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与凡

《仙与凡》

第二十九回 牡丹仙子入天宫 女儿国里建仙殿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话说女王,已经气绝身亡。冥冥之中,女王听到有人呼唤,随即便觉得自己灵魂复活了,连同躯体,轻飘飘,寻呼唤之声飘然而去。渐渐地,又觉得两耳呼呼生风,身体疾驶,而且飞驰得越来越快,如风驰电掣一般。她想睁开眼,看看是如何回事,但怎么也睁不开,只得死了心,任其飞窜。过了好一会,又听到刚才那声音道“牡丹仙子,睁开眼吧。”

女王睁开眼,见周围云蒸霞蔚,紫气升腾,崇山峻岭,尽掩在云雾之中。好一派虚幻缥缈景象。再往下看,只见自己茕茕孑立,踏在玉石台阶之上,而玉石台阶下,便是缥缈的云雾,不见一物,尤如悬浮在半空中,不禁有头晕目眩之感。她心惊胆颤,诧愕不已。心想这是何处我怎么来到了这里若摔下去岂不粉身碎骨不敢再看,赶忙抬起头。见菩萨立在前面不远处的玉石台阶上,呼唤自己。菩萨身后是一座雪白玉石砌成的牌坊式门楼,门楼前站着两位大力士。大力士身材高大魁梧,面目狰狞;右手卡腰,左手按剑,十分吓人。女王害怕,不敢挪步。疑惑地道“菩萨,您这是把我带到了哪里”

菩萨道“牡丹仙子,我已度你成仙,马上就辞离了阳界,进入天宫了。”

女王道“多谢菩萨垂怜,您还是把我送回阳界吧。”

菩萨诧异地道“阳界有多少人梦想着成仙入天,并为之修身养心,积功聚德。你今日已经成仙,却又为何有如此想法让人匪夷所思”

女王道“菩萨,您有所不知,我只想死去,化作泥土,没了思想,绝了烦恼。”

菩萨愕然地道“牡丹仙子,你为何有如此想法”

女王悲伤地道“回禀菩萨,小女子数年相思相恋,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如身处囹圄,苦不堪言。今日撒手人寰,终别人世,不日将尸焚灰葬,再无灵魂与思想,终于得到彻底解脱,不再受那思念之苦,眷恋之痛。菩萨又为何度我成仙使我仍受那般煎熬与痛苦”

菩萨道“牡丹仙子此言差也,人身宝贵,岂能轻言逝去再说,虽说是人死如灯灭,但灵魂尚存。即使尸焚成灰,那灵魂依然存在,只是属于阴界地府罢了。你灵魂若是被掳入阴界酆都城里,那酆都城黑暗无日,如桎梏一般,束缚你灵魂,使你不得自由,岂不更是痛苦与煎熬你入了仙界,不仅衣食无忧,而且有仙子相伴,其乐融融。一切愁思,将会如春后冰雪,消融无痕。岂不是美事”

女王站在那里,仍然犹豫不决。

菩萨催促道“牡丹仙子,快快随本尊进入天门,若再迟延,时辰将到。一旦误了时辰,将不能再入天宫。你之修行,将如竹篮打水,成空成幻。错失了此次时机,你将再无进入天宫之可能,嗟悔无及也。”

女王犹犹豫豫,缓缓抬脚,拾阶而上,孑孓而行。菩萨径走进天门,女王跟着就进,二位大力士却伸手挡住了她。

菩萨回头,见牡丹仙子被二位大力士挡在天门外,便返回身,走到大力士跟前,从袖袋里取出御旨,道;“二位力士,本神奉玉帝陛下御旨,引领牡丹仙子来天宫里履职,御旨在此。”说着,将御旨递给大力士。

一大力士接过御旨,仔细看了,然后将御旨交还给菩萨。道“菩萨见谅,小神职责所在,不得不为。菩萨既是奉了玉帝陛下御旨,就请菩萨带她入天宫便是。”

