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与凡

《仙与凡》

第八十五回 水仙计谋出偏差 女王设计杀杜鹃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话说康恩与伶儿做欢,正做到癫狂之时,突然听到杜大将军一声怒吼,吓得他一轱辘从伶儿身上滚落下来,那剑落下,正砍在伶儿的胸脯上,可怜伶儿哀号一声,便绝命身亡。吓得站在门外的俐儿哆嗦成一团。

杜大将军怒不可遏,用剑指着康恩,大骂道“你这狗东西,竟敢做出这种事来”

康恩慌忙跪在床上,如小鸡啄米般地磕头求饶道“大将军饶命,大将军饶命”

杜大将军杀了伶儿,也解了些气,又见康恩不住地求饶,心软了下来。又想杀了伶儿,也算给了康恩一个警告。若是再杀了他,谁能陪我快乐他若就此死了淫心,一心侍我,也不失是一件好事。于是忿忿地道“本将军就暂时留你一条狗命,只要你胆敢再与其她人做欢,定杀不饶。”

康恩忙磕头道“我记住了,我再也不敢了”

第二日早朝上,杜大将军向女王施礼道“启禀陛下,臣有一事向陛下禀报。”

女王道“大将军何事”

杜大将军道“回禀陛下,陛下所赐丫鬟伶儿,昨日与康恩行男女苟且之事,已被臣正法。”

女王听了不禁一惊,道“伶儿乃朕所赐之人,况且我国有法律,大将军怎能擅自将她杀了”

众大臣也是惊愕不已,有的面面相觑,有的窃窃私语。

杜大将军道“陛下,那伶儿虽是陛下所赐,但已属臣府中之人,一个小小的丫鬟,做出这种不耻之事,臣杀之不足为惜。”

女王听着杜大将军这话很是刺耳,便想训斥,可是,一想伶儿做出这种事来,本就不该,只能暂且忍了。忽然又想伶儿怎会与康恩发生奸情是不是伶儿发现了什么,杜大将军杀人灭口这样一想,便觉得事情并非这样简单,必须把俐儿收回宫来,询问清楚。于是道“大将军所言差也。伶儿和俐儿虽然是朕赐予你的,但她们也是先王遗留之人,无论她们犯了何事,你都不能擅自处置,必须交由内务府,待查清事情缘由,再安律处置。”

杜大将军心想反正我已把她杀了,再说这些还有何用于是道“臣知错。”

女王又道“大将军,伶儿之死毕竟是命案,目前又只有你一面之词,不好就此定论。朕委命梅太师、京都府查明事情原委。你暂且回府候旨,待案情查清后,再听宣入朝。”

杜大将军自以为杀了一个淫人,自己不会有什么事情,也乐于不上朝一身轻闲,便满不在乎的道“臣遵旨。臣恳请陛下还臣一个清白。”

女王道“那是当然。难道大将军还不相信梅太师和京都府吗为了查清此事,朕要将所赐侍女俐儿收回宫来,交由内务府仔细查问。”

杜大将军听到女王收回俐儿,心里反倒更乐意。心想虽然康恩做了保证,可这俐儿毕竟年轻漂亮,整日在康恩面前晃悠,日久天长,难保康恩不再生贼心,不知哪一日她们又会做出那种之事来,我怎能防的收回俐儿,反倒断了康恩的念想,省了我的心。于是欣然同意,道“臣遵旨。”

女王下朝回到御书房,刚要召水常随令来问询伶儿之事,却见她急急忙忙走进来,俯身叩头,道“卑职参见陛下,卑职该死”

女王惊讶的道“何事”

水常随令道“回禀陛下,卑职安排伶儿与那康恩偷情,本想以此激怒大将军,使其杀了康恩,消除他这个祸患,却不曾想,大将军却杀了伶儿,没杀康恩。这是卑职失算,请陛下治罪。”

女王叹息道“事已至此,治罪有何用”又道“依你所言,是伶儿她主动勾引康恩的,若俐儿再讲出受你指使,朕也难脱干系。”

水常随令道“请陛下放心,俐儿绝不会讲此言,况且她已回到宫里。卑职嘱其讲对此事概不知晓就是。如此以来,只有了那康恩一面之词,不足为据,即使定他勾引伶儿成奸,也会无人不信。”

