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长得美啊

《可是他长得美啊》

第五十三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一秒记住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乾明宫内,宁宏儒正躬身,给景元帝戴上最后的佩饰。天色还未破晓,整座宫殿灯火通明,却连一点多余的声响都无,只余下彻底的寂静。

景元帝只略动了几口早膳,就去上朝。

宁宏儒看了眼,微微皱眉,什么也没说,赶忙跟在皇帝的身后。

这日早朝,最先说话的人,倒是有些出乎意料。

朝堂上,鸿胪寺官员率先出列,朗声说道“陛下,鸿胪寺内,安南,越聿两族皆是派人商议,道使臣团希望在十月前能离去。再晚些时候,大雪难行。”

话音刚落,便有其他官员说话。

“不妥,和阴的判处还未落下,若是让他们这般回去,有损颜面。”

“眼下不过九月,难道在十月前,还不能有所决断”

“荒唐,如此大事,怎可轻易言论”

鸿胪寺官员不过一句话,就引起了朝廷上的争执。

上虞苑的事,如何发落和阴,这两桩只要一提出来,文武百官各有意见,争执不下。

时至今日,都还没定论。

有那尚武的,想要狠狠地打;也有主和的,只说派出使者训斥,好叫和阴人长长记性。

只是这朝廷中,打先帝起,遗留下来的风气就是主和为上,主战派虽声势大,却也比不过其他人等。

张阁老笑眯眯地说道“倘若和阴人知道,光是为了这么个事,都能争执上两个月,这本就贻笑大方,何须等日后,再觉得丢脸呢”

这位张阁老,也是内阁的小阁老。

是踩着黄庆天的尸骨,走进内阁的人。

黄庆天的事情,几乎是他一手操办,干脆利落得很,不管是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只是有时嘴巴尤其毒,能够把人给噎死。

景元帝任由着文武百官吵了两个月,却是一句话都懒得搭理,今日尤是如此。

只是听着听着,就朝着宁宏儒摆了摆手。

宁宏儒会意,欠身退了出去。

景元帝的身边,任何细微的小事都值得关注,更别说,是宁宏儒这样的人物。

他一动,就有不少隐秘的视线追了上去。

一时,又有人主动提起黄太后。

说这话的人,是黄长存。

他是光禄寺少卿,说不上多么实权的位置,却也清贵。

人也长得一表人才,甚是儒雅。

“陛下,太后身体孱弱,久居宫中,许是心情郁郁。不若让太后娘娘移居别南宫,或许能有好转。”黄长存说得情深意切,“要是太后娘娘身体好转,这后宫也能重回安宁,不再有诸多事宜。”

先是秋日宴中毒,又是永宁宫走水。

这接连两事,虽是后宫事,百官也自是有所耳闻。

皇帝无家事,就连娶后纳妃的事,朝臣都能管上一管,就更别说,这后宫诸多事宜,自然也会成为他们口中劝诫的一部分。

只是,黄长存这话说得,像是在为太后着想,可细听之下,却又微妙。

别南宫的确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别宫。

想看白孤生写的可是他长得美啊第五十三章吗请记住域名

就在京城近郊。

它是前朝皇帝为了宠妃修筑的别宫,甚是华丽漂亮,迄今宫内都养着奇珍异兽。这花草树木,都为珍惜,处处美景,惹人欢喜。

黄长存提议让太后去别南宫休养,本是合情合理的提议。

可这别南宫,又有个别名,叫死人宫。

任何一个到了别南宫休养的人,最终都会在别宫里自杀,无一例外。或许是例外,也或许是巧合,可也因为这个声名,后头的皇帝虽然会去那略做休整,却从来不会多留。

这到底是休养,还是想让太后死

户部侍郎怒视他一眼,出列说道“陛下,太后娘娘既是体弱,那合该在宫里休养才是,平白无故挪动,反倒危及太后的身体。”

他原来是黄庆天一手培养起来的,尽管黄家落败,但他言辞间,还是相帮从前的老上司。

至于黄长存

哼,一个旁支,也妄想在这称大

黄长存老神在在“此言差矣,换个环境,或许太后的身体,才能真正好转。”

这两人居然就着这件事儿开始了争论。

正此时,大殿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宁宏儒重新进来,身后跟着位中年将领,那将领的手中,捧着个不大不小的罐子。

虽没携带兵器,可他这一身凌冽的煞气,让许多没见过血的官员脸色微白。

“唐卓”

