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绣(重生)

《闺中绣(重生)》

第 116 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天蒙蒙亮, 寂静廓。

后半夜下过一场雨,天气越发沁凉,九月的天,薄霜满地, 身, 继续寻个舒适

约器楼, 谢云初却迟迟不起。

王书淮今日休沐, 自然不急着唤她,怀里的人秀眉杏眼,雪肤红唇,骨相出众, 是一眼让人惊艳的相貌。

忍不住捧起脸便亲了过去,精瘦的手臂, 骨节分明的手, 在四处游离,蒙蒙浓浓的人儿很快被他亲的软绵绵。

情意正浓时, 谢云初忽然止住他, 一副睡梦初醒的模样,

“我要起了。”

随后披着一件湖蓝缎面披袄施施然去了浴室。

自帮着王书淮过了心里那个坎,他便变得无所节制, 谢云初已吃将不住,先到浴室洗漱,丫鬟们将准备好的羊毛刷递给她,又帮着她撑开缎面披袄给她挡风。

谢云初漱口后,王书淮也进来了,谢云初侧过眸,二人的目光撞在一处, 黏黏的,仿佛在拉丝。

一刻钟后,夫妻俩净面漱口出了浴室。

谢云初坐在梳妆台前由丫鬟们伺候梳妆,王书淮则瞧孩子去了。

春祺给她通发,夏安便在捣腾她的首饰盒,其他小丫鬟捧了几身衣裳供谢云初挑选。

谢云初念着今日要去见孔维,不宜穿得太娇艳,便挑了一身湖蓝色缎面提花的褙子。

夏安便寻来一套点翠首饰。www.qixinyuan.com.cn 米妮小说网

谢云初看着铜镜里依然梳着丫鬟髻的春祺,猛地想起前世这个时候春祺该是嫁了,这辈子忙着操持产业和书院,倒是把身边人给忘了。

“春祺,几个丫鬟中你年纪最长,是时候给你择一门婚事。”

春祺闻言顿时闹了个脸红,急道,

“姑娘什么意思,说好奴婢伺候您一辈子,哪儿都不去,怎的如今要赶人?”

前世春祺也是这般说,最后还不是嫁了。

谢云初笑了笑,“你嫁了人,照旧能在我身边伺候,我怎么可能赶你,我要你一辈子跟着我吃香喝辣。”

春祺还是一副懊恼的样子,生气不说话。

夏安在一旁咯咯直笑,“你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林嬷嬷最喜欢你,几回要把你说给她儿子做媳妇,你却拿姑娘来当挡箭牌。”

林嬷嬷和林叔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跟着林叔帮谢云初掌生意,小儿子也在玲珑绣当差,前年小儿子娶了林嬷嬷表亲家的姑娘,小夫妻知根知底和和美美,至于大儿子林河,一直帮着她走南闯北,都没工夫娶亲,林嬷嬷的意思是将春祺说给林河。

谢云初忙得脚不沾地,又接连出事,此事便耽搁了。

春祺听了夏安的话,越发羞恼,气得跺脚道,

“姑娘再纵容夏安挤兑奴婢,奴婢可就不依了。”

谢云初摊摊手,“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可管不了你们俩。”

春祺丢下篦子去挠夏安,夏安被她挠的从锦杌上滑了下来。

林嬷嬷听见动静,笑着掀帘进来骂道,“两个小蹄子,越发猖狂了。”又忙亲自过来伺候谢云初盘发。

春祺见林嬷嬷进来了,越发不好意思,干脆躲了出去。

谢云初便趁机问林嬷嬷,“嬷嬷真有这等心思,我便来做媒人。”

林嬷嬷笑得合不拢嘴,“我的小祖宗,您若是肯当媒人,奴婢给您磕头。”