女王轻轻地点了点头。

再说杜大将军,一回到后府,婴子就向她禀报说,御林军带走了俐儿,京都府衙带走了康恩。杜大将军听了只是轻轻地“嗯”了声,并未放在心上。

下午,康恩被放了回来。

晚上,杜大将军赌气唤来康恩,要向他发泄心中的怨恨,好好地收拾康恩一番。可没想到,康恩见了杜大将军的身体,眼前立时就浮现出伶儿惨死的场景,那血淋淋的场面,直吓得他惶恐不安,哪里还有做欢的心情可又不敢说不。忙活了半天,他那东西就是软塌塌的,怎么也挺不起来。杜大将军气急败坏地道“你真的嫌我老了昨日你与伶儿的那劲头哪里去了”

康恩被杜大将军一恫吓,又听到伶儿的名字,直吓得浑身颤抖,更没有了做欢的与能力,赶忙跪在床上,一个劲地磕头求饶,道“大将军饶命,大将军饶命”

杜大将军坐起身,怒视着抖作一团的康恩,忿忿地道“你老实告诉我,你们做了多少次了”

康恩吓得头也不敢抬,结结巴巴的道“回大将军话,就、就这一次”

杜大将军怎么会相信呵斥道“撒谎,你这是被我捉到了,我没看到的还不知有多少次哪”

康恩又磕头,道“大将军明察,我说的是实话,就这一次,不敢骗大将军”

杜大将军又忿忿地道“是谁先勾引谁的”

康恩为了保命,只能推卸责任,战战兢兢的道“回大将军话,是伶儿勾引我的,我一时把持不住,才与她做了那事。请大将军饶命,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杜大将军哪里会相信哼了一声,道“你还在胡说,若是伶儿勾引你,她怎么会让俐儿知道俐儿又怎么会告发她”

康恩吓得慌作一团,结结巴巴的道“是、是俐儿也在屋里”

杜大将军惊愕地道“你与俐儿也做了”

康恩吓得魂不附体,道“没、没、没有,我、我与伶儿做、做时,她、她就跑、跑出去了”

杜大将军气愤地道“还是你去勾引的她们呀。”

康恩吓得赶忙又求饶道“大将军饶命,大将军饶命。虽然是我先勾引她们的,可是,她们要不用话挑逗我,我也不敢”

杜大将军呵斥道“你还敢狡辩”

康恩道“大将军,这是真的,不信,你问问俐儿”

杜大将军没好声的道“问什么问俐儿早就被陛下召回宫了。”又气愤地道“怎么你还想着她”

康恩忙道“不、不敢”忽然,康恩鬼心眼子一转,为了转移大将军的注意力,保住自己性命,故意挑拨道“大将军,这会不会是她们设的一个圈套呀”

杜大将军呵斥道“胡说,什么圈套”转而又道“你什么意思”

康恩神神秘秘的道“大将军,你想想,这从头至尾是不是陛下给你设的一个局”

杜大将军呵斥道“胡说”又惊讶地道“怎么讲”

康恩道“大将军,陛下为什么这么关心你又是召我来,又是赐给你丫鬟”

杜大将军道“这是陛下为了笼络我。因为我是护国大将军,她需要我的拥护。”

康恩道“大将军,这就对了。陛下赐给你这两个丫鬟,表面上是对你的宠爱,可实际上却是为了监视你。这两个丫鬟是陛下安插在你身边的奸细”

杜大将军呵斥道“你还想找死”

康恩道“大将军息怒,你听我说。我也是现在回想起来,才想到这事的。为什么她们以前不让我”

杜大将军听了,一下又来了气,愤怒地道“好啊,你个康恩,你老早就对她们起了淫心”

康恩忙道“大将军息怒,你听我把话说完。”

杜大将军忿忿地望着康恩。

康恩继续道“大将军,以前他们两个只是为了监视你,可是,自从你反对陛下立龙子为王储后,陛下就以为你对她有了异心,便想办法革你的职,除掉你这个绊脚石,于是,就让伶儿和俐儿来勾引我,好让你一怒之下杀人。那样你就犯了杀人之罪,陛下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免了你的大将军之职,除掉了你这个拦路虎,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杜大将军听了将信将疑,道“你尽为你开脱”口里虽然这样说,但心里不禁犯了嘀咕。

