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求学日常

《大明求学日常》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国子监有三级学堂制度, 分别是初级、中级和高级,寻常人大都是从初级开始,一级级考试, 考到积分就能升一级,升到最高级别的率性堂则需要十六分。

分数则是从国子监每年的十二次考试中获得, 平均每个季度考试三次,也就是说他们每一个月都要考试一次。以一个季度为期, 第一个月考本经义一道,第二个月论一道, 诏、诰、表、内科一道,第三个月考经史策一道, 判语二条, 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积累到分数。

其中文理俱优者的人给一分, 理优文劣者给半分, 纰缪者无分。三年内积累到八分者为及格, 且在此期间没有重大违规违纪行为,那学生就可以进入下一年级, 若是在率性堂也攒够了八分, 就可以得到祭酒的推荐去各部进行实习, 也就是历事。

历事无品, 也就是各部门的办事人员,但这个是大部分多年还未考中科举的人最后也是最好的一个去处。

“早早就听说这个, 据说历事可以去六部也可以去外地, 若是做得好就能得到出身,然后等待吏部附选,这样就和普通进士相差无二了。”

“想多了, 进士现在都多得多,而且历事的考核更要严格,部门评语至关重要,勤谨者才能送吏部附选,依旧还要历事,只有遇有缺官,才会挨次取用,至于那些平常者则要再历,才力不及者就要送回来读书,奸懒者发充吏。”

“要我说这些都不重要,有的是办法打通关系,要我说能去正历才是最重要的。”

江芸芸背着小书箱,在外面晃了好几圈,垫着脚也看不到里面在说什么,只好一边道歉一边挤进人群中悄悄听着,小脑袋听得左右来回晃着,眼睛也忙得不行。

“正历是什么啊?”好奇宝宝终于听到一点只言片语,忙不迭开口问道。

“正历都不知道,啧,我跟你说一般监生历事都分为正历、杂历、长差、短差四大类,凡监生在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等衙门历练政事谓之正历,在诸司写本办事等项谓之杂历,从事清黄、写诰、续黄、清军等工作叫长差,担任刷卷、修斋、报讣、参表、查马册等工作就是最差的短差了。”

江芸芸听得连连点头。

简单来说,正历就是有点小权利的,在衙门里正儿八经能接触到核心事务的,杂历就是最普通的文书工作,长差和短差就是比较辛苦的差遣跑腿的辛苦活,吃力不讨好型。

“那怎么才能去正历呢?”江芸芸又问。

“只有监生中学业优秀者拨正历,次之拨杂历,再次拨长差、短差。”那老生老神在在说道,“不仅要读书好,还要祭酒和司业同意,最后在绳愆厅监丞那里也没犯过错呢,难得很。”

江芸芸连连点头。

“那要是去了六部历事,还被留下来了,那我以后还能考试吗?”好奇芸芸又问出下一个问题。

好狂的口气。

站在正中指点江山的老生终于发现这个到处提问的人有点不对劲了。

他不由垂眸打量着面前的小少年,见他穿着简单,还背着书箱,年纪瞧着比他们都小一轮,不耐说道:“这可不需要你操心,你现在应该去对面那三个教室报道,可别第一天就迟到了。”

对面三个教室正是正义、崇志和广业三堂。

江芸芸被莫名嫌弃了,无辜地摸了摸脑袋,小声解释着:“我没来错,我就是在率性堂读书的,我是新来的。”

原本还挤在一起的人都惊讶低头,打量着江芸芸。

“哎,你也是今年没考中的举人。”

“我怎么没见过你,你是哪里人啊。”

“你几岁啊,瞧着年纪不大。”

新来的考生好奇地围着她打转。

这一批翰林院一共推荐了三十人,几日前去翰林院拿文书时都见过面,里面可没有这个小少年。

江芸芸被这些人围观打量着,也不怵,站直身子,彬彬有礼对着诸位行礼,笑眯眯说道:“我来自应天府,我叫江芸,以后就是同学了,多多指教。”

“哦,你叫江芸啊,哎,你是江芸啊!啊!你就是江芸!”

