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与凡

《仙与凡》

第一百回 白龙落难泰山中 陈伯大义伸援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众仙子唯恐大力神治罪于桃花仙子,赶忙连拉带拖,弄着桃花仙子回了御花园。桃花仙子病情愈发严重,躺在仙阁的床上,迷迷瞪瞪,如梦呓一般不停地唤着“白龙哥,白龙哥”

众仙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但却束手无策,也无能为力。

再说白龙,被大力神扔出天界,他翻滚着直向下掉去,只觉得两耳生风,呼呼作响。他想使出仙功,稳住身子,可是,他哪里能使得出来又怎能稳得住心想这回完了,定会摔个粉身碎骨。不久,他便被转得头晕脑胀,迷迷糊糊,只好闭了眼睛,听天由命,任他落去。

不知坠落了多少日,他掉落在泰山中天门外一片茂密的松树林里,幸好经那浓密的松树枝给缓冲后才落在地上,摔昏过去。不然,他得摔得血肉横飞,尸骨无存。过了许久,白龙朦朦胧胧听到有人在喊“孩子,你咋了”

白龙睁开眼,见是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伯弯着腰在叫他。于是,强支着身子想起来。可他一用劲,就觉得左小腿如刀剜一般地痛,不禁“哎呦”一声,又躺在地上。

老伯又关心的道“孩子,你咋了”

白龙用手指了指左小腿,痛苦的道“大伯,我这腿痛得厉害。”

老伯忙放下背上的药篓,蹲下身来,撩起白龙裤腿,见他的小腿红肿,用双手在红肿处轻轻去捏。这一捏,直痛得白龙又是“哎呦”的一声叫喊。

老伯松开手,望着白龙,心疼的道“孩子,你这腿折了。”

白龙听了,不禁脱口道“这可怎么办”

老伯道“孩子,你家住哪里俺送你家去。”

白龙道“大伯,我家不住这里。”

老伯道“那你家在哪里怎会来到这深山密林里了”

白龙不敢讲自己是从天宫里掉下来的,不然,这老伯不仅不会相信,而且还要说他胡说八道,招致老伯厌烦。于是,编话道“大伯,我祖籍西方,自幼一人,四处流浪,不知怎么来到这里了。”

老伯听了心生同情,道“你这孩子,流浪也不该往大山里跑呀,你若迷了路,出不去,或是遇到野兽,不就丢了命”

白龙道“大伯,这是何处山里还有野兽”

老伯道“这里是泰山,这泰山绵延百里,山高林密,怎会没有野兽你没听孔圣人讲过苛捐猛于虎就是说的这泰山地方。这山中虽然猛虎不多,但野狼却是不少,常常成群结队地出没。你只身一人,进到这大山里,好在是白天,不然,早就被野兽给祸害了。”

白龙道“大伯,我要出山去,要有多远”

老伯道“要出山去,至少要有二十多里,你这腿折了,怎能走得出去”

白龙叹息道“这可怎么办”

老伯安慰道“孩子,你别着急,有大爷在,怎会把你扔在这里你先跟俺回家去,养好了伤再下山,咋样”

白龙无可奈何的道“大伯,这样岂不是给您老人家添了麻烦”

老伯哈哈一笑,道“你这孩子,忒客气了,这有啥麻烦的再说,行善积德是人的本份。人这一辈子,谁能保证没有点灾气就像俺采药人,保不住哪一日也会磕磕碰碰,山里人见了,都会伸手相救的。”老伯一边说,一边捡了一根被白龙砸断掉在地上的小树枝,从药篓里拿出采药的镰刀,将小树枝上的枝枝芽芽削掉,截成三根一拃多长的小木棍。又解下扎在腰中的粗布扎腰带,用镰刀截了一段,然后撕成三根布条。将削好的三根小木棍,分别放在白龙小腿伤处的两侧和后面的腿肚处,用布条将他们捆扎固定。老伯边给白龙固定伤腿,边埋怨道“你这孩子也老大不小了,怎还爬树是不是饿了这树上又没老鸹窝,你爬他做啥”