康恩又道“大将军,你说,伶儿和俐儿她们都是陛下赐的,两人关系又那么好,俐儿为什么要向大将军告发伶儿哪”

杜大将军疑惑的道“这、这”

康恩又道“大将军,这就是她们两个人设计好的。一个人与我做欢,另一个人则向你告发。”

杜大将军疑疑惑惑的道“不会吧俐儿怎舍得让我杀了伶儿”

康恩沉思道“这可能是她们没想到的。”康恩又道“她们并没想让伶儿送命,而是想让你杀我,这样一箭双雕,即让你除掉了我,又让你因为杀人犯了罪。真是设计巧妙啊。”

杜大将军被康恩鼓动如簧之舌,连编加骗这么一说,心里也产生了怀疑。她惊讶的道“是啊,我当时也是想杀你。若不是你滚得快,那死的就是你。”转而又摇着头,道“不会的。她们两个小小丫鬟,哪里会有这计谋”

康恩神经兮兮的道“大将军,关键就在这里。虽然她们没有这本事,可她们背后有人指使啊。”

杜大将军不以为然的道“陛下不会这样做。再说,她们也见不到陛下。”

康恩道“大将军,她们虽然见不到陛下的面,但是却不可能得不到陛下的旨意。”

杜大将军将信将疑,含含糊糊地点了点头。

康恩又道“大将军,你说,出事后,陛下为什么这么急着把俐儿收回宫里去”

杜大将军脱口道“为什么”

康恩道“还不是陛下怕你醒悟过来,拷问俐儿,问出缘由来吗”

“哎呀”杜大将军禁不住一声惊讶,又懊悔的道“我怎么没想到这若是没把俐儿交出去就好了。”杜大将军相信了康恩的话。

康恩见杜大将军相信了自己的说辞,暗自得意与庆幸。又蛊惑道“大将军,防人之心不可无,以后你可要提防点,万不能再上她们的当了。”

三日后,女王召杜大将军上早朝。女王面对满朝文武百官,宣布杜大将军杀死伶儿一案的处理结果。女王道“各位爱卿,朕已委命梅太师和京都府查明,康恩勾引杜大将军丫鬟伶儿成奸,依据我女儿国法律,本该严惩奸犯康恩,但朕念及其乃杜大将军之人,便网开一面。罪犯康恩,虽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杖其二十棍,逐出女儿国,永世不得再踏进女儿国半步。”

杜大将军听了一时傻了眼,忙道“陛下,不可。”

女王道“大将军,为何不可”

杜大将军想起康恩说的一番话,道“回禀陛下,此事有诈。”

女王道“如何有诈”

杜大将军道“回禀陛下,有人设计陷害”

女王听了暗自一惊,呵斥道“大将军满口胡言,康恩非官非吏,何人要陷害于他”

众大臣听了杜大将军的话,也禁不住窃笑,议论纷纷。有人道“一个小小的康恩,谁去设计害他”也有人道“康恩何许人物也值得陷害”

杜大将军道“是、是”她也只是听康恩一番说辞后才有所怀疑,自己不仅不敢把握,更没有真凭实据,哪里敢讲是女王设计陷害那样不是犯了忤逆之罪她“是”了半天,也没敢说出是谁来。她涨红着脸,只能不服气的道“反正是有人设计,陷害臣与康恩。”

女王不免又是一惊,暗暗加了谨慎与提防。女王缓缓的道“大将军,朕为慎重处理本案,特旨命梅太师和京都府共同查办,难道你对她们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大将军心情,朕可以理解。但国法面前不能儿戏。朕宠爱大将军,并已网开一面,希望大将军谨言慎行,不能妄加猜测,失了大将军身份。”女王这话即将了杜大将军一军,又是在警告她。

杜大将军心里虽然觉得冤屈,但又无法反驳,只能隐忍,不情愿的道“臣遵旨。”

女王又义正言辞的道“杜大将军身为护国大将军,理应成为遵守国法的表率,严于律己的楷模,然而,却目无国法,随意杀人,玷污了护国大将军之荣耀,朕深感痛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为正法纪,革去护国大将军之职,降为三品户部尚书佐使,并收回先王御赐宝剑。”