前世春祺便是嫁给了林河,林河外表看着冷,对媳妇却疼的紧,身边就这么几个人,谢云初盼着大家都好。

这一日,谢云初罕见没带夏安出门,而是捎上了春祺,路上劝慰一番,春祺红着脸应下了。

王书淮陪着她到了城外军器楼,谢云初念着王书淮曾杀了成玄先生,恐孔维恨他,让他在外头等着,自个儿带着齐伟和春祺进了阁楼。

为了笼络住孔维这位大才,谢云初吩咐王书淮仿照孔明山庄建了一栋阁楼,又将孔明车并那些绝世罕见的兵刃暗器都搬了来,就连沈婆婆也接到此处照看他。

孔维对于谢云初的偷袭耿耿于怀,见谢云初进来脸便拗了起来。

谢云初却是笑盈盈的,大大方方从兜里掏出一物递给他,

“呐,孔大哥,这是您惦记着的荷叶包鸡,正宗徽州味,你尝尝?”

孔维冷冷瞥了她一眼,绷着脸无动于衷,谢云初继续将之往前送,送到他鼻尖处,孔维闻着那香味气得跳起来,瞪着谢云初,气呼呼道,“你太狠了!”

谢云初理所当然道,“我叫你放我走,你偏助纣为虐,怎么还怪上我了?孔大哥,若非我,你现在已经被火药炸成灰烬了。”

谢云初将荷叶包鸡往他身上一抛,孔维苦着脸本能地接住。

谢云初拍拍手笑呵呵道,“吃了我的鸡,咱们便是一伙人了,往后我帮着你造兵刃,咱们上天入地,大展拳脚。”

孔维并不是认死理的人,谢云初诚意摆在这里,他也不可能跟朝廷为对,便扭扭捏捏应了。

谢云初熟悉了下阁楼环境,问沈婆婆可有不妥之处,沈婆婆道一切都好。

这间阁楼建在京城西北郊外的燕山附近,毗邻北大营,李承基的营地离着此处只有五里,骑马片刻可到,阁楼四周山清水秀,比孔明山庄也不遑多让。

再有朝廷两名军器监的工匠在此地帮衬,一应俱全,孔维吃完包鸡,继续干活。

拿下孔维,于朝廷而言,可抵千军万马,谢云初也算是立了大功。

皇帝招来大臣商议给谢云初论功行赏,王书淮刻意避开,后来还是高詹建言,念着谢云初手中富余,金银珠宝只是锦上添花没多少意思,还不如赏些有分量的,皇帝思忖片刻,决意封谢云初为端荣县主,与王怡宁同是县主之封,封号却更加贵重,排在县主之首,孔明山庄之事隐秘不可泄,便以营救女眷为名给她赏赐。

消息一经传开,女眷没有不服的,纷纷来王府庆贺,谢云初一概不受。

夜里王书淮比平日回来得晚,害谢云初担心,主动去书房寻他,恰恰在书房前的石径撞上他,王书淮手里捏着一物笑容熠熠踱了出来。

谢云初很少见他笑得这么开心,立在月洞门口等他,“什么事这么高兴?”

王书淮见她主动寻过来,面色越发柔和,牵着她进了书房。

“我方才在看册封县主的圣旨。”

“你看得见?”谢云初被他牵着在桌案后坐下,王书淮站在她身后,双手扶着圈椅把手,从身后罩住她,

“没呢,我摸的。”

今日谢云初接旨后,便把旨意搁在了书房,王书淮回来拿着圣旨爱不释手。

“至于这么高兴?”

“当然高兴。”

王书淮折过来将她抱起来,让她坐在自己膝盖上。

谢云初极少被他这样抱着,就连呼吸都被他的松香清冽所侵占。

王书淮看着她,与有荣焉道,“我原想给你请一品诰命,如今也犯不着了,你不必以夫为荣,而是靠自己博得册封,难道不值得高兴?”

王书淮虽愿意为妻子撑腰,却更愿意看着她成为一团光,成为那个被追逐的人。

他高兴的不是她得到了多少殊荣,而是高兴她能做自己。

最好的夫妻,可不就是相互扶持,你追我赶,齐头并进?