白龙哪里敢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只能听着老伯唠叨,无话找话的道“大伯,这树上为什么没有老鸹窝”

老伯头也不抬的道“孩子,你不是山里人,你不知山里事情,这片密林,每到夜晚,就像有人在“呜呜”地哭,好像鬼魂嚎叫,都叫这里是鬼哭林,吓得老鸹也不敢来,人们就更不敢到这里来了。”。

白龙听了直觉得瘆得慌,道“大伯,您为何不害怕”

老伯摇了摇头,道“你说错了,俺也害怕,轻易不到这里来。”

白龙道“大伯,那您今日怎么到这里来了”

老伯叹了口气,道“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咱爷俩有缘吧。俺今儿还没采完药,就觉得心烦意乱的,好不舒服,便硬着头皮,抄了这条近路往家赶,不曾想遇到了你。”

白龙道“大伯,谢谢您的救命之恩,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走出去了。”

老伯赞同地点着头,道“这倒是,这片密林,没来过的人分不清东南西北,还真不容易走出去,何况你这腿又摔折了”

白龙担忧的道“大伯,我这腿不会残废了吧”

老伯绑着白龙的伤腿,自信的道“孩子,你放心,俺给你绑上,再贴上俺做的膏药,保准你不会落下残疾。”

老伯给白龙绑好伤腿,又捡了一根大些的树枝,用镰刀削了,截成近一人高的棍子,递给白龙,道“孩子,你用它当个拐棍。”然后扶起白龙,又道“你慢慢试量着走,别让这条伤腿着地。”

白龙双手抱着拐棍,跷着左腿,用右腿硌蹬着,沿着蜿蜒的林间小路往前走。老伯背起药篓,紧跟在他身后。

走了没多远,白龙就累得气喘,只好停下来,拄着拐棍歇息。老伯站在白龙身后,安慰道“孩子,别着急,慢慢走。”

白龙喘了几口气,又拄着拐棍往前走。走不许多步,又累得不行。再停下来歇息。白龙问道“大伯,这样要走到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山去”

老伯道“孩子,你这个样子,怎能走得出山去”

白龙疑惑的道“大伯,不出山去,您要带我到哪里”

老伯道“去俺家。俺家就住在这山里,离这里不远,也就五六里路。你先跟俺到家里,俺给你贴上膏药,等养好了腿,你再出山去也不晚,不然,就你这样,别说出不了山,就是出了山,没人照顾,你的腿怎能长得上万一落下残疾就毁了你一辈子。”

白龙感激的道“大伯,今日遇到您,真是我的福气,不然,还不知道是什么结果。再到您家里养伤,真是太给您添麻烦了。”

老伯不以为然的道“你这孩子尽说外道话,这有啥麻烦的不就是吃饭时多双筷子,多个碗吗再说,有你还能陪俺说说话,解解闷,俺还不那么孤单了。”老伯说着哈哈大笑,那笑声在山林里回响。

白龙道“大伯,家里就您一个人”

老伯沉吟道“老伴早就过世了,俺也没有孩子。山外的人不愿意到山里来,所以,俺就一个人过了这一二十年。这么多年倒也习惯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心里也没牵挂,在山里跑的也放心。”老伯虽然嘴上讲得轻松,但仍能听得出来,心里还是有些许的惆怅。

二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老伯见白龙走得很吃力,已累出满脸的汗来,便道“孩子,还走得动吗”

白龙道“大伯,真没想到,平时两条腿走路并没觉得怎样,今日突然用一条腿走了,还真不行。不仅走路的这条腿累得厉害,就是闲着的那条腿也不轻省,比走路的这条还累。”

老伯听了,哈哈直笑,道“你这孩子还真乐观,还有心思说笑话。你要真走不动了,咱们就歇一会,再不行俺就背你。”

白龙赶忙道“大伯,那怎么行您这么大年纪了,我怎么能让您背我就是一点一点地往前挪,也不能让您老人家背呀。”

老伯道“没想到你到处流浪,还挺懂礼仪的。其实,俺山里人不计较这么多,不管谁有难处,都会伸手相助的。你要是真走不动了,俺能把你扔在这荒山野岭里不管背你也是应该的。”