杜大将军听到这,真正相信了康恩的话,心想所有这一切,果真都是陛下早已设计好的,是为了削掉我护国大将军职位的一个圈套。于是气愤的道“陛下,臣不服。臣杀了一个淫人,陛下便要解除臣的护国大将军之职,陛下未免有小题大做之嫌,是否是陛下早有设计再说,臣的护国大将军之职与宝剑,乃是先王所赐,陛下不能罢免,也不能收回宝剑。”

杜大将军此言一出,朝堂上立时乱哄哄一片,大家议论纷纷。有的暗责杜大将军目无陛下,也有的以为杜大将军之言有些道理。

兵部尚书杨兰出班,忿忿地道“杜大将军此言蔑视陛下,犯有欺君之罪。臣恳请陛下严惩。”

女王听了杜大将军的话,也是一怔,忿忿地暗自骂道“你杜鹃也太放肆了,竟然与朕叫起板来。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得意忘形的东西。朕本不想为难与你,你却不识好歹。既然如此,朕就不必怜惜你,要给你点颜色看了。”于是,厉声呵斥道“杜大将军此言谬也,你护国大将军之职,虽然是先王所赐,但先王已赐朕登基,执掌天下,朕便有行使先王之权利。你身为护国大将军,视国法如儿戏,随意杀人,朕革你护国大将军之职尚是轻饶了你,若再蔑视朕,定斩不赦。”

杜大将军见女王威胁自己,哪里再能压住心中的火气激愤不已,大声道“陛下欲杀我护国大将军恐不是今日才有此意吧陛下见我护国大将军挡了您修法、立王储的道,早就想除掉我了吧我身为护国大将军,奉先王旨意,誓死捍卫先王江山社稷。陛下若想杀我,就请行刑吧。”杜大将军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

众大臣一片愕然,大殿内鸦雀无声。

女王见杜大将军叫板自己,气得咬牙切齿,暗骂她找死。但见她搬出先王旨意,又捅出修法、立王储之事来。心想若再强行处置她,定会招致非议。不禁作难。忽然想起以前自己曾假借先王旨意,做成过事情。于是,又想故伎重演。便强忍住心中怒火,镇定了情绪,道“杜大将军自恃是先王所赐,朕无权罢免。朕不得不向你讲清楚,杜大将军此言大错特错。不过,为消除杜大将军疑虑,也表朕光明磊落,朕就开一先例,答应你杜大将军朕择一黄道之日,请求先王降旨。朕则以先王旨意行之。杜大将军以为如何”

杜大将军心想你原来玩的那些把戏,我早已知到,你糊弄别人可以,却骗不了我。于是暗自得意,道“臣遵旨。莫说是降臣为三品,就是杀头,只要先王有旨,臣毫无怨言。”杜大将军又将了女王一军。

女王见杜大将军如此嚣张,彻底的与自己翻了脸,如果不能制服她,自己就没了威望,莫说是将来修法、立龙子为储君,就是自己的王位也是岌岌可危。若是那样,就应了母亲所言,自己及其一家人下场可就悲惨了。于是暗下决心既然如此,我就一不做,二不休,彻底解决了这事,来个一劳永逸,永无后患。

女王下朝回到御书房,便设计假借先王旨意之事,但忽然想起,这个办法杜大将军知晓。若再用此法来对付她,必定会被她识破,那样岂不是弄巧成拙,更加坏了事暗自道“不行,绝不能再用此法。”可又怎么办呢女王一时被难住了。她坐在龙椅上,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也没想出办法来。

女王起身,在御书房里焦急地踱来踱去。片刻,又坐到龙椅上,闭上眼,苦苦思考。

可心、可意侍立在一旁,不知女王为何这般焦虑。她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却又不敢打扰。待了许久,可心实在心疼女王,才小心翼翼地走到龙案前,端起龙案上的茶盏,递到女王面前,道“陛下,喝口茶吧”她想让女王舒缓一下紧张的心情。

女王缓缓睁开眼,刚要伸手去接可心递过来的茶盏,忽然看见她端茶的手,她那手指甲红红的,格外显眼,不禁惊喜,阴冷地笑了笑。

可心、可意见女王喜忧不定,愕然不已,暗暗地为女王担心。

女王收住笑,对可心道“心儿,快去唤郁天象官来。”

可心先是一愣怔,随即应声“是”,一溜烟地跑出了御书房。不多会,郁天象官来到御书房,向女王施礼道“微臣参见陛下,陛下有何旨意”

