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道爷

《红楼道爷》

第150章 心寒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贾政的身子晃了晃,又是一个让他无法接受的消息。

他一生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参加乡试,他的文官官职是圣上所赐,这种恩赐的文官在朝中不受文官体系待见。

再加上他不通俗务,就算有着贾家的资源,也只是五品文官官身。

他的长子贾珠,也算是个能读书的,可惜身子不好,早早就逝了。

如今听到贾蔷在江南中了亚元,这个消息将他内心的骄傲打的粉碎。

“老爷!”王夫人连忙扶住了贾政。

“我没事!”贾政摆了摆手道。

“珍哥儿媳妇,你给蔷哥儿带个话,就说老婆子请他入府一趟!”贾母心中虽惊,但还是说道。

贾蔷越是厉害,她就越是想要贾蔷回归贾家。

这等人物回到贾家,贾家的未来可期。

看看如今的子孙,没一個能够与贾蔷相比的。

“老祖宗,我会转告蔷老爷的!”尤氏无奈的回道。

看来这次的任务要完不成了,她内心很是不舒服。

尤氏离开了荣禧堂,她走在出府的路上,却是听到了一旁两个丫环在连廊中的交谈。

“宝玉哭闹着要林妹妹,他这是想媳妇了!”一丫环嘻嘻笑着说道。

“宝玉才多大,不要乱说!”另一丫环说道。

“昨儿个还偷吃人家的胭脂,却是不小了,知道要媳妇了!”之前开口的丫环笑着说道。

“真的?宝玉又吃你的胭脂,看来以后要称你姨娘了!”另一丫环取笑道。

接着就是两个丫环的打闹声。

尤氏面色一变,不由的加快了脚步。

待回到‘敕造贾侯府’,她想了想走向天香楼。

这件事还是要与贾敏说,与贾蔷说了也是为难贾蔷,难道让贾蔷上门去讨个说法不成?

