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

《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

第77章暂定第一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我估计着你快要出来了,饭菜都是刚做好的,还热着呢。”张大顺说道。

赵承心里感到一阵温暖:“太好了,肚子正饿着呢,有了这些我就不用往酒楼那边跑了,今天太累了,我得赶快回去休息。”

张大顺挥挥手:“回去早点休息,这个小厮先派给你那里伺候着,有什么需用就叫他来找我。”

赵承拱了拱手:“有劳张老了。”

张大顺道:“哎,你怎么还客气起来了,快点回去吧!”说着就催促赵承回家。

赵承知道张大顺是一片好意,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他送饭,那的确是把自己当成家里人看待了。

辞别了张大顺,带着小厮向家中走去。

今天只是县试的第一场,这次县试,一共分为三场,第一场称为正场,第二、第三场称为覆试,其中第二场为初覆,三场为终覆。如果还有第四、第五场,则称为再覆。

第一场正试结束之后,会进行判卷,然后把考试合格考生的座位号登出来,贴在榜上,这些考生将进行第二、第三场考试。

没在这个榜上的,就意味着落榜了,没有资格再参加第二、第三场考试了。

等到最后一场考试完成,才会真正的“放榜”,榜单上出现的就是考生的姓名。

第一场正试的卷子批完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这几天内赵承仍然不能放松,因为一旦自己的名次不太理想,在第二场和第三场覆试时还能再冲一冲。

大陈朝县试和府试的主考官,一般都是由州府的经学来担任。

比如赵承的老师郑玉诚就是燕州经学,燕州下面县试和燕州的府试,一般都是由郑玉诚来担任主考官。

这也是为什么郑玉诚有如此把握,可以让赵承冲击省试和殿试。

因为郑玉诚积累了多年的县试和府试的经验,对考题和评分都有十分独特的心得,在他的指导下,赵承无疑少走了许多弯路。

清河县县试的主考官沈原也就是云州经学,是刚刚才从上京国子助教左迁云州的,前后不到半年,这也是他第一次主持县试和府试。

沈原这次担任清河县县试的主考官,一到了清河县,就住进了由县令潘濯专门为他准备好的居所,外面派驻衙役把守,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

此时居所内明烛高照,所有考完的卷子全都送到了这里来,由主考官沈原带着三四个县教谕一同判卷。

判卷的顺序是这样的,先由各县教谕将试卷分组,每人一组进行批阅,批阅好之后沈原做为主考官会随机抽查,以免教谕等人有遗漏良材的疏忽。

等所有人批阅好之后,把入选的卷子放到一起,由沈原评出前十名,十名之后由各县教谕统一评出。

沈原本来的官职是上京国子助教,可以说是大陈最高学府了,能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无一不是各地的精英,只有通过县学府学考取,或者地方保送才有资格进入的。

所以让他来清河县这种小地方主持县试,内心是颇为不耐的,拿过一张试卷,查看题目和答案,觉得县中的水平实在与国子监难以相比。

微不可察的叹息了一声,沈原又再拿起一张试卷,落目之处全是错误,真有些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其实科举考试的考题没有难易这一说,都是儒家经典中的原句,不能说尚书中的题更难,毛诗中的题就简单。

县试、府试乃至省试、殿试,其实都是这些题,卷面的构成也大致差不多。

县试与省试、殿试的区别就是判卷的宽严不同。

对于县试,判卷就更宽松一些,有些错误也在所难免,但是越往上,判卷就越严,到了省试和殿试,本身同考的考生水平就已经很高了,如果判卷上不严的话,实在难以分出高下。

沈原也知道,为国取士,如果自己在县试这一关就把门卡得死死的,只放那么一两个进来,那么到了省试、殿试,就更没多少人了。

尽管卷面上有些难看,但他还是坚持着看了下去。

现在他要做的仅仅是抽查,由各县教谕把每一组的试卷先评出一二三等来,然后再横向对比。

“这张卷子答得不错,字迹清劲行文流畅,明晰而务实,是难得的好卷。”一位教谕抖了抖手中的卷子。

沈原听了颇为感兴趣,他坐在这里看了半天,十几张卷子每一张都难以入目,听说有好卷,就走过去接过卷子看了起来。

果然,这张卷子上面的字迹甚为清劲,而且帖经部分难得没有出错,那首桂花诗也写得不错!

沈原读道:“盛秋故侣临湖壖,邀观十里传馨桂。岩峦回复烟岚消,一径交花满晴吹。”

“桂字是限韵字,韵脚没有问题。”一个教谕点头附和道。

“止箯仰面眩眼目,光景醉人尤物最。深入草木皆佛性,断续溪声初引睡。”

沈原点了点头:“难得,难得!”

“这首诗写的是盛秋桂花开时盛景,此诗读来让人犹如身临其境,的确是好诗!”

其他几个县的教谕听到主考官都夸奖难得,那必定是不错的考卷,于是都来围观。

传阅之后,都觉得主考官的确慧眼如炬,与这张试卷一比,自己手里那几张显然相形见绌。

“如果不出意外,这张试卷当为此次县试头名,不知是哪位考生?”

几位教谕纷纷点头赞同,大陈王朝的科举制度承袭隋唐,并无太大改变,试卷还没有实行糊名誊录,所以几位考官都可以看到考生的名字。

“清河县安口村士子汪泰和。”

沈原又看了一遍卷子,的确作得不错:“那就暂定汪泰和为第一吧!”

紧接着,又陆陆续续有几张优秀的卷子被评出来,分别是安口村士子周乐志、太和村士子蒙子平、柳溪村士子熊学真等等。

又经过第二天一整天的批阅,县试第一场正场的卷子就已经全都批完了,暂定头名就是汪泰和,第二名周乐志、第三名熊学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