菩萨赶忙招呼牡丹仙子进了天门。菩萨引领牡丹仙子,继续沿着玉石台阶而上。起初台阶还算平缓,可走了没多久,就突然变得陡直,犹如登梯。刚走了几十级,牡丹仙子便累得心慌气喘,两腿发软,于是停下来弯腰歇息。菩萨也只好停下来等她。

牡丹仙子喘着粗气,问菩萨到“请问菩萨,还有多远”

菩萨道“仙子不必着急,你已入了中天门,便已经入天宫了,没有了时辰限制,可歇息一会,攒足了力气再走。”

牡丹仙子道“菩萨,刚才那大门便是中天门”

菩萨道“正是。这中天门是分隔天界与阳界的大门。中天门以上是天界,中天门以下是阳界。中天门外,虽然也是天高,但仍属阳界范畴。只有进了中天门,才算是入了天宫。”

女王道“菩萨,我已入了天宫,怎还要走这么多的路”

菩萨道“等仙子入了职,便会知晓。本尊先简单地告之与你,免得你心里憋闷。”菩萨继续道“我们踏的这台阶叫做天阶,共有九九八百一十级台阶。每十级台阶上方有一个小平台,供初登此阶者歇息,这十级台阶称为一难。这天阶因台高阶陡,犹如竖着的梯子,因此,也称为天梯,攀登起来十分地吃力。正是因为这天阶陡直、险峻,心不至诚,又无毅力者,攀登不到天阶之顶,便会半途而止。这些成仙之人,就只能在这中天门里做一般的仙人。所以,这天阶又称之为九九盘路,是磨练与考验初成仙者意志的一段必经之路。走过了这九九盘路,就意味着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磨难,消磨掉了阳界一切苦难与烦恼,才能走进南天门,成为上界仙人。”

牡丹仙子不解地道“菩萨,这天宫里住的不都是神仙吗怎么还有两重大门”

菩萨道“是的,天宫里住的都是仙。但是仙与仙不同。从中天门到南天门为一重天。南天门以上是二重天至九十九重天;是至尊、至圣及功德至伟仙人居住的;也是神仙们行公务公差的所在地。”

牡丹仙子又道“居于南天门之上的神仙与居于南天门之下的神仙又有何不同”

菩萨道“居于南天门之下的仙人,无旨奉诏,是不能进入南天门的。当然,居于南天门之上的仙人,无旨也不能出南天门。”

牡丹仙子疑惑地道“菩萨,难道神仙也不能自由来往于天宫与人间”

菩萨道“除神外,仙人未经玉帝陛下旨允,是不能出天宫的。”

牡丹仙子还是疑惑不解,道“菩萨,听您这样说,我倒是糊涂了,难道神仙还有不同还分三六九等”

菩萨道“那是自然,人有尊卑之分,位有高低之别嘛。”

牡丹仙子又问“有何不同又如何区分”

菩萨道“简单地说,凡属天界之人,皆是仙,但不一定是神,神则是具有一定职位的仙,或者是位极的仙。就象你女儿国朝廷中人员,并非每个人都是官,还有一些是无官职的,但都被统称为官员一样。天宫里也是如此。当然,仙也有不同,专职在天界的,叫天仙;专职在凡间的,则叫凡仙。”

牡丹仙子若有所悟,道“听菩萨这样一讲,我明白了,神仙则是一个统称。”

菩萨道“是的。凡间之人哪里知道得这么明细”

牡丹仙子又道“依菩萨讲,天宫里的叫天仙,凡间里的叫凡仙,那阴间里的就叫阴仙了”

菩萨笑了笑,道“非也。位于阴间里的不叫阴仙,称为阴司。也就是在阴间供职的意思。”

牡丹仙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是牡丹无知了,正如小毛的母亲有三个孩儿,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三不叫三毛一样。”

菩萨笑道“没想到牡丹仙子身居王位,居于王宫,还知道民间笑话”

牡丹仙子道“这两年,牡丹辞了王位,也看了不少凡俗之书,便知道了一些民间之事。”

菩萨感慨地道“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得有失,是尘世间正常之事。”