哪一个落下了,天秤便平不了。

谁也不要依附谁。

谢云初两世为妻,越来越明白这样的道理。

她一本正经看着丈夫,“这么说,往后我入宫列班还在你之上?”

王书淮从爵位上来说只是国公府世孙,与她这个当朝端荣县主可没得比。

王书淮唇角含着笑,是一种带着自豪甚至有几分显摆的笑,“王某乃县主之夫,今后还请县主多多看顾。”

谢云初忍着笑配合道,“放心,王阁老致仕后,我在书院给你安一教职,你闲来可教姑娘们读书,月银可能不多,只有二两,王阁老可嫌弃?”

她扬着眼尾,笑眼弯弯,发髻高高梳起,露出饱满光洁的额头,飒爽明落的模样。

王书淮认真琢磨片刻,“王某眼神不好,教不了书,尚且有些拳脚功夫,不如给谢山长当个车夫,山长去哪,王某作陪便是,月银二两嫌多,白送便可。”

六面羊角宫灯十分明亮,映出他清隽冷秀的眸眼,五官褪去了几分锋利,线条越显浑然天成,他情绪一贯内敛,这外露出的一点点情绪却是真挚而诚恳的,是谢云初最喜欢的模样。

王书淮神色极是认真,仿佛一番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谢云初被他逗得忍俊不禁,

“哪里是白送,王阁老光每日吃穿用度便抵得上旁人一月开销,你嘴里说着白送,实则是赖上我养你。”

王书淮被她这套说辞给说蒙了。

大晋官员俸禄并不高,堂堂内阁首辅一年俸禄也不过几百多两,再加一些公廨银养廉银,七七八八不到一千两,这些俸禄跟他王阁老的排场远远搭不上,他靠得还是家族供养,再有谢云初滋补。

若等他致仕,还真是无用武之地了。

王书淮俊脸微垮,

谢云初何时见他吃瘪,顿时乐得前俯后仰,王书淮防着她撞到桌案,抬手搂住她后脊,

“我还有什么长处是山长看得上眼的?”

谢云初早早脱了鞋,不知不觉挪着面朝王书淮而坐,后脊干脆贴着他修长的胳膊,裙摆也悉数搭在他身上,眼珠儿堪堪转悠一圈,琢磨一会儿叹道,

“虽说眼已瞎,这张脸还是能看的。”

说完她捧着脸乐不可支,双膝并好坐在他身上,膝盖拖着手肘,脸埋进掌心,笑了一会儿,活脱的俏眼偷偷从指缝里瞧他。

那模样,水灵水灵的,哪像两个孩子的母亲,倒像是瑶台掉下的兔子精。

王书淮将她整个人捉到怀里,亲密无间,毫无隔阂,两个人都是内敛的人,也没有闹得太过分,仿佛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仿佛是涓涓细流汇入河海,不是轰轰烈烈,却足够淋漓尽致。

不一会明贵送来一叠折子。

每日折子从通政司入司礼监,再由司礼监送入内阁,群辅批阅后,最后交给首辅过目,若是无碍便送去司礼监给皇帝朱批,而事实上,皇帝年轻,政务不熟,小事其他辅臣拿主意,大事王书淮做主,只要王书淮过目的折子,司礼监与皇帝那边几乎没有异议。

明贵明知女主子在里头,可不敢进来,悄悄将箱盒搁在窗台处,谢云初红着脸提着裙摆从王书淮身上下来,替他把盒子取进来。

王书淮再次将她搂入怀里,在她耳边低喃,

“云初,你念,我来批复。”

王书淮眼眸已大致看得清,只是字迹过小一时无法辨认。

谢云初依旧坐在他膝盖上,将分门别类的折子拿过来,一份份读,读完便提起笔问身后的男人,

“这个折子怎么批复?”

王书淮手臂绕过去,去接她手中的笔,“我来。”

谢云初推开他的手,“不必,你说,我来写。”

王书淮笑道,“你我字迹不一致,恐为人发现,被人诟病。”

谢云初眨巴眨眼,“你忘了我拿了你字帖临摹的事?”

