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破防了

《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破防了》

【14】过年吃不吃饺子?李二:这也能吵起来?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一亩地才产300多斤粮食。

这还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

高产之后的数字。

在老朱的朴素认知里。

西安这座城市最起码百万人。

百来万人的吃吃喝喝。

这得种多少地才供应得上?

西安城外怕是已经全部都开垦成农田了吧?

朱标回想了一下。

说道。

“西安为古都,自先秦时期起,就繁荣异常。”

“在历代中,以唐时最甚。”

“据唐史记载,玄宗时期,西安人丁逾百三十二万!”

“天幕之中的后世西安......似乎更是繁盛。”

“据儿臣估计,恐怕不下二百万之数。”

“父皇所想.......也不是没有可能。”

朱标熟读史书。

且记忆超群。

很快就想起了唐史中对西安的记载。

当年唐玄宗的时候。

西安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了132万。

而看天幕中的西安。

恐怕比唐代时更加繁荣。

保守估计。

应该最少也有200万人。

朱元璋一听。

心中略微估算一下。

对两百万人的人吃马嚼做个预估。

当下更是心惊不已。

砸吧着嘴。

不禁感叹道。

“两百万人啊!”

“我应天府贵为国都,如今才不过70余万人。”

“可就是这么些人,生活所需都极大依赖漕运运送粮食。”

“西安地处中原,周围又无甚个大河大江。”

“想来是了。”

“西安城周遭怕已经都是农田。”

朱标点了点头。

显然。

他也是这么理解的。

...

天幕之中。

视频已经放完了。

特种兵大学生的一天。

突出的就是一个舟车劳顿。

速战速决!

跑马灯似的将西安美食秀了一遍之后。

视频结束。

然而。

视频虽然结束了。

但苏阳却对评论区特别情有独钟。

——他原本就是一个刷视频爱看评论的人。

此时。

评论区里面有一层楼非常热闹。

已经回复了几百条评论了。

原楼主的原话是这样的——“为什么不吃饺子?我觉得饺子比视频里面的这些都好吃啊!”

底下的回复很热闹。

——“饺子?那玩意在南方的地位就和方便面一样,我宁愿吃馄饨也不吃饺子!”

——“不是吧不是吧,不会真有人以为全华夏过年都吃饺子吧?”

——“为什么不吃啊?难道你们过年不一起包饺子吗?”

——“回复:我读小学一直到初中最不明白的就是为什么电视机都说过年要吃饺子,我就在想过年不是大鱼大肉吗?电视里的怎么那么穷还吃饺子[笑哭]”

——“回复:都2023了,不会还有北方人觉得南方过年也吃饺子吧?[狗头]”

——“简单说一句概括了,北方早年间物资匮乏,没有南方那么多产,冬天想吃点肉腥,一家人又不够吃,没法想出饺子这么个吃法,一家老小都能吃点一点,算是过个年,就这么简单!”

——“回复:物资匮乏?呵,不知道什么叫黑土地吗?”

——“一句话总结,在南方,饺子=方便面,不接受反驳!”

——“就是,要是一天没吃大米饭,光吃饺子了,那等同于是没吃饭,吃了一天的零嘴。”

——“饺子等于零嘴?好家伙!好日子才过几天啊!看给狂的......”

......

评论区中关于吃不吃饺子的问题。

闹哄哄的吵了几百层楼。

参与讨论的网友非常多。

而讨论到最后了。

不少上头的网友甚至都吵出火来了。

地域歧视的发言也出现了不少。

火药味十分浓郁。

看到这些讨论。

大唐位面。

李世民不由得觉得有些好笑。

因为过年吃什么。

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

居然能吵成这副不可开交的样子。

属实有些好笑。

“后世百姓虽然食物丰富。”

“然而口味却似乎很难统一。”

“因为一个区区饺子之物,竟然能吵成这副模样。”

“看来广开明智,颇是要紧之事。”

简单一句话来说。

李二觉得后世百姓似乎都没读过什么书。

毕竟在他的观念中。

如果是读书人的话。

那应该是彬彬有礼。

腹有诗书的。

怎么可能因为一句‘过年吃啥’。

而在大庭广众之下挣得面红耳赤?

然而。

对于李二的这番观点。

长孙无忌却是有不一样的看法。

他笑道。

“陛下恐怕相岔了。”

“后世人竟然能通过天幕吵架。”

“而且是以文字的方式。”

“想来肯定都是饱学之士,识文断句的。”

“不然就算看见了意见相左的观点,也看不懂,更别提针锋相对,作以反驳。”

闻言。

李二顿时一愣。

对啊!

他差点给忘记了!

天幕上的争论。

那都是以文字的方式展开的。

既然都能写字了。

那肯定是识字、读过书的!

咦?

后世居然能有那么多人读过书?

想到这一点。

李二顿时惊奇不已。

“辅机倒是提醒了我。”

“朕确实是忽略了。”

他不由惊叹道。

“没想到后世竟然有这么多读书人。”

“真是怪哉。”

“莫非那时的华夏,已有三四成人能识字?”

三四成人。

这是李二能想到的最夸张的比例。

在大唐这个年代。

知识还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或者说——掌握在世家手里!

世家为什么能成为世家,经久不衰?

除了他们有钱有势有权之外。

更重要的是。

他们还实现了对知识的垄断!

普天下能读得起书的人不多。

虽然开了科举。

但是贫寒人家的阅读量与知识储备。

怎么与世家子弟相比?

又怎么能考得过?

如此之下。

虽然科举看似公平。

但站在顶端的那一撮人。

始终是世家子。

长此以往下去。

世家的权利地位。

自然稳固。

......

大清位面。

看到评论区里面吵得‘面红耳赤’的。

乾隆仿佛终于找回了自信。

为了一顿吃的都能吵起来?

看来你们的生活也过的并不怎么样嘛!

可能连饭都吃不饱!

乾隆一脸得意。

“朕看后世人的生活也没有多好嘛。”

“为了一顿饺子,居然能有几百人参与骂战。”

“看来后人的生活,远不如我乾隆盛世!”

和珅立刻符合道。

“皇上说的正是。”

“西安作为古都,想来肯定是后世的国都。”

“国都之内,食物品类繁盛一点,那是再正常不过的。”

“而从这些小民的争论中来看。”

“他们平日里的日子想必也过的十分差。”

“或许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

“不然也不会连一顿饺子都能吵上半天。”

说着。

他谄媚笑道。

“我大清盛世,海晏河清。”

“论黎民数量,四万万百姓,远超历朝历代。”

“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我大清百姓都能吃得饱饭,这都是皇上的功劳啊!”

这话听得乾隆很是受用。

大清一朝。

华夏人口大增。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四个亿!

这一项都是他骄傲的点。

毕竟人口多,那就证明着粮食多。

看看。

朕都能养活四亿人。

而后世呢?

连个饺子都能吵上半天。

看来平日里连饭都吃不饱。

不然也不会这么激动。

正当乾隆暗自得意时。

这时。

一条新的视频刷了出来。

视频标题:【袁long平:改变世界的稻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