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咸鱼

《在年代文中咸鱼》

第二更 蚂蚁行速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叶榆觉得郝连山讨厌归讨厌, 话有一半对,欧梁和白蓉蓉,尤其是欧梁已经是个半大少年, 他们是该锻炼锻炼, 把车上座位让给年纪更大的老人。

但三位老人都更心疼小辈, 白蓉蓉失去亲人, 麻木消极, 欧梁瘦骨嶙峋,感觉一阵风都能吹倒, 看着就很不健康, 她也无意插手别人家的教育。

郝连山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叶榆眼睛一扫,他立刻闭上嘴, 耳根子有点红, 但更多因背后生起的森森凉意。

韩景以为他是在害怕, 想到曾经面对叶榆结巴的他们, 正要拍他肩膀安慰,说叶榆外冷内热一点儿都不可怕, 目光触及郝连山羞红的耳朵腮时, 手忽然顿住。

“怎么了?”

“啊,没什么。”

叶榆已经架着牛车走在前面, 韩景不太自然地把手伸回来, 和花菲菲、徐飞一起去追牛车,三个人各站两边,主要是为了扶行李和车上的小孩儿。

新来的三位知青,还有林老爷子他们则掉在后面跟着走。

一开始, 郝连山、张青黛、谢丹红三位知青速度快一些,乃至于郝连山还有嘀咕后面的老人是累赘,果然是富农分子,只知道享福吃不了苦。

这样的嫌弃对于三位老人来说,如同吃饭喝水,更糟糕的情况他们见得多了,于是当作听不见。

其他人也听见了,但涉及到这种敏感话题,为林老爷子他们出头,反而是害了他们,只是对于知青的期待不由变冷,原来真不是叫知青就是志同道合伙伴。

花菲菲、韩景、徐飞钦佩地看向叶榆,难怪叶榆一直都这么镇定平静,肯定是已经料到有这种可能性。

叶榆:

……我什么时候不平静?

虽然没有理会,但很快,赫连山自打嘴巴。

春季雨多,泥土湿润,有的绿草树叶还挂着水珠儿,山路越发难行,韩景、徐飞、花菲菲有多狼狈,郝连山、谢丹红也是,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张青黛好很多,她幼年在乡下呆过一段时间,对于山路不那么陌生,有时候还会帮扶谢丹红一把。

与张青黛差不多的还有三位老人,他们并非体力大于年轻人,而是这些天吃过苦太多,背着重物走山路都有,技巧什么的也摔或滚出来了,他们意志力很强。

谢丹红有张青黛的帮助,脚崴了下又站直,郝连山一不留神又摔坑里。

他也知道自己之前的话全成了回旋镖,这下子不是耳朵红,整个人都在冒烟,羞愤的,埋着头走路更容易掉坑,他的衣服连衣领都沾上泥巴。

又过了一会儿。

停车休息期间,另一边,叶榆盯上一棵枝繁茂的樟树,踮起脚尖,往上一跃,轻轻松松跳到一处树丫上。

咔嚓——

几声清脆,树枝折断。

韩景、徐飞、花菲菲都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这树他们可能一下子跳不上去,但两下、三下乃至于爬上去还是轻轻松松的。

隔壁的郝见山、张青黛、谢丹红惊呆了下巴,不可置信盯着叶榆,她怎么咻一下子爬上去,又咻一下子跳下来,跳下来时,像是猫一样,没有丁点儿声音。

三位老人也很吃惊,但他们年纪大,见过听过的事情更多,回过神也更快,林老爷子叹:“少年英才啊!”

小孩儿中,欧梁不掩羡慕,项星星也学着蹦跶,但她的蹦跶跟不蹦差不多,双脚跳都不会,单脚跳还会平地摔。

白蓉蓉最死气沉沉,项星星拉她跳她也不跳,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一路上,她对项星星的态度最好,在她摔倒时也会伸手,但当她靠近时有会远离。