女王道“郁天象,近日天气如何”

郁天象官道“回禀陛下,据微臣观察,明日阴天,可能会下雨,但雨不会大。后日天气晴好,无风无雨。大后日”

女王打断郁天象官的话,问道“后日确定是大晴天”

郁天象官肯定的道“回禀陛下,后日肯定是大晴天。”

女王欣慰地点了点头,道“好、好,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郁天象官施礼告退。

可心一头雾水,心想召天象官来就为了问这事要是只为问这个,何需召她来我刚才在天象馆里问她一声不就得了何需找这麻烦她虽然这样想,但却不敢讲出来。

一天里女王忐忑不安。午膳未进,晚膳也只吃了一点点。可心、可意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天黑后,女王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忽然道“心儿、意儿,你们将那些太阳红花都剪了,尽量多榨些汁液,盛在瓶罐里。”

二位侍女不敢多问,只好把一盆的太阳红花都剪了,把榨出来的汁液全都装进一个雕花小罐里,放在龙案上。

女王又道“你们俩去唤水常随令来。”

可心、可意道声“是”,赶忙请水常随令去了。

可心、可意走后,女王取出一轴空白圣旨,铺开在龙案上,拿过来盛太阳红花汁液的小罐,打开,用笔饱蘸了,宁神屏气,运力于手腕,依照先王的笔迹,挥笔狠狠地写下一个大大的“杀”字。然后又取来一轴空白圣旨,铺开,再饱蘸太阳红花汁液,又写下一个大大的“杀”字。直起身,提着笔,细细观看。不片刻,两幅圣旨上的太阳红花汁液便干了,那汁液与纸的颜色混为一色,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有字迹来。

女王重新将圣旨卷卷好,放在案头,又将小罐盖好,放回原处。坐在龙椅上,闭目沉思。

不多会,水常随令走进来,轻声道“陛下,这个时候唤卑职来,有何旨意”

女王缓缓睁开眼,道“常随令,你对今日杜大将军如何看”

水常随令道“陛下,恕卑职直言,杜大将军分明是自恃权重,挑衅陛下,陛下却为何应了她的要求中了她诡计卑职恳请陛下万不可仁慈,应早下决断,快刀斩乱麻,以免养虎为患,再生出个春花来。”

女王道“如何快刀斩乱麻”

水常随令道“回禀陛下,卑职以为,陛下应以她杀人之罪杀之。”

女王道“杜大将军虽然杀了伶儿,但罪不当诛。”

水常随伶道“陛下,常言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女王道“这样会毁了朕的英明。”

水常随令道“陛下,杜大将军蔑视陛下,犯有欺君之罪,死有余辜。”

女王道“她是先王赐封之人,若如此处置会引起朝臣们非议的。”

水常随令又道“陛下,虽可引起非议,但却绝了后患。”

女王叹息道“可朕已经答应了她的要求。”

水常随令又苦劝道“陛下,若这次不能杀她,必成后患,国将不安呀。”

女王轻叹一声,道“朕心里明白,因而朕恳请先王明断。”

水常随令担心着急的道“陛下,不妥”

女王摇了摇手,道“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又道,君无戏言。朕既然已经答应了大将军的要求,怎能出尔反尔”

水常随令又恳切的道“陛下”

女王又摆了摆手,道“常随令莫再言。朕心意已决,不能改变。”

水常随令见女王态度坚决,再劝也无用,便不敢再多说,只得拜辞。出了御书房,心想陛下怎么变得这般愚昧了直为女王担忧。

第二日天不亮,女王就起了床,可心、可意赶忙服侍。不曾想,女王却直走出养心殿,来到御书房。可心、可意赶忙点着蜡烛。

女王走到龙案后,取过来放在案头上的一圣旨卷。可心以为女王要书写,赶忙接过来,打开铺在龙案上。可意则连忙研墨。

女王并没有取笔,只是借着烛光凝视着圣旨卷。可心、可意见女王对着空白圣旨卷发呆,以为女王近日忧虑过多,精神受到影响,心里一个劲地为女王担心,但又不敢作声。

片刻,女王见纸上干干净净,毫无字的痕迹,让可心将圣旨卷卷起来。再拿过来另一轴圣旨卷,打开,见该圣旨上也是干干净净的,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将两轴圣旨卷放到龙案头上。然后对可心、可意叮嘱道“不许挪动他们。”