菩萨见牡丹仙子歇息的差不多了,便催促她赶路,道“仙子歇息得怎么样了咱们继续经历这九九八十一磨难吧”

牡丹仙子见与菩萨谈得比较轻松,机会难得,于是想把一些话说开,便又壮了壮胆,带着怯怯的样子,道“菩萨,您度我升仙,对我又如此关怀,牡丹心中纳闷,莫不是菩萨有何用意”

菩萨道“本尊身为菩萨,已无欲无求。然而,本尊肩负天下救苦救难之责,救万民于苦难之中,超度德高望众之人,是本尊的天职。”

牡丹仙子不以为然地道“菩萨,我牡丹乃一平常女子,六根不净,修行不深,道行浅薄,却为何得您超度”

菩萨道“牡丹仙子说的极是,在超度你之事上,本尊确是有了私心,或者说是额外做了关照。”

牡丹仙子听了,心里猛然一惊,脱口道“不可,牡丹已经”她没敢再说下去。

菩萨听了,笑道“难道仙子以为本尊有所图谋”

牡丹仙子赶忙施礼,道“菩萨恕罪,牡丹不敢。”

菩萨叹了口气,感慨的道“仙子,依你对本尊弟子唐玄奘所为,本尊是断不能度你成仙的”

牡丹仙子听了,羞得满脸通红,更加疑惑地道“菩萨却为何又超度于我”

菩萨道“本尊修行了千万年,自以为道行深厚,脱了凡身俗世,不曾想,自见到你之后,才知道,心底深处,还有俗根。对你超度之事,确实存有私情。”

牡丹仙子联想到酆都城外之事,以为菩萨讲的私情就是那儿女之情,怯生生、带着羞涩地道“菩萨,我已与那唐僧入了洞房,饮了交杯之酒,结成了夫妻。虽未行得夫妻之事,但牡丹坚信,我已属唐僧之人,必当为其守身如玉,纵使再有公子王侯,牡丹也不会有丝毫动心,移情别恋”

菩萨止住牡丹仙子的话,道“仙子错了,本尊所说私情,并非你所想那样。仙子经历,使本尊想起了千万年前,本尊出道之前的往事。”菩萨好似回忆起往昔那美好的青春时代,深情地道“那时,本尊比你两年前还年轻,一场惨烈的潼关之战,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本尊得知他战死沙场后,疯狂地寻找了三日三夜,却终没能再见到他一面。本尊坐在那战场上的荒野里,又哭了三日三夜,就在万念俱焚之时,是佛祖垂怜,收了本尊为弟子。自此后,本尊便潜心习佛,立志消除人世间一切苦难,拯救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与众生。是你对玄奘的痴情,唤起了本尊对少女时代往事的回忆。于是,便动了恻隐之心,佛法之外开恩,先在酆都城外救了你,今又度你成仙,恳求太白天尊,面奏玉帝陛下,召你天宫御花园里履职。这便是本尊的私情与私心。”

牡丹仙子听了,方知菩萨也是女儿之身,少女时代也是有情有义的痴情女子,万分感动。也为刚才的妄加猜度感到惭愧,忙赔罪道“菩萨,牡丹为刚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惭愧,请菩萨恕罪。”

菩萨道“仙子不必为此耿耿于心,本尊喜爱的就是你那忠贞的情感,但你今日成仙入了天宫,万不可再动俗世之思念,以免违犯了天规戒律,受到惩罚。”

牡丹仙子感激地道“牡丹谨记菩萨教诲。”

菩萨道“仙子,咱们还是赶路吧,切莫耽搁得太久。”

牡丹仙子跟在菩萨后面,一级一级地向上爬,用尽了力气,却怎么也跟不上菩萨的脚步。上到平台处,又停下来歇息,疑惑地问到“菩萨,我即已成仙,怎么走得还这么费力一点也没感到轻松”

菩萨道“你初入仙界,还是肉胎凡身,等你脱胎换骨,成了仙体之后,你便会身轻如燕。莫说是走这天阶,就是来去阳界,也会轻松自如,毫不费力的。”

牡丹仙子道“菩萨,我何时才能脱胎换骨”