有人一眼认出来,这中年将领是谁。

唐卓跟随大将石虎镇守玉石关,轻易不会离开边关。

而今他出现在朝中,定非小事。

唐卓在大殿跪下,大声说道“末将唐卓,领石将军之令,为陛下献上呼迎胡打之头颅。”

随着话音落下,这中年将领双手捧起那罐子,高高举起。

呼迎胡打,这是和阴语里,和阴继承人、王子的意思。

和阴的呼迎胡打,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才,这数年间,和阴与越聿,高南的联手,多是凭借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

有他在,起码能保和阴将来三十年无忧。

此人对赫连王朝,是一大心腹。

朝中不管是主战,还是主和,对此人都不陌生。

唐卓这话,可谓是一言激起千层浪。

之前户部侍郎和黄长存的争论,在这样的大事前,都显得无关紧要了起来。

黄长存不着痕迹地退了回去,皱了皱眉。

他今日说话,可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为了让景元帝和太后生隙。自然,谁都知道太后和景元帝关系差,可要是能让他们更有矛盾,那岂非正好

太后称病不出后,皇宫频频有事发生。

这可以说是德妃年轻,无法压住事,也可以说,这诸多事情,都有太后的手笔

,目的是为了逼迫皇帝请她出面。

正如这一回,永宁宫走水,太后不就顺理成章地接过了德妃的大权

黄长存心知肚明,自己做的是挑拨离间的事。

要是能让太后和景元帝本就不好的关系更加雪上加霜,就算其他人唾弃他又如何在乎声名,能够让他得到什么吗

这些年在黄庆天身边当条狗,都没获得什么好处,而今嫡系全部出事,竟是轮到他来当家做主。

权力的滋味,着实太美味。

黄长天只要尝过一次,就再不可能收手。

他不觉得自己手段狠辣,这不过是师从黄庆天。只要能留住现在的权势,良心全喂了狗吃又如何

要是太后也能早点死,那就真是太妙了。

黄长天有点可惜地看着站起来的唐卓,有他在,今日怕是不能再提起此事。

外族当前,这些都是小事。

无疑,唐卓站起身后,几乎整个大殿的官员,都在注视着他。

兵马未动,粮草前行。

自古以来都是这个道理。

石虎想要开战,就算有兵,可这手里哪有粮草,又是谁给的支持这边关常有的储备,可完全不足够石虎开打。

景元帝撑着脸,漫不经心地说道“碎了。”

唐卓下意识看向皇帝,浓眉皱起,似乎有些不解。

宁宏儒“诸位大人既有疑惑,当庭碎开着罐子,好叫诸位看看,这到底是不是呼迎胡打。”

唐卓明了,痛快地将罐子朝地上狠狠一摔,破裂声起,一颗苍白的头颅滚了出来。

想必是经过特殊的手段,这才让头颅保持不腐的模样,那苍白和惊恐的神情凝聚在面孔之上,永恒地保留了下来。

那颗头,在唐卓的力气下,径直滚到了黄长天的脚下,将他吓了一跳。

他往后躲了躲,避开了这颗头,眼神又忍不住往上看,“这,这真是呼迎胡打。”

呼迎胡打是来过京城的。

在先帝还在的时候。

那也是先帝在位时期,众多使臣最后一次来朝。

因着那时候闹出不少不愉快的事,许多人都对呼迎胡打记忆犹新,自然认得出来,这就是他

呼迎胡打真的死了。

在看到这头颅的瞬间,这个事实,才真正地灌入他们的头脑。

一时间,处处哗然。

石虎是何时出的兵,是从哪里调的粮草,又是谁的支持不经过内阁,景元帝就发动了调令为何谁都没有觉察是打了胜仗还是败仗

这无数的疑问,七嘴八舌,把整座大殿,吵得像是一个菜市场。

宁宏儒不得不扯着嗓子,厉声道“肃静”