前世谢云初便把王书淮的字练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王书淮听了这话,笑嵌在脸上,怔怔望着她,幽深的双眸如同黑潭一般,暗流涌动。

谢云初看他眼神不对劲,似乎慢慢升腾起一股炙热,轻轻推了推他胸膛,“怎么了?我可以写了吗?”

她提着笔跃跃欲试,拍着胸脯道,“放心,以假乱真。”

这是他这辈子听过最动人的告白。

王书淮突然将桌案上的折子扫去一边,将她整个人捞起往桌案上一放,雷霆万钧般欺压上去。

双臂不知不觉攀上他的肩,手中羊毫沾了墨,随着他动作一点点洒落,并在他后脊晕开一圈又一圈涟漪。

到了九月中旬,谢云初便风风光光将春祺嫁了出去,前世她手头紧没给春祺太多嫁妆,今生足足给她陪嫁了一个铺子,几盒子首饰,其余绸缎家具不提,这比寻常人家姑娘的嫁妆还要丰厚,春祺抱着她膝盖哭了许久。

春祺出嫁后,只在家里歇了三日,照旧来春景堂伺候谢云初。

春祺出嫁后,谢云初也不想厚此薄彼,便主动问夏安可有意中人,夏安便比春祺性子爽朗大方,

“姑娘别急,等奴婢瞧上哪个,请您做主赐婚。”

谢云初便放心了,至于冬宁,她倒是问都没问,前世她病重,恐自己时日无多,便一一安顿丫鬟,有意将冬宁许人,冬宁闻言却是汗毛竖起,连忙往外跳了一脚,扶着窗帘答道,

“姑娘,您给奴婢说男人,那还不如让奴婢去死。”

谢云初问她为何,

冬宁咂咂嘴满脸的嫌弃,“我伺候主子不好,何苦去伺候一个知人知面不知心的男人?”

谢云初当时想起冷漠的王书淮,泪如雨下,终是没有强迫她。

这一世自然更由着她。

冬宁见谢云初没把主意打到她头上,放心了,趁着夏安等人不在时,便与谢云初道,

“姑娘,奴婢一辈子跟着您,您别把奴婢嫁出去。”

谢云初将她抱住,“傻丫头,我养你一辈子,你哪儿都不去。”

到了九月底,水牢那边传来消息,说是谢云秀不堪病痛折磨,终于过世了。

谢云初伫立在晚风中沉默了许久,都快想不起这么一个人,死了也好,也算得了报应。

进入十月,王书淮就开始忙了,先是秋闱,又是秋收,更有多地爆发干旱蝗灾,西北时不时有蒙兀侵边的消息,朝务纷至沓来,只是再忙,他总要亲自去书院接谢云初,每每出门都陪伴在侧。

朝廷没了他,照样运转。

世间却只有一个谢云初。

珝哥儿已经开始上学堂,珂姐儿跟王怡宁两个女儿在书院进学,日子按部就班。

眨眼年底过去,来到新年开春。

王书淮的双眼经过谢云初小心护理,已彻底恢复,谢云初立即便卸下了“内阁首辅贴身文书”之职,干脆利落回了春景堂。

倒不是多累,事实上还蛮有意思,可偏偏那始作俑者总要动些别的心思,害她身子吃不消。

二月十六是谢云初的生辰。

前世也是这一年的三月,她替姜氏操持寿宴,随后一病不起,半年过后撒手人寰。

今生迎来了她自己的生辰。

王书淮早早去了朝堂,没说回来陪她过生辰,谢云初也没问,只晨起趴在塌边,浑身不适。林嬷嬷提着茶壶进来,见她靠着引枕不动,忙问道,

“怎么了这是?脸色这样难看,是不是不舒服?”