人群顿时哗然,原本在角落里读书的老生也跟着看过来,众人打量的目光瞬间敬畏起来。

那个原本坐在椅子上指点江山的老生也连忙跳下来,一步走到江芸芸面前,惊讶打量着她:“你就是江芸,不对啊,你怎么和大家说的不一样。”

江芸芸呆呆地眨了眨眼,懵懵懂懂问道:“大家说我是什么样子啊?”

那老生手舞足蹈比划着:“听说你整天皱眉头,这里都一条横了,长得跟个小老头似的,而且整天板着脸,那些人不读书你就打人,超级凶!举着大棍子的那种。”

江芸芸惊呆了。

“我还听说你特别喜欢阴森森说话,三更半夜来敲门,只要一读起书背后就黑烟直冒,最重要的是每天都不睡觉,所以我们都猜你肯定是读书读丑了。”有人信誓旦旦说道,“要是长得好看,我们怎么会没见过,而且应天的考生都说没见过你哦!”

江芸芸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脸。

“但你不丑啊,长得还怪好看的。”那人又凑过来,想要捏捏江芸芸还带着婴儿肥的小脸,但被她快速躲过,手指扑了一个空。

“谁说的啊?”江芸芸捏着小手,笑眯眯问道。

那人摸了摸下巴:“好像也是你们应天府的人,叫什么希哲,敬止,有点记不清了,也是在一次宴会上喝醉酒说的,当时说着说着两人还抱头痛哭起来了,可惨了,我们都心疼死了,虽说是吊车尾上去了,但瞧着日子都不是人过的。”

王献臣、祝枝山。

江芸芸在心里狠狠记了两人一笔。

“你今年不是没考试吗?”那个老生问道,“你怎么来这里读书了?”

江芸芸扑闪着大眼睛,笑眯眯说道:“我特别仰慕国子监的文化,所以想来交流交流。”

那老生露出意味深长的神色。

“我只是想来排队历事的。现在以‘入监日月’为排序标准,早些来看到没错。”有新生直言不讳说道。

“我到时想来继续来考试的。”也有人笑说着,“再努力努力考几年,也跟着排排队,不着急。”

“你呢?”那个高谈阔论的老生低头去看江芸芸。

江芸芸笑眯眯说道:“我就是来读书的。”

“你不是应天府的解元吗?”老生不信,“这次难道还考不上,怎么还要读书。”

应天府学风浓郁,南监自来就是北监大敌。

“对啊,你怎么不去考试啊。”

“你那个模拟考到底怎么回事啊。”

“试卷可以给我看看吗?”

“你以前的卷子我看过,写的真好,可以指教我一下吗?”

那些人又开始围着江芸芸七嘴八舌说话,江芸芸被人团团围着,说得口干舌燥,眼看小身影都要被彻底淹没了,打算溜的时候,就突然被人扒拉出来。

“行了,人家刚来,让他坐下来歇一会。”有一个身形高大的人突然出现,把江芸芸一把抓出来,随便又放在一张椅子上,甚至还拍了拍他衣领,“这里没有人了,你坐这吧。”

江芸芸呼吸到新鲜空气,看着他眼睛也都亮晶晶起来,大声夸道:“同学你真好。”

那人好大一个黑脸小俊生,顿时红了红脸,挥了挥手:“胡说什么。”

“这是我们率性堂的斋长来晖。”之前一直说话的老生居高临下说道,“我叫王森。”

江芸芸连连点头,眉眼弯弯,乖的不得了。

这小解元瞧着实在人畜无害。众人忍不住想到。

“围在这里做什么。”门口传来博士严肃的声音,“马上就要上课了。”

众人闻言一哄而散。

江芸芸见老师来了,兴冲冲地把自己的文房四宝拿出来,仔仔细细擦了一遍,心情格外激动。

王森也不知座位到底在那里,一屁股坐在她边上,撑着下巴打量着:“哎,读书也这么开心吗?”

江芸芸不解:“读书不开心吗?”

王森露出一言难尽之色:“应该很难开心吧。”

“还行吧。”江芸芸犹豫说道。

“咳咳。”博士走到两人身边,厉声说道,“把书都拿出来。”

国子监的课本以四书五经为主,兼及刘向《说苑》、律令、九章算法、御制大诰,回回文字等,除此之外据说还会学习武射!