在接连几声叫喊下,这声浪才被勉强压下,可是许多人的脸上,都带着相同的困惑。

唐卓的脚下踩着几多碎片,却傲然而立。

对于武将来说,

只要打了胜仗,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底气,就算有再多的质疑,那也是不怕的。

唐卓昂首说道“这全赖于陛下神机妙算,末将不敢居功。”他朝着景元帝跪下行礼,心里的痛快难以形容。

边关频繁被骚扰,谁能比他们还憋屈

可是朝中主和的浪潮一直不小,自打先帝在位后,也曾数次削减军需,就算将士有心,也是无力。

这次急袭呼和阴,还是他们打得最痛快的一场。

他这一跪,实乃真心实意。

甚至想高呼万岁,好好发泄一番。

朝廷与和阴开打,胜了。

这个消息,以飞快的速度传遍了京城,就连鸿胪寺也不例外。

这些外族使臣是什么心情,京城的百姓是全不在乎的,他们自发地走到官道上,各种欢呼庆祝,官府也放开了宵禁,一连热闹到了天明。

这般欢呼雀跃,自也有缘由。

朝中许久不曾打仗,纵是有过摩擦,也多是以追击为结局,并没有主动反击。一来,这是旧有的习惯,先帝并不喜欢大动兵戈;二来,也是没有这个能力。

精锐的军队不是一日能培养起来的,自先帝那疲软下来的边关军,想要再重新振奋起来,那也需得三年,五年的努力。

可百姓是不知这点的。

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国度一直被外族骚扰,只知道,他们已经好些年没打过胜仗。

而今和阴之战,不仅夺了呼迎胡打的性命,更是重重打击了外族嚣张的气焰,百姓如何不激动,如何不兴奋

景元帝命人将呼迎胡打的头颅,挂在城墙上。

许多人都去下面叫骂,一贯冷面的护城士兵全当看不到,尤其是那些臭鸡蛋,烂菜叶乱丢时,也只是挪了挪身子,避免被误伤。

要不是后来,城门口被弄得太乱了,有损京城的颜面,这才不得已出面阻止。

不然,那些烂东西怕是能高高堆起,将城墙淹没大半。

京城的热闹,自然传到了后宫。

寿康宫听闻这好消息,也甚是高兴,大加封赏,就连宫人这两月的月钱都翻了一倍,甚是大方痛快。

一时间,各宫领旨接赏,好不热闹。

寿康宫内,太后坐在梳妆台前,女官正在轻轻给她通着头发。

这殿内很是寂静,这就让跪在地上的德妃,显得有几分可怜。

她已经在这跪了半个时辰。

就算德妃是个能吃苦的,可她这身子本就娇贵,从来不曾经受过这种蹉跎,这时辰已经叫她痛得脸色煞白,冷汗直冒。

等女官给太后重新梳好鬓发,又为她戴上佩饰后,太后才看着铜镜中的自己,慢悠悠地说道“德妃,知错了吗”

德妃声音虚弱“妾身,知道错了。”

她从太后午睡前,就被叫来了寿康宫,一直跪到现在,再跪下去,她的脚就要废掉了。

太后淡

淡看她一眼,这才示意女官去将她搀扶起来。

德妃坐下来时,浑身都在打颤。双手紧紧抓着扶手,不然,整个人都要滑下去。

“哪里错了”

“妾身,不该,一时心切,为了,为了挽回颜面,就胡乱下了判决”德妃低下头,看不清神色,“是妾身糊涂”

“你是当真糊涂”太后厉声骂道,“你在这后宫,从前是什么声名,你记不得都说德妃公平公正,做事稳妥,可现在呢你就是一个笑话”

秋日宴的事,虽对德妃有损,可倘若她不心急,徐徐图之,怎可能会查不出苗头

可偏生德妃被一通乱拳,砸得自乱阵脚,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胡乱下了判决。

谁看不出来,这两个被连累的宫妃,根本不可能是主谋

就算撤了御茶膳房和供应库的人又怎么样

德妃这是一步错,步步错。

那些人,更该留下来

不然,她要怎么追查蛛丝马迹

太后一想到德妃做出来的蠢事,就忍不住捂着额头,她原本看着德妃是个好的,可如今来看,德妃从前之所以稳重,不过是有她在背后撑腰,做起事来,自然一切顺遂。

可一旦失去了太后的助力,德妃还是太稚嫩了些。

德妃嘴唇苍白,隐隐有些哆嗦“是妾身错了,太后娘娘,妾身只是,被算计后,太过生气,这才会”

“好了,这事,哀家会处理。”太后不耐烦地叫住德妃的哀求。

生气

能比她还生气吗

太后听到景元帝打了胜仗的消息,这心情只会比吃了屎更难受。

这疯子避开了内阁,竟是调了平王,暗地里给石虎供应了粮草。那平王不声不响,竟然和景元帝沆瀣一气,都是蛇鼠一窝。

太后只要一想起这事,就心口疼。

平王是先帝的三子。

他在先帝子嗣里平平无奇,不惹人注目,就连获得的封号,也是为平。

从上到下,就只有普通二字。

景元帝登基后,除了几位王爷还留在京城,其余的都归了封地。平王在临走前,什么都不求,就只希望景元帝能让他接走太妃。

平王的母亲是个相貌普通的庶妃,太后甚至对她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是个面容模糊的女子,没什么脾气。