白龙道“大伯,您的救命之恩,我白龙永远也忘不了,一定会报答您的。”

老伯淡淡一笑,道“见人有难,伸手相助,这是理所应当的事。佛家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俺今日救你,也是为俺多积点阴德。再说,俺一个老头子,都快被黄土埋了的人啦,还求什么报答只求个心安理得罢了。”

白龙听了,感动不已,他坚持着,沿着崎岖小路硌蹬着往前走。走了有半个时辰,才走出这片茂密的树林。白龙累得浑身是汗,坐在林外的一块石头上喘息,问老伯道“大伯,还有多远才能到您家”

老伯道“快了,再往前走不远,就到了通往山外的大路,沿那条大路向下再走上三里来路,就到家了。”

刚歇息片刻,老伯就催着白龙起来,白龙央求道“大伯,再歇息一会吧。”

老伯道“孩子,俺不是不想让你歇息,是怕你越歇越不愿意走了,一但天黑,不仅你走起来更费劲,而且又有野狼出没,咱们爷俩就麻烦了。你再坚持一下,咱们回到家你再好好歇着。”

白龙只能起来,继续硌蹬着往前挪动,又走不多时,终于来到了那条通往山外的路上,沿着山路向山下走去。这条山路虽然不是那么坑坑洼洼,但却是下坡,走起来一点也不省劲。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一点不假,走不多远,就蹾得白龙腿肚子疼。

老伯看着白龙走得实在是吃力,便紧走几步,走到白龙前面,取下背上的背篓提在手里,一弯腰,对白龙道“来,孩子,趴到俺背上,俺背你一会。”

白龙哪里肯依道“大伯,您这么大年纪了,我怎么能让您背”说着,鼓足勇气,双手拄着拄棍,一跳一跳地往前走。走了有几十步,又累得两臂发酸,两腿胀痛,不得以,用左脚尖点着地往前走,想减轻右腿及双臂的负担。这一着地,直觉得小腿摔伤处如锥子钻一样地疼,不觉“哎呦”了一声,腿一软,趔趄着差点要摔倒。

老伯赶忙上前扶住白龙,道“孩子,还是俺背你一段吧。”

白龙稳住身子,坚持着要自己走,道“大伯,我就是爬也不能让您老人家背。”

老伯道“孩子,别逞强了。你的折腿要再用劲就会错了位,那样就不好长了,会落下残疾的。就听俺的话,快上来吧。”老伯弯下腰。

白龙感动的道“大伯,您这么大年纪了,我怎么能忍心”

老伯笑道“孩子,这有啥今日俺背你,说明咱爷俩有缘分。将来哪一日,说不定俺还会得了你的济哪。”老伯有意安慰白龙。

白龙还是不忍心让老伯背。

老伯催促道“孩子,太阳快要落山了,咱们得赶快往家赶。再说,俺也不是把你一直背到家,俺老头子也没有那个力气。俺背你一段,你能歇歇,然后再自己走,这样咱们走得快些。”

白龙依然不肯,挣扎着往前走,可是,他右腿累得酸痛,一步挪不了拃巴远。老伯放下提着的药篓,抓住白龙的拄棍,道“孩子,快听大爷话,你这腿要紧。”说着又弯下腰去。

白龙只好趴到老伯背上,感动得流下泪来,道“大伯,等我腿好了,我一定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老伯笑着宽慰道“好、好,大爷就等着你孝敬。”然后从白龙手里要过拄棍。他一手拄着棍,一手提着药篓,深弯着腰,一步一步地沿着山路向山下走去。走了一两百步远,老伯就累得发喘。

白龙不忍心再累老伯,道“大伯,您放下我吧,我自己能走。”

老伯喘着粗气,道“孩子,你不要小瞧俺,俺年轻的时候,背着一百多斤的东西能走几十里山路哪。”

又走了百十步,老伯累得确实不行,便停住脚,放下手中的背篓,拄着拄棍大口大口地喘息。白龙再次恳求把他放下来。老伯道“你就老老实实的在俺背上待着吧,就是这样也比你走得快”