可心、可意以为女王魔怔了,更加为女王担心了。赶忙怯怯地应诺。

早朝上,女王对众大臣道“各位爱卿,朕已问过天象官,明日乃是黄道,寅时正合吉时。望众爱卿早些上朝,随朕到佛仙殿觐见先王,恳请先王降旨。”

众大臣齐声道“臣遵旨。”

女王又义正辞严的道“不过,各位爱卿听好,朕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今后胆敢再有以先王之臣自居而不遵从朕旨意者,立斩不赦。”

众大臣忙又齐声道“臣谨记陛下教诲,誓死遵从陛下旨意。”

是日晚,女王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又让可心、可意去唤红御侍官。

二人走后,女王又拿过来盛有太阳红花汁液的花罐,铺开两卷空白圣旨卷,取过笔来,饱蘸花汁,分别在圣旨卷上写下一个大大的“杀”字。待晾干后,卷起来,与昨日写过的那两卷放在了一起。

不多时,红御侍官走进来,向女王施礼道“微臣参见陛下,陛下有何旨意”

女王指了指龙案头上的四卷圣旨,道“有劳红爱卿,你亲自将这四卷放于金殿龙案上的龙缸里,把原有的那些尽皆替换回来,不得有任何差池。”

红御侍官见陛下讲的严肃,便不敢有丝毫马虎,郑重地道“臣遵旨。”然后走到龙案前,小心翼翼地捧起案上的四卷圣旨,毕恭毕敬地退出御书房。

次日丑时末,女王在众侍从、宫人簇拥下登殿临朝。她扫视了一眼满朝的文武大臣,道“各位爱卿,今日辛苦你们,见证先王降旨。如先王无旨,朕便恕杜大将军无罪。你们以为如何”

众朝臣山呼“陛下仁慈,陛下圣明。”

女王又道“梅太师。”

梅太师出班,施礼道“臣在。”

女王道“梅太师,你身为三朝元老,德高望重。朕今旨命你,暂行

先王书童之职,侍奉先王墨宝。”

梅太师再次施礼,道“臣遵旨。”

女王又道“梅太师,你上前来,请出圣旨卷。”

梅太师道“臣遵旨。”

梅太师诚惶诚恐,走上龙踏,来到龙案前。女王以手示意梅太师从龙案上的龙缸里取一轴圣旨卷。梅太师深深行礼后,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地从龙缸里放着的四轴圣旨卷中取出一轴圣旨卷,捧在手中,奉于女王。女王并未接圣旨卷,而是向内侍官招了招手。内侍官手捧一个鎏金木匣走上来,将木匣呈于龙案上,打开木匣。

女王以手示意梅太师将圣旨卷放进木匣。梅太师遵照女王旨意,小心翼翼地将圣旨卷放进木匣里,然后盖好木匣盖。

女王起身缓缓走下龙踏,向大殿外走去。梅太师赶忙捧起装有圣旨卷的木匣,紧随女王身后。杜大将军及众大臣则跟随在梅太师之后。君臣一行鱼贯出了金殿,走出王宫。

王宫外黑黢黢一片,鸡不鸣,狗不叫,死一般的寂静。女王乘撵,在宫人们的簇拥下,带领满朝文武大臣,向佛仙殿走去。一路上,众大臣心思重重,但却没有一个敢出声的。

玫瑰和月季二位住持早已打开佛仙殿大门,迎驾女王。

女王携梅太师走进大殿,来到先王塑像前。先王塑像前已摆放了一张条案,条案上靠里边放着一鼎香炉,香炉前的两侧各燃着一支蜡烛。但由于殿内宽阔,虽然有蜡烛照耀,大殿内依然并不甚明亮。

杜大将军为防有诈,也走上台阶,却没敢走进大殿。她立于殿门外,警惕地观察着女王和梅太师的一举一动。

其她大臣则静静地立于殿外的台阶之下,等待拜谒。

女王接过玫瑰住持递过来的已经点燃了的三炷檀香,持在手中,面向先王塑像,深深三拜,然后道“先王在上,臣柳艳今携文武众人,前来拜谒。臣有一棘手之事,禀报先王护国大将军一怒之下杀了先王遗留宫中、臣赐予护国大将军的丫鬟。臣欲以其过失杀人之罪处置,免其护国大将军之职,降为户部尚书佐使。然护国大将军自恃先王所赐,不予从命。臣柳艳无奈,只好呈禀先王,恳请垂谕。万讫先王百忙之中抽一闲暇,降旨明示。”女王祈祷完,亲自将檀香插进香炉里。三缕青烟袅袅上升。