江芸芸早就打听好了,非常乖得拿出四书五经,甚至还整整齐齐叠起来放在书桌一侧。

不过等她拿出来就发现不对劲了,大部分老生的桌面上都是格外干净的,虽有些人有几本书放着,譬如斋长来晖,那瞧着封面不太像课本,新生中一半的人拿了书,一半的人也没有书。

——上课不要书吗?初来乍到的江芸芸不解地想着。

博士也有些吃惊竟然还真的有人拿了书本,竟然还是全套的,自己之前读过的四书五经,随手拿起书籍翻看着,见里面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心中一软,和气问道:“你是新来的?”

江芸芸乖乖点头。

“可有哪些薄弱一些?”博士又问。

江芸芸歪了歪脑袋,仔细想想才说道:“都还行,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

博士以为是哪一门都不好不好意思说出口,又见小少年这么乖巧的样子,便安慰道:“不碍事,好好学就是了。”

江芸芸听得连连点头,大眼睛扑闪着。

博士见状,顿时露出欣慰之色。

——哪个老师不喜欢乖学生啊。

——瞧瞧,今年这个学生一定很乖。

“今日我们复习论语。”博士站在台上说道,眼皮子一掀,底下心思浮动,瞧着就不太像听话,心底冷笑一声,淡淡说道,“今日从为政篇开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中德政以无为而成。”博士有意打压一下新老学生,淡淡问道,“朱子是如何注解的?哪位学生知道?”

江芸芸环顾四周后,见大家都一脸‘我知道,但我不主动开口’的矜持模样,她作为一个三好学生,为了避免老师尴尬,非常体贴地升起小手。

博士大为感动:“好,这位同学来说。”

“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江芸芸信誓旦旦说道。

“不错不错。”博士满意点头,继续考教着,“那程子又是如何说的?”

“为政以德,然后无为。”江芸芸非常大大方方说道。

博士更是满意了,学生们也大都露出所谓之色,毕竟能考到举人的,这两人的书都是仔仔细细看完了的。

他们不拿书,完全是因为都会背了啊。

一点也不难。

让这个江芸拔了头筹也不要紧,正好试探试探他的深浅。

“那范氏呢?”博士见众人这个表情,提高了难度。

堂上原本胸有成竹的学生有一半露出迷茫之色,甚至有人交头接耳问着范氏是谁。

江芸芸飞快地想了想:“可是宋朝大儒范祖禹所言?”

那博士没想到江芸竟连这个也知道,不由点头说道:“正是?你可知道?”

江芸芸点头,大声吟诵道:“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此话一出,学堂内安静了不少,有笔墨纸砚的连忙记下。

“好!好!好!”博士抚掌夸道,见小童基本功颇为扎实,继续问道,“那陈天祥作《四书辨疑》中可否说过此事。”

堂中不少人面露惊异之色,说话声也打了起来。

“这人是谁?”

“好像是前朝的人?”

“我怎么不记得啊,这人说过什么啊?”

“这个要学吗?怎么没人教过我。”

博士温和注视着江芸芸:“你可有读过这本书?”

江芸芸点头,朗声说道:“为政以德,则本仁以育万物,本义以正万民,本中和以制礼乐,亦实有宰制,非漠然无为也。”

博士拍案叫绝:“好,不错,你竟然还记得,你的老师很不错。”

“这本书不是质疑朱子的嘛?”王森犹豫问道。

博士沉吟片刻,含笑问着江芸芸:“你也是这么觉得吗?”

