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我的文艺时代

《1979我的文艺时代》

第六十三章 读者来信到燕大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拿人手短,桑美香三人到底没有从唐月雯嘴里问出东西。

时光匆匆,转眼一周过去。

用了一周时间,姜玉楼不仅彻底熟悉了学校环境。有卫国平这个燕京本地人在,更是带着大家将还没有未来国际大都市繁荣景象的燕京城逛了一遍。

这天,他又去了趟水木大学和唐月雯见了一面。

两人也没干什么,就是拉拉手,在校园里逛了逛,然后就是尝尝大学里的学生餐。

七十年代末的水木大学食堂,条件较为艰苦,由于食堂用餐的学生太多,没有足够的空间放橙子,只能站着吃饭。

当然也有的不愿意站着吃的,就打饭回到宿舍用餐。

不过这时候还没到返校季呢,学生人数少,倒也不怕食堂没座位。

只是这个学生餐的味道,确实不敢恭维,只能说是能吃饱。

回到学校,宿管阿姨拦住了姜玉楼,递给了他一个大包裹,说是从陕地寄过来的。

姜玉楼一看地址,是延河文学社,一时之间也搞不清楚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

“谢谢刘阿姨。”

“呵呵,小事。”

感谢一番后,姜玉楼抱着包裹回到了宿舍。

他一开门,发现宿舍里的人都在。

卫国平眼尖,笑着道:“咦,老四怀里抱的是什么东西,难道是给我们买的好吃的?”

“不知道,是延河文学社寄来的包裹。”姜玉楼直言道。

于敏也不看书了,合上书后走了过来:“延河文学社寄来的?那可得打开让我们开开眼。”

徐向东好奇道:“这么大的包裹,是杂志吗?”

姜玉楼见大家都好奇,也没藏着掖着,而是当着所有人的面拆开了包裹。

“嚯,好多书信。”

拆开包裹后,里面的信封都散了开来。

粗略扫一眼,都有好几十封信呢。

其中,有一张白纸在信件最上方。姜玉楼拿起来一看,明白了过来。

“这些都是《延河》收到的读者信件。”

徐向东不明所以,问道:“读者来信寄给你干什么?”

姜玉楼理所当然地回答道:“都是喜欢我发表的那两首诗的读者,他们没有我的地址,只能邮寄到杂志社。”

“那岂不是说,这几十个人都是你的忠实读者?”于敏惊道。

卫国平笑道:“多才证明受欢迎嘛,要是以后我当了诗人,也有这么多忠实读者,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也是。”于敏傻笑着摇摇头。

姜玉楼摇了摇头,“嗨,这才哪到哪啊,人家真正的大作家,大诗人,哪个没有成千上万的忠实读者的?”

“那也很了不起了,好不好。”徐向东艳羡地看着眼前的一幕。

这么出风头的事情,可惜和他毫无关系。

七八十年代的读者在杂志报刊上看到好文章,给编辑部或者出版社写信是件很正常的事。

就像后世的网络文学的火书,小说下面会有很多书评和章评,是一个道理。

几十封读者信件看似多,其实是少的。

要知道,《延河》第六期加印了多次,总共卖了二十多万册。

其中大多数读者又是因为姜玉楼的两首情诗购买的,喜欢他的读者可谓不计其数。

六月份和七月份的时候,延河编辑部每天都能收到上百封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信。

其中大多数又是写给姜玉楼的。

到他手上的,已经是精挑细选过的。

“玉楼,我们帮你看看?”

“直接动手就行了,玉楼是大作家,这种粗活就交给我们,别累着他了。”

几人说着把信件搬到了桌子上。

“呦吼,这些信件真是哪儿的都有,除了陕地的,还有云贵川的。啧啧啧,连我们燕京都有玉楼的忠实读者呢。哈,也是,谁知道玉楼已经到燕京上大学了。”

卫国平翻看了几张信封后,笑呵呵地说道。

于敏也是好奇的紧,只是他人老实,没得到姜玉楼的同意,他是不会动的。

“玉楼的读者已经遍布全过了,你们说,里面会不会有向他求爱的情书?”徐向东拿起一封信,眼神诡异的看向大家。

姜玉楼一听,头皮发麻,这还真不好说。

也是他不知道这些信编辑部都拆开过,否则就不会有这种担心了。

他连忙把信往怀里揽,“私人信件,谢绝观看。”

“太小气了,看看不行?”卫国平道。

姜玉楼道:“万一有读者在心里透露自己的隐私怎么办?咱得替人家保密是不是?”

“我觉得玉楼说得对。”于敏点头道。

既然正主不同意,他的好奇心也就淡了。

徐向东又道:“这些信,你都看?”

这么一大堆的信,全看完可不是个轻松的活。

而且信里面的内容也是未知的,姜玉楼都是心里七上八下的。

他思考片刻后,做了决定,“不只是看,我还要给读者回信呢。”

“还回信?”卫国平不理解。

姜玉楼得意道:“这你们就不懂了吧,我这叫维护自己的粉丝群体。”

“粉丝?吃的?”

别说于敏了,连卫国平和徐向东都理解这个词汇。

姜玉楼解释道:“粉丝就是英语Fans的音译。”

“哦!”三人恍然大悟。

徐向东点点头:“这个词有趣。”

卫国平同样赞赏道:“that is funny!玉楼,你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多了。”

“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什么新词呢。”于敏憨笑着挠头道。

粉丝对一个作家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要是有个成百上千万的忠实粉丝,这辈子都不用愁了。

卫国平道:“算了,你一个人看吧,我们不打扰了。”

既然是对姜玉楼这么重要的事,他们就不宜参活了。

晚上,姜玉楼坐在桌子上一封接一封的看着读者来信。

还好,让他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出现。

读者们大多是对他表达崇敬和敬仰之情,并且希望他再接再厉,为国内的诗歌群体带来更多的佳作。

姜玉楼将信的内容看完后,他便琢磨着给读者的回信了。

只是他手速再快,用心写的话,一个晚上也写不了几封信。

更何况,延河文学的编辑部的来信还另有玄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