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海上雄师

《明末之海上雄师》

第两千九百五十七章 杨雪蓉来了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视线的尽头,一些细小的黑点出现在了江面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黑点逐渐呈成了帆船的模样。越来越近,慢慢的能够看清船上的白帆。

港口上的众人开始变得激动。

唐学志也有些期盼。

刘天罡和他分别数年去做了环球远航,那个时候,唐学志去了西洋。

等他回来又发生了松锦之战。

算一算,从海峡岛出来也接近三个年头了,跟刘天罡更是有五个年头没有见面了。

回到海峡岛后,刘天罡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叫做天文学。

天文学不仅仅是学习天文,更包含了历法,算数,地理等分类。

经过两年的发展,跟着刘天罡研究学术的人达数百多,海峡岛涌现出了许多专注这一学科的人才。

大有和孙元化领导的格物学院一争长短之势。

记住网址m.

两个学院相互竞争,也将海峡岛的物理,化学水平推升了新的高峰。

“来了,姐姐,快看,好大的船啊!”刘玉儿看到江面上的战舰缓缓驶来,极具压迫感。

感觉呼吸都有些压抑,连忙用手挽着红娘子。

红娘子何尝不是内心颤动。

“将军,这,这就是海峡岛的船么?”

天呐!

不应该叫船吧,严格来说,像一座山。

从小在黄河边上长大的红娘子,见多了河面上的帆船。

然而眼前的那些巨无霸,人站在下边就像蚂蚁一样渺小。

老天爷,夫君是怎么造出这些船了。

她偷瞄了一眼,这个伟岸的男人,内心对他更加的敬重和崇拜。

“来了,终于又见到咱海峡岛的船了。”李大山激动的开口:“你们知道吗,每当我看到这些战船,就感觉像是回家了一样。”

“可不是嘛!”竹影点点头:“离开海峡岛三个年头了,真想回家去看看。”

“嘿嘿,竹影,你是想家里的婆娘了吧。”郭大牛调侃。

竹影白了他一眼:“大牛兄,牛嫂不在,你倒是快活,兄弟我想想婆娘和孩子有什么不可以?”

船还没靠岸,甲板上的刘天罡和陈公赞等人已经朝这边招手了。

“主公!”

“刘天罡拜见主公!”

“陈公赞拜见主公!”

“学志!”

陈公赞跟何斌等人老远就朝这边见礼。

唐学志也连忙回应。

只是很快就有几个窈窕的身影进入他的视线中。

“夫君!”

杨雪蓉和张宝珠二人也出现在甲板上。

二人一身靓丽的白裙,风华绝代,仪态万千,颇有几分国母风范。

“雪蓉,你们怎么来了!”

唐学志眼前一亮,自然是非常高兴。

这个时候,一旁的唐云鹏才呵呵一笑。

“呵呵。”

“老爹,我早就知道二娘和四娘要来。”

“上回出来的时候,娘就说担心你身边没人照顾,想让二娘和四娘随大军一起来,只是那个时候要打仗,耽搁了。”

二娘指的是杨雪蓉,四娘则是张宝珠。

几位夫人当中,除了张秋云为正妻外,剩下的几位唐学志并没有分大小。

所为的二娘、三娘都是女人们自己排的。

原本唐学志有十位夫人,只可惜,左霜霜和鹰九萧玉露、大奶牛雪莉已经死了。

从海峡岛入辽至今三年时间,除了红娘子和刘玉儿,唐学志并没有接纳其他的女性。

揉了一把唐云鹏的脑袋:“兔崽子,为何不早点告诉我。”

“嘿嘿,孩儿就是想给老爹一个惊喜嘛!”唐云鹏人小鬼大,吐了吐舌头。

在此之前,唐学志也已经将红娘子和刘玉儿的事情跟家里说了一遍。

杨雪蓉和张宝珠自然是知道她们的存在。

陈公赞和刘天罡等人下船和唐学志一阵寒暄后,两个女人才慢慢的从船上下来。

“红姑见过两位姐姐!”

“玉儿见过两位姐姐!”

红娘子和刘玉儿也赶忙上去。

“哎呀,两个妹妹快别多礼,入了家门,咱就是一家人了。”杨雪蓉上前,拉住红娘子的手,满脸的欣喜。

红娘子虽然穿着朴实,却因为常年习武,身体非常匀称。

刘玉儿明眸皓齿,笑起来,露出两个小酒窝,非常好看。

“是啊,这些天多亏你们照顾学志。”张宝珠从衣袖里拿出两件首饰,要送给红娘子和刘玉儿。

“这是姐姐送给两个妹妹的见面礼。”

红娘子和刘玉儿受宠若惊。

“姐姐,这,怎使得!”

“使得,使得。”杨雪蓉笑呵呵的过来,也有东西要送给二人。

“夫君,你看,红姑妹妹戴上这件簪子,更好看了。”

“玉儿妹妹,这只玉镯,好像是为你量身定制的,真好看!”

红娘子和刘玉儿满脸惊喜,她们还是第一次佩戴如此名贵的首饰。

唐学志看二人戴上首饰后,更加的光彩亮人。

戴松准备好了马车。

在众将的护送下,马车载着红娘子一行,缓缓朝着黄州城而去。

回到城里,陈公赞跟何斌已经迫不及待的要跟唐学志汇报工作了。

“主公,今年上半年整个鱼鹰系统,已经完成了一千万两收入,不出意外,咱们今年的收入能突破两千万。”陈公赞嘴都笑得有些歪了。

去年总收入才一千五百万,今年上半年一下子飙升到了五百万,连陈公赞自己都有些粗不及时。

很快他便将几个创收的大项目介绍了一遍。

主要创收还是因为海贸,邓铁雄率领舰队前往里斯本贸易,拉动了整个航线上的贸易。

随着华夏钱庄的经营持续放大,沿途港口税收也在猛增。

造船造舰规模持续扩大后

唐洲金矿、煤矿的产能也在直线飙升。

唐洲省、宣慰省都逐渐进入了蒸汽时代

炼钢,炼铁需要煤炭,蒸汽机也需要大量的动力煤。

刚需猛增的情况下,需要的工人数量更是翻了好几倍。

据唐洲穿回来的数据,煤矿、炼钢、金矿工人总数已达五万。

加上农场、军队、船员、运输业持续扩大,整个唐洲的青壮人口已达到了十五万。

算上小口,妇人,唐洲汉人规模已经突破了五十万。

平均下来,每个家庭有三到四个孩子。

因为唐学志的人口政策,孩子从出生到十五岁,每个月都能领到口粮,仅仅三年,唐洲孩子就增加了十万。

几乎每个家庭都增加了一到两个孩子。

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医疗和教育,不仅提高了出生人口死亡率,更提高了人口素质。

听完陈公赞的汇报,唐学志淡淡一笑:“这真是大喜事,所以说,你们办事,我放心。”

“哪里,哪里,这都是主公未雨绸缪啊,要不然凭我陈公赞哪能有这么大能耐。”陈公赞心中狂喜,但也明白,没有唐学志,就没有海峡岛的今天。

“公赞,你说完了没有,说完了,该轮到我了!”刘天罡有些迫不及待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