“老师说过:‘陈氏此书,所质疑者不惟《集注》一书而已,亦有对经文本身的疑问和对前人注解的指摘。持论公允,摒除门户之见。虽质疑朱子之失,亦肯定朱子之得。’,故学子认为此书“大意主于阙疑而不贵穿凿,实非有意立异规为门户之争者。”

江芸芸想了想又解释道:“这本书不过是以朱子《集注》为依托,从而对经文开展深刻探究,恰恰不是为了贬抑朱学,而是匡正朱学。”

“是这样的,这本书在彝伦堂里也有,新生没看过便算了,老生也不知道。”博士叹气,“就这个水平,如何能考到进士。”

众人大受打击,交头接耳不断。

博士打击了一大片人后,让他们惶恐了片刻,这才继续对着众人说道:“以后读书就要和这位学子一样,多看多想多背,便是碰到再多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那今日就以‘为政以德’写一篇文来吧。”

“哎,你读过这么多书?”等博士去讲其他问题,王森好奇凑过来问道。

江芸芸笑眯眯说道:“老师书房里有什么我就去读什么?我听说彝伦堂是藏书阁,我们可以进去看书吗?”

王森嘴角微动,不可置信说道:“真的这么爱读书?”

“咳咳,不要带坏学生。”博士警觉敲了敲两人的书桌,看了一眼王森,又看了一眼乖乖的江芸芸,最后忍不住说道,“这位同学……你去和我们斋长坐去。”

他大手一挥,直接给江芸芸换了个座位。

江芸芸看着新同桌,露出一个乖巧的笑来:“同桌好。”

来晖黑脸微红,咳嗽一声:“好好读书。”

“哦。”江芸芸乖乖记笔记。

但她很快就发现,这个博士教得不如老师,讲得没老师细,也没老师知道得多,引经据典的能力也没有老师好。

最主要的是这些内容她都学过了,甚至烂熟于心。

——最高学府好像也没这么好。

江芸芸托着下巴,表面认真,心里走神。

来晖悄悄看了她一眼,见她在出神,盯着她的侧脸有些苦恼,但又不知所措。

斋长,督诸生工课。

这个学生上课走神了!

但是刚认识!不好监督!

下一节课是回回文,江芸芸一抬头发现不少人竟然跑了。

“都是没用的东西,有什么好学的。”有人理直气壮说道。

江芸芸不懂:“怎么会没用呢。”

“我们礼仪之邦,学这些蛮夷的东西做什么,我以后也不去和她们打交道。”那人嘲笑着,“你一个小解元难道还要和他们低三下气说话不成。”

江芸芸看着他没说话。

那人被同伴们叫走了。

——最高学府的学生好像也不咋样。江芸芸严肃想着。

“回回文有用的。”来晖见状,悄悄说道。

“我也觉得,课堂上怎么会有没用的东西呢。”江芸芸收回视线,笑说道,“读书哪有三六九等之分。”

来晖连连点头:“对,回回这么一大片地方,多学点总是好的。”

“是的。”江芸芸点头,“哎,回回文是什么啊。”

回回文原来就是波斯文,江芸芸来了兴趣,学得非常认真,嘴里还念念有词,非常配合老师互动,甚至一点也不觉得念出的语言奇奇怪怪的,非常大胆念出声来。

讲授的博士还是第一次见有这么积极的学生,上课的心都认真起来了,看着江芸芸的目光都和蔼起来。

这节课结束后,江芸芸心满意足。

“你也对回回文感兴趣?”来晖问。

“学门外语多门技术。”江芸芸话锋一转,“你回回语学得好好,刚才那个我有点听不懂……”

江芸芸反手抓住斋长,拉着他私下补课。

来晖难得见有人对回回文感兴趣,大为感动,也非常认真地教着。

好不容易上了一天的课,应付了不少人,江芸芸背着小书箱溜出学校,远远就看到黎循传和顾幺儿站在不远处,似乎在斗嘴,显然是顾幺儿输了,因为他正气得直跳脚。

“总算下课了。”黎循传抱怨着,“怎么出来这么晚?我都等你好久了。”

“老师拖堂!”江芸芸义愤填膺说道,“过分!”

“过分!”顾幺儿立马附和着。

“过分!”黎循传也跟着说道,随后唆使着,“书箱给幺儿背,一整天不务正业,给他点活干。”

顾幺儿也积极伸出手去扒拉她的书箱:“给我背,给我背。”

“哎,你今天上值如何?”江芸芸随口问道。

黎循传闻言,背着手,叹气:“有一点点麻烦,晚上再跟你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