叶榆可不知简单一跳引来这么多人关注,她只想做几个拐杖。

真不是发善心,主要是这蚂蚁爬速度,即便牛不够她都够了,再这么磨蹭下去,晚饭都赶不上热乎的。

三位老人需要拐杖,他们属于黑五类,不能被特殊招待。

自然而然,三个知青自然也需要。

叶榆也没精细做工,粗暴地折断几截后,丢到需要的几人面前。

有人这个时候才猜到她的意思。

项老爷子、林老爷子、欧老爷子都道谢,项燕吃过药烧退了也来道歉,腼腆少年欧梁也为爷爷说了声谢谢。

谢丹红、张青黛同样接过道谢,张青黛不那么需要,但有拐于她会更轻松,郝连山还在与自尊心斗争中,但在下次启程前,终究把那截树枝默默握在手心。

接下来的速度果然快了一些。

但速度依旧蚂蚁爬,叶榆觉得她与牛迟早会睡着一个,从兜里拿出些红薯干填肚子,除了小孩能分一点点外,没有人能在她饥饿时从她手里分到粮食。

即便现在分让瓜两枣给项星星他们,也已经是心软后的结果。

花菲菲、韩景、徐飞都不奇怪,其他人有人觉得叶榆这样不好,但初来乍到,不舒服也不敢说出来,只能闻着这一丝丝的甜味儿,捂了捂唱空城计的胃。

到了王家沟,星空璀璨,村社前平坝上眼熟的篝火燃起来。

除了大队长和诸位干部,还有很多村民等着他们,一是为了等叶榆四个,但更多是对新知青的好奇。

但情况和他们想的不同。

这人也太多了些,又有老人,又有小孩,他们可不像知青,年轻人只有四个,三个女的,唯一一个男的从头发丝到脚底心都沾有泥巴,这是不是不太对啊?

有人询问。

韩景老老实实回答今天情况,包括抽签,以及一部分人黑五类的身份。

毫无疑问,有人觉得他们也未免太过倒霉了。

但像其他生产队预测那样,归罪埋怨叶榆四个是没有的,至少表面没有,连民兵队长王老三都早被叶榆享福,其他人再有怨声只敢吞在肚子里。

一来他们怕叶榆的身手,二来四位知青这不到1年的时间为王家沟带来许多变化,物质和精神都有。

他们顶多叹一句霉,下次遇见这种情况还是大队长上,毕竟大队长能从一干知青中挑出叶榆四个,绝对鸿运当头。

韩景、徐飞、花菲菲这才单个介绍人,他们在路上已经打听过所有人的大致情况,林老爷子是一位懂草药的大夫,项老爷子和欧老爷子都曾是大学老师。

村民们实在不明白人人羡慕的老师为什么会混到人人喊打的地步,项老爷子欧老爷子他们不敢接近,但对于和善爱笑且又是大夫的林老爷子,好感一下子上升。

这可是医生!

他们村连个赤脚大夫都没有,距离平泉镇又远,很多人过去正是因疾病而丢掉性命或者落下残疾。

没有人不盼着村里能多一个大夫,不管他是什么成份,何况林老爷子济世救人,也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村人们因林老爷子这个突破口,对于额外增加的七人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现在还面临个问题,林老爷子他们今晚住哪儿,以后住哪儿。

村社社长有说对黑五类不能太照顾,牛棚之类的就不错。

可他们村牛驴数量不多,牛棚也不大,肯定住不了七人,哪怕他们挤一挤,把牛啊驴啊当孩子的财叔肯定不干。

“不如猪圈?”

他们今年的养猪指标增加,猪圈有扩张,且因队里新建了砖窑,修得猪圈不仅宽敞,比很多人家里的房子还结实保暖,只是味道可能有点难受,听上去也不太好听。

挺适合。

韩景又建议他们今晚住知青点,明天再搬,大队长一口拍定下来。

没有人寻求林老爷子他们的意见,林老爷子他们更不贪求居住环境有多好,黑五类即原罪,能够不漏风不漏雨已经足够,去年寒冬陆陆续续离开的人实在吓到他们了。

此外,还有分粮问题。

去年,作为第一批主动报名下乡知青,叶榆、花菲菲、韩景、徐飞四个有免费分得口粮,当然,叶榆后来“偶然”猎得野猪两次,分给村人们。

比起四位知青分得的口粮,村民们还是赢麻了,对于叶榆经常上南山打猎,花菲菲他们也跟着的事情,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于期盼下次猎野猪什么时候。

如今,张青黛、谢丹红、郝连山三个也算比较早下乡的知青,依旧有优待,但不是免费得到一整年的口粮,而是按人头每个50斤左右的免费福利,更多的就归于借,www.youxs.org。

三人当中就谢丹红的家庭条件好一些,出钱补,其他两人只能补一部分,剩下的打个欠条。

另外七人都纯属于借,必须得还,且借的粮还非常有限。

村民们提到分粮都很肉疼,毕竟王家沟的产量就那么多,这些人多分一点,每家每户都少一点。

这个时候说什么都不合适。

偏偏郝连山从来不是个会看眼色的,很是低情商,见到全是土豆红薯,嫌弃抱怨两句,问能不能换一点其他,又说起自己曾经吃过什么。

“……”

不等他说完,他平地摔了个大马趴。

村里们都笑了起来,刚才凝固的空气一扫而空,花菲菲、韩景、徐飞哪怕没亲眼目睹,也能猜到怎么回事,虽然这样形容有点不厚道,但真是好事一件。,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