在那么多兄弟里,景元帝唯独答应了平王这个请求。

原来,从那个时候起,平王就已经不声不响地勾搭上了景元帝

太后揉着眉心,只觉得许多事情,都超出了她的预料。不管是景元帝也好,还是她那个好儿子瑞王也罢

尤其是瑞王。

当初在京城里,对太后那是一个千依百顺,而今出了京城,却是不肯听话。

就连救人,也是如此不上心。

那可是他的外戚。

要是瑞王真的在意,怎么可

能只救下来一个黄福人都救出来了,能庇护住一个小的,其余的就不成了

太后心中恼怒,前段时日,才一直郁郁寡欢。

而今撑了过去,总算重新振作起来,太后已经知道,自己从前犯下的,是和德妃一样的错误。

太心急。

她没听进去黄老夫人的话,没压住心中的愤慨,在最不该的时候,动用了黄仪结这张牌。

她本应该在更合适的时机。

太后沉下脸,当初景元帝拿捏着黄家,不是为了吊着黄庆天,他这招引蛇出洞,引出来的是她。

这一局,的确是她输了。

沙沙,沙沙

清风吹过,枯黄的枝叶发出细碎的声响,有那将要枯死的,就被风卷落在地。

惊蛰挥舞着扫帚,将这纷纷落叶清扫在了一处。

这是储秀宫。

封闭了的宫殿,都还是会有专人看着,只是清扫起来,就不如别处精细。

每隔一段时间,或是半年,或是一年,都会彻底清扫一遍,好生保养。

惊蛰恢复后,刚好赶上这一遭。

他的脚伤让他不得不在床上躺了半个月,总算得以好全,就是被药味熏得有点受不了。

屋内到现在都是这个味道,得亏慧平能忍。

正好赶上储秀宫这事,惊蛰就将自己的名字,加塞到这一次的名单上。

他想趁着这个机会,将落在储秀宫的东西收回来。

事情还算顺利,毕竟他现在在直殿司也算有几分威严,说起话来,别人也能听。惊蛰让他们先将前院扫出来,自己一个人去了后院,将墙壁上的砖块给取了出来。

这一回,惊蛰事先做好了准备,自然也有替换的东西。

等他轻巧地将东西更换,又收起来,他耳朵灵敏地听到了一声细微的脚步声。

惊蛰挑眉,这场景何其相似。

当初,仿佛也有过这么一回。

惊蛰镇定地抓着扫帚,将落叶重新堆在一处,也间接掩盖了底下的砖块碎片。

而后,惊蛰才抬起头,准确无误地捕捉到了鑫盛的身影。

鑫盛微愣,显然是没想到惊蛰会突然抬头,脸色惊慌了一下,又恢复了平静。

“原来你在这。”

惊蛰淡淡说道“你不是知道我在这,才特意过来的吗”

鑫盛“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他看着淡定,可是声音里,不知为何,有一点紧张。

惊蛰忽而说道“我哪里得罪过你”

一个人不可能讨得全部人喜欢,这个道理,他自然是懂得。可是惊蛰初来直殿司时,鑫盛对他态度,也并无现在这么奇怪。

鑫盛脸色微动,眼神复杂了起来“你从北房来到直殿司,不过才一年多,却已经备受掌司宠爱,眼下就是二等太监,还得了乾明宫的赏,前途无量,可我呢”

他在直殿司,可已经整整八年了

却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三等太监。

这何其不公

鑫盛不觉得自己比惊蛰少了哪里,惊蛰会读书写字,他也会,惊蛰能做到的事,他自然也能。

为何一个两个,都聚集在惊蛰的身边,就连掌司,在惊蛰回来后,也毫不留情地抛弃了他,这到底凭什么

惊蛰“既是这样,也没什么可说。”

