勋阳侯府显贵,婆婆信任,公公看重,丈夫待我也够好了,我日子该是满意的,只是每日我却跟个陀螺似的,不是去上房伺候婆母,便是去议事厅打点家务,午时歇个晌,小姑子又来窜门,总没个停歇的时候,我如今倒是明白几位嫂嫂的苦,懊悔少时不更事,不曾帮衬嫂嫂们。”

王书仪说这话时,目光落在谢云初身上。

谢云初没有看她。

姜氏每每听得女儿抱怨,心中疼惜不已,下意识便要责怪勋阳侯夫人不体恤儿媳,只是想起自己过往的行径,又倏忽闭了嘴,这不知算不算一报还一报。

四太太怕书雅听进去又不肯议亲,连忙劝书仪道,

“日子都是这么过来的,慢慢习惯便好了。”转身又与三太太交头接耳,

“看来当长媳也有长媳的苦,实在不行我便叫大嫂回个话,让两边孩子相看相看。”

说曹操曹操便到。

大太太匆匆忙忙带着苗氏过来了,连忙朝客人赔罪,

“失敬失敬,来晚了几步。”

众人起身见礼。

大太太年纪最长,姜氏将主位让给她,四太太主动问起了长公主,

“母亲身子如何了?我们待会可否过去请安?”

大太太道,“原是有些头疼,这才回府静养,方才朝云传话,说是下午请弟妹们过去说话。”

三太太抿唇不语,四太太点头应是。

过去几房为了爵位和家产明争暗斗,如今一切明朗。

爵位已归了王书淮,长公主趁着上回和离,已把家业分了几份,大房,三房和四房各一份,至于王家的家业,国公爷给出答复,大头肯定给二房,三房和四房都没话说。

长公主给的已经够多了,不出旁的意外,各房几辈子都吃穿不愁。

万事尘埃落定,妯娌们相处起来少了些心眼隔阂。

午时正,王书淮还没回来,国公爷有些不高兴,他抱着小曾孙在怀里,不悦地斥了二老爷,

“等夜里他回府,你说他几句,忙归忙,今日他儿子生辰,这么多人来吃席,他好歹露个面。”

二老爷少不得替儿子打圆场,“他刚入阁,内阁的老狐狸哪个又是好相与的,一时顾不上也情有可原,再说了,他晓得有您坐镇,万事无忧,这才敢放开手脚不管不顾的。”

国公爷笑着没再说什么。

倒是六少爷王书业懵里懵懂接过话,

“也不见得很忙吧,昨日我去国子监,远远地瞧见二兄骑马往书院方向去,那时天色还没暗,二兄该是接嫂嫂去了。”

这话落下,身旁的五少爷王书煦敲了他一记脑门,

“你小子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王书业从来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王书业挠挠头,“我实话实说嘛,你不也日日跟在五嫂身后转,上回梁园的烧尾宴都没去。”

王书煦脸色登时通红,“你个蠢小子,那是人家姑娘榜下捉婿的宴席,我有了媳妇还去作甚?”

三爷王书旷挤了挤王书煦的胳膊,“得了,疼媳妇又不是丢人的事,承认便罢。”

王书煦讪讪一笑闭了嘴。

国公爷听闻王书淮傍晚骑马去接谢云初,还很是一番意外,这小子总算是长进了。

午宴结束,国公爷担心自己在场,晚辈们不能喝个痛快,干脆把孩子交还给二老爷,先退了席,出琉璃厅正好撞见四太太并三太太跟在大太太身后往隔壁公主府去,

媳妇们也发现了公公,纷纷立在台阶下施礼。

国公爷站在廊庑下问道,“这是作甚?”

三太太回道道,“母亲回了公主府,我们过去请安。”

国公爷神情明显讶异了下,沉默许久没做声,最后摆摆手示意他们去。

上回谢云初出事,国公爷闻讯赶去皇宫,是和离后夫妻第一次见面。

长公主一时没太往他身上看,形容举止公事公办,国公爷也没额外说什么,后来皇帝留下他说话,长公主反而避去了隔壁。

等到临走时,着人将留在长春宫那些鸟笼送了来,夫妻俩并不曾交谈,就仿佛过去那场婚姻并不曾存在过。

国公爷沉默地回了阁楼。

公主府。

长公主在偏殿的暖阁见了几个媳妇。

与国公爷分开后,长公主起居与书房合二为一,东边满墙的雕窗槅架,上头堆了密密麻麻的书册卷轴,亦有些古董玩器,南窗则开了一扇明亮的月洞窗,圈出一方园林好景来,彩绫轻覆,檀香幽幽,别有意境。