女王退到条案侧前方,让出条案前位置,示意梅太师呈上圣旨卷。

梅太师手捧装有圣旨卷的木匣走到条案前,先将木匣放在条案上,然后向先王三拜,才小心翼翼地请出圣旨卷,又将木匣放到案头,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打开圣旨卷,平铺在条案上,而后躬身退到殿门外的台阶上。

杜大将军斜眼看了圣旨卷一眼,见这圣旨卷确实是道空白的,这才放下心来。

女王走上前,再次作揖,道“先王在上,臣柳艳,恳请先王,不辞辛劳,不吝墨宝,降旨一道,赐柳艳处理杜大将军杀人一案之旨,柳艳定会遵照先王旨意办理。臣柳艳万讫万讫。”言罢,跪地颔首,默默等候先王降旨。

梅太师和杜大将军也赶忙伏身颔首于地。台阶下的文武百官,见女王跪候,也都一个个跪于地上。

片刻,女王抬起头来,道“先王有旨先王正在巡视天宫,午时才得闲暇。梅太师,请起圣旨卷,午时王宫前再候。”然后起身退去。

梅太师赶忙起身,走上前,卷好圣旨,放进木匣里。

杜大将军心中不禁窃喜,暗道“陛下,你的把戏不灵了吧。昔日只凭口说,今日却要见先王墨宝,你就没辙了吧”

女王和文武百官回到金殿。女王对众大臣道“各位爱卿,仔细守护圣旨卷,午时在宫门外再候。”言罢,起身下朝而去。

待女王走后,众大臣议论纷纷,大殿里如开了锅一般。

女王回到御书房,唤来御林军总统领蒲草,对她悄悄吩咐了一番。蒲总统领边听边不住地点头,待女王讲完,蒲总统领郑重地道“臣遵旨。”拜辞而去。

刚到午时,梅太师双手捧着装有圣旨卷的木匣,在御林军士的护卫下,缓缓走出王宫。杜大将军及文武百官紧跟其后。

王宫前的广场上,早就布满了御林军。百姓们不知何事,也都来看热闹。整个广场上,人山人海。

广场的正中,面朝北摆放着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摆放着一个香炉,香炉两侧各燃着一支红蜡烛。蜡烛的火焰在阳光下若有若无。

梅太师走到桌子前,将手上的木匣恭恭敬敬地横放在香炉前的桌子上,捻起檀香,在蜡烛上引燃着,执香祈祷。祈祷完,小心翼翼地插入香炉里。然后打开木匣,向着木匣里的圣旨卷施礼,然后,才从木匣里取出圣旨卷。梅太师恭恭敬敬地将圣旨卷打开,平铺在桌子上,用镇纸压好,以防被风吹卷。

梅太师布置完,退后三步,作揖道“启禀先王,臣梅林,奉陛下旨意,恭请先王降旨。万望先王不吝墨宝。臣万讫万讫。”言罢,伏地颔首,恭候先王旨意。

在场百官、百姓,无不俯伏在地。

只片刻,就听得有人惊呼“有了,有了”“先王显灵了”

百官百姓都惊愕地抬起头,却又不敢起身。那桌子较高,圣旨卷上究竟有了什么,一点也看不到。

梅太师起身走到桌子前,只见桌子上的这道圣旨上,赫然写着一个朱红色的大大的“杀”字,她惊愕不已。梅太师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地捧起圣旨,转身面对杜大将军及文武百官,颤抖着声音,大声喧读道“先王降旨杀”