他摇了摇头,不再理会鑫盛。

如鑫盛这种明着嫉妒的,虽有些不喜,可防备起来,倒也容易。

惊蛰并不怎么记挂,等回到直殿司,寻了个空当将砖瓦分开丢掉,只余下藏在里面的匣子和戒指。

戒指被惊蛰掏了出来,重新收了起来。

匣子里面并没有什么东西,被压在了大箱子底下。

这东西已经没什么用处,惊蛰想着收回来,一是为了安全,二也是想留下什么惦记。

次日,各处宫人都收到了月钱翻倍的消息,自然,也知道了和阴吃了败仗的事。

直殿监内,宫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除了这到手的钱,也是为着这天大的好消息。

如惊蛰,廖江这等去过上虞苑的人,自是被团团围住。

惊蛰隐约还能听到廖江的话。

“不是,我伺候的是山佑使臣,那越聿使臣”

“我没怎么见过和阴使臣,不过人都死了”

惊蛰这里的人少一些,等他突破重围,回到自己的屋里,身上的衣物已经被扯得有些凌乱,他无奈地捋了捋。

惊蛰没想到,几月前,他还在和容九讨论到底谁才是刺杀的人,可现在,景元帝却已经兵贵神速,将呼迎胡打给杀了。

这无疑,和系统的说辞有点出入。

景元帝看起来对外族并没留情,怎么都不像是那种,因为重病自焚,所以惹得国破家亡的人。

这不是很铁血吗

只是,惊蛰当初猜测,和阴使臣或许是被陷害的,毕竟只要是个有理智的人,都不会在那种情况下试图刺杀景元帝

可容九说,景元帝不在乎。

这句话,惊蛰起初没明白,可现在他却是知道容九是何意了。

景元帝的确不在乎。

不管是谁刺杀的都好,他只需要一个理由。

毕竟皇帝再疯,在这种家国大事上,都不可能毫无缘由出兵,边关大将再怎么听从皇令,也做不出这种胡闹的事。

可要是景元帝被刺杀,那就不一样。

合情合理。

经此一役,那些外族再想打主意,都要掂量着赫连皇帝的心思。

这位,可不是先帝那么软弱。

只是,也不知道这位皇帝陛下到底是怎么做的,不声不响,任何人都没有听到风声。

这样出奇的掌控力,叫人敬畏之余,也不免有些害怕。

惊蛰刚换完

衣服,慧平才回来,累得就要往床上倒。

惊蛰连忙拉住他“别别,你就这么躺下去,今晚可怎么睡”

永宁宫走火后,自然得重新修缮,那坍塌的宫宇需得靠着人力,将场地清理出来,再由工匠去修筑。

慧平就是被抽调去帮忙的。

这几日,慧平回来总是灰头土脸。不过,干活也是有加钱的。

慧平虽然累,倒也心甘情愿。

惊蛰和慧平说了这两月月钱翻倍的事,他高兴得人都清醒了几分“这可好,这就能凑够钱了。”

慧平需要一笔钱。

惊蛰知道他这般节俭,是为了给家里的妹子攒嫁妆。

慧平原是同州人,距离京城,算不上十分远。

后来家里穷得没办法,因缘巧合才入了宫。

家里人尚在,又知道地址,还有同乡在,慧平和家里偶尔也算是能联系上。

约半年前,慧平收到消息,说是家里妹子要出嫁,嫁妆需得百两银子,想问慧平能不能搭把手。

对慧平来说,想要攒下百两也不容易,这么多年,手头里也就八十几两,剩下的钱,都是这小半年里拼命赚出来的。

其实惊蛰并不看好。

这一百两对慧平来说,几乎是全部的家底,要是给了出去,自己可就真的什么都没剩下。

要是他的家人很好,那还另当别论,可胡立颇有微词,这其中怕是还有矛盾。

碍于这是慧平的家事,惊蛰也没有插嘴,只是将他拖了起来,推着他去换洗。

“你的身体才是根本,要是累坏了,可得不偿失。”

将人推去浴室,惊蛰这才挽起袖子打扫屋舍。

恭喜宿主,和阴人经此一役,士气大跌。短时间内,不足为惧。

系统一声响,让惊蛰整理的动作一顿。

“你这也未免后知后觉。”

惊蛰早就收到了消息,何必等系统通知。不过,系统会特地告知,是否说明,当初在它说的“未来”里,这和阴人,也是入侵的主谋之一

惊蛰“你先前不是说,景元帝出事后,外族会入侵,可现在来看,皇帝陛下手段了得,就算突然出事,外族也不敢立刻来犯才是。”