今日可是定了十桌席面,虽说拒了京城贵妇贺寿,家里的亲戚也不少,谢云初这个节骨眼不舒服,可叫人忧心。

谢云初往胸口抓了抓,“没别的,就是恶心的慌。”

林嬷嬷闻言心神一动,“哎哟,瞧奴婢这记性,姑娘,您这月事已推迟了好几日了。”

谢云初闻言便呆在那里了。

又怀了?

前世她只有珝哥儿和珂姐儿,再没有第三个孩子。

若真有,便是一个全新的惊喜。

心里隐隐有了期待。

“快去把住家大夫请来,小心些,不要声张。”

不消片刻,林嬷嬷亲自将人带了来,大夫把脉断定是喜脉。

“可真是双喜临门了!”

林嬷嬷喜得合不拢嘴。

谢云初也由衷笑了。

因着今日有客,不可露出痕迹,便叫大夫开了一剂舒缓害喜症状的药,谢云初用了早膳喝了药,至巳时初刻打扮得富贵端庄去了琉璃厅。

三太太和四太太已经到了,周敏生下一个女儿,如今出了月子,正在后面小三厅操持家务。

谢云初忙给两位太太请安,又道,“我去给敏儿帮忙。”

三太太和四太太一齐将她拉住。

三太太笑意融融,“别去了,雅丫头和琴丫头回来了,都在后头忙着呢,说是今日无论如何叫你歇着,大家伙都来给你祝寿。”

谢云初脸一热,“这怎么好意思。”

四太太拉着她往自个儿身边坐,“叫你歇着就歇着。”林嬷嬷生怕四太太伤着谢云初,忙得上前虚扶了一把。

三太太心细,瞧她们主仆神色不太对,问道,“这是怎么了?”

谢云初面露羞色,“今日晨起大夫把出喜脉。”

“哟...”

三太太和四太太纷纷露出欣喜。

“好事成双呢。”

四太太笑着道,“珝哥儿性子太沉稳了,你再生个闹腾了的小子来。”

三太太瞪四太太,“按我说,还是生个姑娘好,小女儿贴心。”

四太太立即酸她,“哟,你家女儿贴心吗?”

这话戳了三太太软肋,她捂着脸哭笑不得,“还真被你捡着漏洞了。”

王书琴现在已经是书院的掌教,替谢云初打点书院庶务,事业红红火火,彻底没了嫁人的心思。

三太太现在已经不抱希望,“由着她去吧,一辈子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她开心便好。”

谢云初由衷羡慕王书琴有这样开明的母亲。

四太太又想起自家那榆木疙瘩儿子,头疼得不是零星半点,

“本已说好一门亲,长公主殿下这一去世,他得守丧,又得拖一年,人家姑娘暗地里不知多埋怨呢。”

谢云初劝道,“好事多磨。”

不一会,客人陆陆续续进门。

最先进门的是王书仪和丈夫杨宽,都是一家人,四太太和三太太虽然戴孝,却也没避着。

看着王书仪牵着两个孩子,都露出怜爱的笑容,纷纷把孩子接过去嘘寒问暖,

王书仪来到谢云初跟前坐定,递给她一个包袱,“这是我给嫂嫂做的一件褙子,回头嫂嫂试一试,若有不合适的跟我说,我给你改。”

谢云初对着王书仪这份心意,颇有压力,接过来递给夏安,“你如今家务繁忙,还有两个孩子要管,哪有功夫做针线,以后万不可如此。”

这话说得王书仪眼眶泛红,父母已回老家,另外两位哥哥嫂嫂也已离京,她唯一的至亲就剩下王书淮和谢云初了,她掖了掖眼角,“好歹是我的心意,嫂嫂愿意收下便是我的造化。”

皇后出事后,母家勋阳侯府颇受牵连,爵位被夺,老侯爷被贬回乡,其余庶子小妾均七零八落,唯独王书仪与丈夫杨宽,因王书淮之故,被保了下来,王书仪经历风风雨雨,已多了几分稳重和干练。

谢云初见她如此动容,劝道,“人少了,家里清净,一家四口过踏实日子,未尝不好。”