菩萨道“过了这九九盘路,经历了这八十一磨难,入了南天门,你就脱去了凡胎,换了仙骨啦。”

牡丹仙子听了,有了动力,增加了信心和勇气,力气也顿觉大增,赶忙直起身,向前攀登。仅又歇息了几次,便来到南天门前。只见这南天门,雄伟高大,气派非凡,屹立云端,有顶天盖世之感。走到近前,才看清楚,这南天门也全是用雪白的玉石砌成,门洞的两侧壁上,各雕刻着一尊大力神像。神像高大,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一神执剑,一神持杖;怒目圆睁,威风凛凛。让人不寒而栗。神像前各站着一位大力神,把守着这南天门。两位大力神也均是右手卡腰,左手按剑,一脸威严。与中天门大力士不同的是,他们二人,个个五官端庄,全无凶神恶煞的样子。

二位大力神见了菩萨,施礼道“菩萨来了”

菩萨还礼道“二神辛苦,本神奉玉帝陛下御旨,引领牡丹仙子天宫履职。”说着,从袖袋里取出御旨,递给大力神。

一大力神接过御旨,仔细看了,又将御旨交还给菩萨,道“菩萨请进。”

菩萨接过御旨,招唤牡丹仙子进南天门。

牡丹仙子正转了身看来时之路,只见那九九盘路已大部分淹没在云雾里看不见了。近处的盘路陡峭,突兀在云端之上,孤零零,真如登天之梯,让人看了眼晕心颤。原来那崇山峻岭,早已不见了踪影,唯有茫茫云雾,翻卷浮腾。再往远处看,云蒸霞蔚,紫气缥缈。紫气深处,一座座亭台楼榭隐现,如海市蜃楼一般。正欲瞪大了眼睛再仔细看时,只听菩萨在身后催促道“牡丹仙子跟本尊来。”

牡丹仙子听到菩萨呼唤,只好恋恋不舍地转回身,跟随菩萨走进南天门。进了南天门,路已平坦。向前行了有几十步,迎面看见一条大街横在眼前。大街宽阔平坦,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犹如女儿国的街市一般。大街两边,沿街房屋一字排开,门面朝街。房屋高矮不同,但也悬殊不大,制式却是一样,都是青砖砌墙,飞檐挑梁,红瓦盖顶。挑梁下,挂着各式各样的幌子招牌;房檐里,摆着各种各样的吃食用品。除了没有刀枪剑戟与肉类等浑食外,应有尽有,与人间物品并无大区别。更有小酒馆,小餐点,飘散出诱人的香味。

牡丹仙子禁不住纳罕这是天宫还是人间百思不得其解。由于看得入了神,一时竟止了步,伸手要去摸那物品。

菩萨走在前面,回头不见了牡丹仙子,赶忙返回来寻找,生怕将仙子丢了,错过了交御旨的时限。来到牡丹仙子跟前,道“仙子不要耽搁了,否则将误了交旨的时辰。”

牡丹仙子望着这繁华的街市,好奇地道“菩萨,天宫里也有这景致”

菩萨道“这是天宫的天街。犹如你女儿国的集市一般,仙人们闲暇时,可以到这天街上游玩,买些自己所需物品,也可小酌几杯,舒缓心致。”

牡丹仙子道“菩萨也经常来吗”

菩萨道“本尊不来这。神仙们各有寓所或宫殿,多不来这里。但一般仙人会来的。”

牡丹仙子又道“天街这么拥挤,菩萨来去天宫,岂不是麻烦之事”

菩萨道“仙子多虑了,神仙们出入天宫,不必经过这天街,在南天门内,可直接进出。今日见你初次来天宫里,所以让你走一走天街,看一看这里的景致。这天宫里布局、设施、礼仪与生活常识,与人间并无大差异,你慢慢便熟悉了。”菩萨又道“等仙子履了职,闲暇时可与其她仙子结伴,再来天街游玩,今日,不可多停留。”