宿主,未来,是需得当下改变,才有所转变。在系统“看到”的未来里,景元帝从不曾出兵攻打过外族。

惊蛰微愣,有些奇怪。

他不是那么喜欢景元帝,可也多少能感觉,乾明宫这位还是在乎民生大计,并不像他行事那么疯狂。

为何眼下,和系统的“未来”,有着那么大的差距

当真是他导致的改变

惊蛰皱了皱鼻子,觉得不大可能。

他的任务,可是失败了那么多次,能做成的,也寥寥无几。

有时候,惊蛰都觉得这任务,是不是就奔着他做不成去的

系统严正声明系统从来都不

会打击报复,宿主这是污蔑。

惊蛰皮笑肉不笑,那你就是承认想要打击报复了

白孤生的作品可是他长得美啊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总而言之,系统很喜欢现在的进展,并且请求惊蛰多多完成任务。

惊蛰一听到康满的名字,头就大了。

“你以后能不能出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任务最起码,也得是我能接触到的。”惊蛰翻了个白眼,“我和永宁宫,有过什么关系”

系统安静乖巧,但宿主也做到了。

惊蛰呵呵,什么做到了

要不是容九插手,他就得铤而走险了。

他和永宁宫虽没什么联系,可是北房却是有一位刚刚从永宁宫来的陈嬷嬷。

陈嬷嬷是因为永宁宫出了宫女太监对食之事,连累被贬,这才到了北房。

这看起来顺理成章。

永宁宫,北房,这似乎是个巧合。

可惊蛰身边,关乎巧合的事情实在是太多。

多数巧合,到底都是人为的安排。

他从无忧口中得知,立冬在陈嬷嬷来了后不久,又成为了陈嬷嬷的马前卒。

明嬷嬷出事后不久,立冬曾偷摸着离开北房此路向东从永宁宫被贬来的嬷嬷投靠,永宁宫,康满,康妃

惊蛰闭了闭眼,捏着眉心。

若非深挖背后的联系,又怎能知道,这其中,或许还和康妃有关

这位可从来都是宫里的体面人,最是软绵可亲。可偏偏这么个菩萨心肠的好主子,手底下,又为什么会教养出康满这样的太监

是康满本性如此,还是说,康妃从一开始,看上的,就是他这样狡诈的脾性

能在后宫里平安活到现在的人,不管份位高低,都是聪明人。

康满的情况,康妃不可能一点都不知情,可他还是顺顺当当地在永宁宫待了好几年,不就代表着康妃的默许

康妃,必定也存有问题。

惊蛰想到这,不由得长出了口气。

容九会拦着他,也是正常。

若非这几日冷静下来,惊蛰抽丝剥茧,他未必能看到这么多。

而没有容九,他想要破开这个麻烦,或许会另辟蹊径,去接触陈嬷嬷。

可既然,康妃会盯着北房,也就意味着,惊蛰这么个存在,或许早就在康妃的心中挂上名册。

他主动接触,或许会引起她的觉察。

这小小的北房,到底是何德何能,能引来这么多卧龙雏凤

难不成,还有着惊蛰不知道的秘密

哒哒,哒哒,哒哒

疾驰的马蹄声,踩着深秋的日头,冲入了京城。官道上,百姓远远听着“速速避让”的呵斥,忙往两侧退开。

能够在官道上飞驰的人,要么是晕了头的世家浪荡儿,要么就是各地的急报。

寻常百姓见了,只是议论几句,就也抛在脑后。

路边上

,岑良懊恼地看着自己的裙角,刚才那一人一马疾驰时,飞溅起来的污泥,将她的衣裳弄脏了。

柳氏蹲下来,用手帕帮着清理了下,无奈笑道“莫要气了,回头我给你洗洗。”

岑良“娘,我自己来就好。”

她生气,不过是因着这是柳氏给她做的新衣裳。这才穿出来第一天,结果就污了裙角,总归有点不高兴。

柳氏摇头笑了笑,被岑良拉进了铺子里。

这成衣铺子,好些人都在和岑良打招呼。

如今谁都知道,岑良是主家中意的人,日后,怕是要接过掌柜的位置。这铺子里的绣娘,好些个都和岑良关系不错,甚至明里暗里,都问过岑良是不是有什么门路。

一想起这个,岑良就是无奈,她哪来的门路

她还怕这里面另有缘由。

毕竟,这天上掉馅饼的事,着实太罕见,岑良担心被砸死。

“阿娘,你试试这个。”