王书仪露出笑容,“我正是这么想的,虽说少了几分风光,可如今耳根清净,我反倒自在了。”

大太太守孝不便露面,遣苗氏带着孩子并段书颖回来贺寿。

王怡宁,沈颐,江梵和萧幼然也都过来了。

明夫人前几日着了风寒,谢云初特意过去探望,不许她出门。

就是几位手帕交和家里亲眷,热闹又自在。

“对了,外头正厅是谁在宴客?”谢云初想起王书淮上朝去了,三老爷和四老爷守丧,外头只有五爷王书煦。

沈颐笑道,“还能是谁?自然是你们家堂堂首辅大人亲自宴客。”

谢云初露出讶异,心中也一乐,“他什么时候回来的?”

王书仪道,“我跟夫君到时,哥哥便在了,想必巳时初刻就回了府。”

谢云初笑,心想也不吱一声。

王书淮与高詹等人在外间凑了一桌酒。

女眷们这边摆了四五席。

孩子们凑了一桌,

就连府上有头有脸的妈妈嬷嬷们都被请上了桌,共十来桌。

席间珂姐儿很有主人风范,给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准备了不少零嘴,饭菜还没上桌,她便把各人的零嘴给摆好了,小家伙们瞧见了零嘴,哪还愿意用膳,正宴还没开,肚子都给填饱了。惹得夫人们忍俊不住。

宴后,大家坐在琉璃厅谈天说地,四太太催王怡宁与高詹成婚,王怡宁却是不肯,

“我现在好好的,成什么婚,就这样吧。”

四太太道,“你个傻丫头,那高詹如今炙手可热,可得防着有人惦记了去。”

“若他被惦记走,表明对我的情意不过尔尔,我又何必在意?”

四太太劝不动她,又聊起了王家几位姑娘的夫家,与三太太道,

“过去我母亲常说,女子嫁人如投胎,投的好,一生的安稳日子也有了。”

苗氏想起被贬为庶人的丈夫,不甚唏嘘,感慨道,“婶婶说的是,这第二次投胎,可比第一次投胎还紧要,关乎着一生呢。”

王怡宁不敢苟同,“我觉得第一次比第二次更重要,出身决定了一切,丈夫不成还是可以和离的呀。”

谢云初看着她们论来论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分辨不出个上下来。

听了一会儿,回想自己重生的历程,感触颇深,她望着窗外明媚的春光,淡声道,

“甭管投胎如何,嫁人如何,女人真正的第三春才最重要。”

“哦?哪还有第三春?”视线纷纷望过来。

谢云初定定道,“父母终究老去,丈夫也不一定靠得住,人最终要靠得还是自己,当咱们意识到要善待自己,经营自己,慢慢成长时,自然春暖花繁。”

午后贵妇们凑在一处喝茶摸牌,谢云初留着大家伙吃了晚膳再走,至酉时三刻,天色彻底暗下后,才将所有客人送毕。

路过书房后面的敞厅时,瞧见一道清俊的身影立在竹林前,他穿着一件新做的苍青色长衫,广袖飘衫,衣袍猎猎,眉目温和隽秀,气质清越,立在晕黄的灯芒外,如天外谪仙。

谢云初抿着嘴慢慢走过去,王书淮抬手牵她,谢云初却立着不动,手指搭着他掌心,纤细的腰肢轻轻晃动,撒着娇,“你猜我今日有什么好消息告诉你?”

王书淮牵不动她,便干脆将她抱起,沿着石径过竹林,从后面上了书房的廊庑,往正屋迈去,

“什么好消息?”