“珍大奶奶,许多年未见了!”贾敏见到尤氏,笑着请其入座口中说道。

“林夫人,我刚去了荣国府见了老祖宗,却是在荣国府中听了个传闻,这才急着来见你的!”尤氏神色有些紧张的说道。

传闻这种事可大可小,大的话有可能让林黛玉身败名裂,女儿家的名声在这个年代可是极为重要的。

“荣国府中有何传闻?”贾敏疑惑的问道。

“传闻说宝玉哭闹着要林妹妹,旁人都在传宝玉是在想媳妇呢!”尤氏如实的回道。

“岂有此理!”贾敏怒的一拍桌子,事关女儿名节,真要是坏了名节,不单是影响女儿,就连林如海都会受到影响。

“我知道荣国府奴仆的情况,他们一个个都好传小话,还要注意些,以免影响了林姑娘的名声!”尤氏接着提醒道。

“荣国府的奴才都被惯坏了,我要劝下蔷哥儿,以后少与荣国府打交道!”贾敏已顾不得荣国府是自己的娘家了,自家女儿的名节最为重要。

本来这件事到此也就结束了,贾敏也只能在家中生些气。

她同样不好找上荣国府讨说法,她可是嫁出去的女儿,她代表的是林如海的林家。

下午时分,鸳鸯带着贾母之命来到了‘敕造贾侯府’。

在一丫环的带领下,鸳鸯来到了天香楼。

哪怕她跟着贾母,也算是见识不少,但眼见贾敏住在天香楼,也让她心生羡慕。

“鸳鸯,可是母亲有什么事?”贾敏虽说对荣国府有些怨气,也不可能撒在贾母的丫环身上,她问道。

“老祖宗让三姑娘带着小小姐回府居住一段时间,老祖宗已让人收拾了一处清静的院子!”鸳鸯欠身回道。

上一次贾敏生气离开,是因为贾母准备让林黛玉与贾宝玉住在一起。

这次请贾敏回去,自不可能再犯同样的错。

如果没有尤氏听到的小道消息,贾敏一定会听从贾母的吩咐,带着林黛玉到荣国府住一段时间。

但正是因为知晓了荣国府中的传闻,她可不想害了自家女儿的名节。

“听闻宝玉哭闹,要黛玉回去?”贾敏突然问道。

鸳鸯本就不是擅长说谎的人,她先是一怔,反应过来后一时之间却是不知如何回应。

贾敏怎会看不出这其中的意思,很明显传闻是真的。

她的面色变得极其难看,如果贾母不知道林黛玉已与贾蔷订了婚,或许如此安排还算是想要撮合林黛玉与贾宝玉。

可都表明了贾蔷与林黛玉是订了婚约的,贾母还会如此的安排,这真要是传了出去,让世人如何看林黛玉,又如何看诗书传家的林家。

“你回去禀报母亲,女儿多谢她的好意,我还要顾及自家女儿的名节,就不回去了!”贾敏沉声说道。

鸳鸯曲身行了一礼,转身回去汇报了。

贾敏看着鸳鸯离开的身影,内心一阵阵的发寒。

贾母对贾宝玉的溺爱,已经到了何等程度,就连外孙女的幸福都不顾及了。

她可不相信贾母会不知道这一点,女儿家的名节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贾宝玉虽小,但七岁不同席的规矩,八岁的贾宝玉也要注意男女大防了。