柳氏手里有钱,就爱往岑良身上花,在自己身上,却是一个子都不留。

岑良看不过眼,就将柳氏拉来了自己上工的铺子。这成衣铺子对外做买卖,除了卖成衣,也能定制,还卖布料,自家绣娘要是想买东西,还是有些折扣的。

如此,柳氏才肯答应。

她们在外面选布料,陆陆续续有新的客人来,其余人就去招揽新客,很快,就剩下她们俩人低声絮语。

岑良倒也自在,直拿着布料朝柳氏身上比划。

她们两人说的官话,略带着同州口音,在那住了好些年,已经被潜移默化,原来的襄樊口音,自是一点都不在。

待她们选好了布料,进去付钱的时候,坐在成衣铺子对面茶楼上的人,这才收回了视线。

这屋里坐着好几个人,郑洪坐在窗边,低头吃茶。

赖铁笑嘻嘻地说道“郑洪,没想到你平日里装得正经,这心里却也是想着这种事。”

刚才盯着人家姑娘,可是看了一路。

就这茶楼里坐着,还往外头看,这不是看上了,又是什么

郑洪半心半意听着,忽而意识到他在说什么,忍不住啐了他一口“想什么腌臜事,我可没这心思。”

说完,他担心赖铁这人乱来,又道“你可别做什么多余的事,我看着她俩,不过是觉得面熟。”

他知道有些人私下养女人,每次出来都偷偷摸摸相见。

可郑洪是不爱这事。

忒花钱。

他不舍得。

赖铁挑眉“和谁”

郑洪自然不可能和他说,敷衍地说道“一个朋友,不过他家里人都没了,应当是我看错了。”

之前郑洪在酒楼瞥到这小娘子,就觉得面熟,今日偶尔再见,盯了一路,那种熟悉的感觉越发强烈。

赖铁“民间这么大,偶然遇到一两个长得相似的人,那也很是正常。”

郑洪跟着点头

他刚才假意接近过那成衣铺子,那小娘子和中年妇人说话,都是带着同州口音。

胡立就是同州人,郑洪对此熟悉得很。

惊蛰出身襄樊,和同州天差地远,根本不在一处。

郑洪心里叹了口气,只觉得自己是想太多,也就低头,不再说话。

待到下午,郑洪和胡立碰头后,这才一起回了宫。

慧平攒够了钱,托胡立想办法,要将钱给送回家乡去。胡立虽答应了慧平,却将一百两扣下,先悄悄寻了人回同州一趟。

胡立和慧平是远亲,知道他家人是什么周扒皮的性格,生怕慧平吃了亏。

这事只有郑洪知道,那跑腿的人,还是郑洪给帮忙找的。

京城去到同州,一来二回,顶多再多等大半个月,要是慧平家里人,真的如来信所说那么可怜倒霉,那胡立自然会将这百两银子给了去。

将采买的东西与名单一一核对,又交付给宫人,郑洪这才和胡立回了杂买务歇息。

路上遇到云奎,几人还聊了聊。

听到惊蛰伤势刚好,又去储秀宫走了一趟,郑洪不免骂了一句。

他从来都是个嘴硬心软的,嘴上骂骂咧咧,到底还是拎着点东西去探望惊蛰。

惊蛰知道他来,还有点惊讶。

那双黑眸看着他手里的东西,又笑了“我还以为,又是容九送来东西。”

郑洪没好气地说道“我就不能有点自己的事,来见你,就非得是为了他”

惊蛰笑眯眯地让人进来。

郑洪特地打量过惊蛰走路的姿势,看着很是正常,这才道“闲着没事,就多闲着,别整日总是想找事。”

惊蛰“都快成懒骨头了,哪里还能再闲着”

郑洪将手里提着的东西塞给了惊蛰,“打开瞧瞧。”

惊蛰愣了下,打开瞧了瞧,面上露出几分喜色“居然是这个。”

郑洪送来的,是他家乡的特产。

这糕点,从前只有柳氏做的时候,他才能吃到,惊蛰也不记得叫什么,却是记得这特殊的模样。

惊蛰笑了起来“从前倒是想吃,可总不知道叫什么,今儿倒是托你的福。”

郑洪摆了摆手,这也是在路上看到那对母女时,他突发奇想买的。

一想到那对母女,郑洪犹豫了片刻,他知道这两人怕是和惊蛰没什么联系,只是觉得面熟,就总是要多想一点。

可这世上,哪有这么侥幸的事

郑洪忍了忍,到底是没说。

明知道不是,却还要说出来,那岂不是要惹人伤心吗

“先前,你花钱让我查一查你爹的墓地,这倒是简单,官府早有记录。这钱你算是白花,我再顺带送你一条。”郑洪转而说起别的事,“你爹倒是尸骨俱全,没多挨一刀。”