梅太师话音刚落,蒲总统领带领御林军士一拥而上,按住还跪在地上、抱有幻想的杜大将军,手起剑落,将杜大将军人头砍落在地。

自此,女儿国里,上至满朝文武,下到普通百姓,无不笃信女王与先王相息相通,都将女王奉若神人,敬畏崇拜之至。

再说康恩,被逐出女儿国,拖着伤残回到家乡,妻子儿女与街坊四邻都冷眼相待。康恩也觉丢人现眼,不胜哀伤。好在妻子宽容,没几日便基本原谅了他。一日夜,康恩耐不住寂寞,要与妻子行房事,妻子虽然心里不太情愿,但念及多年夫妻情分,而且自身也有所欲求,便没有拒绝。可康恩趴到妻子身上,无论怎样作腾,他那东西就是挺不起来,办不成事,方知自己是那日被吓成了阳痿。妻子抱怨挖苦不止,康恩羞愧懊恼难当,更觉在妻子面前无了颜面。

康恩荣华富贵享受惯了,哪里还能吃得了百姓之苦受得了粗活之累忍得了他人白眼又想起这一年来自己的经历,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现在自己又成了不男不女之人。自知再留在家里,只有丢人现眼的份,不禁万念俱灰,于是拔腿出了家门,到庙里当了和尚这是后话,不表。

再说女王,除掉了杜大将军,无了后顾之忧,大力变法。女王将个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全都抛于脑后,更不再想那风花雪月,耳鬓厮磨之事。心无旁骛,一心专注朝政。

女王新政渐入人心,举国上下,无不以行善为荣,积德为美;势利之心渐泯,邪恶之行渐灭。女儿国风气纯正,日新月异,欣欣向荣,一派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之景象。官兵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中,无不对女王敬佩得五体投地,称颂女王贤德圣明,是个明君圣君。

二十余年后,新生代男子成人,纷纷从军,占据军中半壁江山,女儿国军力大增。

女王六十岁大寿,在御宴殿里大摆筵席,杨兰太师及众朝臣皆来祝贺。杨太师起身举杯,向女王恭贺道“陛下,今日是您六十大寿,臣杨兰代表众朝臣,祝陛下万寿无疆。”

女王举起酒杯,道“太师乃朝中肱骨,为朕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众爱卿也是尽职尽责。这杯酒,也是朕敬太师和众爱卿的,希望太师和众爱卿能一如既往,为我女儿国江山社稷不辞辛劳。”

杨太师道“臣定不负陛下恩典,为陛下鞠躬尽瘁。”

众大臣也都起身举杯,道“臣祝陛下万寿无疆。臣定当为陛下鞠躬尽瘁。”

女王将酒一饮而尽。杨太师和众大臣也纷纷饮尽杯中之酒。

侍女们给女王和众大臣斟满酒。女王起身,端起酒杯,对众大臣道“各位爱卿,今日是朕六十岁大寿,在这之时,朕有一事向众爱卿宣布。”

众大臣又赶忙站起身来,毕恭毕敬聆听女王旨意。

女王道“朕登基二十六年,已实现朕登基之时的诺言。现在我女儿国政通人和,民风淳朴;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人口众多,良田广袤;国库充实,百姓富裕兵强马壮,疆土稳固。乃空前之情状。”

杨太师道“陛下,女儿国今日,全乃陛下当年变法之结果。陛下圣明。”

众大臣也道“陛下圣明。”

女王以手示意大家静下来,又道“朕已功成名就,朕宣布,自明日起,朕辞去王位,禅让与王储龙子。”

杨太师和众大臣听了惊愕不已,好一会没有人讲出话来。片刻,杨太师才道“陛下,臣有言要讲。”

女王道“太师,朕意已决,你莫再言。太师只要能兑现你的诺言,全力辅佐新王,朕就心满意足了。”

女王退位后移居延庆宫。她在宫里的外厅供奉了李友朋的塑像,她盘膝坐在供桌前的蒲团上,面向李友朋塑像,双手合十,念叨道“友朋,咱们的儿子长大了,你在天宫里应该能看到的。你这骡子,你给我带来了几个月的幸福,却让我饱受了几十年的痛苦。但我不恨你,我感谢你,感谢你给我的快乐,感谢你给了我一个龙子。自今日起,我也吃斋念佛,修行自身。将来,如果我也能得道成仙,我愿意去陪伴你”

自此后,女王深居简出,一心吃斋念佛,修身养心。她人以为女王已入空门,可女王心思又有谁知女王是想修炼成仙,能再与心上人李友朋相会,了了这两世的思念这是后话,不表。

这正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得陇望蜀枕边忙。命中注定无此缘,到头终是空一场。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