那日她也见到了贾宝玉,那一脸的风流,怕不是个安生的。

贾敏想要立即去找贾蔷,只不过贾蔷这会儿并不在府中。

贾蔷确实很忙碌,他这会儿前往了国子监。

之前他走的关系,参加了江南的乡试,现在回来了,明年还要参加会试,多多少少要知会国子监这边。

“贾蔷,蔷哥儿!”进了国子监没多久,就听到身后有人在叫自己。

他好奇的回过头去,他虽在国子监学习了近三年,但所交的朋友可不多,能够如此亲切叫自己的更少。

“郎兄!”他回头看到了郎立安,不由得惊喜叫道。

“果然是蔷哥儿,这么久没有见到,我还以为认错人了!”郎立安开心的说道。

旧友许久未见,自是格外的高兴。

“自你拜了师后,就再没有见过!”贾蔷也是笑着回道。

同是在国子监读了两年多,郎立安因家中的关系拜得了明师,自是减少了至国子监的时间。

而贾蔷更是在之后不久就离开了京城,旧友之间便没了相见的机会。

“蔷哥儿,这次乡试你怎么没有参加?”郎立安好奇的问道。

以他对贾蔷的了解,就算贾蔷的学识不够,也会参与乡试增加经验,这也是大部分监生的想法。

“你参加了?”贾蔷没好意思说自己的情况,他反问道。

“哎,名落孙山,老师说我至少还要数年苦读才有希望!”郎立安摇头回道。

这下子贾蔷更不好说自己的情况了,实在是不想打击郎立安。

“对了,伱可拜了老师?”郎立安想到了什么,开口问道。

“家师名林如海!”贾蔷对着南方抱了抱拳回道。

“林如海,探花林如海,扬州巡盐御使林大人!”郎立安很快就想起了林如海是谁。

主要林如海的林家在文人中是非常出名的,加上又坐在巡盐御使这个关键的位置上,更让林如海的名声极重。

“不对,你去江南了?”郎立安反应过来说道。

“是的,我去了扬州拜了林如海为师!”贾蔷笑着回道。

“那这一科金陵乡试的亚元贾蔷就是你了?”郎立安又追问道,他上下重新打量起贾蔷,感觉有些不认识了。

或许各地的乡试名单普通人并不会关注,但在文人之中,一些关键地区的乡试前几名还是会广为流传的。

就象金陵乡试,这可是大乾乡试的最高水平了,京城这边的文人自是关心。

“正是!”贾蔷点了点头回道。

他也没有想到郎立安也知道金陵乡试的消息,他以为两地相隔如此远,那边的消息不会传过来的。

事实上贾蔷算不得真正的文人,看看真正的文人,理应经常与其他文人相聚,彼此交流。

他在扬州时,还结交了几位文人,但后来随着他的事务多起来,也减少了与那几位文人的交流。

所以很多文人之间的消息,他才会不知道。

“那可是金陵乡试的亚元,你可告知吕祭酒?”郎立安激动的问道。

吕祭酒是负责他们这一期监生的老师。

“我刚回京,又搬了家,这不才安定下就来国子监了!我打算参加明年的会试,正要去见吕祭酒!”贾蔷笑着解释道。

“你可是领先了一步!”郎立安感慨的说道。

“你也年轻,下一次的乡试你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的!”贾蔷劝慰道。

“这是自然,我可是不会输你多少的!”郎立安恢复了精神,笑着回道。

“对了,可有宏康兄的消息?”贾蔷想到了另一位旧友问道。

“我也许久未见宏康兄了,没有在国子监见过他,在乡试时也没有见过!”郎立安摇头回道。

贾蔷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这个时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在不知道李宏康家在哪里的情况下,失了联系后除非是李宏康主动找过来,否则永远无法再见了。

两人边聊边走,已来到了吕祭酒房间的门口。

“进!”贾蔷上前扣击房门,里面传来了吕祭酒的声音。

贾蔷向郎立安点了点头,自己走进了房间。

吕祭酒抬起头来,在看到贾蔷时微微一愣,不过很快就认出了贾蔷。

“学生贾蔷见过祭酒!”贾蔷躬身行了一礼道。

“虽说国子监三年期就不一定要到国子监学习,但你可是有一年未过来了!”吕祭酒威严的说道。

贾蔷、李宏康以及郎立安是他最看好的三个监生,因为这三位监生的年纪最小,皆是少年英才。

国子监三年期后,有能力的监生都会拜名师深造,没有能力的则是继续留在国子监,接受国子监老师的教导。

但就算是拜了名师,也需要过一段时间前来国子监一趟,让祭酒知晓监生的学习进度。

“学生这一年去了江南,这次是来告知祭酒学生明年将参加会试!”贾蔷躬身说道。

“参加会试,你通过了乡试?你在何处参加的乡试?”吕祭酒微一皱眉问道。

国子监这边并不知道此事,这让他心中很不舒服。

有些学生怕京城这边的乡试太难,会到落后的地区参加乡试,那样会更容易中举。

当然,这其中需要的关系可不少,学籍问题就是个大麻烦。

“学生参加了金陵乡试中了亚元!”贾蔷回道。

这回轮到吕祭酒惊讶了,接着就是狂喜。

“好,我说那金陵的亚元名为贾蔷,还以为是重名之人,没有想到竟然真是你,我国子监有监生在金陵乡试得了亚元,看那些江南文人如何自处!”吕祭酒激动的说道。

贾蔷不知如何说了,他老师算是江南文人,他自己则是北方文人,站在哪边都不好。

“我会将你的事报告大祭酒的!”吕祭酒接着说道。

贾蔷并没有以此出名的想法,但吕祭酒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多少年了,北方学子在江南力压一众江南学子,得了亚元,这可是北方学子多年未有的佳绩。

接下来吕祭酒为贾蔷办理了参加会试的手段,原本是不需要办的,贾蔷完全可以用扬州学籍来参加会试。

但吕祭酒怎么可能让贾蔷再以扬州学籍参加会试,万一再次中了进士,算是扬州学子中了进士,还是国子监的监生中了进士呢。

贾蔷无奈的向某位监生暗道抱歉,国子监参加会试是有名额限制的。

这是因为国子监的监生可不一定要参加乡试,凭借着国子监的推荐就可以直接参加会试。

所以国子监的会试名额格外珍贵,很多年纪很大的监生,每年参加一次国子监内部的考试,也要留在国子监内,就是为了这个会试推荐名额。

吕祭酒将一个名额给了贾蔷,就等于是国子监少了一个名额。

“你不离京的话,每隔一旬至少要来国子监一次,国子监为参加会试的监生准备了学堂,大祭酒会亲自指导监生的学习,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吕祭酒在办理好手续后,告知了贾蔷一个消息。

贾蔷重重的点了点头,国子监的大祭酒,在大乾文人的地位差不多是泰山北斗般的存在。

若能得到大祭酒的指点,定会对自身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本章完)

www.youxs.or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ouxs.org。唐三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ww.you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