郑洪虽说得不够清楚,可惊蛰足够聪明,一下子就明白过来,郑洪是什么意思。

人没在外面砍头死的,那就只能在里面被折磨死的。

惊蛰沉默了片刻,脸上倒是平静。

他道“多谢你这附赠的消息。”

送完东西,再送完消息,看完惊蛰的身体无碍,郑洪就没打算逗留。

惊蛰将人送到门口,郑洪看了他一眼,意义不明地说了句也不知道,你能不能一直这么好运。”

惊蛰挑眉,郑洪却不想解释,转身就走。

他思来想去,还是打算下一次能出宫的时候,再好好查一查这事儿。

也许真的只是巧合,可如果是真的,那对惊蛰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

待到九月末,郑洪出宫去,在处理完要紧的事情后,就带着人径直朝着之前的成衣铺子去。

想要知道那对母女的身份,得先从这里下手。

最起码要知道她们的名字。

只是郑洪还没有到成衣铺子,在路上就被人拦了下来。

来者根本什么话都不说,就先把他们暴打了一顿。郑洪会点武功,可根本打不过。这些人下手贼狠,都朝着要害去,生生将人打得吐血。

“莫要再靠近夫人和小娘子,我家主人会很不高兴。”

一道阴冷的声音,在郑洪的头顶轻飘飘落下。

“这一次,只是警告。再下一次呵,没有下一次了。”

丢完狠话,这些人就跟他们出现一样神秘,眨眼就消失了。

郑洪费劲坐了起来,靠在墙上擦了擦嘴角,其他几人也都痛苦地爬起来,一个两个都低低哀叫着。

郑洪等人甚至都来不及说清楚自己的身份,就挨了打。这可以说是莽撞,也可以说那些人根本不在乎。

就算打的是宫里的太监又如何

郑洪硬生生在他们身上看出这种煞气,这不是普通人能养出来的打手,他们的手里,肯定都沾过血。

刚才那人说得,绝非假话。

要是接下来,郑洪再不知轻重,试图接触那对母女,他是真的会没命。

真是奇了怪了。

郑洪喘了口气,真有这样的力量,怎么那对母女浑身上下,却看不出一星半点富贵气

真是倒霉。

郑洪爬了起来,彻底熄了这心思。

是他多心猜忌,也是惊蛰没有这个命。

这对母女这么一看,也不会是他那苦命的亲人。

几个人互相搀扶着,一瘸一拐地离去。

就在不远处的巷子,在郑洪等人离开后,又有人悄无声息地跟上去,直到他们真的远离这条街道。

他们知道郑洪的相貌,这才饶过一命。

若是换做其他人,这回就该杀了他。

只是宁总管吩咐下来时,有强调过几个不可立杀的人,郑洪算是其中之一,这才堪堪挨了一顿打,稍作警告。

只是可一不可再。

再有下次,他必死无疑。

毕竟接下来,就是该为任务目标奉上惊蛰的“死讯”,这紧要关头怎可生事,扰乱步调

这无疑是在太岁头上动土。

毕竟那位,从来不是多么有耐心的人。

宫中,宁宏儒收到消息后,捏了捏鼻梁。

倒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运。

他低头看着地上死不瞑目的尸体,冷淡地说道“还需咱家吩咐吗还不快将这两人拖出去”

一个太监低声说道“陛下,陛下说,要榨干这两个的血,来当墨汁”

宁宏儒“那就拖去慎刑司办。”

也是这两人倒霉,撞上景元帝心情不愉,偏偏还不知死活。

一个哭得楚楚可怜,想着色惑脱身,真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一个只想着求饶,却不知那一声又一声尖锐的哀嚎,更会刺激陛下的嗜杀。

宁宏儒进了内殿,看到了正在翻阅文书的景元帝。这位陛下眉头微蹙,眼里含煞,这暴戾的气势,仍是不去。

宁宏儒跪下,狠狠磕了个头“陛下,奴婢有罪。”

他是有罪。

是宁宏儒胆大妄为,稍作更改了皇帝命令,这才在今日,保住了郑洪一条命。

凡试图靠近柳氏母女,揭露秘密的人,罪当死。

景元帝从一开始,要的就是格杀勿论。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