老伯喘息片刻,又提起药篓,摇摇晃晃地向前走。再走了白十步,老伯累得浑身是汗,两腿发软,不得已又停下来歇息。白龙再也不忍心让老伯背他了。老伯自知也背不动了白龙,只得把他放下来,一边用袖子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喘着粗气,道“看来,俺真的是老了。想当年,俺、俺背着百十斤的东西走几十里也不觉累”

白龙拄着拄棍,一边硌蹬着往前走,一边道;“大伯,您今年高寿”

老伯跟在白龙身后,道“俺今年六十三了。”又道“孩子,听你说话,还是个文化人呀。”

白龙边吃力地走着,边道“不瞒大伯讲,我读过几年书。”

老伯夸赞道“读书好啊,读书能明世理,知天下事。不象俺,达小就住在山里,没有文化,和个睁眼瞎似的。”

白龙道“大伯,您虽然没读过书,可您懂得道理却不少,您是位仁义之人,我当晚辈的从心里佩服您。”

老伯不好意思的道“你这后生过讲了。不过,俺山里人都是这么朴实。虽然没读过书,讲不出啥大道理来,但怎样做人做事还是懂的,啥是善啥是恶也能分辨得清,这都是老一辈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东西,不敢把他忘了。”

白龙听了,由衷地赞叹山里人的朴实与善良。

就这样,老少二人边走边说话,走得确实累了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片刻。老伯又几次要背白龙,白龙都坚决不肯。老伯见白龙不让他背,便让白龙把他胳臂搭在自己肩上,挎着他往前走。老伯虽然很费力,但却比让白龙自己走要快些。

又走了一里多路,老伯用手指了指前方路右侧的一座孤零零的房子,道“就到了,前面那屋就是俺家。”

二人来到家,老伯把白龙放在房前的一块石头上歇息,自己去开屋门。

白龙环顾老伯家,见这家根本就没有院墙,只有孤零零的两间北屋。房子全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屋顶上也没有瓦,而是用薄石头片一块一块地盖上的。门窗做的也很粗糙。两扇屋门没有锁,是用一根小木棍从门环里穿过别上的。白龙见了这些,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老伯取下别门的木棍,推开门,然后返身来扶白龙进屋。此时太阳就要落下了,屋子窗户又不大,因而屋里较暗。老伯把白龙搀到东间的床上,让他先躺下来歇息。

老伯点着一根油松木,插在墙缝里,立时屋里亮堂了许多。白龙见这两间房子里外全通着,中间没有任何隔挡,整个屋子里的一切一目了然里间除了自己躺的这张床,就只有床头旁、靠窗户放着的一张破桌子和放在床北头的一个破箱子了。外间西南角、屋门后,支着一个土锅灶;西北角处堆放着一堆干柴禾;中间靠西墙放着一个小案板,案板的周围零乱地放着水缸、水桶、水盆和两三个小木墩子,其他便没什么东西了。

老伯走过来,解开绑在白龙腿上的布带子,取下小木棍,只见白龙那小腿肿得铮亮。他转身走到门旁,端起放在地上的一个泥脸盆,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又从灶台上的一个小罐子里抓了一把盐,放进脸盆里,用手搅化。一手端着脸盆,一手拿了挂在门东边、插在墙缝里的木橛子上的擦脸布,走过来,把脸盆放在床前的地上。把白龙的伤腿轻轻挪到床沿下、脸盆的上方,用擦脸布蘸着盆里的盐水给白龙擦洗伤腿。擦洗后拧干布子,擦干腿上的水。又把白龙的腿抱回到床上,然后从床北头处的破箱子里拿出一贴膏药,揭去上面覆盖着的一层油纸,将膏药背面在油松木火上来回地烤,等将膏药烤得溶化了,贴在白龙伤腿处的胫骨前,轻轻地按压,使其粘合紧密。然后又从破桌子下找了三根小木板,重新把白龙的伤腿绑好,并吩咐道“一月内这只腿不能用劲,不然,就难长上了。”

