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淞沪王开始当列强!

《抗战:从淞沪王开始当列强!》

第三十一章:绝密名单,挖光头的墙脚!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少帅!”

“国府军事二厅少将厅长康泽正在接管金陵警备工作。”

“属于何应钦、汪的部队正在迅速瓦解,要么调到华北地区,要么被打散重组。”

接着,淞沪调查局长孙千又汇报了一则消息,牵动了作战会议室的气氛。

“啧啧啧!”

端坐上首的蔡轩捏了捏下巴,调侃道:“看样子,有人要倒霉了。”

“光头这是借着咱们的大胜,准备对某些人开刀。”

“汉奸、卖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孙千,淞沪调查局准备一份名单,汪、周、陈位列榜首,先不急着清除。”

“派人先把李士群、丁默邨、王克敏、傅筱庵、梁鸿志、胡兰成、陈璧君杀了。”

“用他们的头颅和鲜血警告国内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任何人胆敢叛国投敌,杀无赦!”

这十人是后世记载在抗战耻辱册上的十大汉奸,臭名昭著。

汪、周、陈三人还没有明确投敌,且身居国府高位,贸然诛杀,会引起全国反应。

可剩下的那些人,哪一个都是已经有勾结小鬼子的具体行为的汉奸,杀之并无不妥。

至于陈璧君,做为汪的夫人,用她的死来警告汪、周、陈等人,最合适不过。

“是!”

听到这话,孙千脸上升腾起浓烈的杀意。

他是铁血锄奸团二代,对汉奸、卖国贼天生就充满了厌恶,恨不得把他们剥皮拆骨。

“还有一件事。”

“这份名单,你先看一看。”

说着,蔡轩从抽屉中拿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孙千。

“嗯?”

淞沪调查局长孙千接过文件,细心地翻看起来。

“国府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张灵甫。”

“他的第一任妻子邢凤英,儿子张居礼及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女儿张清芳,还有老母亲都在秦省长安县。”

“你马上把她们接到沪都,妥善安置。”

“国府税警第4团兼淞沪第二支队少将司令孙立人。”

“妻子龚夕涛在皖省合肥,及其父母一并接来沪都。”

“他现在在香江养伤,调查局安排人负责保卫其安全,若其有意,可接回淞沪疗养。”

“另外,派人联系湘省盐务局长赵君迈,金陵高级将官训练班教员温应星,税警总团第二任总团长王庚,请他们前来淞沪任职,连同家人一起,必要时候可以采取非常手段。”

眼神幽深,蔡轩悉心叮嘱道。

这一份名单是他精挑细选之后决定的,上面除了张灵甫之外,孙立人、赵君迈、温应星、王庚皆是税警总团出身,受宋子文反蒋失败影响,沦为国府透明人,郁郁不得志。

税警总团虽然是宋子文在1932年任财政部长期间建立的私人武装,但它却是一支连国府甲级正规军都无法比拟的精锐部队,具备炎黄最顶尖的军事水准,并不亚于世界一流陆军。

第一任、第四任总团长温应星、第二任总团长王庚都是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生,孙立人毕业于先后毕业于箐华大学、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赵君迈毕业于美威斯康星大学土木工程系、诺维支骑兵学院。

可以说,税警总团的军官具备出人意料的高水准,但在国府内部并不受欢迎,国府尤重保定系、黄埔系。

既然光头不敢用,那这些人就由他来用,有了他们,税警总团的墙脚挖定了,届时,沪军能够建立起一只现代化陆军体系,何乐而不为呢?

“明白!”

深知其中重要性的孙千神色坚定的应道。

“少帅!”

“俞院长和杨部长来了。”

就在这时,门外的警卫敲了敲门,入内禀报道。

“让他们进来。”

蔡轩扬了扬手,吩咐道。

“是!”

片刻后。

三道穿着中山装的身影走进了作战会议室。

淞沪行政院俞鸿钧、警察部长杨虎纷纷向蔡轩躬身。

然而,蔡轩的目光却落在了那名陌生的身影上,淡淡道:“这是杨部长选定的城管局长?”

“蔡劲军,黄埔第二期,毕业于国府警官学校高级班,曾任光头的侍从副官,南昌行营总务处长,航空委员会代处长,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咯噔!’

一听这话,俞鸿钧、杨虎、蔡劲军心中肃然。

他们不约而同的扫了一眼旁边的孙千,眼底满是忌惮之色。

“你可认识高志航、乐以琴、刘粹刚、李桂丹?”

突然间,蔡轩的一句话让众人露出了疑惑之色。

“敢问少帅,可是想组建空军?”

蔡劲军恭敬的询问了声。

“嗯!”

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蔡轩知道这是一个‘聪明人’,更是一个有心人。

“少帅。”

得到蔡轩的示意,蔡劲军大胆开口:“我认为高志航等人不可能前来淞沪。”

“第一,抗战厮杀惨烈,每天都有国府飞机坠落,无暇顾及它事。”

“第二,他们在国府空军备受器重,淞沪...”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但是蔡轩已经听明白了。

高志航等人已经是国府空军高级将领,淞沪就算能组建空军,也没有容纳他们的位置。

毕竟在明面上,蔡轩本人只是一个少将,又怎么去招揽这些人呢?

“少帅。”

“其实要组建空军,国府未必是当前最适合的选择。”

一旁的蔡劲军冷不丁的说了一句,把众人的胃口吊到了嗓子眼上。

“你有别的建议?大可直说。”

蔡轩淡然道。

“是!”

这时,蔡劲军才继续道:“国府空军得以壮大,主要是吸纳了东北空军的力量。”

“而东北空军组建的关键人物是冯庸,冯庸目前是武汉卫戍区中将军法执行监,一个游散军职。”

“如果能把他邀请来沪上,一大批门生故旧自然而然会到来。”

‘唰!!!’

顿时,蔡轩眼前一亮,脑海中出现了相关的记忆片段。

冯庸,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张小六子的结拜兄弟,曾任东北军少将航空司令、装甲部队司令等职。

其本人耗尽家财,建立的冯庸大学,不但为国内第一所西式大学,也是民国第一所拥有军用教学飞机及机场的大学,分设工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

这是一个人才,且是军事指挥、教育培养方面的通才。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