窗下搁了一长几软塌,长公主忙完,总爱坐在此处冥思。

今日风有些凉,长公主便安置在北面的暖阁内,宽大的台樨上摆着一张长案,上头有笔墨纸砚,并一些折子,几个媳妇请了安坐在下方锦凳。

四太太一如过往殷勤过问长公主起居,长公主乐意便答了一声,不乐意便不做声。

这一年来,大家照旧去宫里请安,只是长公主对着她们,比过去要沉默许多。

四太太唠着家常活跃气氛。

三太太目光却落在长公主书案上,当中摊开一份折子还未看完,上方压着一羊脂玉书签,正是那一年除夕国公爷所赠,不成想,那竟是国公府最后一个团圆的除夕。

四太太见三太太不做声,顺带也替她把三房的事唠叨一遍。

“那煦哥儿的儿子长得可激灵,媳妇看在眼里羡慕不已,就盼着早些给业哥儿娶个媳妇,诞下曾孙,在您膝下承欢。”

长公主也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去,对着这些并没有什么反应。

到最后反而问道,“你父亲身子可还好?”

四太太对国公爷的事不大清楚,看向三太太,三太太答道,

“好多了,老寒腿也不如过去发作频繁。”

长公主心里一时不知是什么滋味,只淡声道,“那就好。”

这一夜,长公主忽然唤朝云替她取来年少时常弹的伯牙琴。

老人家素手弄弦,试了好久方弹了一曲《破阵子》。

没有过多的技巧,从头到尾曲调激昂充满征伐之气。

少顷,曲调越来越快,颇有破釜沉舟之势,这时,窗外传来一声幽幽的轻叹。

长公主指尖一颤,缓缓收了音。

偏殿并未点灯,屋子里黑漆漆的,长公主负手立在窗前,窗外浮华弄影,灯火婉约,一道巍峨的身影浅浅投在地上。

“大晋用兵西楚,蒙兀蠢蠢欲动,信王趁此机会,暗中颇有些动作,殿下近来压力颇大吧。”

长公主阖着眼开门见山道,“昨日朝臣递了不少折子给陛下,请求立信王为太子,陛下念着强敌在侧,国赖长君,心中有些属意信王。”

“王赫,书淮很快要二征西楚,他需要我的支持,而我也需要王家佐援,信王与书淮起了龃龉,一旦他登基,对王家没有好处,你我何不联手,彻底断草除根,只要五皇子登基,我保王家荣华富贵。”

国公爷立在窗外笑道,“殿下想要我怎么做?”

长公主道,“你带着人上书,驳斥立信王的提议,你与镇国公在朝中分量极重,陛下绝不会枉顾你们的意思。”

国公爷轻轻一笑。

长公主这是想彻底把他和镇国公拉到自己的阵营。

国公爷绝不会因为任何人改变王家的立场,

“殿下想除信王,得先让陛下对信王失去信任,臣倒是有一计,可解殿下之忧。”

长公主见国公爷不肯入毂,长长叹了一声气,沉默片刻问道,“你说吧,什么计策。”

八月初十,朝中有传言,道皇帝年事已高,不如早日退居太上皇,让信王登基,有年轻的君王坐镇,即可抵御外侮,亦可安臣民之心。

皇帝被这个消息气得吐了一大口血,一道敕书夺了信王的兵权,吩咐高国公与镇国公替代信王驻守萧关与榆林两处。

皇帝这还不放心,念着朝中唯一能跟信王抗衡的大臣便是王书淮,立即召王书淮入宫,言谈间要他以兵部尚书的身份,约束信王,王书淮欣然应允。

除了利用他制衡信王,皇帝还提到征西楚之议,看样子皇帝也看出自己时日不久,意在临死前立骇世之功,求青史留名。

王书淮悉数应下,出了奉天殿,霞光万丈,广阔的丹樨被披上一层浩瀚的锦毯,脚下宫殿鳞次栉比,金碧辉煌,王书淮立在台樨上,望着此情此景,胸间激荡,若有铁马铮铮。

国公爷这一招何尝不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不时他出了午门,上了王府的马车,褪去一身绯红官袍,换了一件月白的直裰,不紧不慢往第一女子书院奔去。

谢云初将堆积数日的庶务处理完毕,这一日也早早跟着王怡宁等人出了山门。

孩子们已放学,山门前的地坪上停着几位少夫人的马车。

高詹每日准时准点在山门接王怡宁,自太子出事,他从虎贲卫副指挥使调任羽林卫副指挥使,平日在奉天殿戍卫,奉天殿有六拨侍卫轮换,高詹反而比过去在太子跟前当差要清闲许多。

眼见王怡宁头一个跨出山门,高詹阔步过去,二人视线远远地便黏在一处。

王怡宁这些年气色养得越发好,性子本就娇嗔,瞧见高詹目光如隼热烈地投来,施施然瞪他一眼,

“你整日这般清闲,小心皇帝舅舅扣你俸禄。”

王怡宁手里拿着一卷书,高詹替她接过,自然而然便来牵她,

“扣我俸禄,我便给你做马夫,总归郡主饿不死我不是?”