白龙道“那我怎么走路呀”

老伯道“你走啥路就安心的在俺这里住着吧,等养好了伤再下山去。”

白龙道“这样就给您添麻烦了。”

老伯道“都这样子了,你还客气啥”又开玩笑的道“你若是真过意不去,等伤好了再孝敬俺。”老伯并非真要白龙报答,而是有意地宽慰他。

白龙道“大伯,您救了我,等我伤好了,一定报答您。”

老伯笑道“你这孩子,俺给你开玩笑,你还当真了俺都是黄土埋身的人了,还图啥报答只要你的腿不落下残疾,俺就谢天谢地,心满意足了。”

白龙感动得热泪盈眶。

夜里,白龙在里,老伯在外,一人头南,一人头北,躺在床上睡觉。白龙腿疼的睡不着。而老伯累了一天,早已进入了梦乡,由于过于劳累,老伯在睡梦里直哼哼。老伯一翻身,正好碰着了白龙的伤腿,白龙疼得不自主地“哎呦”了一声。白龙的喊叫声惊醒了老伯,他“呼”地坐起来,惊讶地问“咋了”

白龙用手抚摸着伤腿,道“没什么,没什么”

老伯看着白龙的伤腿,道“是不是俺碰着你腿了”

白龙忙摇着手,道“没事,没事”

老伯道“你这孩子,怎能没事”说着下了床,给白龙盖好被子,拿起自己当作枕头的旧棉袄披在身上,对白龙道“俺到地上去睡。”

白龙怎么忍心道“大伯,不要紧,您还是在床上睡吧。”

老伯道“这床本来就窄,咱俩睡就更挤了。”

白龙不过意的道“大伯,地上凉,您这么大年纪怎么受得了您在床上睡,我睡地上吧。”

老伯道“你尽说傻话,你这伤腿怎能着凉再说,俺是山里人,身子板结实,平时也习惯了,哪里困了哪里睡。不碍事,你快睡吧。”

老伯走到那堆干柴草前,用手一扒拉,摊在地上些柴草,然后取下旧棉袄,躺在柴草上,把旧棉袄往身上一盖,闭了眼就睡。

白龙望着老伯,眼睛湿润了,他由衷地感激这老伯,暗暗地发誓“等我腿好了,一定好好报答他老人家。”

等白龙醒来的时候,天已大亮,老伯见白龙醒了,道“孩子,吃饭了。”说着,走到放在屋门东边的脸盆前,把擦脸布在脸盆面摆了摆,拧干水,拿过来递到白龙手上,道“擦把脸。”

白龙坐起身,接过擦脸布擦了擦脸,又擦了擦手。老伯趁白龙擦脸的工夫,把饭端到了床头旁的破桌子上一碗玉米面糊涂,一小筐玉米面饼子和一碗腌的疙瘩菜切成的咸菜条。

白龙将擦脸布递还给老伯,道“谢谢大伯。”

老伯笑道“你这孩子客气啥以后你在这里住下,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不用这么客气。快吃吧。”

白龙吃着玉米面饼子,只觉得粗糙无味,难以下咽,便叨了一根咸菜条,就着咸菜在嘴里嚼来嚼去。老伯见了,嘻嘻地笑着,道“吃不习惯吧俺家里只有这饭,你就将就着吃吧。吃饱了,你腿长得就快了。”

白龙听老伯这么一说,赶忙将嘴里的饭咽下去。这一咽,却噎着了,又是伸脖子又是瞪眼睛。

老伯笑道“孩子,快喝口糊涂,冲一冲就好了。”

白龙忙端起碗喝了一口糊涂,经这糊涂一冲,才不噎了。

老伯道“孩子,看来你没吃过这饭,你慢慢嚼,嚼细了再咽,要不,这饼子噎人。”

白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吃完饭,老伯将碗筷收到案板旁的一个泥盆里,舀了瓢水泡上,也不刷。然后对白龙道“孩子,你好好歇着,不要走远,俺去采药了。”

白龙心疼的道“大伯,您累得夜里直哼哼,就歇息一日吧。”