牡丹仙子只得随菩萨匆匆穿过天街。过了天街,菩萨驾起五彩祥云,牡丹仙子紧随在菩萨身后。她心里纳闷菩萨驾了祥云,行走如风,此刻我怎么却能跟得上了不禁四下里观望,只见云雾“嗖嗖”地向身后跑。再看脚下,自己也踩着一团白云,脚并未迈步,而那白云却是行走如飞。心里禁不住地感叹道“我已脱胎换骨也”

再说女儿国。太师见女王成仙升天,百感交集,命王宫御侍吏,详记女王功德与升仙场景,广泛宣扬。并在女王御书房的菩萨神位旁,又设了女王的仙位。着玫瑰、月季二人,每日供奉。又命户部,于女王祖庙前,再建新殿,供奉女王。

户部尚书杜鹃,奉了太师之命,筹备建造“成仙殿”。

这杜尚书四十一二岁年纪,高高的个子,略显发福的身材。浓眉大眼,但鼻子稍趴。嘴巴稍大,却也性感。是一行事认真仔细之人。她回到尚书府,立即招来京都府府丞柳艳,命其行书官文,京都城内遍贴布告,广招能工巧匠。

这柳府丞,三十四五岁年纪,中等偏高个子,不胖不瘦,紧致身材。鸭蛋脸,柳叶眉,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尖尖的鼻子,高高的鼻梁。不大也不小的嘴巴,嘴唇不薄也不厚。长得不仅漂亮,而且有气质,给人以一种精明干练之感。人确也如此,她性格与其上司杜尚书像似,做起事来,更是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她回到京都府,立即招唤来府吏丁香,命其行文,发布府告。

这丁香二十六七岁年龄,做事也是干净利落。得了柳府丞指令,很快便将府告撰写出来,报给柳府丞阅示后,便发布了出去。只见这布告上写到

京都城官兵百姓

我王陛下,贤德仁慈,功德五车。万民拥戴,上天感召。御封为仙,臣民怀念。为供奉陛下金身,欲建成仙殿。希百官百姓,自觉贡献。望万众万民,同心协力,确保成仙殿早日建成,供奉我王陛下,万民瞻仰,世代缅怀。

落款为女儿国京都府,魁文一十六年三月二日。

布告一经贴出,京都城的官兵、百姓就踊跃捐献。都想为“成仙殿”的建造出一份力,做一份贡献,尽一份忠心,积一份功德。有捐钱的,有捐物的,也有捐工的。柳府丞命只收所捐银钱,并登记造册。仅仅三日,京都府就收到捐献白银一万七千六百一十二两五钱,黄金三十两九钱。

第四日晨,杜尚书便趁太师召集众大臣金殿议事之机,向太师汇报“成仙殿”筹备情况。杜尚书道“启禀太师,下官欲将成仙殿筹建情况向您禀报。”

太师道“甚好,今日正是议国事之日,杜尚书可将成仙殿建造方案讲与各位大人听听,也好提提建议。”

杜尚书首先汇报女儿国官兵及百姓的捐献情况,道“回禀太师,女儿国军民,听说要为先王建造成仙殿,都热情高涨,踊跃捐献,有的捐钱,有的捐物。但京都府只受捐银钱。至昨日,京都府已收到捐献白银一万七千六百余两,黄金三十余两。大家都翘首以盼,盼望成仙殿早日建成。”

太师听了,禁不住地点头赞叹,道“军民对先王的忠诚之心着实可赞,可贺。”

杜尚书又道“京都府官兵,日夜不休,绘制出了成仙殿建造方案,请太师审视。”说完,将方案本册呈递给太师。

太师接过来,见厚厚地一打,便对杜尚书道“本太师一时半会也看不完,就请杜尚书将成仙殿建造方案梗概地讲一遍吧,也好让各位大人知晓,看看还有何补充的。”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下官遵照您的指令,成仙殿迭址于先王祖庙前。整个大殿坐北朝南。正殿五间,双檐结构,并有前廊。东西配殿各三间,无走廊。大门一座,位于南面正中,亦为双檐结构。院前原南北大路拓宽至二丈九尺,殿前再拓东西大道一条,与之丁字衔接。”