大庭广众之下,王怡宁怎么可能牵他,不客气地将他手掌挥开,“一边去。”

却还是摇曳着笑容跟在高詹身后往马车走。

高詹哈哈大笑,抬眸间,见朱世子手执香扇优哉游哉往这边来,停住脚步问,

“你今日怎么来了?”

朱世子并不常来,不过若是下衙早,便顺带来接萧幼然回府,他笑着朝王怡宁二人施礼,

“今日衙门无事,便早些过来了。”

王怡宁见他手里拿着几把香扇,问道,“这是买给幼然的?”

朱世子笑嘻嘻道,“幼然说书院飞蝶多,吩咐我买扇子送过来,郡主瞧瞧喜欢那一把,先挑着玩。”

王怡宁才不会先挑,“我上了年纪,不跟姑娘们攀比,等她们挑了剩下的给我。”

高詹闻言不悦道,“你上了什么年纪?这里哪个不以为你十八岁,切莫妄自菲薄。”

王怡宁俏脸绷红,气得往他腰间揪了一把,“别嘴贫,我可是长辈,你让我留点脸面。”

这时萧幼然与江梵一道出来,听了这话都跟着笑。

江梵的丈夫郑俊来的最早,见江梵出来,连忙从马车跳下,高高兴兴迎过来,郑俊此人最是细心,江梵小日子还未过去,却坚持来书院,郑俊不大放心,怕她肚子凉立即递了一个手炉给她,温柔地望着她,“累坏了吧?”

江梵接过手炉,心里软的一塌糊涂,见他额尖满是细汗,掏出帕子踮着脚替他擦拭,柔声道,“我哪里就累坏了,日日跟姐妹们在书院吃喝玩乐,怕是比你在衙门还舒坦。”

“那就好。”郑俊忙朝众人施礼,牵着江梵先行一步。

看得出来夫妻二人平日极是和睦,江梵到了郑俊跟前,便没了在姐妹当中的长吁短叹,反而是神采奕奕的,一面往停在路旁的马车走,一面不知在吩咐什么,那郑俊只管点头,什么依她的。

萧幼然这边依着王怡宁的喜好,亲自挑了一把给她,随后递给身后跟着出来的谢云初和沈颐,见朱世子衣襟微乱,信手便替他拂了拂,修长的护甲不小心带过朱世子下颚,朱世子喉结微滚,就这么握住了妻子的手,萧幼然看出他眼底的情意,羞涩地瞪了他一眼,欲挣脱手,朱世子不肯,萧幼然举起粉拳锤了他几下,他这才松开。

沈颐晓得谢云初喜欢海棠粉,将那把粉色的香扇让给她,自己挑了一把梅花扇,见朱世子和高詹都来接妻子,环顾一周没看到丈夫李承基的身影,颇有些懊恼。

正蹙着眉,一道黑色的劲马忽然在前方停下,只见高大威猛的丈夫从马上一跃而下,脸色依旧是那般冷冰冰的,脚步却丝毫不见迟疑,二话不说来到她跟前,温声道,

“我来晚了些。”

李承基相貌谈不上出色,气势却十分凌厉,一看便知是在战场上雷厉风行的大将军,他眼里看不到旁人,唯有那个子娇小却格外俏丽的小妻子。

沈颐一望见丈夫,又跟在旁人跟前完全不一样,不知不觉嗓音柔了眉梢也歇着春色,她嘟着嘴轻轻锤了丈夫胸膛一下,“下回可不许晚了。”

李将军什么都没说,只淡然点头。

谢云初摇着那把海棠香扇亭亭俏立,看着姐妹们其乐融融,感慨万千,纵然夫妻间有矛盾有龃龉,有柴米油盐,更有相互扶持,打情骂俏,忽然余光中有一道熟悉的身影下了马车来,她这才移目望过去。

中秋将至,秋意甚浓,些许橘黄的落英从他周身掠过,那双眉目没得挑,有着清风明月般的俊朗,又添了几分额外的冷冽贵气。

跟旁人比起来,她这丈夫就是画中仙,少了几分烟火气。

然而下一瞬,那长身玉立的男人,从画里走出来,缓慢来到她跟前。

他朝其他几位姑娘看了几眼,目光最后落在眉目炽艳的妻子身上,眼底微微淌着一层炙热。

谢云初顺着他视线转悠一圈,

有人欢欢喜喜像投林的雀鸟,有人拧着耳郭耳提面命,还有人半是撒娇半是依偎你侬我侬,独他们夫妻俩相对无言。

谢云初面颊隐隐发烫,视线最后磕磕碰碰撞上王书淮逼人的眉目,懵然开口,

“给我一点时间试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