谢云初也不打算跟他打哑谜,轻轻抱着他脖颈道,“你又要当爹啦。”

王书淮木了一瞬,脚步也停下来愣愣看着她。

不太像是高兴的样子。

自谢云初生下珝哥儿,他要么不留在里面,要么用一种从太医院寻来的羊膜,这么多年都没有怀孕,他以为万无一失,不成想也有漏网之鱼。

他不愿意看到谢云初再受怀孕生产之苦。

只是事已至此,担忧也无用。

王书淮很快露出笑容,“辛苦你了,这回我一定好好照顾你。”

王书淮将她抱入书房,将人搁在窗下的炕床上,又亲自给她斟来一杯温水。

谢云初着实口干,一口饮尽茶水,将茶盏搁在一旁小几,瞥了瞥案上堆积的折子,抢先拒绝道,“我今晚可不能帮你了。”

“没打算让你帮。”

“那你抱我来作甚?”

王书淮折往后面的书架处。

谢云初坐在炕床上,时不时晃一晃腿,艳丽的裙摆如同花浪翻涌。

她探目去瞧王书淮,只见他从墙边的暗格里抱出一物,是一个不小的紫檀木盒。

王书淮迈过来将之搁在小几上,将盖掀开,柔声道,

“初儿,这是我送给你的生辰贺礼。”

他修长挺拔地立着,单手扶着锦盒,神情如沐春风。

谢云初目光从他面颊移向锦盒,随后钉在那个硕大的千工鬼工球,视线一瞬间模糊了。

这个鬼工球比先前那个还要大几倍,质地细腻如果冻,泛着温润沉静的光泽。

料子更好,更稀罕。

她当时手上银钱有限,买到的料子不如这块大,雕花做不到这般饱满细腻,而王书淮这个可雕的面积更大,花纹更加精细繁复。

看得出来,他复刻了她的象牙球。

底座用的是小叶紫檀,一根极细的钢丝穿插其中,将之架在紫檀座架上,谢云初只稍稍拨动,精彩纷呈的画面徐徐在眼前晃过。

一层层看过去。

龙凤呈祥,四时如意.....琴瑟和鸣,同心永结,共七层,上头泛着一层金黄的包浆,看得出来已有不少年份。

“你雕了多久?”谢云初抬眸问他,白皙的面颊覆着一层薄薄的红霞,眼底有跳跃的光。

王书淮垂眼看着她,哑声道,“将近四年功夫,总总快要刻好时,齐伟又发现了更好的料子,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次,终于买到最满意的一块料子,越刻越娴熟,总归刻到自己满意了为止,至去年在西楚最后落定,打算回来送给你,哪知你出了事,到后来我双眼不好,没法刻字,便耽搁至今,幸在前不久双目恢复如初,我终于将你的名字刻上去了,”

王书淮语气还是那般不疾不徐,也很有节奏,却像是流水淙淙,一点点叩击她的心,

“云初,你亲手刻上我的字可好?”王书淮将早准备好的针刀递给她。

谢云初望着清朗明俊的男人,眼底的光在晃,她缓缓点头,沙哑道,“好。”

王书淮寻来西洋舶来的一个小探灯,坐在她身后替她打灯,谢云初接过他递来的刻刀,又让王书淮寻了些废弃的料子给她,一遍遍在上头刻上他的字,每一笔就仿佛划在他心尖。

大约刻了十几个字后,谢云初找到感觉,将那个鬼工球取下抱在怀里,拿着修长的针刀,轻轻在第七层“永结同心”处,一笔一画全神贯注写下他的字。

云初,允之,并排挨在一处。

均是妍丽的篆书,线条柔美而流畅,却又不乏劲道。

乍然看,像是同一人所写。

好看又般配。

谢云初看着这份失而复得的美好,心潮涌动。

身后王书淮轻轻揽过来,将她抱在怀里,吻衔过来问她,

“这份寿礼喜欢吗?”

耳畔有春风掠过树叶的飒飒声,有唇齿交缠的呼吸声,还有怦怦的心跳声,

“喜欢...”她心尖颤动喃喃道,“喜欢得紧。”

王书淮含笑,眸光如浩瀚的星海倾垂,“那就祝我的姑娘,生辰快乐,一生顺遂平安...”

这一眼的温柔可抵岁月漫长。

(正文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