太师点头道“可以。”

杜尚书继续道“成仙殿院基高五级台阶,每级台阶高为九寸五分。正殿殿基高为九级台阶,每级台阶高亦为九寸五分。配殿殿基高为五级台阶,每级台阶高为九寸。正殿长为九丈九尺五寸,宽为四丈九尺五寸;含走廊宽六尺九寸。正殿第一层檐高为一丈九尺五寸,两层檐间高为六尺九寸五分。脊高为三丈九尺五寸。

正殿东、西两山及北墙,为砖墙结构,其余各处均以立柱支撑殿梁。五间连通,仅走廊与大殿间以可开闭木格门相隔,门扇均以雕刻制作”

太师打断杜尚书的话,疑惑地问“杜尚书,此设计为何还有寸厘之差是何意思”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佛道九五至尊。先王德高成仙,为先王所建之殿,不可随意取数,当以九五为基本,才能彰显先王功德之伟大,表我等臣子对先王之尊崇。故而正殿取九五为数,便是此意。”

太师边听边不住地点头,道“就依杜尚书方案建造,各位大人有何异议”

众大臣皆道“无异议。”

杜尚书又道“启禀太师,下官有一事请求。”

太师道“杜尚书请讲。”

杜尚书道“启禀太师,正殿的立柱和殿梁使用何种木料”

太师道“立柱与殿梁承力颇大,其用木料必当坚实方可。以本太师之意,当用上好的松木才行。”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下官以为不妥。”

太师疑惑地道“杜尚书,不用松木要用何种木料”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官兵百姓捐之银钱,经下官初略计算,作为建造成仙殿之费用,已绰绰有余。下官以为,再用所捐之银,购买建造成仙殿所需之立柱和大梁之材,甚为不妥。”

太师疑惑地道“如何不妥”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下官以为,为先王建造成仙殿,若是朝廷不出一文钱,我等作为先王的臣子,忠心怎表百姓也会说我等臣子,对先王不忠不孝。更可怕的是,等成仙殿建成之后,百姓进殿拜谒先王,见整个成仙殿建造之用,全是她们所捐之银购买,竟没有朝廷出资的一砖一瓦,一檩一梁。百姓们岂不是对我等臣子要指指点点,辱骂不已如是这般,我等臣子,有何颜面进到成仙殿里谒见先王又如何言语百年之后,又如何去见先王如此种种,岂不是我等臣子的不忠不义、不敬不孝”杜尚书越讲越激动,最后竟然有些哽咽,取出手帕来,擦拭眼里的泪水。

经杜尚书如此一讲,众大臣都鸦雀无声,有的也悄悄地用手抹泪。

太师也低下头,沉思片刻,道“依杜尚书该如何是好”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依下官拙见,建造成仙殿,必须以朝廷为主导,一是表明我等臣子对先王的忠孝之心;二是让百姓看到我等臣子为建造成仙殿所出之力。唯有这样,才上可对得起先王,下可安抚黎民百姓。”

众大臣听了,有的道“杜大人说的对。”也有的道“杜大人言之有理。”

老臣梅林道“杜大人所言极是,成仙殿若无朝廷出资,那可真成了我等满朝文武的耻辱薄,会遭百姓诅咒,被万民唾骂。说我等是不忠不孝,忘恩负义的奸臣小人。要遗臭万年的。”

众大臣也附和道“梅大人所言极是。”

太师为难地道“杜尚书,事已至此,总不能把百姓所捐之银退还回去吧”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百姓已捐,退回去又有何用反倒伤了百姓的一腔忠孝之心。”

太师道“杜尚书有何妙法,讲来听听”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以下官愚见,朝廷应做百姓意料之外,无力而为之事,让百姓进到成仙殿里谒见先王时,就能想起我等臣子为先王建造成仙殿所做的贡献才可。”

太师道“若有这等要求,那倒是难了。”

杜尚书道“回禀太师,下官有一想法,可有此效”

这正是女王得道入仙班,举国臣民共怀念。闻知建造成仙殿,官兵百姓比奉献。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