老伯道“现在是秋天,正是采药的好时节,不趁这时多采些药卖了买些粮食,到冬天就该挨饿了。”老伯又叹息道“看来,俺是真的老了,俺年轻的时候”老伯打住话,又叹息道“好汉不提当年勇,老了就是不中用了”又安慰白龙道“孩子,你放心,俺没事,你好好在家待着,等俺回来给你做饭。”

白龙感动地热泪盈眶,道“大伯,我连累您了”

老伯安慰着“孩子,你又说傻话了,俺不是嫌你,没你,俺也得去采药。”说完,提起药篓,走出屋门,然后反身将屋门掩上。

午后,老伯采药回来了,他把药篓里的药倒在门前的地上,又将不同的草药分开放到各个筐子里晾晒上,然后走进屋,洗了手,赶紧做饭。老伯见锅碗已经刷好,心里暗赞白龙勤快,但嘴上却道“孩子,你刚伤着腿,还不能干活,就好好歇着,家里这些活,等俺回来再干就行。”

老伯往锅里添了两瓢水,放上一个竹箅子,点着火,先将昨天的凉饼子馏热,然后取出来,再倒入和好的半碗玉米面浆,再烧开了,糊涂就做好了。用碗盛了,端到破桌子上,再端来馏好的玉米面饼子和咸菜,让白龙坐在床沿上吃。老伯则坐在案板旁的木墩子上。他边吃着饭边道“孩子,先凑合两顿,等俺把采的药背到城里卖了,再给你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

白龙感激的道“大伯,不用特意为我花费。”

老伯道“孩子,别说你吃不惯这饭,就是吃惯了也不行,你这骨头还得长,得吃点好的才行。”

白龙心里不安地的道“大伯,您若把钱花光了,怎么买粮食过冬”

老伯笑了笑,道“你不用愁,常言道没有过不去的坎。到时候俺自有办法,眼下是先把你的腿养好再说。”

吃完饭,老伯收拾完碗筷,提了个砍刀又要出门。白龙道“大伯,您还去采药”

老伯道“这个时辰,不能再去采药了。俺去砍些树来,搭个床。”说完,头也不回地出了屋门。

又过了几日,老伯将晾晒干的各种药材装了满满一背篓。背起背篓,弯弯着腰,一步一晃地朝家西边的山涧走去。白龙拄着拄棍,站在门前,目送着老伯,道“大伯,您要注意安全。”

老伯头也不回的道“孩子,不用担心俺。你要饿了,就先凑合着吃些干粮,等俺回来再给你做饭。”

白龙感动地说不出话来。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白龙已能拄着拄棍四下里走动。老伯见白龙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便每日天不亮就起来给白龙做好一日的饭,然后背上背篓,匆匆地去采药,直到天黑时才回来。他想把最近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尽量多采些药,等到秋后背到城里去卖,好为白龙置办些过冬的棉衣,再给家里添置一套被褥。不然,就那一套被褥,两人怎么过冬还要多备些过冬的粮食,因为今年与往年不同了,多了一个人吃饭,就多需要不少的粮食。这样算下来,需要不少的钱,就是每日起早贪黑地去采药,也不一定能换来这些。老伯心里也是着急,但又无其他办法,只能拼命地采药。

白龙看在眼里,铭记在心中,他万分感激,也尽自己的能力为老伯做些事情。他虽然不会做饭,但却会洗碗、刷锅,每日把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每次老伯采药回来,他都站在房前迎候,与老伯一同进屋。洗脸水也早给老伯准备好。待老伯洗完,又将擦脸布递到面前。老伯由衷地高兴,满脸尽是幸福的笑容,不时地夸赞白龙“你这孩子真是又勤快,又孝顺,俺这辈子还没享受过这待遇哪。”也不忘再叮嘱一声“你腿还没长结实,千万不能干重活。等以后真正长好了,你再帮俺干活也不晚。”

老少二人和和气气,欢欢乐乐。日子过得虽然很清贫,很艰苦,但却很开心,很幸福。

这正是苍天佑护正义人,不死还得家安身。生活虽然贫与苦,却有家的温与馨。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