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淞沪王开始当列强!

《抗战:从淞沪王开始当列强!》

第三十五章:施恩杜月笙,下属归心!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关于警察部,为维护统治秩序而设置的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被称之为警察。”

“目前,全世界各国警种划分相对简单,大多为交通警察、治安警察。”

“设立交警总队,直属于警察部管辖,市设交警大队,编织一千二百人,(区)县设交警中队,编制四百人,(乡)镇设交警小队,编制一百二十人。”

随着蔡轩一字一句的问道讲述,下首的淞沪行政院警察部长杨虎陷入了忙碌中。

‘唰!唰!唰!’

只见杨虎手中拿着一只钢笔,哗哗哗的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番话。

“地方警察处、警察局、警察公署、警察公所统一被列入治安警察序列。”

“依警察局为例,根据执行任务不同,由负责户籍、刑事、司法、治安的警察。”

“另外,还有负责看守各级监狱的警察。”

“普通治安警察配备步枪、手枪,用以执行寻常任务。”

“特殊治安警察配备步枪、霰弹枪、狙击步枪、冲锋枪、手雷,执行特殊重要任务。”

“特警以小组为最小作战单位,小组满编12人,配备3只手枪、4只步枪、2只霰弹枪、2只冲锋枪、一只狙击步枪,特警小队下辖八个满编小组及一个掷弹筒小组(配备两门掷弹筒),合120人。”

“特警中队下辖三个特警小队及一个火力小队(配备两门60mm迫击炮、两具巴祖卡火箭筒),合400人。”

“通常情况下,警察局下辖特警中队,警察公署下辖特警小队。”

“关于普通治安警察,警察公所不得超过120人,警察公署不得超过400人,警察局不得超过1200人,警察处不得超过4000人,决不允许警察队伍的泛滥。”

“城管局并不做省一级设置,由地方市府直辖,区(县)设立城管公署。”

“城管执行的是维护治安及处理民事纠纷、监督城市文明建设的任务,一般配备警棍即可。”

“为了应对特殊事件,特许成立武装城管队员,配备手枪、步枪。”

“城管公署下辖300武装城管队员,城管局下辖1200武装城管队员。”

“城固局编制不得超过三千人,城管公署编制不得超过1000人。”

说到这,蔡轩停顿了下,充满压迫感的目光在杨虎、杜月笙、蔡劲军三人身上扫过。

很明显,这番话不仅仅在确立警察、城管的职权职能,更在警告他们三人,别想要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正所谓天下之主,兵强马壮者居之,无论是警察,还是城管,那都是一只武装力量。

以淞沪地区为例,七县一市,沪都十区,特警多达2440人,火力一点都不输于正规陆军。

治安警察就更不必说了,整个淞沪有乡(镇)及街道不下200个,再算上区(县)及市局,这就是32000名警察,更别提还有各级监狱所需警察,那么至少有35000人。

城管看似较少,实则也有武装城管队员6300人,普通队员2万人。

“是!”

杨虎、杜月笙、蔡劲军心中一凛,面色严肃的应道。

这一番敲打把他们心中的那些许侥幸彻底扬起,灰飞烟灭。

就连日军都被少帅轻而易举的歼灭了一万八千人,凭他们手中这些警察、城管想掀起风浪,做梦吧!

“杜月笙。”

“沪都方面收缴的武器装备有多少?”

这时,蔡轩看向杜月笙,问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如此之多的警察、城管,他们的武器配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少帅!”

听到提问,杜月笙都有些苦恼,好在他带了相关的文件,打开之后,开始汇报道:

“目前,除了下发至沪都全市警察的枪械之外,库中统计有步枪67432只,手枪21675只,霰弹枪3427只,冲锋枪7321只,轻机枪68挺,各式枪弹三百余万发,手雷、手榴弹八千多颗。”

“等会!”

眉头微皱,蔡轩打断道:“曼利夏、快利、米涅、斯宾塞这种老掉牙的东西就别提了。”

“你现在主要统计一下6.5mm、7.92mm、7.62mm、7.7mm口径的步枪。”

“11.43mm、9mm、7.63mm、11.45mm口径的手枪。”

“冲锋枪和机枪一样,类比上述口径。”

“剩下的那些枪械乃至弹药,找找路子,卖给哥老会、洪门,总而言之一句话,清仓大甩卖。”

现如今,全世界的枪械口径无外乎几种,6.5mm是日式,7.92mm为德式,7.62mm为美式、苏式口径,7.7mm为英式口径,像手枪口径侧重于威力大,基本与冲锋枪通用。

“是,少帅!”

对于这一安排,杜月笙并没有反对,内心甚至很赞同。

乱世之中,唯军火最为暴利,哪怕是老掉牙的曼利夏步枪都能卖出几十块大洋一杆,真要是把库存这些清出去,至少能为沪都市乃至淞沪行政院筹措上千万大洋,何乐而不为呢?

紧接着,杜月笙将文件一一筛选,整合之后,再行汇报道:“少帅。”

“合用的步枪近四万只,手枪两万只,冲锋枪五千只,轻机枪68挺都合用。”

“子弹大约剩两百八十万发。”

“差不多。”

闻言,蔡轩心中有数,吩咐道:“杨虎、蔡劲军。”

“警察及武装城管队员缺额大约三万六千人。”

“稍后,你们前往法新租界,那里有已经整训过的溃兵等待你们前去接收。”

“宪兵总队会负责配合你们,包括下发武器装备弹药。”

“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配备至除宝山县、嘉定县之外的所有地区。”

“明白!”

杨虎、蔡劲军对视了一眼,纷纷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干劲。

日军沿宝山、嘉定分别进攻金陵、杭州,这两个县短时间不可能被沪军掌握。

除此之外,剩下的五个县及沪都十区完全没有问题,国府的全面撤退让这些地方一度群龙无首,由溃兵组建的治安警察、武装城管队员足以镇压当地的地痞流氓、汉奸之流。

“杜月笙。”

“我记得你的大儿子杜维藩年纪也不小了。”

“沪都城管局还欠缺一位副局长,就让他过去试试。”

突然间。

蔡轩想到了什么,补充了一句。

“多谢少帅!”

下首的杜月笙感觉惊喜来得太快,连忙致谢。

在整个淞沪地区,沪都警察(城管)局长、副局长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实权部门。

杜维藩能够以二十六岁担任沪都城管副局长,未来何其光明!

这一刻,杜月笙感激涕零,甚至都想给蔡轩磕个头。

在场众人看到这一幕,皆心有感触,愈发感觉自己跟对了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